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XNKIAC
创刊于 1958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 委 会
    » 数据库收录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编辑办公登录
作物学报1983 Vol.9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新引进高粱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王富德;张世苹
作物学报    1983, 9 (01): 1-7.  
摘要1582)      PDF(pc) (401KB)(762)    收藏
按格子方法对新引进美国高梁不育系 Tx622A、Tx623A、Tx624A 等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不育系间穗粒重、穗粒数、生育期、株高、穗长、角质含量配合力差异显著,千粒重配合力差异不显著。在全部被研究性状的遗传控制中,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除 Tx622A 外,其余新引不育系穗粒重,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优于3197A,全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
2. 全姊妹轮回选择与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初步研究
赖仲铭; 杨克诚
作物学报    1983, 9 (01): 7-16.  
摘要1614)      PDF(pc) (640KB)(923)    收藏
试验结果表明混合选择与全姊妹轮回选择对于改良玉米群体的经济性状及植株性状都是有效的,而且效应是累积的。选择对于产量性状的效应,以选择世代来比较,轮回选择大于混合选择;以时间来计算效益,二者差不多。两种方法获得改良效果的原因都在于优良性状个体频率的增加,而优良基因型频率增加的基础,在于优良基因的重组,所以玉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9)
3. 甜高粱茎秆汗液内含物的双列分析
程宝成;李桂如;江宏;曹俊峰
作物学报    1983, 9 (01): 17-21.  
摘要1592)      PDF(pc) (265KB)(835)    收藏
将12个甜高粱品种(系)分成两个组,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3×3)配成18个杂交组合,对 F_1的含糖量(BX),磷酸值和乌头酸三个性状估算了遗传变异组成和遗传力等参数。试验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组成中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讨论了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的选择问题。由于甜高粱乌头酸的遗传力低,可以在较晚世代进行选择。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玉米几个合合作用性状与生物学产量及籽粒产量的关系
吴子恺
作物学报    1983, 9 (01): 23-29.  
摘要1730)      PDF(pc) (343KB)(914)    收藏
运用简单相关、多元回归和偏相关分析,以及通径系数分析,研究一个玉米双列杂交组中21个基因型的五个光合作用性状与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期的CO2交换率、单株总叶面积、实际籽粒灌浆期长度以及经济系数等性状对籽粒产量有正的直接效应;其中前三个性状也对生物学产量有正的直接效应。这表明在玉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6)
5. 粳稻腹白米的研究
郭二男; 潘增; 王才林; 卢少华
作物学报    1983, 9 (01): 31-38.  
摘要1818)      PDF(pc) (526KB)(795)    收藏
作者采用腹白指数作为测定糙米腹白的指标,对诸品种的腹白作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显著,并根据杂种后代中腹白表现,认为腹白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似存在部分显性作用。腹白指数与产量性状、叶片性状和粒型性状都有明显的相关性,与籽粒的灌浆速度也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试验表明,选择多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3)
6. 五个八倍体小偃麦细胞学稳定性和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钟冠昌; 穆素梅
作物学报    1983, 9 (01): 39-44.  
摘要1484)      收藏
八倍体小偃麦的主要特征特性比较稳定,但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常常出现异常现象。本文讨论了5个八倍体小偃麦稳定性的原因及其染色体组型,认为多年生-1,多年生-2、中-4、中-5的染色体组型为 ABDE,小偃693为 AB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7. 棉花秋桃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刘新民; 刘艺多
作物学报    1983, 9 (01): 45-52.  
摘要1566)      PDF(pc) (486KB)(886)    收藏
秋天低温,使棉铃体积和壳重的日增长高峰及达到最大值所需天数,分别延长到开花后的第24天和38天左右,比伏桃长10~15天。秋桃发育前中期温度的高低,对铃重的影响,可能大于全铃期有效积温的作用。发育初期具有较高的温度,可以获得较大的启动速度,有利获得较高的铃重。温度低于18℃,铃体积、壳干重停止增长。最后单铃籽棉重的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8. 冬麦中间型育种模式的探讨——京双14号丰产性和稳定性的分析
王婉仪; 吴光固
作物学报    1983, 9 (01): 53-60.  
摘要1493)      PDF(pc) (593KB)(804)    收藏
本文具体分析了京双14号稳产600~800斤/亩的原因:抗寒、越冬分蘖存活率高,保证亩穗数较多(30~32万/亩)且稳;冬性一般,穗分化在返青后开始并持续时间不长,形成小穗数中等、勾三小穗较多的穗型,保证其既有较多的穗粒数(30~32粒),又避免不抗寒和晚熟;灌浆快,抗倒(株高85~90厘米),抗病(兼抗条、叶锈和白粉),确保千粒重较高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9. 几内亚栽培稻种分类的研究
吴光南; 王作民; 杨生根
作物学报    1983, 9 (01): 61-67.  
