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XNKIAC
创刊于 1958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 委 会
    » 数据库收录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编辑办公登录
作物学报1963 Vol.2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海岛棉与陆地棉杂种一代优势利用的研究
华兴鼐; 周行; 黄骏麒; 朱绍琳; 俞淑娟; 张连生; 刘兴民
作物学报    1963, 2 (01): 1-28.  
摘要1712)      PDF(pc) (4877KB)(1177)    收藏

1959—1962年试验证明,海陆杂种一代具有早熟、丰产、优质的特性。海陆杂种一代的籽棉产量接近陆地棉,而显著高于海岛棉。成熟期较海岛棉早,比陆地棉偏迟。生育特性一般介于两亲之间,不同程度的偏向于海岛棉,有的特性超过两亲范围以外。纤维细长,强度高,可以制成高挡纺织品。在江苏各地示范试种结果良好。在制种技术方面研究证明,采用具有某一隐性指示性状,进行不去雄杂交(人工辅助授粉),杂交率达70%,每工作日可制种6—8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6)
2. 陆地棉与中棉种间杂交的研究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钱思颖; 周行
作物学报    1963, 2 (01): 29-44.  
摘要1479)      PDF(pc) (1830KB)(751)    收藏

1.对陆地棉与中棉的杂种第一代和克服杂种第一代的不孕性进行研究,初步找出了不孕的原因和克服办法,为创造种间杂种,丰富育种材料,提供了可能。2.种间杂种遗传基础复杂,与具有优良性状多的陆地棉品种回交,获得许多超越亲本性状的新类型,可以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性强等的新品系。3.杂种第一代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在同一花蕾上就有所不同,说明受精卵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已不正常,每一细胞的染色体数也不尽相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3. 洋麻抗病杂交选种研究
凃敦鑫; 段醒男; 郎续纲
作物学报    1963, 2 (01): 45-54.  
摘要1347)      PDF(pc) (575KB)(737)    收藏

从马德拉斯红茎(♀)×华农一号及苏联21(♀)×马德拉斯红茎的第五、六代中,分别选出抗炭疽病的优良洋麻新品系4—38及176—10,并进行了杂交后代成熟期、植株高度及抗病性等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观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4. 棉花吸收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动态的研究
陈伦寿
作物学报    1963, 2 (01): 55-68.  
摘要1431)      PDF(pc) (914KB)(847)    收藏
作者就徒长型、正常型和早衰型三类棉株进行了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动态的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证明,不同类型棉株在不同生育阶段累积干物质和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等均有一定的差异。生长期间不适当的水肥管理,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作者就棉花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棉花合理施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
5. 不同插苗期对甘薯块根膨大的影响
李尧权
作物学报    1963, 2 (01): 69-82.  
摘要1443)      PDF(pc) (830KB)(804)    收藏
本文就不同品种在不同插苗期的试验,分析研究其茎蔓生长及块根膨大的相互制约及其与温度条件的关系。初步结果认为:甘薯生长前期的高温日数应不短于60—90天,且后期要有一定适温日数,对块根膨大才有良好作用。晚熟种对前期高温日数要求较长,而早熟种则可相对较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6. 夏大豆不同生育期干物质、醣类和氮化合物质积累的初步研究
费家骍; 唐甫林; 蒋伯章
作物学报    1963, 2 (01): 83-94.  
摘要1476)      PDF(pc) (774KB)(831)    收藏
研究了夏大豆外部器官的形成、生长与体内醣氮代谢的关系。开花结莢期间茎内还原醣含量提高,花莢脱落减少;还原醣降低,花莢脱落增多。自盛花到结莢期间,需氮素最多。净光合生产率最高时期,是在叶面积最高阶段前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
7. 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的旱害及其和体内水分分配的关系
余叔文; 刘存德; 宋廷生; 洪继仁
作物学报    1963, 2 (01): 95-102.  
摘要1623)      PDF(pc) (487KB)(851)    收藏
本文比较了两个水稻品种在孕穗期和开花期的旱害,并联系株内的水分状况的改变来说明品种差异的原因。从本试验结果可看出体内水分的重新分配是植株对干旱的适应反应之一,器官生长发育速度的调节是抗旱的一个有效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8. 水稻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研究——Ⅰ 早季稻部分
黄超武; 丘建良; 陈玉霞; 吴志珍
作物学报    1963, 2 (01): 103-112.  
摘要1511)      PDF(pc) (641KB)(862)    收藏

