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XNKIAC
创刊于 1958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 委 会
    » 数据库收录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编辑办公登录
作物学报2010 Vol.36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水稻白条纹叶 Gws基因的精细定位与遗传分析
许凤华,程治军,王久林,吴自明,孙伟,张欣,雷财林,王洁,吴赴清,郭秀平,刘玲珑,万建民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713-720.   DOI: 10.3724/SP.J.1006.2010.00713
摘要2287)      PDF(pc) (348KB)(1670)    收藏

叶色突变是一类十分明显的性状突变,在高等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叶绿体结构、功能、遗传、分化与发育等基础研究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已鉴定多个重要的水稻功能基因,据不完全统计,水稻中至少已定位了79个叶色突变位点,并已成功克隆出多个叶色相关基因,其中OsCHLH、OsCAO1、OsCAO2、chlorina 1、chlorina 9、ygl等直接参与编码叶绿素合成,其余基因均参与叶绿体发育调控。在日本晴(Nipponbare) 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例对温度敏感的白条纹突变体gws (green-white-stripe),遗传分析表明它来自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单隐性基因突变。利用gws与培矮64杂交组合的F2代群体,将Gws精细定位于第六染色体标记InDel 15和InDel 16之间,物理距离为73 kb,此区间内包含13个基因。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在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小亚基(ribonucleoside-diphosphate reductase small chain, RNRS1)编码区第314~315碱基发生缺失,第316~317碱基由GC变为TT,导致该基因阅读框移码突变,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该基因是已经报道的水稻白条纹叶基因St1 (Stripe 1)的等位基因,gws突变体较st1突变体的白条纹出现早且明显,gws白条纹表型出现在第2片叶之后,而st1的白条纹表型仅出现在第四或五片叶之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4)
2.
人工合成小麦CI191抗条锈病基因的鉴定及分子标记定位
任强,刘慧娟,陈洋,徐世昌,何名召,辛志勇,张增艳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721-727.   DOI: 10.3724/SP.J.1006.2010.00721
摘要3367)      PDF(pc) (499KB)(1476)    收藏

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硬粒小麦–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CI191(CPI/GEDIZ/3/GOO//JO69/CRA/4/AE.SQ629),对我国曾经或现在流行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 CY28、CY29、CY30、CY31、CY32和水源11致病类型4表现免疫或近免疫。基因推导结果显示,CI191对条锈菌的反应型不同于24份已知抗条锈病基因品种(系),对21个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抗性,对条锈病菌生理小种86107表现感病反应型(IT 3)。对CI191/铭贤169杂交组合的正交、反交的F1材料以及F2代群体进行抗病鉴定与遗传分析,结果表,,CI191对条锈菌小种CY31的抗性受细胞核内的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和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7个SSR标记与YrC191连锁。构建了包含YrC191的SSR标记遗传图谱,其中Xbarc240YrC191共分离,Xcfd65Xbarc187Xgwm18Xgwm11位于Xbarc8YrC191的同侧,与YrC191间遗传距离3.2 cM,Xbarc8YrC191间遗传距离为1.6 cM,Xwmc419位于YrC191另一侧、遗传距离为3.1 cM。根据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和在中国春的缺体-四体和双端体的定位结果,将YrC191定位到小麦染色体1BS上。YrC191基因的4个SSR标记和Yr26的1个STS标记可以明显地区分YrC191与染色体1BS上的其他抗条锈病基因,如Yr24Yr26/YrCH42Yr10Yr15 YrC142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3. 水稻淀粉脱分支酶基因 PUL对稻米理化品质的影响
严长杰,房玉伟,李敏,彭军成,刘巧泉,汤述翥,顾铭洪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728-735.   DOI: 10.3724/SP.J.1006.2010.00728
摘要2259)      PDF(pc) (187KB)(1501)    收藏

为了研究PUL基因的变异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分别以籼稻品种桂朝2号和粳型糯稻品种苏御糯互为供体和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过多代回交构建了PUL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分析了各近等基因系和轮回亲本的蒸煮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近等基因系与轮回亲本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淀粉晶体结构等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而淀粉的热力学特性和淀粉黏滞性等指标存在显著的变化。说明PUL基因是影响稻米蒸煮品质的重要基因之一。来源于籼稻桂朝2号和粳稻苏御糯的PUL等位基因在功能上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本研究中基于PUL基因序列差异设计的分子标记可以直接用于水稻品质的改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4. 棉花霜前皮棉产量主位点组遗传分析
艾尼江,朱新霞,管荣展,万英,张天真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736-743.   DOI: 10.3724/SP.J.1006.2010.00736
摘要2338)      PDF(pc) (220KB)(1078)    收藏

