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XNKIAC
创刊于 1958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 委 会
    » 数据库收录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编辑办公登录
作物学报1991 Vol.17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增广NC Ⅱ设计和遗传模型测验
莫惠栋;李志民
作物学报    1991, 17 (01): 1-9.  
摘要1867)      PDF(pc) (410KB)(1026)    收藏
本文提出的增广 NCⅡ 设计,是指在 NCⅡ 设计含 f×m 个杂交组合的基础上、再添加 f+m 个纯系亲本的遗传交配设计。这一设计可对被研究性状的合适遗传模型(即加性,加性-显性,或加性-显性-上位性)作出统计选择;同时,还能对雌、雄亲的有关基因频率的同质性进行统计测验。文中推导了上述统计处理的遗传学依据,并以陆地棉的一个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3)
2. 改进列联表法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研究——Ⅰ.单株选择理论探讨
王福亭;郭瑞林
作物学报    1991, 17 (01): 10-17.  
摘要1834)      PDF(pc) (372KB)(835)    收藏
本文首次提出了列联表法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问题,并对这种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采用此法对1975—1986年的育种历史资料进行了具体整理和分析。以河南省近年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5个品种6个主要性状的表现作为选择标准,建立了单株选择用表,试图为小麦单株选择理论的研究,探索一条新途径。育种实践表明,该法对小麦育种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3. 陆地棉杂种优势及自交衰退的遗传分析
王学德;潘家驹
作物学报    1991, 17 (01): 18-23.  
摘要1802)      PDF(pc) (316KB)(903)    收藏
采用 NCⅡ交配设计,估计了陆地棉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以及计算了56个组合的杂种一代平均优势和30个组合的杂种二代平均优势。通过不同世代间的比较,对7个性状杂种优势及自交衰退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铃重和纤维长度不但有极显著的 F_1杂种优势,而且也有显著的 F_2杂种优势,这些性状的优势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1)
4. 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的适宜播期范围与稳产性
董永琴;严育瑞;鲍文奎
作物学报    1991, 17 (01): 24-31.  
摘要1664)      PDF(pc) (405KB)(774)    收藏
供试的6个小黑麦品种(系)根据试验结果可分成3类:Ⅰ类 劲松5号和8323-17,偏春性,分蘖力强,适宜播期比偏春性的小麦对照阿勃还宽,各播期的亩产量均显著高于小麦对照,属稳产性最好的类型。Ⅱ类 1001-45和劲松4号,偏春性,分蘖力好,适宜播期比阿勃宽,各播期的亩产量与阿勃相似,但显著高于春性小麦对照绵阳11号,属稳产性好的类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5. 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史华清;龚瑞芳;庄丽莲;龙肖平
作物学报    1991, 17 (01): 32-41.  
摘要2007)      PDF(pc) (412KB)(894)    收藏
1973年,本院发现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株后,经连续几年研究,1975年育成了欧新 A 不育系,欧新 B 保持系和74243—6恢复系,实现了芥菜型“三系”配套。多年来连续测定表明,育成的芥菜型“三系”表现育性稳定,欧新 A 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达100%,单株自交结实指数平均在0.000—0.103之间。恢复株率为99.54~100%,F_1杂种有较强的苗期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6)
6. 大豆叶片表面结构与蒸腾的关系
姜彦秋;黄峻;苗以农
作物学报    1991, 17 (01): 42-46.  
摘要2134)      PDF(pc) (2069KB)(871)    收藏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大豆叶片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气孔和表皮毛密度及表皮毛分布方式在上下表皮间存在差异。中层叶片气孔密度高于上层和下层叶片;而中层叶片表皮毛密度则低于上层和下层叶片。不同品种叶片表面结构状态有所不同。蒸腾速率测定结果表明,大豆多数品种蒸腾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中层叶片的蒸腾速率大于上层和下层叶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7. 大麦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研究
黄志仁;周美学;黄友圣;张志胜
作物学报    1991, 17 (01): 47-53.  