本研究采用旱季水稻品种12个,于生育过程中的七个主要发育时期对叶片、叶鞘、茎及稻穗等器官的干物量进行测定,观察水稻品种的物质积累与运转。结果表明:(1)水稻品种地上部干物量的积累随发育时期的前进而增加;(2)水稻品种各器官的总干物量以稻穗为最高;叶鞘次之;茎的总干物量除矮稈品种及一个粳稻品种外占第三位,叶片的总干物量最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9. 蚕豆开花习性与结荚的初步观察
聶恒萃
作物学报    1963, 2 (01): 113-114.  
摘要1967)      PDF(pc) (191KB)(757)    收藏
<正> 1961—1962年我们进行了蚕豆开花习性与结莢的观察,选用当地农家品种“二白葫豆”(中粒种),分26/Ⅸ,6/Ⅹ,16/Ⅹ及26/Ⅹ四期播种,各期固定六株挂牌编号记载。在四川条件下,蚕豆按正常播种期范围播种,开花期可从11月上旬延至翌年2月下旬,达三个月以上。这个时间的长短在同一植株内主茎和各分枝表现不同。观察指出: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10. 油菜养分外渗现象初步研究
杨业正
作物学报    1963, 2 (01): 115-116.  
摘要1296)      PDF(pc) (136KB)(808)    收藏

贵州省许多地区,油菜自抽苔期起,常在花茎上外渗出一滴滴粘液,味甜,经日晒后变成白色颗粒。这种外渗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对产量的影响尚未见有文献记载。我们于1960—1962两年间在本院农场及贵阳、安顺市郊对此作了田间调查和某些室内分析研究:一 外渗物质的化学成分用纸上层析法分析了外渗液的有机物质成分。糖的层析采用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冬小麦亲本选配的研究——Ⅰ 杂种第一代优势和配合力的分析
庄巧生; 王恒立; 曾启明; 李英婵; 李登春
作物学报    1963, 2 (02): 117-130.  
摘要1590)      PDF(pc) (933KB)(847)    收藏

本文通过优势和配合力的分析研究小麦亲本选配问题。试验表明:杂种第一代的一株粒重、一穗粒重、千粒重的优势最大,一般比两亲平均值大20—30%;其次为株高和抽穗期:其他穗部性状的优势很小或无显性。应用遗传变量成分分析法估算八个性状的配合力,在供试的亲本中,以穗长和结实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为最大;株高、一穗粒数和一穗粒重次之;千粒重与一株穗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所占的比重互有高低,因组合类型而异;一株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最小,它的特殊配合力占居主导地位。一般配合力大的性状,杂种与两亲平均值的相关或迴归系数也大。初步认为,在第一代对亲本或组合的评价,既要看杂种的实际表现,还要考虑它的优势,而以前者为主要依据;两亲平均值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8)
12. 稻田整齐度的研究
雷宏俶; 奚鼎保; 严荣华
作物学报    1963, 2 (02): 131-146.  
摘要1558)      PDF(pc) (958KB)(1080)    收藏

本文通过试验资料分析了稻田整齐度的变化规律。各时期整齐度的高低与分蘖消长及大小蘖生长速度的快慢有密切的关系。在不同密肥条件下,整齐度变化的总趋势均是趋于提高,但稀植多肥的情况下提高较多。文中并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各项生长指标的整齐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整齐度对产量的影响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13. 中国水稻品种对光照长度反应特性的研究——Ⅱ 品种在短光照下的生育期及在不同长度光照下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
吴光南
作物学报    1963, 2 (02): 147-160.  
摘要1435)      PDF(pc) (846KB)(776)    收藏

用800个中国水稻品种试验的结果指出:不同地区原产的品种不但对光照长度的反应特性不同,而且在短日照下的生育期也不同。这种特性称为短日生育性。北方的品种短日生育性较小;南方的品种从小到大都有。品种成熟期的早晚是其光照长度反应特性和短日生育性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改变环境条件时,早晚熟的顺序随之改变。对光照长度反应弱的品种一般产量变化小,适应力大。试验结果得出各地区品种的光长反应特性和短日生育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14. 禾谷类作物的多倍体育种方法的研究——Ⅲ 加倍小麦—黑麦杂种第一代染色体数的秋水仙精技术
鲍文奎; 严育瑞; 王崇义
作物学报    1963, 2 (02): 161-177.  
摘要1642)      PDF(pc) (1154KB)(772)    收藏

