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XNKIAC
创刊于 1958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 委 会
    » 数据库收录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编辑办公登录
作物学报1992 Vol.18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三重测交分析
刘定富; 刘后利
作物学报    1992, 18 (01): 1-8.  
摘要1750)      PDF(pc) (370KB)(826)    收藏
本文用扩展三重测交设计研究了甘蓝型油菜芥酸及其他脂肪酸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芥酸的上位性效应不显著,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显性作用较小。显性方向为正,一级统计量分析不显著,二级统计量分析达显著水平。方差分量 D,H 和 F 的估值分别为358.15—362.22,8.74—18.00和51.77—53.26。平均显性度为0.1553—0.2242,优势比为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2. 水稻不育系中杂株的来源及遗传分析
周天理;郑秀萍; 陈金泉;吴建镇;张功宙;黄琪玉
作物学报    1992, 18 (01): 9-16.  
摘要1896)      PDF(pc) (424KB)(882)    收藏
本文通过对不育系中杂株来源的研究,发现产生杂株的直接原因是不育系自交结实的结果,不育系自交结实与黑染花粉有关,黑染花粉粒的出现又与环境和遗传互作有关。这一事实除揭露了不育系的育性表达受内外环境波动影响之外,不育基因还存在一定的遗传不稳定性。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A 型杂株的基因型是 S(r_1r_1r_2r_2);B 型杂株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3. 烟草薄层培养的花芽诱导和开花梯度的研究
章美云;韩碧文
作物学报    1992, 18 (01): 17-22.  
摘要2134)      PDF(pc) (1412KB)(923)    收藏
普通烟草(Nicotina tabacum L.c.v.Samsun)营养生长植株和开花植株表皮薄层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配比下,可诱导花原基和成花。不同部位茎表皮薄层外植体的生化分析表明;α-淀粉酶活性向顶递增,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水平向顶递减。在营养生长植株中内源游离 IAA 含量变化不显著,而在开花植株中,花梗表皮薄层游离 IAA 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4. 空中核爆炸对水稻的损伤及其恢复
赵文虎;裘同才;周志祥;申滨州
作物学报    1992, 18 (01): 23-30.  
摘要1806)      PDF(pc) (1017KB)(835)    收藏
在空中核爆炸的情况下,光辐射是损毁水稻的主要因素,光辐射可使三叶期、分蘖期水稻的叶片烧损、株高降低,其损毁程度随着距爆心距离的加大而减弱,叶片受到烧损仍然存活的植株,爆后可迅速恢复生长,叶片数、株高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达对照水平,分蘖能力也不受影响。收获时大部分受损水稻的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平均单株分蘖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5. 棉花对硼的吸收、运转和分配的研究
谢青;魏文学;王运华
作物学报    1992, 18 (01): 31-37.  
摘要1772)      PDF(pc) (345KB)(830)    收藏
通过水培和土培试验,研究了棉花根系和叶片对硼的吸收、运转和分配。结果表明,根系对硼的吸收、运转速率快于叶片,但叶片施硼能直接满足叶片对硼的需要。棉花叶片对硼的运输随棉花生长时期不同而异:营养生长时期,硼主要运输到生长点和幼嫩叶片中;生殖生长时期,硼主要运输到繁殖器官和为繁殖器官制造养料的主茎叶及其相应的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
6. 杂种小麦和纯系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分析
刘录祥;黄铁城; 刘广田; 张树榛
作物学报    1992, 18 (01): 38-49.  
摘要1784)      PDF(pc) (679KB)(948)    收藏
用 Eberhart & Russell 模式和 Shukla 方法,比较分析了14个 T 型冬小麦 F_1杂种和10个纯系(亲本)品种在5个不同地点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都存在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在基因型×环境互作的模式与性质上,杂种和纯系品种都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响应。杂种小麦的产量表现比纯系品种更为稳定,但在蛋白质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7. 表型轮回选择和混合选择改良小麦群体效应的研究
杨竹平; 吴兆苏
作物学报    1992, 18 (01): 50-60.  
