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XNKIAC
创刊于 1958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 委 会
    » 数据库收录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编辑办公登录
作物学报1980 Vol.6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小偃麦类型与物种形成的探讨
孙善澄
作物学报    1980, 6 (01): 1-10.  
摘要1697)      PDF(pc) (2936KB)(801)    收藏
普通小麦与天兰偃麦草( Agropyron glaucum)远缘杂交时,类型的形成十分丰富。本文是作者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廿余年来的总结。文中从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角度探讨了类型与物种形成的关系;关于中间类型能否稳定和类型形成的形式;如何加速和控制类型形成的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4)
2. 保存大豆花粉生活力的试验
盖钧镒; 胡蕴珠; 陈建民; 顾蕴洁
作物学报    1980, 6 (01): 11-16.  
摘要1887)      PDF(pc) (399KB)(819)    收藏
本试验是用四种不同的温湿度处理大豆花朵,表明降低空气湿度、温度可以有效地保存大豆花粉生活力,低温(-3至-4℃)干燥处理可以保存大豆花粉生活力15天,比自然条件延长13—14天。花粉发芽率可以作为杂交有效性的性指标,8—12℃干燥器中保存九天仍有良好的杂交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3. 对我国水稻雄性不育系分类的初步探讨
李泽炳
作物学报    1980, 6 (01): 27-34.  
摘要1489)      PDF(pc) (434KB)(1650)    收藏
我国已选育出不同质源的水稻雄性不育系30多种。本文是试图对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分类所进行的初步探讨。按恢保关系分类:目前可以明显判断为不同质类的有野败型、红莲型和滇一型。按细胞质源分类:大致可分为种间核置换、野生稻和栽培之间的核置换、栽培稻和野生稻之间的核置换、籼稻和粳稻之间的核置换、籼稻和粳稻之间的核置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5)
4. 对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选育的几点认识
王远
作物学报    1980, 6 (01): 27-34.  
摘要1237)      PDF(pc) (434KB)(924)    收藏
为了解决棉花枯、黄萎病问题,我们先后培育出陕4、陕65—141、陕401、陕416,陕112、陕3563、陕1155等抗病品种。这些品种的选出,说明抗枯萎性、抗黄萎性、丰产、优质等优良农艺性状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加快培育抗病新品种工作,必须注意:1.育种方向要明确;2.必须有重、匀的病圃条件;3.注意杂交亲本的选配及方法;4.扩大群体,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5. 甘兰型油菜产量形成的初步分析
官春云
作物学报    1980, 6 (01): 35-44.  
摘要1493)      PDF(pc) (650KB)(988)    收藏
在油菜(B.napus)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上角果数对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最大,但每果粒数和粒重也有一定影响。本文是对增加单位面积上角果数,以及增加每果粒数和粒重等问题的初步分析,并在文中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0)
6. 中国野生大豆光周期生态类型分析
邵启全; 林章棋; 周端敏
作物学报    1980, 6 (01): 45-50.  
摘要1558)      PDF(pc) (322KB)(851)    收藏
<正> 野生植物的基因资源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野生大豆也被作为杂交亲本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野生植物是高度抗病虫、适应性广、含有特殊的营养物的基因来源。野生大豆的抗病性,尤其是抗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是它成为大豆育种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7. 宿根亚麻开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谢文忠; 萧运峰
作物学报    1980, 6 (01): 51-56.  
摘要1426)      PDF(pc) (384KB)(862)    收藏
<正> 宿根亚麻(Linum perenne L.var.sibiricum Planch.)系亚麻科·亚麻属多年生油麻兼用植物。为了将野生的宿根亚麻培育成油麻兼用的经济作物,我们在调查天然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栽培引种工作,其主要效果如下:主要经济性状较野生的优越(表1)。表1说明经栽培后的宿根亚麻,无论高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育种(二)
高明尉
作物学报    1980, 6 (01): 57-62.  
摘要1414)      PDF(pc) (539KB)(896)    收藏
<正> 1951年日本遗传学家木原均为了探讨小麦的起源与亲缘关系,研究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了与小麦属近缘的物种——山羊草属中的尾状山羊草(Aegilopscaudata)作为试材,开展了研究。木原均用它作母本,以六倍体普通小麦(Triticum vulgare)作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完成了核置换,育成了一批具有前者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
9. 全国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召开
史锁达
作物学报    1980, 6 (01): 63-64.  
