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XNKIAC
创刊于 1958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 委 会
    » 数据库收录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编辑办公登录
作物学报1964 Vol.3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水稻的器官相对生长与经济产量——中期鞘叶比重与后期穗重的关系
殷宏章
作物学报    1964, 3 (01): 1-14.  
摘要1690)      PDF(pc) (803KB)(781)    收藏
分化孕穗时期,工鞘叶干重此例与成熟期穗重/总重有很好的正相关,前者可以做为中期预测穗重的动态指标。根据氮碳同化此例讨论了控制器官相对生长问题,并指出争取穗大粒重的可能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5)
2. 单季晚稻的产量与叶色变化
王洪春
作物学报    1964, 3 (01): 15-24.  
摘要1567)      PDF(pc) (542KB)(831)    收藏
本文是总结陈永康同志单季晚稻看苗诊断技术的一部分,以丰产田及对此试验田的叶色变化为对象,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来探索叶色变化与产量的关系。单季晚稻的产量与叶色变化没有必然联系,叶色变化是水稻生育过程中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出叶期、叶片着生部位及单叶叶色变化过程都是水稻的生物学特性,为叶色变化提供了内在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 水稻无机矿质营养的研究——Ⅱ 硫对水稻生长、发育、呼吸作用及酶活性的影响
崔澂; 张英聚
作物学报    1964, 3 (01): 25-32.  
摘要1582)      PDF(pc) (1132KB)(1074)    收藏
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水稻各生育期加硫或缺硫对生长、呼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证明水稻缺硫可以引起苗期根系不正常的伸长,生育后期叶部发生褐色斑点,延迟抽穗开花期。不同生育期缺硫时,以分叶期缺硫的影响最大。水稻苗期缺硫可使呼吸作用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在一段时期内增高,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则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4. 甘薯高产的生理基础和施肥技术
袁宝忠; 盧浩培; 祁永复; 汤敖荣; 张端泉
作物学报    1964, 3 (01): 33-50.  
摘要1497)      PDF(pc) (1132KB)(836)    收藏
本文分析了甘薯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各生育阶段内碳氮代谢与养分运转的生理过程。讨论了甘薯的叶层结构、净同化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与叶面积的关系。初步拟出认为适宜的叶面积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5. 陆地棉变异与“退化”研究
朱绍琳; 黄骏麒
作物学报    1964, 3 (01): 51-68.  
摘要1528)      PDF(pc) (3702KB)(805)    收藏
棉种“退化”是对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而不是生活力衰退。引起棉种“退化”的原因,主要由于棉种的变异性较大,在不良的农业技术和不利的气候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品种混杂对棉种“退化”也有很大影响,但只是加重“退化”的因素,而不是引起“退化”的主要原因。不断地加强人工选择,并改善栽培管理条件,做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6. 秈粳稻杂交育种研究
朱立宏; 周毓珍; 陶世昌
作物学报    1964, 3 (01): 69-86.  
摘要1519)      PDF(pc) (975KB)(847)    收藏
作者研究了秈粳杂种的生育特性及结实性等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认为以出穗期为主要指标进行选择,结合其他性状的变异动态,逐步确立优良系统,有助于提高选择的效率,和建立较为合理的杂交育种程序与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0)
7. 我国黄麻品种资源的研究
郑志炡
作物学报    1964, 3 (01): 87-98.  
摘要1438)      PDF(pc) (907KB)(739)    收藏
通过全国黄麻品种资源整理研究,编写出《全国黄麻品种资源目录》,提出我国黄麻分类标准。根据果形、腋芽(分枝性)和色素等形态特征,制订出我国黄麻栽培种分类表。并依据各地区黄麻品种的生育期、植株高低、分叉大小、分叉数目、抗病性能等数量性状,进行品种归类。对全国黄麻种、类型、品种生态型的分布和发展作了探讨,初步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8. 对照区对比法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的精确度比较研究
赵仁镕; 翟婉萱; 徐锦
作物学报    1964, 3 (01): 99-106.  
摘要1661)      PDF(pc) (524KB)(742)    收藏
对照区对此法顺序排列的设计,由于土壤差异与品种差异混杂在一起不合适进行变量分析。用随机区组加入对照品种对比法的设计进行变量分析,其机误变量仍大于一般随机区组设计的机误变量。对照区对比法的任何排列方法,都不如一般随机区组设计的精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9. 西宁地区玉米生育特点的观察
陈集贤
作物学报    1964, 3 (01): 107-109.  