摘要2312)      PDF(pc) (590KB)(906)    收藏
在吴兆苏等(1984)创建的小麦基础群体中,采用不同的选择方案,对不育株和可育株分别进行两轮选择。结果表明两轮选择显著地降低了可育株和不育株群体的株高。可育株群体株高的下降速率大于不育株群体。单株产量和单株穗数没有得到显著的改良。相关性状穗长、千粒重等出现负向间接选择效应。轮回选择通过选株间的互交,维持了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8. 试用ISTA推荐的种子醇溶蛋白电泳方法鉴定大麦和小麦品种
颜启传; 黄亚军; 徐媛
作物学报    1992, 18 (01): 61-68.  
摘要1829)      PDF(pc) (755KB)(1217)    收藏
试用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推荐的电泳方法,以单粒种子的醇溶蛋白对41个大麦品种和47个小麦品种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看到,所有品种的醇溶蛋白的电泳图谱都各有差异,且品种内个体间的图谱表现一致。这表明,品种的醇溶蛋白电泳图谱与遗传因子有关,是鉴定品种的可靠特性。因此,单粒种子醇溶蛋白的电泳技术可用于大麦和小麦品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7)
9. 陆地棉品种与性状遗传差异的对应分析
程备久;赵伦一
作物学报    1992, 18 (01): 69-79.  
摘要1634)      PDF(pc) (500KB)(892)    收藏
本文通过3年的试验资料,运用对应分析的方法对40个陆地棉品种的10个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因子距离探讨了品种与性状的分类及遗传差异与10个杂交组合 F_2代性状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应分析能有效地同时揭示性状间、品种间及性状与品种间的关系,两年聚类结果品种符合率达77.5%,因子距离的大小与品种地理来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10. 水稻颖花根活量与籽粒灌浆结实的关系
王余龙;蔡建中;何杰升;陈林;徐家宽;卞悦
作物学报    1992, 18 (02): 81-89.  
摘要1881)      PDF(pc) (543KB)(942)    收藏
1986—1990年,在群体水培、大田及盆栽条件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不同氮素处理的根量、活力、籽粒灌浆结实、物质积累与分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品种间根量差异较大,主要由上层根量不同所致;(2)结实期平均根系活力随品种伸长节间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根量呈负相关;(3)不同生育期氮素处理对根量的影响以前期最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5)
11. 小麦几个“矮源”品种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
朱国华;林志珊;辛志勇;庄巧生
作物学报    1992, 18 (02): 90-98.  
摘要2067)      PDF(pc) (758KB)(870)    收藏
本研究选用矮变1号、冬协2号为主要矮源,通过株高的常规遗传分析、单体分析和赤霉酸(GA_3)鉴定,分析了矮源品种矮秆基因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矮变1号受一对不完全显性矮杆基因控制,其株高和胚乳皆对 GA_3不敏感。蚰包的衍生系冬协2号、CA8333和农林10号的衍生系 G-230携带有相同的一对隐性矮秆基因 Rht2,且位于4D 染色体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
12. 一对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分析
朱立煌; 徐吉臣; 胡乃璧; 李良材; 杨振玉
作物学报    1992, 18 (02): 99-106.  
摘要1805)      PDF(pc) (738KB)(903)    收藏
通过对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秀岭 A 和 C8411的染色体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分析,定量地评估了它们的 F_1杂种基因组的杂合性。在评估时,总共检测了12对染色体上的122个位点,使用9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结果发现,在26%的位点中有等位的差异,而且呈现多态性的位点不是随机或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的。根据揭示多态性的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
13. ph1b基因在普通小麦与Ae.ovata(T.ovatum)杂交中的作用
樊路;韩敬花;叶兴国;曹文广; 邓景扬;潘淑婷
作物学报    1992, 18 (02): 107-110.  
摘要1626)      PDF(pc) (370KB)(805)    收藏
中国春 phlb 突变体、中国春与 Ae.ovata 杂种 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每个细胞染色体交叉数分别为12.882和0.983个。说明,phlb 基因在普通小麦与 Ae.ovata 杂种中具有强的诱导部分同源配对的作用。在中国春 phlb 突变体×Ae.ovata 中有四价体、五价体及单价体少于14的细胞出现,说明 phlb 基因可以诱导普通小麦与 Ae.ova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14. 甘蔗叶片衰老与膜脂过氧化
陈少裕
作物学报    1992, 18 (02): 111-115.  
