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XNKIAC
创刊于 1958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 委 会
    » 数据库收录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编辑办公登录
作物学报1988 Vol.14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的种仁油分和氨基酸成分的遗传分析
季道藩;朱军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1-6.  
摘要1695)      PDF(pc) (395KB)(854)    收藏
用双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4个品种及其杂种 F_1的种仁油分和氨基酸成分的资料,分析了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遗传效应,并估算了棉子性状间的简单相关系数。F_1的种仁含油率表现正的平均优势(4.75%),种仁氨基酸总量表现负的平均优势(-3.60%)。这两个性状的显性方差(H_1、H_2)都远大于加性方差(D),表明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4)
2. 光照诱导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变的敏感期及其发育阶段的探讨
元生朝;张自国;许传桢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7-13.  
摘要1930)      PDF(pc) (709KB)(848)    收藏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 Hubei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Rice(HPGMR)具有短日照可育,长日照不育的特性。本研究探明了农垦58(A—B)等晚粳类型的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光(日)照诱导育性转变的敏感期是在幼穗分化的第二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据此,提出了光敏感核不育水稻从感光叶龄至花粉完熟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5)
3. 水稻开颖机理的探讨 Ⅰ.温度对水稻开颖及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王忠;卢从明;顾蕴洁;高煜珠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14-21.  
摘要2273)      PDF(pc) (957KB)(909)    收藏
将稻穗浸于0~10℃冷水后置室温(25~30℃)或用35~45℃温水浸穗均能促进开颖。在42~43℃水中浸穗0.5~1分钟,10分钟后开颖,裂药良好,花粉活力正常。开颖时,小穗呼吸增强,ATP 含量增高,颖内 CO_2浓度上升至5%。CO_2气体或其水溶液能显著诱导开颖。增温和增 CO_2等促进开颖技术可应用于水稻杂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5)
4. 用~(60)钴γ-射线辐照甘薯获得抗黑斑病的突变体
陆漱韵; 武崇光; 李惟基; 冯启涣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22-27.  
摘要1810)      PDF(pc) (876KB)(1004)    收藏
用~(60)钴γ-射线辐照易感甘薯黑斑病的徐薯18品种,在 M_1V_3获得了5个高抗黑斑病的无性系突变体,在后代群体中也出现高感无性系,因此借助于辐照从优良遗传背景但不抗黑斑病的材料中,有可能得到具高产潜力、优质和抗病的新品种。有关生长缓慢和皮色镶嵌等突变多发生在 M_1V_1,在 M_1V_2或 M_1V_3进行选择常常能得到经济性状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5. 罗布麻种子贮存的研究
胡瑞林;张绍武;管启良;钱学射;朱惠平;郝玉蓉;蒋立训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28-35.  
摘要1924)      PDF(pc) (613KB)(839)    收藏
罗布麻种子贮存期间的安全含水量约为3~6%,不宜超过8%,同时必须严格密封,阻止空气流通。一般品种种子贮存15年发芽率仍可达60~83%,优良种子贮存20年可保持原发芽率的70~80%左右。罗布麻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贮存20年后,其生活力有所下降,但幼芽形态正常,能破土出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6. 由染色体重组制造小麦族的染色体组 Ⅰ.预备试验与可能性
鲍文奎; 童庆娟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36-38.  
摘要1778)      PDF(pc) (187KB)(796)    收藏
单倍体小黑麦的不正常减数分裂将使 A、B、D、R4个染色体组的28条染色体进行随机分配,形成一系列具有不同大小、不同生活力、不同染色体数目和不同染色体组合的小孢子。对单倍体小黑麦花药培养的预备试验已经说明,如果选用具有高诱导率和绿苗高分化率的单倍体小黑麦品系或细胞系作为花药供体,由此获得大量愈伤组织和花粉植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7. 在两种环境条件下玉米八个农艺性状的研究
吴子恺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39-45.  