摘要1339)      PDF(pc) (173KB)(748)    收藏
<正> 在以往两年引种试验的基础上,于1961年在种植的28个品种中,以“民和”和“红头”两品种作为早熟类型,“野鸡红”作为晚熟类型(均按当地表现区分),于4月10日播种,出苗后,定株观测生育状况和取样观察穗分化过程。1962年用“民和”分三期(4月,6、18、28日)、“野鸡红”分一期(4月18日)播种。出苗后,定株观测生育状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硼和锰对棉花早熟及产量的影响
伍律; 邢庆云
作物学报    1964, 3 (01): 110-112.  
摘要1345)      PDF(pc) (152KB)(757)    收藏
<正> 我国东北的产棉区域,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初霜期早,无霜期短,棉花产量一般低而霜后花多,这就成为该地区棉花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用了微量元素浸种的方法,进行了促进棉花早熟及提高产量的试验。现将三年的研究结果,简介如后:试验分三部分进行,所用棉花品种均为关农一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11. 陈永康晚粳稻“三黑三黄”高产栽培经验的初步分析
杨立炯; 汤玉庚; 王嘉训; 黄祥熙
作物学报    1964, 3 (02): 113-136.  
摘要1470)      PDF(pc) (3195KB)(807)    收藏
“三黑三黄”是我国农民在晚稻方面精耕细作的栽培经验,本文对此进行了此较全面的总结。内容包括1959—1963年连续五年的资料,分析了高产群体结构发展的特点,介绍了高产栽培技术的原则,论述了黑黄变化的辩证关系,及其与产量的联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
12. 冬小麦农大183分蘖、叶片发生规律与穗部关系的初步研究
李焕章; 苗果园; 张云亭
作物学报    1964, 3 (02): 137-158.  
摘要1520)      PDF(pc) (1129KB)(719)    收藏
根据1962及1963两年,对于冬小麦农大183,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分蘖、叶片及穗部等性状的观察资料,分析了主茎、分蘖、叶片及穗部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分蘖或在组成小麦群体中的地位;各级分蘖成穗率及其经济性状的比较;叶片的功能期;叶龄与分蘖力的关系;主穗与分蘖穗在穗分化上的差异;穗群分化及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与穗分化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13. 光照强度和小麦籽粒形成的关系
夏镇澳; 王祝华
作物学报    1964, 3 (02): 159-168.  
摘要1597)      PDF(pc) (527KB)(803)    收藏
花前遮光引起小花大量退化,不孕性增加,减低了结实率。花后遮光主要影响籽粒的生长,灌浆不足或停滞。每穗结实粒数的下降以籽粒生长初期遮光影响最大。每穗粒重的下降以籽粒生长中期遮光影响较为显著。开花后,光照强度减弱,籽粒胚乳的淀粉粒数下降,胚的重量和盾状体的大小也受到抑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14. 小麦苗期干旱煅炼的效果问题及其生理基础
余叔文; 陈景治; 刘存德; 龚灿霞; 宋廷生
作物学报    1964, 3 (02): 169-182.  
摘要1715)      PDF(pc) (1143KB)(760)    收藏
小麦在苗期经受适度的干旱处理以后,表现了显著的煅炼效果。本文探讨这种苗期干旱煅炼成功的关键,并指出煅炼后提高抗旱性的原因,不仅是对干旱的“避免”,而且还由于对干旱的“忍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15. 甘薯品种的耐旱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
颜振德; 朱崇文; 盛家廉
作物学报    1964, 3 (02): 183-194.  
摘要1542)      PDF(pc) (990KB)(819)    收藏
耐旱性强的品种,在干旱条件下能够获得稳定高产的原因,与产量增长速度快有密切关系。植株营养生长迅速、根系发达、伤流量多、原生质粘度大、组织持水力強、在干旱时呼吸较低、净同化率高是品种耐旱的生理基础。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甘薯育种特点,提出直接鉴定、间接鉴定、综合鉴定三种方法,适于在育种的不同阶段鉴定品种品系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7)
16. 相对遗传力理论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意义
裴新澍
作物学报    1964, 3 (02): 195-216.  