摘要1700)      PDF(pc) (245KB)(875)    收藏
对甘蔗叶片衰老与膜脂过氧化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在甘蔗叶片衰老过程中,伴随着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急剧上升,质膜透性迅速增大;膜脂过氧化防御酶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含量显著下降;组织自动氧化速率明显增大。可以认为,膜脂过氧化是甘蔗叶片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
15.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的新进展
黄英姿;毛盛贤
作物学报    1992, 18 (02): 116-125.  
摘要2206)      收藏
研究基因型-环境互作是进行遗传分析、品种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Freeman(1973)、Hill(1975)和 Westcott(1986)对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回顾。本文将系统地阐述其中研究非线性基因型-环境互作的方法的基本理论及运用思想。包括非线性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偶图法、多维标度法和主坐标分析及对应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6)
16. 大豆生化遗传研究——Ⅰ.超氧物歧化酶谱型Ⅰ和谱型Ⅲ的遗传
庄炳昌;徐豹;王玉民
作物学报    1992, 18 (02): 126-131.  
摘要1786)      PDF(pc) (539KB)(931)    收藏
采用超氧物歧化酶(SOD)酶谱型不同的3个基因型配制了2个杂交组合,根据 F_1、F_2及F_3资料对两种酶谱型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超氧物歧化酶 SOD b1b2谱带的有无受一对互为显隐性的主效基因(Major gene)控制,分别用 Sod 1和 sod 1表示;C 区的变异受两个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共显性基因(Codominant allele)控制,分别用 S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17. 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不育花药的显微结构变化
王台;童哲
作物学报    1992, 18 (02): 132-135.  
摘要1872)      PDF(pc) (2157KB)(1054)    收藏
本文观察了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在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不育和可育花药的显微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不育花药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和减数分裂期,药隔维管束无导管和筛管,在单核晚期,有分化较差的导管和筛管,其薄壁细胞发育不良或退化,鞘细胞皱缩,由绒毡层的细胞质构成的原生质团不解体。药隔维管束发育异常和绒毡层延迟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2)
18. 水稻四倍化及其对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宋文昌;张玉华
作物学报    1992, 18 (02): 137-144.  
摘要2068)      PDF(pc) (463KB)(888)    收藏
同源四倍体水稻原种(2n=4x=48)是通过加倍二倍体水稻品种(2n=2x=24)的染色体数创造的。自1979年对四倍体水稻原种(4x)和相应的二倍体水稻品种(2x)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四倍体水稻原种的许多农艺性状发生了变化。它们的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大幅度减少,而千粒重增加很多。四倍体水稻原种的株高降低、茎秆变粗,比较抗倒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0)
19. 雄性核不育小黑麦在育种上利用的研究
孙元枢;王崇义;李英贤;郑学军;杜娟;陈秀珍
作物学报    1992, 18 (02): 145-149.  
摘要1507)      PDF(pc) (258KB)(752)    收藏
用小黑麦显性核雄性不育系与具有不同性状的小黑麦杂交和回交,建成群体进行轮回选择。经两轮轮选,发现利用轮选改进小黑麦籽粒饱满度(小黑麦育种中限制因素)比用常规系选快一倍。虽然在八倍体核不育系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群体中,随着世代的增加不育株在群体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但也有少数后代仍保持1F:1S 的分离比例。说明利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0.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性的稳定性研究
陈焕玉;张乐庆;;潘雪萍;张林
作物学报    1992, 18 (02): 150-156.  
摘要1726)      PDF(pc) (2434KB)(793)    收藏
1982—1987连续5年,每年分3个播期,对23个小麦品种(品系)进行定位小花注滴接种菌液诱发赤霉病,统计其发病小穗数,利用 Tai G.C.C.(1971)所提出的分析方法,估测和分析了各种供试品种(品系)对赤霉病抗扩展性的稳定性参数,并研究了其中6个抗性不同的品种(品系)病小穗扩展的进程。其结果:(1)环境对品种感染赤霉病有较大影响,但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21. 谷子有性生殖过程的研究——Ⅰ.夏谷受精作用的细胞学观察
管延安;黄承彦;杨永琛
作物学报    1992, 18 (02): 157-160.  