自1957年到1960年曾三次用秋水仙精处理小麦——黑麦杂种第一代的分蘖苗,获得小黑麦品系712个。秋水仙精用0.05%及0.04%水溶液,处理时间四天。在处理后的成活植株中,处理成功的植株,三次总平均占40.8%。根据资料分析的结果,由直接受到处理影响的腋芽所长成的一次分蘖有30%的成功率,而由一次分蘖上所长出来的未直接受到处理影响的二次分蘖则只有10%的成功率。如能促使处理后恢复的植株尽可能多地产生一次分蘖,使每一单株都具有6—7个以上穗子,这样,以株为单位的处理成功率估计至少还能增加1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
15. 冬小麦性状遗传力的初步研究
王恒立; 庄巧生; 曾启明; 李英婵; 李登春
作物学报    1963, 2 (02): 178-184.  
摘要1669)      PDF(pc) (532KB)(798)    收藏

本试验采用遗传变量和表现型变量的比值来估算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估算结果以抽穗期的遗传力最高,达72.04%,一株穗数最低,仅25.57%。穗长、株高、千粒重的遗传力分别为69.21%,66.45%和57.55%。其他性状的遗传力则较低。根据遗传力的估值,对各组合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试验指出双亲之一如对当地环境条件很不适应,则遗传力误差很大。双亲如均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则遗传力又可能随双亲的差距而递增。利用变异系数的平方代替相应的变量来估算广义遗传力可以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9)
16. 不同农业技术措施对冬小麦水分状况的影响
丁钟荣
作物学报    1963, 2 (02): 185-196.  
摘要1524)      PDF(pc) (652KB)(743)    收藏

对几种水分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以组织液折光指数~(**)为最好,反应灵敏准确,以之考验不同农业措施、对冬小麦水分状况的影响,证明凡良好的处理组合,都可使组织液折光指数降低,产量相应增高。折光指数与净光合率、每日增重、籽实产量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根据折光指数与倒伏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作物灌溉指标的上限和下限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17. 大豆增花保荚栽培技术的研究
李森; 孙道桾; 路琴华
作物学报    1963, 2 (02): 197-206.  
摘要1418)      PDF(pc) (622KB)(764)    收藏

本文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及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条件对大豆花莢脱落的影响;提出了在吉林省一般栽培条件下的大豆增产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分析密植试验资料中的几个问题——与杨立烱等同志商榷
王天铎; 雷宏俶
作物学报    1963, 2 (02): 207-214.  
摘要1415)      PDF(pc) (562KB)(824)    收藏

合宜密植程度问题近年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许多科学研究机关和农村人民公社都广泛地进行了密度试验,加深了对密植问题的认识。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密植试验资料试整理、分析后发表出来的还不多,因此彼此交流很不够,在确定各种作物的合宜密植程度的原则方面,在建立合理密植的理论方面,仍然感到资料不足,观点分歧。如何进一步把这些资料加以系统分析,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看来是目前很值得做的一项工作。最近读了杨立炯等同志根据80个密植试验所著《水稻合宜密植的生物学基础及共应用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19. 我国芮麻品种资源的利用研究
凃敦鑫; 段醒男
作物学报    1963, 2 (02): 215-216.  
摘要1708)      PDF(pc) (203KB)(771)    收藏

