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XNKIAC
创刊于 1958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 委 会
    » 数据库收录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编辑办公登录
作物学报1985 Vol.11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研究——Ⅱ.抗条纹叶枯病育种
邢祖颐
作物学报    1985, 11 (01): 1-7.  
摘要1647)      PDF(pc) (399KB)(731)    收藏
在双桥公社、黑庄户大队病区进行了六年抗条纹叶枯病鉴定和品种选育,其结果:(1)籼稻比粳稻具有较强的抗性,籼粳稻和水陆稻杂交后代,大都较粳粳交后代抗病。(2)鉴定出籼稻塔杜康(Todukan)、特特普(Tetep)、C_(4-63)、窄叶青8号、IR26、IR8以及粳稻烟锦糯(陆稻农林糯39)、中国31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可用作抗源亲本。(3)在自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4)
2. 中晚粳品种寒丰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范洪良
作物学报    1985, 11 (01): 8-8.  
摘要1436)      PDF(pc) (166KB)(776)    收藏
<正> 选育株型好,生育期中等,耐寒性强,又能抗稻瘟病的品种是后季稻育种的重要课题。1974年秋用垦桂/科情3号//黎明复交,经二次海南岛异地加代,F_5时进行初步产量鉴定,亩产1001斤,比对照嘉农15增产2%,但仍有分离。以后又进行株系提纯,其中以7号株系产量最高,亩产1080斤,比对照嘉农15增产5.4%。1980~82年参加上海市后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 我国主要高粱杂交种的系谱分析
王富德
作物学报    1985, 11 (01): 9-14.  
摘要1584)      PDF(pc) (408KB)(786)    收藏
<正> 我国推广高粱杂交种已有廿余年的历史。现在剖析一下主要杂交种及其亲本的系谱,对确定今后选育的策略及方法不无裨益。我们依据《杂交高粱—选育—制种—栽培》和《优良杂交高粱组合及亲本》两书中提供的和近期可能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中国主要高粱杂交种及其亲本的系谱,并讨论有关的遗传基础宽度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谷子不同类型品种的氮、磷体内吸收运转研究
张履鹏
作物学报    1985, 11 (01): 15-22.  
摘要1553)      PDF(pc) (598KB)(825)    收藏
用同位素~(15)N、~(32)P 示踪研究证明,谷子灌浆阶段植株对 N、P 元素的吸收量各品种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多花晚熟型品种日本60日谷及其杂交后代吸收量较大,但向穗部的运转速度较慢;早熟型新农761谷吸收量虽少,而向穗部运转快,并且这种特性可以遗传给其杂交后代;示踪~(15)N、~(32)P 向穗部的运转速度与当时的气温变化没有相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新疆小麦”种间杂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陈勤
作物学报    1985, 11 (01): 23-29.  
摘要1547)      PDF(pc) (783KB)(780)    收藏
将“新疆小麦”(T.petropavlovskyi Udacz.et Migusch.)与不同小麦种杂交,观察杂种 F_1减数分裂期的染色体行为,发现它与普通小麦(AABBDD)的杂种有57.8%以上细胞配对正常,有37.2%的细胞具1~9个单价体,其中多数具1~2个单价体,说明“新疆小麦”的染色体组型基本为 AABBDD,但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已与普通小麦不同。当它与含有 AA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应用花药培养选育旱薄地冬小麦新品种——豫花一号的研究
李玉珑;
作物学报    1985, 11 (01): 30-30.  
摘要1477)      PDF(pc) (131KB)(830)    收藏
<正> 自1975年以来,我们用花药培养方法进行冬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1980年成功地选出了农艺性状优良的早薄地新品种“豫花一号”,经过几年早地冬小麦区域性品种比较试验均获得较好结果,推广面积达4.5万亩以上,这证实了花药培养新技术在冬小麦育种上是行之有效的,可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速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7. 高赖氨酸玉米籽粒形成过程的生物化学研究
吴显荣
作物学报    1985, 11 (01): 31-38.  