摘要1709)      PDF(pc) (1298KB)(868)    收藏
相对遗传力理论是作者根据数学原理,在遗传、育种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有关遗传传递力规律的见解。它企图在不假设任何基因的情况下,用同一的测量尺度,统一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解说方式;直接从亲本性状的平均测定与相对遗传力,通过数学公式的运算,对杂种后代的性状数值与遗传动态(完全显性、部分显性、无显性或超亲遗传等),作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17. 小麦柱头年龄与结实率及性状遗传的关系
李正德
作物学报    1964, 3 (02): 217-218.  
摘要1704)      PDF(pc) (180KB)(766)    收藏
<正> 植物柱头的受精能力,一般都能持续较长时间。文献指出,植物柱头受精能力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在受精有效时限内结实率的高低,主要与环境条件和柱头年龄有关。冬小麦在武功地区在达方面的表现如何,为了育种实践,需要加以实地测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18. 棉花育苗移栽增产原因的探讨
郑学年; 朱耕如
作物学报    1964, 3 (02): 220-228.  
摘要1496)      PDF(pc) (154KB)(646)    收藏
<正> 我国南方棉区的棉麦两熟地区,原有的麦行套种棉花的方法,在进一步提高棉麦两熟产量的要求下,因为麦类要缩小行距、增加密度,而棉花要适期早播,两者产生矛盾。近年实践证明,在劳力较充足的条件下采用棉花育苗移栽可以克服这个矛盾,使棉麦两增产。但对棉花育苗移栽能增产的原因,却有种种说法。有的认为是由于多一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19. 中国作物学会第二届年会纪要(摘要)
作物学报    1964, 3 (02): 222-228.  
摘要1477)      PDF(pc) (555KB)(711)    收藏
<正> 中国作物学会于1964年1月7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届年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14人,来自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会上共收到论文363篇,在大会和小组共宣读了论文67篇。本届年会除宣读论文、交流经验外,结合专题讨论作物栽培研究工作的方向、任务和方法,着重讨论了作物栽培研究工作如何积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春玉米密植定额和种植方式研究
许章全; 黄炳生; 沈仲茂
作物学报    1964, 3 (03): 229-246.  
摘要1623)      PDF(pc) (803KB)(801)    收藏
本文综合分析了淮阴地区历年来有关春玉米密植定额和种植方式的试验资料。在密植定额问题上,研究了密度与产量、品种、生产水平间的关系,并从田间小气候、植株生长发育、光能利用、群体与个体关系等方面探索了密植增产的原因;在种植方式问题上,比较了不同生产水平和不同密度下,宽窄行和等行距的效果,并从根系发育、植株性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
21. 甜菜夏播采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蔡葆; 吴友芳
作物学报    1964, 3 (03): 247-258.  
摘要1422)      PDF(pc) (743KB)(791)    收藏
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研究和生产试验,证明夏甜菜采种是我国甜菜种子生产的良好途径。夏甜菜第一年生长过程受到外界条件的良好影响,明显的提高了母根质量和提高母根繁殖系数。至第二年采种时,不仅能提高种子的质量,而且通过适当密植能显著提高种子产量。适期播种保证夏甜菜有足够的生育期,并通过精细整地做好春季保墒工作,采用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2. 提高关中旱地棉田单位面积产量的研究和实践
徐经国
作物学报    1964, 3 (03): 259-270.  
摘要1576)      PDF(pc) (774KB)(680)    收藏
根据关中地区水文气象条件和棉花需水规律的研究资料分析,说明关中的气候和土壤资源完全能满足旱地棉花丰产所要求的条件。丰产示范结果进一步证明关中旱地棉田是能够获得高产和稳产的,其关键在于掌握自然特点,运用旱地丰产栽培技术,保证全苗和促进早期发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水稻的水分生理与合理灌溉的研究——Ⅳ.水分条件和氮素营养对水稻产量与有关生理过程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崔澂; 倪文; 毛协亨; 蒙盛华
作物学报    1964, 3 (03): 271-282.  