麻为我国主要麻类作物之一,品种资源丰富,不同品种间在成熟期、株高、茎粗、出麻率及单株纤维重以及生理特征、特性上有显著差异。广泛搜集麻品种材料进行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麻品种观察,采用条播,行长15尺,行距2.5尺,每品种种2行或3行,对照品种为华北大青杆。麻品种比较试验,行长、行距及对照种与品种观察同;1959年采用3行区,1960年采用4行区;重复次数1959年4次,1960年3次;每亩栽植密度约一万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高粱不同播种深度试验
杨赞林
作物学报    1963, 2 (02): 217-219.  
摘要1508)      PDF(pc) (175KB)(80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21. 2,3,5—三碘苯甲酸溶液对大豆增花、增荚、增重的研究
费家骍; 唐甫林; 蒋伯章; 马启连
作物学报    1963, 2 (02): 220-222.  
摘要1374)      PDF(pc) (232KB)(78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水稻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研究
沈锦骅
作物学报    1963, 2 (03): 223-242.  
摘要1446)      PDF(pc) (1384KB)(826)    收藏
水稻性状遗传力的位次,在不同估算方法(广义法、迴归及相关法、变量分析法)间,除一穗粒数、粒重有出入外,其它几个性状都有一致的趋势,即抽穗日数最高,株高、穗长次之,空壳率、穗数及穗重最低。性状间的相关程度因组合而异,遗传相关一般高于表现型相关,两者的正负方向大体相同。性状遗传进度的大小决定于遗传力及遗传变异幅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0)
23. 短光照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施珍; 刘隆旺; 黄鸣娥
作物学报    1963, 2 (03): 243-250.  
摘要1383)      PDF(pc) (465KB)(787)    收藏
以长绒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观察短光照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综合1959—1961三年的资料证明:棉花在短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显著加速,各阶段生育期推前,主茎生长加快,蕾铃脱落率降低,单株成鈴数显著增多。这种优性初步证明可保持到第二代,但不如当代的充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24. 几种豆类作物的光周期反应
李曙轩
作物学报    1963, 2 (03): 251-262.  
摘要1570)      PDF(pc) (2049KB)(749)    收藏
本文讨论了菜豆、豇豆、绿豆、赤豆、饭豆、刀豆及藕豆对光周期的反应。所有这些种类都属于短日照植物。但菜豆及豇豆,一般对光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而绿豆、赤豆、饭豆、刀豆、(?)豆等对光照长短的要求较严格,缩短光照时数,可以大大地提早现蕾开花。光周期的长短也影响到植株的生长习性,及侧枝与花序着生的节位。缩短光照时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25. 从一些数量关系分析合宜密度问题
雷宏俶; 王天铎
作物学报    1963, 2 (03): 263-278.  
摘要1397)      PDF(pc) (870KB)(789)    收藏
本文从穗重与穗数的关系及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关系两种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合宜密度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概括这些关系的经验公式。根据这些公式可以求出合宜密度范围。文中对不同肥力下的合宜密度、经济上合算的密度等问题,以及前人所提出的产量~密度函数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26. 小麦群体叶色变化和形成丰产的关系及其施肥技术的研究
郭貂铮; 封德宝; 施德堂
作物学报    1963, 2 (03): 279-296.  
摘要1451)      PDF(pc) (356KB)(757)    收藏
南京地区丰产小麦的叶色在返青、拔节、孕穗阶段显现“青、黄、青”节奏变化。返青阶段叶片正常显“青”,植株体内有适当高的氮素水平,有利于小穗、小花发育,成长大穗;拔节阶段正常显“黄”,叶、鞘、茎生长协调,有利于茎节发育及壮秆形成;孕穗阶段叶色转“青”,有利物质运转,籽粒灌浆顺利,不实小穗减少,增粒、增重。在壮苗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27. 利用雄性不育特性制造玉米杂交种的研究续报
杨允奎; 杜世烂; 段光辉; 杨令贵
作物学报    1963, 2 (03): 297-302.  
摘要1417)      收藏
统计连年所测验的70个玉米自交系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的表现,其中具有极高度恢复力者1个,较高度恢复力者8个,共占总数12.86%。利用不育系所组成的杂交种,一般在植株高度上较差,而在果穗籽粒产量上较优。利用不育系与恢复系制造杂交种,其雄性不育和恢复植株的多寡,与亲本品系雄性不育和恢复力的强弱相关连,呈“剂量效应”的现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28. 气象因素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冬小麦净光合率的影响
荆家海
作物学报    1963, 2 (03): 303-320.  
摘要1346)      PDF(pc) (853KB)(739)    收藏
冬小麦整个生长期中,净光合率数值是变动的,而各个处理间的平均净光合率变化较小。净光合率的变化,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改善农业技术措施的主要影响在于改变叶面积,对净光合率的直接影响较小。小麦产量高低,主要决定于叶面积和光合势大小;但最大叶面系数不能超过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9. 玉米田的群体结构与光能分布
赵可夫; 许仙太; 袁玉信; 张慧娟
作物学报    1963, 2 (03): 321-332.  
摘要1506)      PDF(pc) (648KB)(857)    收藏
玉米田的群体结构和光能分布随密度而异,与播方式的关系不大。就结构与光分布而论,以每亩3,000株的最为理想亦最有利于高产。玉米叶片的伸展方向,可以通过叶片的向光性来自动调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0)
30. 大豆生育期遗传的初步研究
王金陵; 祝其昌
作物学报    1963, 2 (03): 333-335.  
摘要1311)      PDF(pc) (240KB)(730)    收藏
<正> 本研究于1957年以生育期不同的六个品种,进行了八个不同组合的杂交(表3)。于F 1世代记载了成熟期等性状。于 F 2世代大豆开始成熟时,按不同成熟期组(每五日为一组)分别收获,各组并分别混合脱粒。次年自每成熟期组按组的大小比例随机抽取一定量的 F 2种籽分别种下。于 F 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3)
31. 水田淹稗试验
蔡仲锡; 李学仁; 金澈
作物学报    1963, 2 (03): 336-338.  
摘要1380)      PDF(pc) (213KB)(662)    收藏
<正> 1961年到1962年调查总结了农民固有的淹稗经验,并进行了淹稗试验。试验引用了生产中较有成效的四种淹稗方法(即红光法、砂沟法、长兴法、太阳法),并在红光法的基础上加入晒田环节的综合法等五种方法(处理见表)。此外,为研究水温对灭稗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玉米雄花不孕性及其恢复性的遗传研究
李竞雄; 戴景瑞; 许启凤; 程经有
作物学报    1963, 2 (04): 339-362.  
摘要1612)      PDF(pc) (2577KB)(810)    收藏