摘要1585)      PDF(pc) (515KB)(803)    收藏
对不同遗传背景的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 o_2C103×o_2330、o_2二南_(24)×o_2金02及普通玉米京杂6号在授粉后不同时期籽粒的干物质积累、籽粒容重、出粉率、玉米粉细度、蛋白质、赖氨酸及亮氨酸等形成的动态进行初步研究,并测定了花粉、胚及胚乳中的氨基酸含量。三年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的高赖氨酸玉米在授粉后不同时期籽粒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
8. 小麦“矮变一号”的矮秆性遗传研究
陆维忠
作物学报    1985, 11 (01): 39-46.  
摘要1571)      PDF(pc) (486KB)(864)    收藏
本研究以农林10号、奥尔逊矮、矮宁和矮变一号为矮秆亲本,分别与高秆品种 Glenlea、鉴15-1和半矮秆品种选七进行杂交。根据 P_1、P_2、F_1、F_2、F_3和 BC_1、BC_2各世代的株高变异,分析并比较这4个矮亲所携矮秆基因的遗传特性。同时,通过4个矮亲之间的互交,分析各自所携矮秆基因之间的等位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矮变一号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衡阳市的气候条件和春大豆栽培
曾鸿飞
作物学报    1985, 11 (01): 47-51.  
摘要1575)      PDF(pc) (288KB)(802)    收藏
依据1975~1981年衡阳市的气象资料和春大豆亩产量资料,首先用正交多项式回归方法估计了趋势产量,然后用费希尔积分回归模式和逐步回归方法计算出了该市气候因子和离趋势产量间的积分回归公式。这样,就选出了影响春大豆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同时求出了它们对春大豆产量的影响系数。研究表明春大豆产量显著地受每旬平均温度,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的初步分析
陈建三
作物学报    1985, 11 (01): 52-52.  
摘要1435)      PDF(pc) (217KB)(805)    收藏
<正> 材料和方法1.杂种优势分析 1978年5月10日在我院北圃场播种中杂1号粳稻,BoroⅡ—京引47A/300号,保持系京引66、京引47和对照种喜峰,6月23日插秧,插植规格为(6+8)÷2×4(寸),每穴1苗,每亩2.1万基本苗。试验小区面积30平方米,随机区组排列,重复四次。成熟时,田间取样,单收,单打,称重。对株高、穗长、一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与冬小麦早衰有关的几项生理参数
朱德群
作物学报    1985, 11 (01): 53-58.  
摘要1504)      PDF(pc) (336KB)(792)    收藏
选取不早衰、轻度早衰及严重早衰三种类型的冬小麦品种,测定其主茎旗叶的叶氮量(单位叶面积含氮量,N/LA)、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氮收获指数(籽粒 N/地上部 N,NHI)、千粒重日增长量及根系活力(RA)。结果表明:随品种早衰程度的不同各生理参数具相似的变化规律,总是不早衰类型的高于严重早衰类型的,轻度早衰的居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小麦幼苗春化一年三代育种技术的研究
沈秋泉
作物学报    1985, 11 (01): 59-67.  
摘要1621)      PDF(pc) (660KB)(864)    收藏
1979~1983年,通过春化室、温室等人工设备和山区、大田等自然条件相结合,异季集团加代和正季单株选择相结合的途径,研究了小麦幼苗春化加代育种技术,技术要点:(1)双氧水低温法打破种子休眠;(2)春化室幼苗春化:处理温度8~10℃,连续光照30天左右;(3)一年三代育种:山区集团密植夏繁,温室集团密植秋繁,就地大田单粒冬播,苗期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关于水稻品种间遗传差异的研究
汤陵华
作物学报    1985, 11 (02): 73-80.  
摘要1536)      PDF(pc) (383KB)(920)    收藏
本研究对70个水稻品种的18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后,用遗传向量b_(gki)=1/(λ_k)(?)1_(kj)r_(gij)h_ih_j估算各分量对主成分的遗传贡献。定义各品种遗传向量间的距离为遗传距离。用遗传距离聚类,可把70个水稻品种分成11个生态类型,类型内的品种具有基本相似的生态特征和遗传基础。聚类分析表明,BT 型杂交粳稻所用的保持系与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
14. 关于光呼吸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研究——Ⅴ.不同类型植物光呼吸与光合强度之间的关系
Gao Yuzhu; Wang Zhong; Sun Jindong; Wang Zhiqin
作物学报    1985, 11 (02): 81-88.  