摘要1673)      PDF(pc) (2434KB)(735)    收藏
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染色观察,研究了夏谷成熟雌雄配子体的结构特点及受精作用各阶段的持续时间。研究表明:谷子为3-细胞花粉、正常型胚囊、多个反足细胞;大约在授粉后30分钟花粉管到达胚囊,4C 分钟至3小时为受精时期;初生胚乳核授粉后3小时已进入第一次分裂中期,而合子约间隔5小时才进行第一次分裂。另外,在成熟胚囊的珠孔端,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22. 甘薯组(Batatas Section)种间、种内交配不亲和特性研究
陆漱韵;李太元
作物学报    1992, 18 (03): 161-168.  
摘要1864)      PDF(pc) (919KB)(822)    收藏
以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为材料,研究甘薯组种内和种间不亲和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无论种内或种间,交配不亲和性是存在的;2.种间不亲和表现特点依组合不同,表现为3种类型:(1)花粉不萌发或产生极短花粉管,柱头的乳突细胞有胼胝质反应。(2)花粉萌发延迟,花粉管生长缓慢、停滞。(3)花粉正常萌发,花粉管生长受阻。几乎没有观察到正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23. 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及其属间杂种F_1同工酶分析
刘芳;孙根楼;颜济;杨俊良
作物学报    1992, 18 (03): 169-175.  
摘要1940)      PDF(pc) (1100KB)(764)    收藏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及其属间杂种 F_1的三叶期叶片、拔节期叶片、剑叶、幼穗和幼根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及同一器官的不同发育时期酯酶同工酶酶谱表型有明显差异。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就同一器官、同一发育时期相比,酶谱差异较大,佐证了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9)
24. 陆地棉品种“珂字201”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生化代谢产物的比较研究
张献龙;孙济中;刘金兰
作物学报    1992, 18 (03): 176-182.  
摘要1686)      PDF(pc) (438KB)(827)    收藏
利用生理生化分析技术对陆地棉品种“珂字201”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生化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胚性愈伤组织中主代谢物质,如蛋白质和 RNA 的含量较高,它们可能由其它主代谢物质如糖和淀粉转化而来。而次生代谢物质如酚类物质和色素类物质等在胚性愈伤组织中含量较低。胚性愈伤组织中某些特定氨基酸的含量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1)
25. 不同播期生态条件下燕麦叶片细胞形态的观察
郑丕尧;李雁鸣
作物学报    1992, 18 (03): 183-190.  
摘要1654)      PDF(pc) (1069KB)(761)    收藏
用细胞离析法对春播和秋播燕麦各叶位叶片细胞形态的观察表明,春播时随叶位提高,具有多环的叶肉细胞比例增加,叶肉细胞变小,表皮气孔密度增加。而秋播有与春播相反的趋势,即随叶位提高,多环的叶肉细胞所占比例变化不大或略有下降,叶肉细胞变大,气孔密度降低。随秋播播期推迟,相同叶位叶片细胞的变化趋势,与秋播时随叶位提高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26. 大豆不同生殖生长时期不同冠层光合活性差异与叶片结构关系的探讨
许守民;苗以农;姜艳秋; 胡阿林;佟德娟;王英典;朱长甫;刘学军
作物学报    1992, 18 (03): 191-195.  
摘要1876)      PDF(pc) (1421KB)(782)    收藏
大豆生殖生长各时期充分展开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片结构差异很大。鼓粒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希尔反应活性、叶片厚度、单位叶面积及单位栅栏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叶绿体基粒的复杂程度、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结荚和盛花期的叶片,其中以结荚期的最低.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的差异与叶片中栅栏细胞和叶绿体数目及叶绿体片层结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27. 杂种棉养分吸收、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研究
李大跃;江先炎
作物学报    1992, 18 (03): 196-204.  