摘要1998)      PDF(pc) (316KB)(866)    收藏
由六个亲本组成的双列杂交试验,采用三倍体遗传模型分析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经二年试验,结果表明:1.大麦蛋白质的 Wr/Vr 分析指出,F_2世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上位性效应。蛋白质含量高为隐性,Hiproly 具有最多的隐性基因;蛋白质含量低为显性,Ris(?)1508具有最多的显性基因。2.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8. HMC毒素对雄花不育及正常细胞质玉米根冠活细胞的影响
郭兰凯;刘俊芳;马春红;崔洋
作物学报    1991, 17 (01): 54-57.  
摘要1697)      PDF(pc) (243KB)(820)    收藏
本文分析了三套(T、C、S、N)与20对(C、N)玉米同核异质系,在25℃条件下,经 C 毒素(HMC)处理3小时后,观察根冠细胞的死亡率。结果表明,C 细胞质的细胞死亡率均高于其它同核异质系。因此,C 毒素对 C 细胞质的毒害作用是特异性的,同时也为快速鉴定玉米雄花不育细胞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9. 不同品种稻米维生素B_1、B_2品质分析
钱咏文;刘钧赞;何昆明;许聪;黄天世;徐梅生
作物学报    1991, 17 (01): 58-63.  
摘要1668)      PDF(pc) (282KB)(873)    收藏
测定不同类型25个水稻品种维生素 B_1、B_2品质的结果,维生素 B_1含量糙米0.299—0.436毫克/100克,精米0.087—0.195毫克/100克;维生素 B_2含量糙米0.068—0.092毫克/100克,精米0.029—0.043毫克/100克。在籼稻中,糙米维生素 B_1含量白米高于红米。糙米维生素 B_1、B_2含量随贮藏年限增加而递减,贮藏1年 B_1下降率为0—11%,B_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10. 小麦抗源材料对白粉病菌的抗性遗传分析
李隆业; 黄元江
作物学报    1991, 17 (01): 64-69.  
摘要1874)      PDF(pc) (326KB)(799)    收藏
燕小黑1-1和81-7241两个小麦抗源材料,目前在四川是高抗白粉病的。它们对小麦白粉菌411菌株的抗性,受控于显性的主效基因。前者含有两对抗病基因,后者含有一对基因,在整个生育期中均起作用。根据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专化反应的结果表明,燕小黑1-1和81-7241两品系可能含有不同于 Pm 1,2,3a,3b,3c,4,5,6,7,8的一对新抗病基因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11. 玉米茎秆抗倒特性的解剖研究
王群瑛;胡昌浩
作物学报    1991, 17 (01): 70-75.  
摘要1966)      PDF(pc) (1764KB)(1060)    收藏
用易倒伏的老农家品种小粒红和中抗倒伏掖单2号高产杂交种以及高抗倒伏的掖单4号高产杂交种,田间春播,于蜡熟期取地上第三节间测定,结果表明:掖单4号茎秆硬皮组织厚,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鞘厚度大,单位面积内维管束数目多,纤维细胞机械性能好,木质化薄壁细胞多,茎秆中构成物质多等,因此抗倒能力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5)
12. 中国高粱穗长的遗传与改良
高士杰;王方
作物学报    1991, 17 (01): 76-78.  
摘要1310)      PDF(pc) (134KB)(801)    收藏
中国高粱,尤其是北方高粱,穗长比较短,是影响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改良中国高粱穗结构,将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本文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中国高粱穗长的遗传特点,供育种工作者改良中国高粱品种时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
13. 蓝标型小麦核雄性不育、保持系的选育研究
黄寿松;李万隆;徐洁;薛昌璞
作物学报    1991, 17 (02): 81-87.  