摘要1494)      PDF(pc) (150KB)(774)    收藏
<正> 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棉花学会于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七日在武汉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学术讨论会”,全国二十九个省、市、区从事水稻、小麦、玉米、高梁、谷子、棉花、油菜、向日葵等作物杂种优势研究的专家、教授和科研人员,共一百五十二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共一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种植密度和作物产量——产量和密度的数量关系及其分析
莫惠栋
作物学报    1980, 6 (02): 65-74.  
摘要1585)      PDF(pc) (467KB)(978)    收藏
根据每形成一单位产量所需的株数和密度的相关性质,可将作物产量和种植密度的数量关系分为等差、等比和混合三种模型。作者推导了分别描述这三种模型的理论方程,分析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和其中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同时为生产上确定最适密度及其范围提供了相应的数理方法。对于国内、外学者从各个不同角度提出的一些产量-密度曲线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小麦抗锈育种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张树榛; 刘广田
作物学报    1980, 6 (02): 75-84.  
摘要1533)      PDF(pc) (804KB)(859)    收藏
本文是根据品种育成推广的经历及现状,提出了抗锈育种工作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进一步强调了在亲本选配问题中高产亲本的作用,并论述了抗锈亲本的选择与利用经验。文中提出杂种群体大小应在人力可以掌握的范围内适当扩大,并扼要论述了杂种组合产比与早代产比的部分结果,强调了多小种接种的重要性。通过三个品种的推广讨论了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2.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太谷不育小麦鉴定总结
邓景扬; 高忠丽
作物学报    1980, 6 (02): 85-98.  
摘要1753)      PDF(pc) (3665KB)(993)    收藏
1972年,山西省太谷县水秀公社郭家堡大队高忠丽同志在大田发现一株不育小麦。几年来该大队与一些研究单位协作搞三系配套,主攻保持系,至今还未筛选出有完全保持能力的品种或有完全恢复力的品种。1976年,我组从郭家堡大队引进这份材料。经过三年研究,通过细胞学观察,并结合多年的数据分析,初步确定这个太谷不育小麦是“无花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2)
13. 水稻不同选育方法的遗传率研究
沈锦骅
作物学报    1980, 6 (02): 99-110.  
摘要1445)      PDF(pc) (721KB)(930)    收藏
作者根据遗传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对水稻杂交后代的有效选择方法。报告指出,混合法由于群体成分中 M 及 K 值高,至 F 4,各性状的遗传率仍较低。在个体选择中尤其是遗传率低的性状必需要放宽尺度。系谱法从 F 4开始,一般可进行群间选择,但对远距离亲本杂交组合,F 4应以群内系统间选择为主。派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14. 大豆几种农艺性状的遗传与相关的研究
常汝镇
作物学报    1980, 6 (02): 111-118.  
摘要1625)      PDF(pc) (495KB)(1168)    收藏
本试验用三个不同类型的大豆杂交组合 F 2与 F 3世代,进行了八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与性状相关的研究。用广义法、相关法、方差分析法估算了遗传力,以开花期、成熟期、株高的遗传力较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的遗传力较低,主茎节数、百粒重居中。计算了表现型相关、基因型相关及环境相关。成熟期、株高、主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3)
15. 利用蓝色短波光培育水稻壮秧
倪文
作物学报    1980, 6 (02): 119-124.  
摘要1594)      PDF(pc) (290KB)(917)    收藏
本文用红、黄、蓝和无色四种不同颜色的透明聚酯薄膜过滤日光,在红、黄、蓝和无色四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下培育稻苗,分析了稻苗的素质及其光合生理性状。从本实验结果可看出来采用蓝色短波光培育稻苗,可以提高稻苗的素质,稻苗生长整齐、茁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
16. 冬小麦杂种后代(F 1F 2)粒重遗传的初步分析
刘洪岭
作物学报    1980, 6 (02): 125-128.  
摘要1598)      PDF(pc) (296KB)(883)    收藏
<正> 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是由穗数、穗重决定的。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增加粒重是提高单产两种不同的途径,所以育种工作者十分注意大粒型品种的选育。但如何选育大粒型品种,对后代又怎样选择,都有赖于了解小麦粒重性状的遗传规律。我们在选育新品种实践中研究了冬小麦不同粒重品种杂交早期世代(F 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17. 八倍体小偃麦的形成、减数分裂稳定性和染色体组型的分析
管启良
作物学报    1980, 6 (03): 129-138.  