摘要1915)      PDF(pc) (668KB)(789)    收藏
本文证明水层灌溉及增施氮肥均有促进水稻生长及有关生理过程的作用,并能提高产量。缺氮时,水有补偿氮肥不足的效果,氮肥过多时,湿润灌溉则能控制生长和防止倒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4. 水稻光照发育阶段的研究——Ⅱ.几种内外条件对水稻光照阶段发育的影响
唐锡华; 李文安
作物学报    1964, 3 (03): 283-296.  
摘要1588)      PDF(pc) (1306KB)(780)    收藏
水稻在通常自然条件下,即使给予10小时短日照处理,植株光照阶段发育亦需在夜温达到20℃以上时才能顺利进行。水稻需要达到一定叶龄期(叶数)以后才能接受短日照而进行光照阶段发育,对同一品种来说,这种适当的叶龄期是较稳定的,但不同的播种期、栽培条件下达到此叶龄期的苗龄(播种后天数)则有明显差別。水稻达到一定叶龄期以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
25. 有关玉米雄花不育性的几个问题的初步研究
宋玉墀; 王主选
作物学报    1964, 3 (03): 297-310.  
摘要1621)      PDF(pc) (841KB)(752)    收藏
鉴定出23个可保持 T 型不育性的自交系,2个 T 型恢复系。M 型不育性保持系的出现频率较低,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利用价值较小。在试验范围内 T 型恢复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不育的农大10号较其可育相似者增产10%以上,不育杂交种的产量因素也较可育者为优。不育类型把较高比例的磷营养运转分配到茎中部和雌穗。不育雄穗的淀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26. 甘蔗成熟调查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
王鑑明
作物学报    1964, 3 (03): 311-326.  
摘要1664)      PDF(pc) (724KB)(896)    收藏
本文通过生物统计途径,利用迴归分析法,预测甘蔗成熟。试验以台糖134品种为研究材料。整个榨季分成三个阶段,锤度在16°以下为第一阶段,16°以上、18°以下为第二阶段,18°以上为第三阶段,在每一个成熟阶段里,应用均衡多项式法配合各该阶段的锤度与蔗糖分的迴归线。作者认为,长期积累资料,找出三个成熟阶段的锤度与蔗糖迴归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穗数——密度的理论曲线方程及其分析——兼与王天铎等同志商榷
莫惠栋
作物学报    1964, 3 (03): 327-342.  
摘要1605)      PDF(pc) (702KB)(800)    收藏
对于稻、麦和玉米,群体穗数(Y)和种植密度(x)的数量关系,可用变形双曲线方程 Y=x/(a+bx)作有理描述。本文讨论了该方程的基本性质;并由之推出17个公式,用以表示穗数和密度数量关系上的各种特点。此外,也讨论了从穗数——密度的实验数据建立该方程的具体方法,并附实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
28. 关于反常低温引起的小麦雄性不育及穗的其他结构的变异
颜济
作物学报    1964, 3 (03): 343-344.  
摘要1388)      PDF(pc) (568KB)(773)    收藏
<正> 1963—1964年四川盆地西部地区,气候反常(图1):早春偏暧,引起一些品种的小麦提早拔节抽穗;在2月中下旬又持续遭遇反常低温,从而引起一系列小麦穗部性状的变异出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29. “马齿黄”玉米有效积温的初步研究
欧阳惠霖
作物学报    1964, 3 (03): 345-348.  
摘要1495)      PDF(pc) (162KB)(828)    收藏
<正> 湖南省有名的玉米地方品种“马齿黄”,很受各地群众欢迎,目前该品种已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广东,广西等13个省(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丁颖教授的学术观点和在水稻研究上的成就
作物学报    1964, 3 (04): 349-356.  
摘要1463)      PDF(pc) (781KB)(811)    收藏
<正> 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丁颖教授不幸于1964年10月14日逝世,我们深感哀悼。丁颖教授毕生从事教学和水稻研究工作,对我国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国科学界和农业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丁颖教授是一位又红又专的科学家。他热爱祖国,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他在研究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中国水稻品种的生态类型与生产发展的关系
丁颖
作物学报    1964, 3 (04): 357-364.  