摘要1511)      PDF(pc) (483KB)(756)    收藏
作者根据几内亚栽培稻种的起源、演化和栽培发展,将其分为亚洲稻 Oryzasativa L.和非洲稻 Oryza glaberrima steud.两个种,水稻和陆稻两群、感光敏感与不敏感两个型及载培品种四级,并分别论述了不同种、群、型的形态,特性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非洲稻目前仍广泛地分布在几内亚的腹地中几内亚。它的产量虽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三粒小麦”的发现及选育初报
陈济世; 张岭华; 吴秉礼
作物学报    1983, 9 (01): 69-71.  
摘要1508)      PDF(pc) (973KB)(810)    收藏
<正> 众所周知,小麦属的各个种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虽然有的资料也曾报道过结二粒、三粒种子(复合粒)的现象,但多是在一个麦穗的少数花中出现,同时它们也多不遗传,或者其遗传性很不稳定。现在我们所发现的这个小麦与前者不同的是它的每朵花都生有三个雌蕊,结三粒种子(图版Ⅰ,1、2、)。这三个雌蕊或三粒种子生长的部位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11. 水稻品种间性状优势强度关联性的初步研究
曾世雄
作物学报    1983, 9 (02): 73-78.  
摘要1527)      PDF(pc) (362KB)(841)    收藏
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每株粒重的超亲优势与6个其它性状的超亲优势有密切正相关。其中,每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两个性状的超亲优势对每株粒重超亲优势的直接影响最大;株高居中;每株茎数和每穗小穗数的超亲优势对每株粒重超亲优势的直接影响都比较小,它们主要是分别通过每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的超亲优势起间接作用;每株秆重的超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
12. 春小麦受精过程及其各阶段持续时间的研究
申家恒; 王谱; 李慧蓉; 殷华
作物学报    1983, 9 (02): 79-84.  
摘要1755)      PDF(pc) (2940KB)(761)    收藏
本文对三个不同品种的春小麦的受精过程及其各阶段持续的时间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授粉后1小时,花粉管破坏一个助细胞将精核释放于卵细胞与极核之间。2.授粉后1.5小时,精核进入卵细胞,精核在卵细胞的细胞质里有不同的取向。授粉后2小时,精核附在卵核的核膜上。3.授粉后2.5小时,精核进入卵细胞核,精核的染色质逐渐松解。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9)
13. 32个小麦种质资源聚类初探
俞世蓉; 郭蔼平; 魏燮中
作物学报    1983, 9 (02): 85-91.  
摘要1532)      PDF(pc) (485KB)(836)    收藏
长江下游地区30个小麦种质资源材料种于镇江地区农科所。利用4个产量性状资料,根据其表现型值的相似性,用聚类分析法对品种材料进行分类。各个产量性状表现值作为向量,各个种质资源的4个性状表现值作为4维空间,计算各种质资源之间所有可能成对的相似系数。聚类开始以两个关系最为密切的材料聚为一组,随后不断将相似水平最大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14. 硝酸还原酶的研究——Ⅴ.棉花硝酸还原酶活力与硝态氮含量的关系
李文才; 林振武; 汤玉玮
作物学报    1983, 9 (02): 93-97.  
摘要1691)      PDF(pc) (304KB)(836)    收藏
棉花中的酚类物质对硝酸还原酶(NR)活力的体外测定有强烈抑制作用。用含半胱氨酸(5mM)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5mM)的磷酸缓冲液提取测不出酶活。如在磷酸缓冲液中加入酚类物质的抑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酶活力则显著增高。运用此法,本文在盆栽的情况下研究了棉花 NR 活力和硝态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棉花品种中、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5)
15. 温光条件与水稻叶片生长和干物质增长的关系
江苏省杂交水稻气象问题研究协作组
作物学报    1983, 9 (02): 99-106.  
摘要1475)      PDF(pc) (420KB)(778)    收藏
本文根据江苏省南北五个试验点的专题试验资料进行的分析。江苏水稻产量主要受地理位置和播期的影响,单季水稻产量淮北高于苏南,适期早播高于迟播,这是气候条件影响的结果。通过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水稻叶片数(N)与播种至该叶片出现时期的活动积温(∑T)为对数关系 N=a+bLn(∑T);水稻干物质增重与同期积温的关系可用沮滞方程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16. 油菜不同生育期植株和器官芥子甙含量分析与早期预测
徐义俊; 朱琳; 孙华光; 钱敏珍; 陈复仁
作物学报    1983, 9 (02): 107-116.  