摘要1915)      PDF(pc) (550KB)(927)    收藏
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了由7个玉米自交系所组配的21个单交组合八个性状的表现、基因型与地点的互作以及一般和特殊配合力与地点的互作。地点平均数经 t 测验的结果,除百粒重、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和株高外,其余各性状均达0.01差异显著水平。八个性状的基因型及其与地点的互作均方都达0.01显著水平。一般和特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3)
8. 耒阳多毛等几个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
凃巨民; 彭仲明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46-52.  
摘要1811)      PDF(pc) (388KB)(986)    收藏
有关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自1967年日本的西村首次报道了第一个抗白叶枯病基因以来,迄今在水稻上总共发现并命名了12个位点上的15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其中,4个显性基因 Xa-1、Xa-2、Xa-3;Xa-kg 包括两个复等位基因 Xa-1~h、Xa-kg~h 是由日本用日本的菌系鉴定和命名的~((37)),另5个显性抗病基因 Xa-4、Xa-6、Xa-7、Xa-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杂交水稻根系生长与呼吸强度的研究
白书农;肖翊华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53-59.  
摘要2039)      PDF(pc) (945KB)(895)    收藏
本文报道了对4个杂交组合稻株的根系形态、根重量和体积、根蛋白质含量和呼吸强度所做的研究。结果表明,4个组合的根系生长量(根系重量和体积),杂种均具有超亲优势;抽穗—灌浆期根蛋白质含量和呼吸强度出现一个峰值;杂种根系在长度、直径、侧根及表层根发生上兼有双亲特征;杂种根呼吸强度不具有超亲优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4)
10. 化学杀雄在小黑麦制种上的应用研究
孙元枢;王崇义;李英贤;佟大香;郑学军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60-65.  
摘要1602)      PDF(pc) (615KB)(864)    收藏
乙烯利和三嗪二酮都是目前我国生产的较好的小麦杀雄剂,用乙烯利4000ppm+二酮4000ppm 混合液,从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双核期喷施,比单一药剂喷施药害较轻,有效喷药期长,不育率可达80~90%,雌芯受精能力亦不受影响。小麦与桥梁品种的杂种,经化学杀雄后在隔离区中与黑麦自然授粉,可获得大量的杂种。这不仅可节省人力和时间,而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11. 水稻开花期的低温对结实率的影响
李太贵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66-70.  
摘要1656)      PDF(pc) (412KB)(1086)    收藏
根据对540份水稻品种开花期耐冷性的研究,明确了:1.低温下开颖、散粉、花粉萌发和受精在品种间有差异;2.低温下花粉萌发状态是支配结实的一个重要因素;3.从低温过渡到常温时,颖花的开闭方式因品种而异,开闭方式及花粉状态与低温下的结实性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
12. 冬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的几个生理参数的初步探讨
朱德群;朱遐龄;祁葆滋;詹志红;赵双宁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71-76.  
摘要1729)      PDF(pc) (374KB)(830)    收藏
1983~1985年3年田间试验(中高肥水平,包括33个冬小麦品种)研究了粒秆比(G/LC)、氮粒杆比(NG/NLC)、茎叶重(WLC)和茎叶氮(NLC)四个性状对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通过方差、相关和逐步回归等分析说明四个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四个性状均与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G/LC 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13. 高粱叶片角度遗传研究初报
王桂梅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77-81.  
摘要1757)      PDF(pc) (392KB)(1210)    收藏
1980~1983年对高粱叶片角度的遗传传递规律以及叶角与其它株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表明叶片角度的遗传最少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数量性状,广义遗传力在70~90%之间,狭义遗传力在80%以上。叶角与株型的其它各性状之间无明显相关而独立遗传。在株型育种中,从早代起就进行叶角的选择,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14. “阿勃”小麦单体系统的培育
薛秀庄;王玉成;唐国顺;许喜堂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82-85.  