摘要1982)      PDF(pc) (931KB)(1038)    收藏
将蓝粒小麦中携带有蓝色胚乳基因和育性恢复基因的4E 染色体,附加到小麦核型雄性不育系上,选育出蓝标型小麦雄性不育、保持系。该体系浅蓝粒种子长出植株自交结实,粒色分离为深蓝、浅蓝和白粒。其中,白粒种子长出植株,全部为雄性不育,为普通小麦品种所恢复,杂种优势显著;浅蓝粒种子植株则自交结实,粒色仍分离为深蓝、浅蓝和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6)
14. 高赖氨酸玉米对串珠镰刀菌穗腐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黄长玲;郑长庚
作物学报    1991, 17 (02): 88-95.  
摘要1910)      PDF(pc) (382KB)(796)    收藏
以奥帕克-2高赖氨酸玉米(简称 O_2玉米)为材料,通过正反交、10×10不完全双列杂交以及六个世代对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引起穗腐病的抗性遗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O_2玉米对串珠镰刀菌穗腐病的抗性属于核遗传,为不完全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抗性基因不存在上位性,抗性遗传力较高。抗性至少受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15. 水稻开颖机理的探讨——Ⅲ.浆片的结构及其在开颖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
王忠;顾蕴洁;高煜珠
作物学报    1991, 17 (02): 96-101.  
摘要1919)      PDF(pc) (2185KB)(847)    收藏
着生在小穗轴上的一对浆片是由许多大型薄壁细胞和分布均匀的若干条与小穗轴维管束相连的小维管束组成。每一浆片中小维管束数目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含有15—20条。每一小维管束中具有1—5列导管,2—4列筛管和10个左右的小型薄壁细胞。小型薄壁细胞的细胞质浓,细胞器多,富含线粒体。不管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薄壁细胞之间的胞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9)
16. 二倍体栽培棉种草棉和亚洲棉的核型比较研究
宋平;季道藩;许复华
作物学报    1991, 17 (02): 102-106.  
摘要1560)      PDF(pc) (1847KB)(748)    收藏
以二倍体栽培棉种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L.)3个品种和亚洲棉(G.arboreum L.)6个品种,以及1个亚洲棉与草棉种间杂种 F_1为材料,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草棉和亚洲棉在核型上基本相似,其主要差异是草棉具有2对 st 染色体,而亚洲棉中没有;虽然2个棉种的核型类别都属于2A 型,但草棉的核型比亚洲棉更对称,属于较原始的类型。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17. 小麦随机多交后代中抗条锈(Puccinia striiformis)性的选择
冯锋;曾士迈;张树榛
作物学报    1991, 17 (02): 107-114.  
摘要1574)      PDF(pc) (420KB)(757)    收藏
本试验用16个被认为可能具有水平抗性的小麦品种为基础材料,采用乙烯利化学杀雄或太谷核不育为手段进行随机多交,以相对抗病性综合指数(RRCI)表示抗病性强度,研究了小麦条锈病水平抗性的遗传力及人工选择下的遗传进度,结果指出:1)随机多交的后代系统中,出现了一些抗条锈性显著高于优良亲本的系统。2)抗条锈性的遗传力较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18. 棉叶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输出及其与夜温和纤维发育之关系
过兴先;曾伟;苏玉兰
作物学报    1991, 17 (02): 115-122.  
摘要1650)      PDF(pc) (435KB)(856)    收藏
本研究在田间和人工控制气温条件下进行。棉叶中淀粉在夜间的降解和输出率与气温有关。夜温过低,淀粉的降解和输出率减少。夜温低至15℃时一夜间淀粉的降解和输出量不及自然夜温条件(21.4℃—27.9℃)的一半。新疆棉区大部分地方从9月中旬或下旬起,夜温迅速降低,于是淀粉的降解和输出率减低,而糖源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
19.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乙醇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谱的研究
陈孝;黄惠宇
作物学报    1991, 17 (02): 123-127.  