摘要1492)      PDF(pc) (608KB)(757)    收藏

用硫酸钡重量法对普通油菜淮油6号(B.napus L.)关中油菜(B.cam-pestris L.)和低芥子甙油菜 Tower(B.napus L.)三品种不同生育期的植株和器官进行芥子甙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在植株和根、茎、叶、蕾花、角果、果壳、种子等器官上的含量是不均一的,并因生育期不同而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植株和器官芥子甙含量与种子芥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17. 水稻产量性状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
廖佩言; 刘景西
作物学报    1983, 9 (02): 117-122.  
摘要2022)      PDF(pc) (326KB)(962)    收藏
用单株穗数、主穗粒数、生长率、收获指数、生物学产量与籽粒产量的回归关系,分析了水稻的5个经济性状共26种组合。结果表明,只要有收获指数、生物学产量单独参与或共同参与组合的,回归就显著;没有这两个性状参与的就不显著,并且以生物学产量的 Up 最大。通径分析表明,生物学产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收获指数次之,生长率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0)
18. 测定小麦种子饱满度的新方法
张晓龙; 游文平; 吴国海
作物学报    1983, 9 (02): 123-128.  
摘要1619)      PDF(pc) (380KB)(882)    收藏
通过测定55个小麦品种最大鲜籽粒体积 V D 和成熟时晒干籽粒最大吸涨体积 V S,经回归分析得理论最大鲜籽粒体积 V D=0.0952+1.05268V S,由 V D 与V S比值的均数得 V D=1.0540V S。在实验室里测定出 V S,代入上述任一公式,均可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
19. 小麦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研究—Ⅰ.遗传力与直接选择
张作仿
作物学报    1983, 9 (02): 129-138.  
摘要1648)      PDF(pc) (661KB)(809)    收藏
本试验采用广义、狭义、方差分析、回归和相关5种方法估算的性状遗传力。其高低的位次趋势基本一致,即株高的遗传力最高,开花期、主穗长、二百粒重次之,结实小穗数、主穗重、每穗粒数再次之,单株粒重和单株穗数最低。在混合群体中,一般的性状直至 F 4遗传力仍然较低。系谱选择法至 F 4,一般性状系统间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
20. 杂交稻 AB 类杂株产生原因及不育系育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朱华高
作物学报    1983, 9 (02): 139-142.  
摘要1565)      PDF(pc) (257KB)(835)    收藏
杂交水稻防杂保纯的理论和方法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本期发表朱华高的一篇文章,望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必要的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21. 节节麦×黑麦的属间杂种的植株形态及细胞学研究
双志福; 王振富; 降彩霞; 张瑞仙
作物学报    1983, 9 (02): 142-144.  
摘要1508)      PDF(pc) (832KB)(776)    收藏
<正> 节节麦(Aegilops squarrosal)2n=14,染色体组型为 DD。黑麦(Secale cere-ale)2n=14,染色体组型为 RR。为了合成包含有 DD 和 RR 染色体组的异源四倍体,我们于1979~1981年进行了节节麦×黑麦的杂交工作,并且获得了杂种 F_1幼苗,本文仅就杂种幼苗的产生及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作一初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2. 棉花六个代换系的评价
马家璋; R.J.Kohel
作物学报    1983, 9 (03): 145-150.  
摘要1520)      PDF(pc) (387KB)(914)    收藏
以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遗传标准系3-79作为供体亲本,将它的第1、2、4、6、17和18对染色体分别代换到受体亲本陆地棉(G.hirsutum L.)遗传标准系 TM-1的遗传背景上去,育成6个代换系。对它们进行了10个植物形态学特征、9个个体发育性状、4个产量及其组成成分、3个棉子品质和6个纤维品质的评价。较高的株高与代换系1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23. 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李祥义; 邓景扬
作物学报    1983, 9 (03): 151-156.  
摘要1571)      PDF(pc) (2713KB)(1201)    收藏
本文总结了由 Tal 基因控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败育特点;描述了从造孢细胞一直到单核花粉期的多种退化现象:花粉母细胞早期衰退,减数分裂不正常,生长发育不整齐,几种败育现象并存于一朵小花乃至一个花药之中。不论败育早晚,形态各异,其特点都是在很短时间之内就急剧而彻底地解体,最后药室空空,仅剩下两层空肥化的药壁。作者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0)
24. 珠江三角洲水稻品种光温反应研究
梁光商; 刘振宇
作物学报    1983, 9 (03): 157-164.  