摘要1777)      PDF(pc) (486KB)(758)    收藏
通过对杂种棉川杂4号及其亲本养分吸收、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棉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均呈 Logistic 曲线,但三者吸收速度并不同步,养分吸收强度最大时期在初花期至盛铃期(30/6~28/7),此期吸收了约养分总量的60%;川杂4号的养分净积累量在各吸收期均较高,其养分吸收强度优势在初花期至盛铃期尤为显著,在三要素吸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0)
28. 不同种及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赵广才
作物学报    1992, 18 (03): 205-212.  
摘要1917)      PDF(pc) (393KB)(804)    收藏
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的冬、春性类型共16个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种及不同类型,其籽粒发育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蛋白质日增量与籽粒发育期的关系均可用二次抛物线方程 Y=ax~2+bx+C 来描述,千粒蛋白质积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29. 甜高粱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李振武; 支萍; 孔令旗; 韩福光; 孟广艳
作物学报    1992, 18 (03): 213-221.  
摘要2020)      PDF(pc) (495KB)(814)    收藏
选用17份试材进行了21种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及遗传相关研究,利用其中9种性状作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有美国、ICRJSAT 资源及中国甜高粱品种的群体在绿色体产量、籽粒产量及茎秆锤度性状上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潜势、遗传力和选择响应,是一部分有价值的遗传资源。讨论了性状相关和甜高粱综合性状改进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7)
30. 我国玉米籽粒脂肪酸含量研究
傅绍清;胡述楫;胡人卫;罗苹
作物学报    1992, 18 (03): 222-229.  
摘要2021)      PDF(pc) (375KB)(856)    收藏
用甲酯化—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我国20个省(区)608份玉米品种籽粒的脂肪酸含量。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玉米6种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平均亚油酸为46.67%,油酸为34.18%,棕榈酸为15.02%,硬脂酸为2.25%,亚蔴酸为1.31%,花生酸为0.33%。不饱和脂肪酸之和为82.16%。用聚类分析法对脂肪酸含量以省(区)为单位作分区统计,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玉米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7)
31. 小麦品种对绿麦隆反应敏感性的遗传研究
葛永福; 钱存鸣;周朝飞; 陈志德;柏贵华
作物学报    1992, 18 (03): 230-234.  
摘要1839)      PDF(pc) (253KB)(703)    收藏
本研究以对绿麦隆反应敏感的苏麦3号、望水白及宁7840和不敏感的宁麦6号及扬麦5号五个小麦品种为亲本,在冷温室内、在有效用药量为0.15克/米~2的条件下,观察了绿麦隆对亲本、F_1及部分 F_2和回交后代苗期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绿麦隆反应的敏感性的差异受一对基因控制,敏感为隐性,不敏感为显性。建议把苏麦3号和望水白中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32.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法(NIRDRSA)在作物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李庆春;王文真;张玉良;贺微仙;杨金华;林澄菲;李宗智
作物学报    1992, 18 (03): 235-240.  
摘要1818)      PDF(pc) (333KB)(830)    收藏
以国家标准或常规测定法为参照方法,应用 NIRDRSA 测定了5种作物不同品种籽粒样品中4种营养成分和小麦的水分及硬度值。两种方法所测各组定标和预测样品数值间回归相关系数均大于0.968,变异系数圴小于3.2%。经 t 检验,NIRDRSA 与参照法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NIRDRSA 经定标后,即可快速鉴定和筛选勿需称量和任何化学预处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9)
33.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研究
刘后利
作物学报    1992, 18 (04): 241-249.  
摘要1898)      PDF(pc) (524KB)(743)    收藏

从1975—1990年作者及其研究集体系统坚持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15年来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种皮色泽不同于白菜型、芥菜型和埃塞俄比亚油菜,为土黄或姜黄,而没有纯黄,只有杂黄,即在黄色种皮上有黑色斑点、斑块或褐色环带。 2.长期自交后仍得不到遗传上稳定的纯黄后代;在大群体中,不论是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0)
34. 油菜籽粒干物质来源的研究
冷锁虎;朱耕如;邓秀兰
作物学报    1992, 18 (04): 250-257.  