摘要1975)      PDF(pc) (187KB)(794)    收藏
研究分析了 C_3、C_4两类植物共60余个品种(基因型)的光合强度和光呼吸强度。结果表明,各类植物或同类植物不同品种问光合强度与光呼吸强度都有显著差异,但同类植物之间,光呼吸占总光合的比值比较稳定。C_3植物光呼吸/总光合比值约为25~35%左右,C_4植物其比值约为1~7%。二者比值几乎不受基因型、生育期的影响而改变。这一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4)
15. 玉米细胞系中期染色体的分离及其生化分析
周钟信;米景九
作物学报    1985, 11 (02): 89-94.  
摘要1322)      PDF(pc) (344KB)(96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16. 大豆矮秆基因遗传及其育种改良效果的研究
陈恒鹤
作物学报    1985, 11 (02): 95-102.  
摘要1614)      PDF(pc) (31KB)(818)    收藏
矮源矬大豆的矮秆性状表现受一对隐性主效基因和若干修饰基因所控制。在较高 F_2植株间株高表现连续变异。F_2频率分布的高峰和变幅都向较矮方向漂移和扩大,其程度不仅受改良亲本株高基因的影响,还受其结荚习性基因的作用。矮秆基因对降低株高,缩短节间长度,提高每节荚数、收获指数、抗倒伏性和其它产量性状都有一定效果。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17. 杂交籼稻开花期高温危害及其对策的研究
谭中和
作物学报    1985, 11 (02): 103-108.  
摘要1553)      PDF(pc) (380KB)(848)    收藏
1981~1983年在人工气候箱定温和川东南自然高温条件下,研究了杂交籼稻开花期高温致害指标、高温敏感期、高温危害机制,测定了汕优二号和矮优二号开花期耐高温指数,提出了开花期高温危害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35℃4小时的高温对汕优二号的开花受精具有明显伤害;川东南地区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对杂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9)
18. 太谷核不育小麦可育株、不育株及 T 型不育系小麦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周时佳
作物学报    1985, 11 (02): 109-114.  
摘要1571)      PDF(pc) (1252KB)(789)    收藏
本文通过对太谷显性核不育小麦的可育株、不育株及 T 型不育系小麦和农大139小麦(可育株对照)的雄蕊、雌蕊及旗叶、不同发育时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一系列比较研究,找出了两种同工酶在各器官组织中的变化规律,发现了太谷可育株与不育株之间、雄蕊的两种同工酶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时起均已有明显差异。说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1)
19. 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Ⅰ.甘蓝型油菜(B.napus)光温生态特性的初步研究
官春云
作物学报    1985, 11 (02): 115-120.  
摘要1618)      PDF(pc) (142KB)(904)    收藏
研究了甘蓝型油莱(B.napus)对温度和光周期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油菜的感温性有冬性、半冬性、春性三类;油菜的感光性(对长光照的感应性)有强感光和弱感光二类。在此基础上初步认为所研究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可分为四个型:(1)冬性弱感光型;(2)半冬性弱感光型;(3)春性弱感光型;(4)春性强感光型。此外,冬油菜与春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6)
20. 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李宗智
作物学报    1985, 11 (02): 121-130.  
摘要1492)      PDF(pc) (588KB)(893)    收藏
本文对7个冬小麦亲本(3个品质亲本作母本,4个农艺亲本作父本)7个性状〔蛋白质含量、沉淀指数(Zeleny)、伯尔辛克指数(pelshenke)、千粒重、抽穗期、株高和收获指数〕按 p×q 交配模式作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方差分析表明,除雄亲蛋白质的一般配合力和沉淀指数、千粒重和株高的特殊配合力外,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2)
21. 两熟棉田五种不同种植方式的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Shen Xiuying; Liu Junwen; Zou Zonglan

作物学报    1985, 11 (02): 131-137.  