摘要1752)      PDF(pc) (2257KB)(803)    收藏
本研究于1979年开始,以“中国春”单体通过回交法,连续回交6次基本育成。其性状基本纯合,单体分离出的二体跟对照中的“阿勃”整倍体基本没有差别。每一单体核型均为2n-1=20″+1′=41,且1B 和6B 单体染色体均具有随体,与“中国春”1B 和6B 单体染色体形态一致。为了确保单体系统的可靠性,在第4次回交后按预定的常规程序,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15. 疣粒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后代性状的研究初报
倪丕冲;李梅芳; 沈锦骅;寸锦芳
作物学报    1988, 14 (01): 86-88.  
摘要1459)      PDF(pc) (391KB)(803)    收藏
<正> 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地。它也是分布于我国的三大野生稻之一。我国的海南岛和云南等地也早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16. 连作晚稻秧苗徒长的化学调控 Ⅰ.多效唑的控长促蘖效应及其增产效果
王熹;陶龙兴;高成伟;姚福德;吴光南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89-95.  
摘要1545)      PDF(pc) (739KB)(841)    收藏
连作晚稻夏季育秧期气温高,秧龄又长,因秧苗徒长,移栽时苗体过大,栽后败苗严重,不利于争季节创高产。自推广连晚杂交稻以来,上述问题更显突出。多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物质,有控制稻苗生长,促进秧田秧苗分蘖,防止移栽后败苗等效应,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多效唑对连晚秧苗的控长促蘖效应与栽培、气温条件等有关,在一般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4)
17. 棉属种间杂交的研究
钱思颖;黄骏麒;刘桂玲;彭跃进;应苗成;徐英俊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96-102.  
摘要1725)      PDF(pc) (505KB)(826)    收藏
适宜的温度(25~30℃)、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盆栽)、柱头上涂蔗糖溶液(35%)、苞叶内外点滴赤霉素(50ppm)四者配套,是克服棉花种间杂交不可交配性的关键,其中温度是关键的关健。采用3个栽培种、1个海陆杂种、20个野生种,进行野生种与栽培种或野生种与野生种杂交,得到28个组合。四倍体陆地棉(2n=4x=52)与二倍体野生棉(2n=2x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18. 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若干问题的探讨
李集临;贲一新;王同昌;徐香玲;薛玺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103-109.  
摘要2000)      PDF(pc) (2515KB)(782)    收藏
本工作以改进八倍体小黑麦与六倍体小黑麦的经济性状为目的,对60个杂交组合 F_1的田间出苗率、结实率、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新类型的形成以及细胞遗传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观察到 F_1田间出苗率、结实率以八倍体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显著好于以六倍体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由于杂种是普通小麦、硬粒小麦、黑麦三个物种种质的再度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19. 玉米 Y 型雄性不育系的分组问题研究初报
戴景瑞;谢友菊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110-116.  
摘要1795)      PDF(pc) (565KB)(839)    收藏
用专门能恢复 T 组,S 组或 C 组的专效性恢复系分别对 Y 型不育系测交,仅有 T 组的恢复系对 Y 型表现恢复。用玉米小斑病 T 小种的病菌毒素对各组不育系接种,仅 Y 型和 T 型不育系表现感病。一系列自交系对 T型与 Y 型不育系有完全相同的恢保关系。初步确定 Y 型不育系应归类于 T 组,并对 Y 型不育系的来源、不育系的分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0. 食用豆类种子蛋白研究初报
梁鸿秋;安静;吴显荣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117-123.  
摘要1756)      PDF(pc) (382KB)(888)    收藏
为比较食用豆类种子蛋白的品质,我们对红小豆(Phaseolus angularis)、绿豆(Phaseolus aureus)、豌豆(Pissum sativum)、蚕豆(Vicia faba)的种子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生化分析,并分别提取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谷蛋白和谷蛋白,测定其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食用豆类种子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禾谷类的高一倍左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21. 甘薯配合力分析的若干问题
冯启涣;李惟基;陆漱韵;武崇光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124-130.  