摘要1902)      PDF(pc) (561KB)(811)    收藏
对硬—簇双二倍体 TH_1,TH_1W(81086A/簇毛麦),TH_2W(D311/簇毛麦),TH_3,TH_3W(墨75/簇毛麦)及它们的双亲硬粒小麦 D311,重建 AABB 四倍体81086A,墨75和簇毛麦(H.villosa)成熟种子乙醇脱氢酶(ADH)和酯酶(Esterase)的测试结果表明,硬粒小麦 D311和重建 AABB 四倍体都表现三条 ADH 同功酶带,即 ADH-1(αα),ADH-2(2αβ)和ADH-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20. 大豆杂种后代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配合力研究
宋启建;盖钧镒; 马育华
作物学报    1991, 17 (02): 128-124.  
摘要1710)      PDF(pc) (336KB)(749)    收藏
利用九个蛋白质、脂肪和总量含量高低不同的亲本,采用 S=4的轮回式部分双列杂交设计,对亲本在 F_1—F_3的配合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三性状在后代的表现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随着世代的推进,这种作用愈显重要,三性状含量与世代的互作显著,互作主要由世代与一般配合力互作引起,但与平均的一般配合力比较,这种互作并不重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21. 与冬小麦籽粒蛋白质有关的几项生理参数
朱德群;朱遐龄;王雁;祁葆滋
作物学报    1991, 17 (02): 135-144.  
摘要1608)      PDF(pc) (485KB)(811)    收藏
1986—1988年在田间种植7个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于开花、开花后10天、20天和收获各生育期测定茎、叶、穗、粒各部位的氮素含量,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NRA),30厘米耕层内的根干重和根活力。结果表明,开花到开花后10天的根干重、根活力、旗叶 NRA 和旗叶叶氮量(N/LA)都继续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开花后地上部氮同化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2)
22. 黄麻数量性状遗传关系分析
祁建民;卢浩然;郑云雨;王英娇
作物学报    1991, 17 (02): 145-150.  
摘要1733)      PDF(pc) (351KB)(802)    收藏
采用基因型单因素遗传设计,用54份较有代表性圆果黄麻遗传资源,研究了12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分析和比较了各性状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现实遗传力和相关遗传力,并估算了各性状对单株干皮产量的相关遗传变异贡献率。本文还进行了遗传相关信息与遗传相关贡献的估算,以及主成分等分析。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分枝高度、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23.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保关系的研究
杨光圣;傅廷栋
作物学报    1991, 17 (02): 151-156.  
摘要1432)      PDF(pc) (253KB)(900)    收藏
细胞质雄性不育是作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不同的作物中存在不同的细胞质雄性不育,而且同一作物内也存在不同类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如油菜、玉米、水稻等。自70年代初期以来,油菜育种家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材料中发现细胞质雄性不育。Thompson,K.F.(1972)在欧洲甘蓝型油菜中发现了 TCMS;Shiga,T.(1973)在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2)
24. 小麦F_1单体标记性状的研究
贾继增;丁寿康;李月华; 张京;张辉;齐秀改
作物学报    1991, 17 (02): 157-160.  
摘要1390)      PDF(pc) (244KB)(764)    收藏
单体分析是小麦基因定位的最常用方法。迄今已命名的300多个小麦基因,多数是采用单体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定位的。在单体的后代中大约有3/4的单体株和1/4的二体株,通常需镜检根尖或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将单体株与二体株区分开。镜检鉴定需仪器设备及熟练的技术,而且工作量大。所以自单体分析方法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均希望能找出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25. 北京地区高产小麦品种的冠层形成、光截获和产量
曾浙荣;赵双宁;李青
作物学报    1991, 17 (03): 161-170.  
摘要1553)      PDF(pc) (556KB)(777)    收藏
北京地区的小麦在平均亩产突破300公斤之后,要继续高产稳产,极需进一步地改善品种的产量潜力。本研究将叶面积指数(LAI)、光截获(LI)、光衰减系数(?)、叶面积持续时间(LAD)、干物质积累(DMA)、作物生长速度(CGR)等性状与冠层形成联系起来,研究它们与产量的关系。几年来,通过7个高产品种的14个冠层参数对籽粒产量的相关、通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5)
26. 大麦幼胚培养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袁妙葆; 张毓芳;朱睦元; 徐阿炳;裴洪平
作物学报    1991, 17 (03): 171-177.  