摘要1494)      PDF(pc) (920KB)(819)    收藏
本文应用珠江三角洲(20°30′~23°10′N)当前推广的早、晚稻29个品种,在自然和人工控制共12级光长处理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早、晚稻光周期反应,区分出了早稻属于中性类型。晚稻属于短日性类型。品种出穗日数,在自然光照下,随早、中、迟熟品种而递次增多,随早,中,晚季而递次减少,表现出连续变异性。早稻感光性弱,短日高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25. 选育优质蛋白玉米种质的最近进展
邓澄欣
作物学报    1983, 9 (03): 165-172.  
摘要1394)      PDF(pc) (468KB)(954)    收藏
本文简述选育优质蛋白玉米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以下简称“改良中心”)过去十多年来采用奥帕克2基因及其修饰基因的作用,将原来的粉质籽粒逐渐改成硬胚乳籽粒,同时保存了高营养品质,使籽粒中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仍然高过普通玉米,在育种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整个育种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选获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6)
26. 应用花药培养选育抗稻瘟病品种的研究
李梅芳; 倪丕冲; 陈银金; 沈锦骅
作物学报    1983, 9 (03): 173-180.  
摘要1523)      PDF(pc) (442KB)(748)    收藏
六年的实践证明,在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利用推广品种的丰产性,导入抗稻瘟病基因,采用花药培养技术,是一个快速有效的途径。现已育成“中花8号”,“中花9号”两个丰产、抗稻瘟病的优质新品种。报告指出,花粉植株的再杂交、再培养,逐步累加、聚合多种优良性状,较利用多种抗源的复合杂交法,规模小,速度快,选择效率高。通过花药培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27. 大麦籽粒增重过程的研究
顾自奋; 封超年; 周美学; 季成
作物学报    1983, 9 (03): 181-188.  
摘要1549)      PDF(pc) (458KB)(847)    收藏
籽粒干重增重率(Y)与距抽穗日数(x)的关系呈 S 型曲线,配合 Logisfic方程后发现,品种间强势粒的增重过程可用同一方程表示,而弱势粒增重过程的品种间差异显著,故不同品种的籽粒增重特征应集中反映于它们强、弱势粒位间增重模型差异的性质上。二棱大麦(Hordeum distichum)强、弱势粒问呈同步增重型,多棱大麦(H.vulgare)呈异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1)
28. 北方冬小麦高产育种中产量因子设计目标的研究
李丕珩
作物学报    1983, 9 (03): 189-194.  
摘要1542)      PDF(pc) (419KB)(918)    收藏
本文自1978~1981年阐述了71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证明小麦高产育种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注重提高穗重。要提高穗重,应在以增加粒数为主的前提下,粒数和粒重并重,不宜过分强调大粒。要使粒数多,应注重多花多实性的选择。黄淮平原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要选育亩产1200斤以上的品种,每亩穗数以43.2±5.9~48.8±6.1万,穗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29. 小麦的叶面积、穗粒重和谷叶比的基因效应
任正隆
作物学报    1983, 9 (03): 195-198.  
摘要1473)      PDF(pc) (272KB)(801)    收藏
用两个小麦杂交组合的 P 1、P 2、F 1、F 2、B 1、B 2和 F 37个世代,用世代均数分析研究了小麦的剑叶面积,第二叶及第三叶面积,单穗粒重和谷叶比的遗传,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算了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加性效应表现了极为显著的作用,显性效应也是显著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4)
30. 光对稻苗根系生长及其生理活性的影响
倪文
作物学报    1983, 9 (03): 199-204.  
摘要1667)      PDF(pc) (367KB)(881)    收藏
强光或蓝光照射培育的稻苗可以促进稻苗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活性高,且能提高根系对NH_4~+的吸收速率,根系的蛋白质氮和总氮量以及蛋白质氮/总氮含量比值都比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2)
31. 大豆模拟株型的研究
尹田夫
作物学报    1983, 9 (03): 205-211.  
摘要1563)      PDF(pc) (457KB)(774)    收藏
本文通过大豆株型模拟技术,运用电子计算机程序,讨论无限结英习性大豆品种模拟株型——塔形株型和碟形株型其顶、中、底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垂直分布及光分布特征。研究塔形株型及碟形株型顶、中、底冠层光截获(RLI)对单株荚数(NPP),单株粒数(NSP),单株粒重(SWP),粒茎比(SSR),主茎荚数(PMS)及主茎每节荚数(PNMS)等产量性状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8)
32. 赤霉素对棉铃及种子发育的影响
何俊彦; 顾静文; 桂兰芳
作物学报    1983, 9 (03): 212-214.  