摘要1801)      PDF(pc) (1384KB)(870)    收藏
根据多年来对(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杂种 F 1—F 4及与小麦回交后的杂种 B 1F 1选株的细胞学观察和分析,讨论了八倍体小偃麦的形成途径。认为小麦和偃麦草杂交后,需要与小麦回交1—2次,在于使染色体组重新组合,形成 AABBDDEE 和 AABBDDFF 两种染色体组型的八倍体。类型基本稳定的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18. 冬小麦的小花发育与碳氮代谢的关系
邱泽生; 刘捷平; 黄勤妮; 丁以珊; 张承谦; 王沅
作物学报    1980, 6 (03): 139-146.  
摘要1596)      PDF(pc) (547KB)(885)    收藏
为了探索增加小麦穗粒数的途径,我们连续两年(76—77年)研究了小麦小花分化和退化的规律,以及氮肥施用水平对它的影响。1978年进一步研究了碳氮代谢在体内代谢的协调以及与小花分化和退化的关系,为提高穗粒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6)
19. 种植密度和作物产量——产量和密度的数量关系及其分析(续)
莫惠栋
作物学报    1980, 6 (03): 147-160.  
摘要1984)      PDF(pc) (662KB)(1010)    收藏
<正> 上述方程是 Farazdaghi,H 等(1968)提出的。最终产量稳定律定义群体最终产量为一常数,即 yx=常数。Farazdaghi 等认为,这个定律并不一定都是符合实情的,因为过高密度下的产量可能下降,故修改最终产量稳定律为:yx~c=常数。将上述修改式结合 logistic 生长曲线就导出(5.1)和(5.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5)
20. 栾城冬小麦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统计学分析
魏淑秋
作物学报    1980, 6 (03): 161-170.  
摘要1603)      PDF(pc) (708KB)(923)    收藏
我们采用 Fisher 提出的“积分回归”和单,偏相关、假设检验、逐步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定量地探讨栾城冬小麦产量与当地光、热、水等气候条件的基本关系和规律。指出:栾城光、热、水条件,在目前栽培水平下,可能达到亩产千斤水平的概率为70%以上;影响栾城小麦产量波动的主要气候学原因,是在三个关键时期当地温度条件与小麦生理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21. 春麦杂种后代抽穗期变异的初步观察
许子斌; 廖雨墨; 何元龙
作物学报    1980, 6 (03): 171-178.  
摘要1757)      PDF(pc) (512KB)(1186)    收藏

本试验里对春麦杂种后代抽穗期的变异进行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证明,双亲与杂种 F1代的相关系数为0.8655,与 F2代的相关系数为0.8890,均表现极显著地高度正相关。据四年用41个组合估算的广义遗传力平均为61.2%,不同组合间遗传力变幅为44—85%。在324个杂种 F1代组合中,超早亲和同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22. 水稻抽穗期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李子先; 陈忠友; 刘国平; 郭嘉诚
作物学报    1980, 6 (03): 179-188.  
摘要1561)      PDF(pc) (656KB)(800)    收藏
本研究是结合育种实践,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试验。主要是探讨水稻不同生态型亲本组合以及不同生态型的双亲生育期差异对 F 1和 F 2抽穗期的影响。试验结果,F 1抽穗期表现为:双亲生态型差异大的,F 1超早超晚均突出,双亲生态型相近的,F 1倾早倾晚机率相差不大。而 F 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23. 沙漠地区花生引种实验的初步探讨
高安
作物学报    1980, 6 (03): 189-190.  
摘要1438)      PDF(pc) (124KB)(754)    收藏
<正> 甘肃河西地区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沙漠面积约有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64%。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沙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综合治理工作,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1976—1977年,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临泽县境内的沙漠地区,结合沙漠改造与利用的同时,在新垦沙地上,进行花生引种栽培试验,以探讨不同花生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60Co—γ射线对冬小麦种子的辐射效应
卢宗凡; 苏敏
作物学报    1980, 6 (03): 191-192.  
摘要1434)      PDF(pc) (165KB)(809)    收藏
<正> 自1970年以来,我们用 60Co—γ射线照射冬小麦的一些品种、品系和杂种的干种子和萌动种子,研究其辐射效应,以提高辐射突变频率,探索变异频谱,增加选择机率,提高功效。材料与方法干种子:含水量10—12%的风干种子。1970—77年处理小麦品种、品系和杂种共30多个。剂量(万伦):最低1.5;一般为2,2.5,3,3.5;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5. 栽培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优势的研究
曾世雄; 杨秀青; 卢庄文
作物学报    1980, 6 (04): 193-202.  