摘要1630)      PDF(pc) (2313KB)(773)    收藏
从5个普通大麦品种的幼胚培养中均得到体细胞再分化植株。对214棵再生植株进行了细胞学检查,发现四倍体5株,占总数的2.3%;相互易位杂合体1株,占总数的0.46%。四倍体植株虽然得到少数大而瘪的种子,但它们次年没有发芽;易位杂合体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构型为5Ⅱ+1Ⅳ,属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简单易位。其余所有二倍体植株的细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27. 基于遗传分布模型预测水稻杂交后代性状分布
陈剑; 倪丕冲; 李梅芳; 陈屹; 黄卓忠
作物学报    1991, 17 (03): 178-184.  
摘要1597)      PDF(pc) (293KB)(716)    收藏
利用双亲的信息有效地预测杂交后代性状分布,对提高育种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借助于有效因子的概念建立了水稻主要性状 F_2代分布模型。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估计出模型的参数。然后,应用这些模型对另一些杂交组合进行预测。经过与实测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预测的准确性是令人满意的,说明本文所述方法是有效及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玉米籽粒发育性状的遗传及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秦泰辰; 李增禄
作物学报    1991, 17 (03): 185-191.  
摘要1895)      PDF(pc) (371KB)(931)    收藏
以6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杂交方法4组配的15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籽粒发育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性状对粒重影响显著,而对单株籽粒产量无显著作用,籽粒发育性状通过粒重影响产量,其中,灌浆速率对粒重的作用大于有效灌浆期。各性状皆有一般配合力的差异,除灌浆速率外,其它性状皆有特殊配合力的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0)
29. 苎麻试管苗未离体叶面生芽的细胞学观察
胡继金
作物学报    1991, 17 (03): 185-191.  
摘要1446)      PDF(pc) (2271KB)(704)    收藏
在含有 BA(6-苄基腺嘌呤)2.5毫克/升、NAA(萘乙酸)0.1毫克/升的 MS 培养基上诱导苎麻(Boehmeria niveaL.)试管苗未离体叶面生芽。比较了不同激素的效果,在诱导芽形成中 BA 优于 ZT(玉米素)和 KT(激动素)。在叶脉处,特别是在中脉维管束的薄壁细胞容易分裂和脱分化,且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芽在叶面上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并对叶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0. 核不育亚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分析
张辉;陈鸿山; 王宜林; 罗忠旺; 丁维
作物学报    1991, 17 (03): 192-197.  
摘要1605)      PDF(pc) (644KB)(739)    收藏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核不育亚麻不育株和可育株分别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找到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不育株和可育株整个营养生长时期的变化规律;同时发现了不育株和可育株雄蕊的两种同工酶酶谱存在着显著差异。也就是说,雄性不育基因调控了同工酶的形成和差异,进而影响了相应组织的生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
31. 甜高粱与粒用高粱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的比较研究
李淮滨; 翟婉萱;于贵瑞; 王守才; 郭洪礼; 吴艳玲
作物学报    1991, 17 (03): 204-212.  
摘要1661)      PDF(pc) (412KB)(791)    收藏
1978—1988年,我们对甜高粱与粒用高粱的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两者干物质积累过程都可用 Logistic 模型描述,但甜高粱较粒用高粱干物质积累峰值高,后期积累速度快,单株生物量高。(2)甜高粱是具有穗和茎两个库的双库型作物,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几乎从拔节延续到成熟。甜高粱茎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
32. 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间动态关系的分析
李晓方; 刘后利
作物学报    1991, 17 (03): 213-219.  
摘要1700)      PDF(pc) (409KB)(838)    收藏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蛋白质、油分、纤维素、可溶性糖、ATP 和生长量变化过程中的量化规律和动态相关规律。初步认为 ATP 在各发育阶段对有机物质合成有一定影响,其他物质变化过程表现一定程度的显著优势的周期函数特征。说明种子成熟过程中可能有某种代谢调节的共同系统。为了控制该系统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3. 花生硝酸还原酶与根瘤中固氮酶活性的研究
罗文熹;于国华; 苘辉民;殷锡圣
作物学报    1991, 17 (03): 220-227.  