摘要1448)      PDF(pc) (192KB)(745)    收藏
<正> 许多研究证明,赤霉素对减少棉铃脱落有明显的效果。但有的工作中指出,经赤霉素处理后,棉籽重量略有减轻。赤霉素对棉花种子的发育究竟有无影响?尤其是种子的发芽力如何?至今未见到直接的证据和专门的研究报道。棉花是一重要的优质纤维作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33. 对选育花生新品种的分析和研究
伍时照
作物学报    1983, 9 (03): 215-216.  
摘要1515)      PDF(pc) (122KB)(767)    收藏
<正> 研究花生不同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选育花生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广东省新育成的六个品种,对其主要经济性状间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径系数分析,研究构成单株总果数的直接因素和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普通小麦种内的一种细胞质变异
杨天章
作物学报    1983, 9 (04): 217-223.  
摘要1546)      PDF(pc) (442KB)(757)    收藏
根据对小麦育种试验中25个正反杂交后代的调查,发现一些组合的正反杂交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陕农17和矮丰三号正反杂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显著不同。因此,用陕农17和矮丰三号及其同质近亲品系重复进行了正反杂交遗传试验。当以陕农17做母本与矮丰三号及其近亲品系杂交时,F 2代无雄性不育植株出现,然而,以矮丰三号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5)
35. 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杂种配子及后代类型形成途径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刘大钧; 杨世湖
作物学报    1983, 9 (04): 225-232.  
摘要1397)      PDF(pc) (1485KB)(785)    收藏
配制了(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杂交组合15个。在回交结实的 F 1植株 PMC中均观察到染色体完全呈单价体构型。单株染色体分析表明,获得的32个 BC 1单株基本上包括了2n=42至2n=63的各种过渡类型,其中2n=63植株占37.5%。而且81.25%的植株在2n=59~63的范围内。显然,F 1产生的可育雌配子主要是染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9)
36.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初步探讨
姜文候; 吴兆苏
作物学报    1983, 9 (04): 233-240.  
摘要1520)      PDF(pc) (505KB)(800)    收藏
用 Eberhart—Russell 的模式和方法分析了长江下游地区1981~1982年区域试验中6个小麦品种的稳产性。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在11个地点进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两种产量稳定性参数值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反映了各品种在本地区有不同的稳产性和适应性。产量与两种稳定性参数之间并没有相关性。有的品种表现了高产、稳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8)
37. 野败型杂交籼稻的育性基因分析
周天理; 沈锦骅; 叶复初
作物学报    1983, 9 (04): 241-247.  
摘要1566)      PDF(pc) (514KB)(794)    收藏
本试验通过对南优、汕优两个系统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杂种 F 1、F 2及(不育系×杂种 F 1)F 1、(杂种F 1×保持系)F 1、(保持系×杂种 F 1)F 1、F 2、(恢复系×杂种 F 1)F 1、F 2植株的性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3)
38. 大豆杂种世代的遗传变异研究——Ⅱ.配合力及有关遗传参数
马育华; 盖钧镒; 胡蕴珠
作物学报    1983, 9 (04): 249-257.  
摘要1506)      PDF(pc) (645KB)(815)    收藏
本文研究中美五个大豆品种双列杂交 F 1~F 4的配合力及有关遗传参数。产量、产量因素及生育期等14个性状在 F 1~F 4均有显著的 gca变异;F 111个性状、F 4则仅7个性状有显著 saa 变异。小区产量在 F 1~F 4均有显著 gca 及 sca 交异,因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2)
39.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指示性状的应用
许馥华; 戴日春
作物学报    1983, 9 (04): 259-265.  
摘要1575)      PDF(pc) (489KB)(723)    收藏
本研究分析无腺体62-1、彭泽芽黄、353子叶叶片无紫基点和紫叶棉四个棉花品种的指示性状均属简单遗传。指示性状品种不去雄辅助授粉,后代杂交率49.69~68.98%。无腺体62-1指示性状明显,苗期易于鉴别,且组合力较高.无腺体62-1×中棉所7号杂种一代产量较生产品种增产26.87%。棉花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配制杂交种子时,可以考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40. 植物高度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
周人纲; 韩雅珊; 阎隆飞
作物学报    1983, 9 (04): 267-273.  
摘要1538)      PDF(pc) (755KB)(847)    收藏
小麦、玉米正在伸长的节间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植株高度之间表现了明显的负相关性,小麦胚芽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小麦植株高度也呈负相关性。但在还未拔节的茎中,在停止伸长的节间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植株高度不呈负相关。根、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植株高度也不表现负相关性。从小麦胚芽鞘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谱中可以看到,高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