摘要1630)      PDF(pc) (161KB)(788)    收藏

比较五种不同种植方式棉花的干物质积累的全过程,发现早育套栽和麦后移栽的处理间差异不大,初花前的积累量占总干物质积累量的15.15~19.24%,初花后占80.76~84.85%。但早育套栽的早棉花,其前期(初花前)积累量反而略低于迟播栽的积累量,后期(盛花后)则远远高于迟播栽的棉花。生殖器官所占的干物质比率也高于迟棉花,所以早棉花的总积累量高,经济产量系数也较高,这是早播棉花的生理基础。五种不同种植方式棉花的干物质总积累量与温度、日照和雨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但从开花到吐絮的积累量与雨量呈负相关,就三个气候因素与干物质积累的相关程度而言,主要是温度和日照,其次是雨量。这三个气候因素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时期,主要在开花到吐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22. 小麦穗和芒表面积的估测
Qiu Zhaofeng; Zhai Liye
作物学报    1985, 11 (02): 138-138.  
摘要1849)      PDF(pc) (132KB)(845)    收藏
<正> 一、穗表面积的估测目前估测麦穗(不连芒)表面积方法中,一是公式(穗长×穗宽×3.8),二是 C.S.Saha 等的公式〔(穗基部第2结实小穗的长×宽)×2(小穗总量)〕。采用方格座标纸折算法测定麦穗的表面积,即分别在座标纸上逐一测定整穗全部小穗(包括退化小穗)的表面积,最后累计成整穗表面积。座标纸折算法虽费时,但较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
23. 啤酒花有效成分测定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杨伟
作物学报    1985, 11 (02): 139-143.  
摘要1338)      PDF(pc) (242KB)(696)    收藏
对啤酒花化学分析中萃取a-酸时甲苯的用量、提取软树脂对不同沸程石油醚的应用、a-酸与软树脂含量的关系以及测定整酒花和剪碎酒花的水分含量等问题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50毫升甲苯萃取2.5克啤酒花中a-酸与100毫升甲苯萃取5克啤酒花中口—酸结果一致。30—60℃及60~90℃·沸程的石油醚均可作软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24. T型杂交小麦品质及农艺性状的研究——Ⅰ.杂种优势和配合力
王明理
作物学报    1985, 11 (03): 146-158.  
摘要1631)      PDF(pc) (852KB)(795)    收藏
本文利用2(不育系)×6(恢复系)两组亲本杂交的12个杂种及其相应亲本材料,研究了20个品质及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对配合力进行了多重比较。结合本试验结果对供试亲本进行了具体评价,并讨论了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以及在配合力方面亲本选配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单位面筋沉淀值的概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
25. 甜菜畸胎瘤诱导及基因转移
王宇清
作物学报    1985, 11 (03): 159-162.  
摘要1508)      PDF(pc) (20KB)(700)    收藏
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and Townsend)Conn〕的 C_(58)T_(37)、B3/73菌株被用来感染 Beta vulgaris 和 B.maritima 二个种的106个品种和品系。在102个品种上诱导出冠瘿瘤,其中在2个 B.vulgaris 品种和一个野生杂种(B.maritima×B.vulgaris var.Cicla)诱导出畸胎瘤。利用不合激素的 MS 培养基初步分离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马铃薯套玉米及玉米间大豆种植系统间套优势研究
赖众民
作物学报    1985, 11 (03): 163-172.  
摘要1601)      PDF(pc) (603KB)(789)    收藏
1974~1983年在云南省玉米主产区宣威县的不同农业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了马铃薯套玉米及玉米间大豆间套优势的适用价值以及构成间套优势的机理。试验表明玉米与马铃薯、大豆间套在旱地作物种植系统中很有应用价值。从粮食产量与经济纯收入分析,条带马铃薯套玉米的效益高;从劳动生产率与能量再生率分析,条带玉米间大豆的效益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水稻与高粱杂交后代酯酶同工酶遗传研究
段晓岚
作物学报    1985, 11 (03): 173-180.  