摘要1652)      PDF(pc) (442KB)(844)    收藏
首次将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模式,结合甘薯遗传特点应用于甘薯育种。根据4年试验结果,提出了可行的试验方法、群体规模和评定指标;并就高淀粉、高产育种亲本选配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2. 栽培粟起源的同工酶研究
高明君;陈家驹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131-136.  
摘要1777)      PDF(pc) (480KB)(948)    收藏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国内外不同地区来源的831个栽培粟地方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所得酶谱可划分为13个表型。由品种来源地区和地区内各种表型的频率分布来研究各酶谱表型的地理分布。通过酯酶同工酶酶谱表型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各地区品种的亲缘远近,比较栽培种与近缘野生种青狗尾草的酶谱表型来论证栽培粟的起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8)
23. 供育种用的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梁竹青;高明尉;成雄鹰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137-142.  
摘要2005)      PDF(pc) (405KB)(832)    收藏
通过3年试验已建立起一套可供育种利用的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技术,包括选取最适未成熟胚(直径为1.0~1.5mm)作外植体,在培养中期对愈伤组织进行选择、合理确定培养历期、妥善安排再生幼苗的出苗期、再生苗的保湿栽培以及无性株当代变异的鉴别与选择。采用本技术,3年内117个小麦品种的平均出愈率达77.0%,平均分化率为16.1%,S_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9)
24. 水稻与高粱杂种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质分析
段晓岚;陈善葆;李继耕;李玉湘;耿玉轩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143-148.  
摘要1906)      PDF(pc) (893KB)(866)    收藏
本文采用 SDS—PAGE 方法,对水稻与高粱杂交后代进行了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组成成分的比较分析。所得结果表明,杂种中多数株系比母本对照水稻银坊多显示3条分子量分别为13.5kd、18kd 及64kd 的多肽带~*。其中18kd 为父本高粱所具有,另外两条带为母本水稻及父本高粱所不具有,而为杂种水稻所具有的。这就表明,父本高粱花粉在杂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25. 玉米根系的生长规律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Ⅰ.玉米根系生长和吸收能力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鄂玉江; 戴俊英; 顾慰连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149-154.  
摘要2231)      PDF(pc) (402KB)(1431)    收藏
玉米初生根和1~4层次生根发生于苗期,5~6层次生根发生于拔节至孕穗期,第7层以上气生根发生于孕穗至抽雄期。在玉米生长的每一时期中,均以当时较新发生的,较上层的根发挥较大的吸收作用。根系总的吸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都随着整个植株生长而增长,而前者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早于后者。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在拔节后至乳熟前急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9)
26. 新型化学杀雄剂—WL_(84811)诱导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雄性不育的研究
黄铁城;王明理; 张爱民;张仲琦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155-162.  
摘要2047)      PDF(pc) (503KB)(844)    收藏
连续两年在大田和温室对 WL84811的杀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WL84811是一种良好的小麦杀雄剂。从花粉母细胞形成到花粉双核期间喷施,均可诱导雄性不育,不育率可达100%;(2)喷施后抽穗延迟1~4天,平均延迟2天;(3)株高平均降低5厘米左右,主要是缩短倒数第一、二节间的长度,尤以缩短倒数第一节间长度为显著;(4)杀雄后的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6)
27. 硝酸还原酶活力与作物耐肥性的研究 Ⅲ.北方粳稻品种演变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力与品种性状之间的关系
李豪喆;崔雄范;崔明子;林振武;汤玉玮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163-166.  