摘要2099)      PDF(pc) (474KB)(709)    收藏

本试验采用分部位去叶、遮光、环割果柄和测定茎枝的干物质积累等方法,研究了油菜的光合产物和贮藏物质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角果的光合产物是籽粒产量的主要来源,占2/3左右,其中果喙的光合产物约占籽粒产量的8%。(2)茎枝的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占13.5%,其中花序轴供给约5%。(3)茎枝中的贮藏物质对籽粒的灌浆结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0)
35.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毛穗赖草(Leymus paboanus)的杂交,杂种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
张学勇;董玉琛;杨欣明;李翠钗
作物学报    1992, 18 (04): 258-265.  
摘要1766)      PDF(pc) (2181KB)(674)    收藏

以3个普通小麦品种富可(Fuhuko)、中国春(Chinese Spring)及小偃759和毛穗赖草杂交,发现三个品种都可与毛穗赖草杂交,其中Fuhuko×L.paboanus平均结实率高达17.6%,杂种只有发育不全的幼胚而无胚乳。对杂种幼胚在N_6+1—2mg/11BA+0.5mgGA_3或MS(其中NH_4NO_3含量降低一半)附加1mg/1IBA的培养基上进行保姆培养,部分幼胚发育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36. 北方冬麦区高肥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与探讨
孙芳华;曾启明;范家骅
作物学报    1992, 18 (04): 266-274.  
摘要1690)      PDF(pc) (469KB)(689)    收藏

对北方冬麦区1983~1988年高肥区域试验的80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北部冬麦区和黄淮麦区北片参试品种的增产因素主要是穗粒重,其次是亩穗数;黄淮南片参试品种的穗粒重与亩穗数对产量的贡献几乎相等,亩穗数稍大于穗粒重。鉴于直线相关是有一定范围的,结合各片的生态条件及育种实践,认为培育400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
37. 中国大豆品种生育期组的划分
郝耕;陈杏娟;卜慕华
作物学报    1992, 18 (04): 275-281.  
摘要3244)      PDF(pc) (376KB)(943)    收藏

根据全国大豆品种生态试验1980—1982年在28个试验点96个栽培品种所得生育期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大豆在不同生育阶段的日数表现上,因受大豆品种的生育特性和各地不同试点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呈现很大的差异,其生育日数的长短呈现连续性的变异。本文依据大豆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播种期,成熟期二个时期的资料,进行中国大豆品种生育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2)
38. 优质茶鲜对品质成份在年周期中的动态变化
王建国;王淦;徐仲溪;周跃斌
作物学报    1992, 18 (04): 282-290.  
摘要1605)      PDF(pc) (382KB)(622)    收藏

通过全年茶季各阶段测定,分析了芽叶的机械组成,叶、梗及整体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和纤维素的动态变化。探明叶/梗比值可以作为鲜叶嫩度指标;而5个品质成份中,以水浸出物和氨基酸的季节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据此建立回归方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9. 一种变形拉丁方设计
王金明
作物学报    1992, 18 (04): 291-295.  
摘要1372)      PDF(pc) (214KB)(718)    收藏

为了在两个方向上控制田间试验的地力差异,而又不过分限制处理数m的取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变形拉丁方设计的试验方法。该种设计是在随机区组设计的基础上,将n个区组做为行区组看待。再将这n个行区组的m个小区分成n个段作为列区组来布置试验,并使所有处理在每个行区组和每个列区组中都只出现一次。在方差分析中,将行区组和列区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40. 水稻闭颖授粉特性的遗传及其生物学意义
滕利生; 徐丽莎
作物学报    1992, 18 (04): 296-300.  
摘要2187)      PDF(pc) (250KB)(702)    收藏

在正常条件下,水稻闭颖授粉特性是一种罕见的性状。已知具有这种特性的水稻品种有兴除1号和小麦稻。遗传分析表明,闭颖授粉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开花期遇到低温或连续降雨时,这种特性有利于水稻受精结实。此外还可看到,闭颖授粉特性能防止异花授粉,对保持种性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