摘要1528)      PDF(pc) (956KB)(740)    收藏
分析水稻与高粱杂交后代酯酶同工酶,其酶谱基础与母本粳稻相同,但子代中的种胚、花药等器官出现一条与高粱位置相同而母本水稻没有的第Ⅱ酶带。同时,系统分析了 F_2~F_3及高世代,揭示了这条酶带的遗传现象:杂种各世代多数株系和单株具有这条酶带,并出现分离,绝大多数发生在 F_2~F_3,F_4以后减轻,至高代不再分离;在 F_2~F_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应用15N示踪法对大豆不同来源氮素吸收与利用的研究
侯立白
作物学报    1985, 11 (03): 181-190.  
摘要1539)      PDF(pc) (35KB)(725)    收藏
应用~(15)N 示踪技术,利用克拉克结瘤(R_(jl))和不结瘤(r_(jl))等位基因系以及3种氮处理造成4种不同氮素营养条件,研究在几种氮源单独或混合供应的情况下,各种来源氮素在大豆生长和产量形成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及其相互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前期主要利用土壤和肥料中氮素,并以土壤氮素为主,后期主要利用共生固氮。施氮对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通过茎尖培养获得去除类菌质体的甘薯植株及其验证技术的研究
Lu Xuehua; Chen Yangchun
作物学报    1985, 11 (03): 191-198.  
摘要1500)      PDF(pc) (653KB)(706)    收藏
用甘薯“新种花”的丛枝病植株进行茎尖培养,获得7%去除类菌质体的植株。经2年8个月的形态观察、嫁接鉴定、氨基酸分析,证明其均恢复到一般健康植株的外部形态与内部代谢应有的水平。由此可见,象去除病毒一样,茎尖培养同样可以应用于去除类菌质体。试验还表明,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 IAA0.5毫克/升,或 IAA0.5毫克/升+NAA0.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30. 大麦茎秆维管束数与小穗数的关系
顾自奋
作物学报    1985, 11 (03): 199-206.  
摘要1588)      PDF(pc) (503KB)(740)    收藏
对10个大麦品种各伸长节间维管束数与小穗数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发现自基部伸长节间开始,随着节位上升,各节间维管束数稍有减少,唯至穗颈节间维管束数减少量最多,交种(类型)间的减少率并不一致。三联小穗数(Y)依存于基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数(X)的回归关系可表示为 Y=a+bx,其中回归系数(b=0.3846)不因品种而改变,而回归常数(a)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31. 水稻品种对16小时长日与10小时短日处理天数不同组合反应的研究
Zhang Wenxu
作物学报    1985, 11 (03): 207-214.  
摘要1676)      PDF(pc) (188KB)(784)    收藏
本文研究了7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发育过程中对16小时长日与10小时短日不同组合处理反应的特性。根据长短日照不同组合对生育期的影响和长日处理不同天数后达到抽穗所需短日天数的不同,观察到晚籼品种对长日反应有3个不同特点的时期,即“长日促进期”,“长日抑制期”和“长日补偿期”。几个早中籼品种没有“长日抑制期”。2个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化学诱变剂EMS对春小麦诱变效应的研究
许耀奎
作物学报    1985, 11 (03): 215-216.  
摘要1713)      PDF(pc) (13KB)(809)    收藏
<正> 我们从1980年起开展了化学诱变剂(EMS)处理春小麦种子、合子和配子的试验研究,比较不同处理的诱变效果,以期找出其中合适而有效的处理方法,同时对处理后代的变异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和品系为“新曙光1号”、77—1017”、“鉴7”,均为遗传性稳定的原种材料。化学诱变剂 EMS 的浓度为0.3%,用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33. 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
郭平仲
作物学报    1985, 11 (04): 217-226.  
摘要1824)      PDF(pc) (527KB)(772)    收藏
群体遗传结构特征决定育种方法与选择效果,群体遗传特征又与基因效应有相当关系。研究表明:加性——显性模式不能适用于数量性状遗传的所有场合,估计上位效应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世代平均值分析是估计上位效应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最小二乘多元回归程序进行世代平均值分析既可估计基因效应,又可估计其相应方差。文中对世代平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0)
34. 湖北长日核不育水稻的研究与利用
冯云庆
作物学报    1985, 11 (04): 227-234.  