摘要2089)      PDF(pc) (213KB)(843)    收藏
对北方粳稻栽培品种演变过程中品种性状和硝酸还原酶活力变化的研究表明:1)品种性状在演变过程中有了明显的变化,即从大穗高秆向多穗矮秆的方向变化;2)品种抗倒耐肥性变化的总趋势是由弱到强,其硝酸还原酶活力从高到低的变化。这就是说过去老品种大穗高秆,不抗倒不耐肥,硝酸还原酶活力高,而目前推广品种多穗矮秆,抗倒耐肥,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
28. 甜菊数量性状变异及与产量关系
舒世珍;王万忠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167-173.  
摘要1701)      PDF(pc) (361KB)(911)    收藏
本文对甜菊14个重要数量性状变异及不同密度对变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性状变异趋势类同。稳定性状有移栽前叶对数、节数及收获时株高、节数和叶长;不稳定性状有分枝数、干、鲜茎及干、鲜叶产量。性状相关测定结果,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有单株干叶重、鲜叶重、鲜茎重和干茎重,其次是茎粗和分枝数,再次是移栽前株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29. 春小麦中7902单体系统的育成和鉴定
辛志勇
作物学报    1988, 14 (02): 174-176.  
摘要2042)      PDF(pc) (1000KB)(921)    收藏
中790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近年育成的春小麦新品系,综合性状好,目前正在河南、河北、山东等省推广种植。本研究选用中国春单体系统为母本,于1982年开始中7902单体系统的转育,设重复系。经8个世代的选育,于1985年夏已转育成功。在 BC_2和 BC_4代,用中国春重双端体系统作父本与转育的中7902单体系统测交,测交 F_1经根尖染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0. 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陈伟程;段韶芬
作物学报    1988, 14 (03): 177-181.  
摘要1650)      收藏
对3个 C 型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和4个恢复系与这3个不育系组配的12个 F_1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以了解 C 型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核背景的不育系,其雄性败育的细胞学特点各异。Cms-C Mo17的花药绒毡层细胞为双核型。该层细胞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开始液泡化,并呈辐射状膨大,至小孢子的单核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4)
31. 水稻籽粒灌浆的生长分析
朱庆森;曹显祖; 骆亦其
作物学报    1988, 14 (03): 182-193.  
摘要3034)      PDF(pc) (617KB)(1895)    收藏
用 Richards 方程 W=A/(1+Be~(-kt))1/N 配合农垦57号、汕优63号等6个品种(含杂种)强、弱势粒的籽粒增重资料。依弱势粒配得方程的 N 值,将此6个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状况分为两个类型,即:01的异步灌浆型。并据籽粒生长速率曲线的两个拐点,将籽粒灌浆过程划分为:前,中(盛)、后(至90%A 止)3个期。同时导出:起始生长势 Ro=K/N,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85)
32.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类型抗性组分的探索分析
余毓君;廖玉才
作物学报    1988, 14 (03): 194-201.  
摘要1902)      PDF(pc) (505KB)(813)    收藏
本文探索了一种较客观地反映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性的方法——抗性组分分析法。对13个品种双列杂交的后代,按 Griffing 方法Ⅱ模式Ⅰ研究了6个抗性组分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各抗性组分真实存在,不同抗病品种阻止病菌扩展的方式不同;主穗轴发病和田间接种后15及25天的病级这三个组分可作为衡量品种抗扩展性的主要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
33. 水稻品种种性研究 Ⅵ.晚籼稻优质品种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在选择亲本上的应用
伍时照;黄超武
作物学报    1988, 14 (03): 202-207.  
摘要1870)      PDF(pc) (352KB)(882)    收藏
35个华南地区水稻晚籼具有细长粒形的优质品种根据数量性状遗传差异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分为6个类群。类群间差异比类群内大。表明水稻外观性状品质育种杂交亲本选配应在类群间进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34. 红、黄麻分期收剥对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翁才浩; 赖银暄; 邵宝富
作物学报    1988, 14 (03): 208-213.  