摘要1500)      PDF(pc) (640KB)(806)    收藏
<正>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水稻的研究,特别是解放后对全国各个稻区的考察调查,和最近三年来选择全国各地带各季节的籼、粳和晚、中、早稻的不同生态类型的代表品种161个,在全国不同纬度和不同海拔的八个地点与当地农业研究机关协作进行这些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的研究结果,认为中国各种生态类型的水(陆)稻栽培品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
32. 混合选择与系谱选择对大豆杂交材料定向选择效果比较的研究
王金陵; 祝其昌
作物学报    1964, 3 (04): 365-378.  
摘要1540)      PDF(pc) (833KB)(806)    收藏
通过多年的系统试验,证明对大豆杂交早期世代的材料,用混合选择法针对成熟期、株高、结莢习性,以及种粒大小等性状进行定向的选择,效果并不次于系谱选择法,但却简便易行。大豆杂交材料经过数代的定向混合选择,便形成为能适应当地条件与要求的优良生态类型。在这个基础上,再用个体选择法进行选择,能较有保证地选育出高产优质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33. 不同玉米测验种的比较研究
朱光焕; 潘才暹; 龚胤昕; 沈菊英; 孙伯陶; 张洪哲
作物学报    1964, 3 (04): 379-390.  
摘要1645)      PDF(pc) (732KB)(827)    收藏
本文主要研究38—11等6个玉米测验种对测定15个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以不同测验种测定时其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以自交系38—11和品种间杂交种春杂一号测得的效果较好。试验进一步指出,测验种和自交系的籽粒类型相同时,表现杂种优势较小;两者属于异类型时,表现杂种优势较大;中间类型的测验种由于兼具马齿和硬粒的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34. 冬小麦播种期特性的研究——Ⅰ.播种期与气候关系及其适期的确定
李喜彦; 白旺财
作物学报    1964, 3 (04): 391-408.  
摘要3280)      PDF(pc) (964KB)(926)    收藏
冬小麦播种适期迟早,与气温高低密切相关。本文通过4—6年的研究,明确了陕西不同自然地区的播种适期,并研究了确定适宜播种期的有关因素、幼苗冬前生长形态指标等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油菜的生长发育和醣、氮及脂肪代谢特点的初步研究
罗树中; 曾广文; 陈永铃
作物学报    1964, 3 (04): 409-428.  
摘要1587)      PDF(pc) (1162KB)(919)    收藏
研究了不同类型油菜品种外部器官的形成、生长与体內醣、氮及脂肪代谢的关系。产量以甘兰类型较白菜类型高。叶面积高峯出现在盛花期前后,净同化率呈“S”形曲线。现蕾抽苔期醣代谢起着主导作用,绝大多数同化产物分配在茎中,同时需肥最多。种子成熟过程含油量的增长,主要由醣转化而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36. 油菜主茎性状的初步研究
李一同
作物学报    1964, 3 (04): 429-438.  
摘要1451)      PDF(pc) (548KB)(825)    收藏
油菜主茎的生长发育,表现着既连续又中断的性状,从而划分其为缩茎、伸长茎、苔茎三段。各茎段有不同的特性和一定的联系。当伸长茎段上端和苔茎段全部具有有效分枝时,表明油菜个体和群体的协调生育,能达到生产上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37. 高粱茎叶与籽粒的生长特性
裘昭峰; 翟立业
作物学报    1964, 3 (04): 439-442.  
摘要1626)      PDF(pc) (222KB)(816)    收藏
<正> 1962—1963年间曾对春播条件下高粱的茎、叶与籽粒的生长特性作了观察。第一年着重观察茎叶部分;第二年着重观察籽粒部分。供观察品种为黄罗伞,属下散穗型。为北方地区分布较广的早熟型农家品种。观察在我院教学试验农场试验区进行。土壤肥力中等。1962年播种期4月21日,完熟期8月3日。1963年播种期4月15日,完熟期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8. 高浓度2,4-D 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
王高碧; 敖栋辉
作物学报    1964, 3 (04): 443-444.  
摘要1602)      PDF(pc) (143KB)(821)    收藏
<正> 1959年为探索简易的防止倒伏措施,利用高浓度的植物生长激素,如2,4-D,α-萘乙酸等,对水稻进行喷射处理,同年秋在小麦上进行同样试验,看出对水稻和小麦生长有明显的抑制和促进茎稈粗短,增强抗倒能力,尤以小麦效果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1960—1961年用南大2419小麦在田间进行小区试验。2,4-D浓度为0.05%,0.1%,0.2%,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