摘要1540)      PDF(pc) (1442KB)(829)    收藏
用27个组合得出的试验结果表明: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一代具有很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秆重、每穗总粒数、单株茎数、株高,穗长、抽穗日数、着粒密度、全生育期等性状均显著超过大值亲本(P<0.005)。但杂种一代的成穗率、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均显著低于双亲平均值(P<0.005),杂种一代的单株穗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与大值亲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8)
26. 三个冬小麦杂交组合中七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俞志隆; 李桃生
作物学报    1980, 6 (04): 203-210.  
摘要1618)      PDF(pc) (417KB)(812)    收藏
本文通过对冬小麦的三个杂交组合:“万年2号×丰产3号”(杂交1)、“农林110×安徽11”(杂交3)与“(丰产3号×选209”(杂交3)六个世代(家系)遗传参数的估算初步分析了七个农艺性状遗传中的群体均数、狭义遗传力与基因效应等。F 1显著偏离中亲值以杂交3最为突出,表明非加性基因对这些性状的作用相当大。狭义遗传力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27. 黑暗对冬小麦花粉育性和结实率的影响
刘捷平; 王景林
作物学报    1980, 6 (04): 211-218.  
摘要1416)      PDF(pc) (1319KB)(815)    收藏
在冬小麦雄蕊造孢细胞开始增大到花粉母细胞形成期间,给整株小麦以72小时的黑暗处理,可导致花粉的全部败育,给麦穗套袋后的空粒率达到100%。然而,在人工授粉后的结实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被黑暗处理的花粉的双核阶段,不具有淀粉粒,并失去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表现相同。因此,可以在杂交育种中应用这种小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8. 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的研究——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
钟冠昌; 高国安
作物学报    1980, 6 (04): 219-224.  
摘要1820)      PDF(pc) (1216KB)(836)    收藏
作者对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后代的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杂交当代结实率较高;杂种后代育性较好。(2)偃麦草所具有的抗病、大穗多花等优良性状通过八倍体小偃麦可以传递给杂种后代。(3)F 1的抽穗期具有明显的倾早性;F 2具有明显的超矮亲遗传现象。(4)杂种后代变异类型十分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29. 同核异质水稻雄性不育系花粉和花药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徐树华
作物学报    1980, 6 (04): 225-230.  
摘要1690)      PDF(pc) (2144KB)(939)    收藏
本文是分析比较同核异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红莲—华矮15”和“野败—华矮15”的花粉和花药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学表现。实验结果表明:同为水稻华矮15的细胞核,经过核代换而转育到不同类型的细胞质中,虽经过多代的回交和培育,但二者在花粉和花药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学上的表现是存在差异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8)
30. 小麦与黑麦类远缘杂交中结实性问题的研究
马缘生; 蒋予恩; 郑先强
作物学报    1980, 6 (04): 231-236.  
摘要1660)      PDF(pc) (314KB)(827)    收藏
远缘杂交是遗传和育种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杂交不易成功,杂种后代不育,总称“结实性”问题。本文主要是介绍小麦与黑麦类远缘杂交中,当代结实率和杂种结实性两方面的研究结果,特别是不同亲本类型以及正、反交对结实性的显著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31. 辐射与杂交结合提高冬小麦辐射育种效果的探讨
王琳清; 张维强; 范庆霞; 施培新
作物学报    1980, 6 (04): 237-244.  
摘要1634)      PDF(pc) (454KB)(785)    收藏
γ射线辐照优良的杂交组合是提高诱变效率的基础;杂种比品种具有较高的辐射的敏感性;辐照杂种早期世代可以提高诱变效率,辐照杂交当代,使辐射世代与杂交世代同步,有利于各世代的选育,育种效果最好;辐照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稳定进程与杂种杂合程度有关。研究表明,辐射与杂交结合是提高辐射育种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32. 植物同工酶及其在作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李继耕
作物学报    1980, 6 (04): 245-252.  
摘要1632)      PDF(pc) (654KB)(830)    收藏
<正> 同工酶(Isozymes)一词是 Markert 及 Mφller 两人于1957年提出来的,是指特性相同而其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的酶而言。1964年国际生化学会酶委员会又将 Isoenzy-mes 一词赋予同样的概念。这两个名词在近几年的文献中均已通用。此外,有人将由多等位基因编码的同工酶,单另称之为 allozymes。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