摘要1927)      PDF(pc) (351KB)(823)    收藏
试验在杭州进行,按不同收期对红、黄麻纤维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目前普遍种植的迟熟品种,直至10月上旬其纤维产量仍未显著地超过所有供试的中熟品种。由于迟熟品种每年需要向华南购籽,花费较大,以及不能充分地利用有利的生长季节,迟熟品种的经济效益可能不及某些高产的中熟品种。因此,选用高产的中熟红、黄麻品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35. 棉花冠层结构及光合作用研究
裴炎;邱晓;刘明钊
作物学报    1988, 14 (03): 214-220.  
摘要2119)      PDF(pc) (417KB)(1074)    收藏
研究了9个陆地棉品种(品系)的冠层结构和不同层次叶片的光合速率。试验结果表明:适度地增大上层主茎节距、降低角度指数和上层叶片所占比例,有助于冠层消光系数的减小和透光条件的改善,上层叶和中下层叶的光合特性有所不同,在弱光下后者的光合速率比前者高,在强光下比前者低。作者对适合于四川棉区生态条件的合理株型结构提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8)
36. 对两个玉米群体进行特殊配合力轮回选择的研究
陈彦惠;汪茂华
作物学报    1988, 14 (03): 221-226.  
摘要1899)      PDF(pc) (393KB)(944)    收藏
对两个玉米群体完成了两轮特殊配合力的轮回选择。结果表明:两个群体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群体本身均获得了明显的遗传进展,根据原始测验种测交选择所获得的遗传增益并不因用其它测验种测配而丧失。因此,在轮选过程中,中途更换测验种仍可将群体已获得的大部分配合力遗传下去;遗传基础较丰富的群体一般配合力进展大于遗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4)
37. [云南狗尾草×谷子(四倍体)]F_1组织培养中的植株再生
周俊彦;罗新谈;郭扶兴;马惠;朱光琴
作物学报    1988, 14 (03): 227-231.  
摘要1730)      PDF(pc) (916KB)(916)    收藏
为了谷子三系选育研究的需要,我们进行了〔Setaria yunnanensis×S.italica(4n)〕F_1(不育材料)的幼穗培养研究。在 N_6+2,4-D 0.5~2.0毫克/升+KT 2.0毫克/升的培养基上由小穗轴切口处诱导出淡黄色质地紧密的愈伤组织,此愈伤组织在 N_6+2,4-D 1.0+KT 1.0的培养基上长大,并在表面产生了一些颗粒状结构,后者在转移到 N_6+KT 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38. 萌发过程中大豆(G.max)种子蛋白组分变化的研究
庄炳昌; 徐豹
作物学报    1988, 14 (03): 232-235.  
摘要2088)      PDF(pc) (198KB)(932)    收藏
采用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各种组分的降解时间不同,其中7S 的付大豆球蛋白的降解早于11S 的大豆球蛋白;(2)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萌发初期以大分子蛋白为主,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以小分子蛋白为主;(3)7S 付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39. 小麦品种衰老类型的比较研究
曾浙荣;台建祥;赵双宁
作物学报    1988, 14 (03): 236-241.  
摘要1705)      PDF(pc) (434KB)(858)    收藏
在1981~1985年期间对4个不同衰老类型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各类型的主要表现为:正常衰老的北京17号,旗叶、2叶的蛋白质含量、叶绿素总量及 a/b 比率保持稳定的时间长,非蛋白质氮含量低,蛋白质氮/非蛋白质氮比率高,衰老时从叶片转运出的氮也最多。这是一种合理的冠层结构的表现。青枯型早衰的京矮20,叶绿素和非蛋白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
40. 紫金糯的温光特性研究
李林; 沙国栋
作物学报    1988, 14 (03): 242-246.  
摘要1942)      PDF(pc) (320KB)(867)    收藏
本文引用1980~1984年的大田生产与田间试验资料,阐述了紫金糯品种生育期的温光反应与光合生产特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紫金糯高产栽培中,按照当地光温资源的特点,掌握适宜的栽培季节与合理的栽插密度,是取得紫金糯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