三种细胞质遗传的玉米雄花不孕类型各有其专效的恢复系和部分恢复系。在 T 型细胞质基础上,测定出两对显性互补基因决定着花粉孕育性的恢复,同时还有显性修饰基因存在,影响其表现的程度。春播和夏播的不同环境条件只对部分恢复性的表现发生明显影响,对全恢复性和不孕性则很少能够改变。M 型恢复性的等位隐性基因在杂合株内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0)
33. 水稻不同群体结构的丰产特性的研究
林世成; 过益先; 杨泉湧; 韩志炜
作物学报    1963, 2 (04): 363-380.  
摘要1403)      PDF(pc) (1044KB)(788)    收藏

本文根据1961—1962二年试验结果,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水群体结构,即“少苗促进分蘖”、“中苗促进分蘖”、“多苗控制分蘖”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丰产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指出:在施肥量较少时,以“多苗控制分蘖”的群体产量较高;在施肥量较多时,以“少苗促进分蘖”的群体产量较高。本文还从每亩穗数与每穗粒数的关系、叶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34. 玉米密植程度研究
范福仁; 莫惠栋; 秦泰辰; 胡雪华
作物学报    1963, 2 (04): 381-398.  
摘要1559)      PDF(pc) (963KB)(889)    收藏

本文根据9个玉米密度试验的资料,论述了:(1)不同密度下玉米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回归方程;(2)不同密度下玉米40个性状项目的变化规律及其回归方程;(3)生产水平及肥料数量对玉米密度的影响;(4)不同密度下玉米群体的小气候特点。供试密度从每亩1,000—8,000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3)
35. 玉米种植方式研究
范福仁; 莫惠栋; 秦泰辰; 胡雪华; 吴一民
作物学报    1963, 2 (04): 399-410.  
摘要1586)      PDF(pc) (649KB)(841)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
36. 小麦生长锥发育形态的观察
颜济; 敖栋辉
作物学报    1963, 2 (04): 411-426.  
摘要1658)      PDF(pc) (1085KB)(931)    收藏

作者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小麦生长锥,以发育形态方法做了比较研究,明确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差异。根据观察,提出了一个自然发育形态阶段的划分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37. 合江地区种用玉米干燥贮藏技术研究
顾渐道; 张雅清
作物学报    1963, 2 (04): 427-436.  
摘要1374)      PDF(pc) (549KB)(743)    收藏

玉米果穗在自然条件下干燥,其子粒含水量能达14%左右。这一干燥程度,是地区平衡水分的安全指标。种子含水量高,受低温影响后有不同程度的受害表现。当地主要玉米品种的子粒干物质,在腊熟末期以后继续积累很少,收获后经6天即达生理成熟,适期早收更有利于干燥。干燥贮藏以立桩塔挂方式为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宿根甘蔗的基础——芽和根
周可湧
作物学报    1963, 2 (04): 437-450.  
摘要1463)      PDF(pc) (729KB)(790)    收藏

通过解剖和应用 P32示踪,明确了各节位蔗芽的构造,老根系的作用,以及根系提早发生的原因。研究了宿根甘蔗的丰产技术,认为破畦松兜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