摘要1648)      PDF(pc) (980KB)(804)    收藏
湖北长日核不育水稻是来源于湖北沔阳县沙湖原种场石明松同志于1973年从晚粳“农垦58”中发现的一个自然不育株。我们于1980年引进研究,结果证明,它是一个受核内一对隐性主基因控制的基因型不育材料,其特点具有育性转换的特性,诱导育性转换的因子是日照长度。不育阶段不育性彻底,有利于直接选配强优势组合,开发利用水稻杂种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大豆产量轮回选择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响应
盖钧镒
作物学报    1985, 11 (04): 235-244.  
摘要1519)      PDF(pc) (624KB)(776)    收藏
本文研究了大豆产量轮回选择下主要农艺性状平均数及遗传方差——协方差的响应。试验数据取自早、中、晚3组的亲本和3个周期在2年2地点的随机区组试验。3组资料合并分析。产量、成熟期、倒伏程度、株高及百粒重五维空间中,产量轮回选择的第一、二周期优系亚群体离亲本的距离显著增加,而初始周期选择便显著改变产量本身,对产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36. Leishman醋酸洋红C分带——一个新的改良的C分带方法
樊路
作物学报    1985, 11 (04): 245-248.  
摘要1702)      PDF(pc) (391KB)(742)    收藏
本方法的特点是:在显带染色以前,用醋酸洋红染色。仅仅用盐酸处理玻片上的材料,而且在酒精处理以后,用低浓度的Leishman染色液染色而不用Giemsa或高浓度的Leishman染色液染色。 本方法的优点是:由于用醋酸洋红染色便于观察分带前染色体形态特征。不用盐酸处理根尖便于得到分离很好的染色体。本方法可以得到更多条带,而且带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利用Leishman醋酸洋红C分带方法测定普通小麦(T.aestivum)有丝分裂中染色体长度和臂比
樊路
作物学报    1985, 11 (04): 249-255.  
摘要1583)      PDF(pc) (1115KB)(749)    收藏
利用Leishman醋酸洋红C分带方法,首次测定了普通小麦中国春和Wic-hita有丝分裂中全部21条染色体的长度、相对长度和臂比并同减数分裂中的结果做了比较。发现在有丝分裂中,Wichita和中国春间大多数染色体长度不同。还发现在中国春和Wichita间,一些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有相同或相近的臂比,而在减数分裂中臂比则不同,或者相反。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粳稻叶瘟田间抗性及其鉴定方法研究
黎志康
作物学报    1985, 11 (04): 257-266.  
摘要1608)      PDF(pc) (476KB)(784)    收藏
1982年4~8月在辽宁丹东的水田条件下采用毒性单小种自然诱发,鉴定比较了15个日本粳稻品种和5个中国粳稻品种对叶瘟(Pyricularia oryzaeCav.)的田间抗性。供试品种的叶瘟田间抗性差异很大,其中以誉锦、银河的抗性最强,蒙古稻最弱。用发病叶面积百分率和每株感病病斑数两种方法对叶瘟田间抗性的评价结果差异不大,但前者更简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9. 玉米资源对玉米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
作物学报    1985, 11 (04): 266-266.  
摘要1530)      PDF(pc) (144KB)(727)    收藏
<正>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玉米病毒病,七十年代初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开始发生。随着玉米品种的更换和耕作制度的改变,此病已在我国广大玉米产区不同程度地流行为害、玉米感病后,主要表现叶片褪色失绿呈斑驳状。据测定,病株减产17~7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陆地棉抗枯、黄萎病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初步研究
校百才
作物学报    1985, 11 (04): 267-274.  
摘要1516)      PDF(pc) (439KB)(731)    收藏
本文以6个抗病品种和6个染病品种为亲本,组成6×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抗枯、黄萎病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2个陆地棉品种抗枯、黄萎病性状,亲本抗病性的一般配合力均比它们的特殊配合力重要。2.一般配合力高的性状,反映了亲本基因的加性效应占的比重较大,可有效地传递给后代。3.在杂种一代上,抗病品种和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