摘要1705)      PDF(pc) (371KB)(880)    收藏
花生品种间根瘤量的变化有显著差异,但每克根瘤中固氮酶活性则差异不显著。固氮酶活性在全生育期出现两次高峰,分别在下针期和结荚期,而单株根瘤中固氮酶活性和单株根瘤量均在结荚期出现一次高峰。花生主茎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在生育前期出现一次高峰,其活性的高低与品种耐肥性呈负相关。NRA 和根瘤中固氮酶活性有正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34. 化学杀雄对籼稻花药培养力的影响
赵成章;戚秀芳
作物学报    1991, 17 (03): 228-232.  
摘要1372)      PDF(pc) (280KB)(781)    收藏
自1968年新关首先获得粳稻花粉植株以来,由于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高效培养基的研制,使粳稻花药培养力大幅度提高,世界各国和一些国际研究组织相继采用花药培养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实践。但迄今籼稻花药培养力仍极低(0.5%左右),致使该技术难以在籼稻育种上应用,而籼稻又在水稻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因此籼稻花药培养力的研究仍被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5.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 onas campestris pv.oryzae)抗性遗传研究 Ⅲ.两个成株抗性基因X_a-6与X_a-3的等位性分析
章琦; 施爱农; 王春莲; 阙更生; T.W.Mew
作物学报    1991, 17 (03): 233-237.  
摘要1792)      PDF(pc) (298KB)(803)    收藏
研究了两个品种早生爱国3号和辛尼斯对菲律宾水稻白叶枯病菌4个生理小种、日本小种1和我国菌株的成株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这两个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杂交所得的 F_1、F_2和 B_1F_1群体的成株抗性反应,表明它们均携有一对显性基因。将早生爱国3号同辛尼斯杂交进行直接等位性测定,并将邳早15和蚌珠芒分别与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36. PP333对杂交水稻亲本抽穗的延缓效应
潘瑞炽;罗蕴秀
作物学报    1991, 17 (03): 238-239.  
摘要1353)      PDF(pc) (85KB)(757)    收藏
花期相遇是杂交水稻制种的关键。生产上除了根据亲本生育特性安排播植期外,还要在生育中后期预测和调节花期。当预测到花期太迟时,可喷施赤霉素促快抽穗,但花期太早时,目前尚无理想的药剂可延缓抽穗。我们在1985年开始利用 PP333延缓水稻抽穗得到初步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7. 大麦芒对籽粒产量的作用
高如嵩;张宝军;李文瑞
作物学报    1991, 17 (04): 241-247.  
摘要1823)      PDF(pc) (2120KB)(930)    收藏
1982—1987年剪芒、剪叶试验结果表明,大麦诸光合器官对产量的作用表现为:芒>旗叶>倒2叶>倒3叶。芒的作用因品种类型和灌浆期的气候生态条件不同而异,六棱大麦芒的作用大于二棱大麦。在温度较高,光照充足和雨量较少的年份,芒对粒重的贡献较大;反之,在温度较低,光照不足和雨量较多的年份则较小。灌浆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38. 平湖剑子麦、洪湖大太宝、崇阳红麦、延岗坊主、万年2号抗赤霉病性基因分析
余毓君
作物学报    1991, 17 (04): 248-254.  
摘要1872)      PDF(pc) (349KB)(89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39. 施肥水平对优质油菜种子生化品质影响的研究
赵合句;李培武;李光明;陆师国
作物学报    1991, 17 (04): 255-260.  
摘要1722)      PDF(pc) (283KB)(84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5)
40. 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鲍巨松;杨成书;薛吉全;郝引川
作物学报    1991, 17 (04): 261-266.  
摘要1763)      PDF(pc) (257KB)(123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