选用不同来源的6个棉花品种作亲本, 按照Griffing P(P–1)/2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应用QTL检测体系的主位点组基因型和基因效应, 估计主位点组霜前皮棉产量杂种优势并分析有利位点组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 霜前皮棉产量主位点组解释的变异占表型变异的36.79%, 主位点组与环境互作解释的变异占表型变异的33.46%, 环境解释的变异占表型变异的10.37%, 微位点组解释的变异很低, 占表型变异的3.27%。6个棉花品种的霜前皮棉产量的遗传受5个主位点组基因控制, 其加性效应(aJ)分别为5.99**、-1.26**、-0.92**、-0.75和3.01, 显性效应(dJ)分别为2.55**、4.16**、7.95**、5.32**和-7.71**各主位点组基因的效应方向、大小不等。主位点组中亲优势变幅15.55%~133.56%, 平均63.34%, 高亲优势变幅15.39%~93.82%, 平均44.56%。棉花霜前皮棉产量杂种优势主要取决于主位点组基因的杂合性。在棉花育种实践中, 通过分析亲本及组合的主位点组基因型, 能够得到有价值信息。配制早熟、高产杂交组合的同时, 结合分子聚合设计育种, 把优质、抗病虫、抗逆等性状集于一体, 可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品种, 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5. 浙江省茶树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EST-SSR分析
乔婷婷,马春雷,周炎花,姚明哲,刘饶,陈亮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744-753.   DOI: 10.3724/SP.J.1006.2010.00801
摘要2412)      PDF(pc) (530KB)(1586)    收藏

以茶树品种龙井43幼根为材料,构建cDNA文库并测序,获得4833EST序列,拼接后得到3482条无冗余EST,总长2290 kb。对其进行SSR搜索,共检测到577SSR位点,分布于500条茶树幼根EST中,其中含有EST-SSR的序列占14.36%,平均每3.97 kb出现一个SSR。利用Primer premier 5.0对含有SSREST设计引物416, 通过退火温度和多态性筛选,确定可用的引物及其最佳退火温度,并从筛到的引物中选取63对及1对已发表引物作为核心引物,对浙江省茶树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64对引物均在供试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共检测到232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3.6个;每对引物可鉴定的基因型为2~13个,平均4.3个。供试材料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02~0.84,平均0.44;扩增位点的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44,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48。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选育品种()。不同地方资源群体多态性信息量为0.24~0.36,举岩群体的多样性最高,惠明群体的多样性最低。浙江各地区以杭州资源的多态性最高,PIC0.41;丽水的多态性最低,PIC0.24Structure 2.2群体结构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具有相对独立的群体结构,选育品种()根据亲缘关系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类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2)
6. 太湖流域粳稻两类群体种子活力性状有利等位变异的发掘
王洋,郭媛,洪德林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754-763.   DOI: 10.3724/SP.J.1006.2010.00754
摘要2360)      PDF(pc) (12736KB)(1818)    收藏

发掘粳稻种子活力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和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可为培育适于直播的高活力粳稻品种提供遗传信息和育种材料。以太湖流域粳稻94个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和粳稻品种秀水79与粳稻恢复系C堡衍生的247个重组自交家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斜板发芽法发芽,调查生长7 d的幼苗根长、苗高和干重3个种子活力性状,采用Tassel软件中的GLM方法和Win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中的CIM方法进行种子活力性状的QTL分析,发掘有利等位变异和相应载体品种。结果表明:(1) 在太湖流域粳稻自然群体中共检测到11个与种子活力性状相关联的SSR标记位点,共发掘出42个控制种子活力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其中控制根长的17个,控制苗高的13个,控制幼苗干重的12个。携带种子活力性状优异等位变异且效应值较大的载体材料有滇屯502选早、扬稻6号、开青、籼恢429和C堡等。(2) 在RIL群体中共检测到9个与种子活力性状相关的QTL,其中2个控制根长,4个控制苗高,3个控制幼苗干重。除控制幼苗干重的qDW-2a的有利等位变异RM525-143 bp来自秀水79以外,其余8个位点的有利等位变异均来自C堡。(3) 两类群体均在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与根长关联的SSR标记位点,均在第2、第8和第11染色体上检测到与苗高关联的位点,均在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幼苗干重关联的位点,且在自然群体中检测到优于和多于家系群体的等位变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7. 实践八号卫星飞行环境中不同因素对小麦的诱变效应
郭会君,靳文奎,赵林姝,赵世荣,赵洪兵,刘录祥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764-770.   DOI: 10.3724/SP.J.1006.2010.00764
摘要2236)      PDF(pc) (386KB)(1077)    收藏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1×g离心机、铅屏蔽室和卫星舱内同时搭载处理的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分析同一飞行环境下空间辐射、空间微重力和空间综合环境作用对小麦的损伤特点,比较研究其对小麦品种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空间综合因素处理抑制了小麦轮选987和新麦18当代(SP1代)的苗期生长,而对周麦18没有显著影响,空间辐射单因素处理只对轮选987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空间微重力对3品种的抑制作用都不显著;成熟后3种处理对各农艺性状的影响都不存在显著差异。3个小麦品种SP2代均出现株高、穗长、千粒重等多种表型性状突变;轮选987和新麦18都表现空间综合环境因素诱发的突变频率高于其他2个单一因素,而空间微重力的突变效应最小。在新麦18空间综合因素处理的群体中,还发现了叶片条纹状白化突变体(0.48%)并可以遗传到后代。上述结果证实,在空间条件下宇宙射线和微重力的共同作用具有累加的效应,宇宙射线是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空间微重力的单独作用也可以导致变异的产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
8. 基于QTL定位分析小麦株高的杂种优势
李卓坤,谢全刚,朱占玲,刘金良,韩淑晓,田宾,袁倩倩,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771-778.   DOI: 10.3724/SP.J.1006.2010.00771
摘要2352)      PDF(pc) (312KB)(1588)    收藏

为探讨小麦株高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基础,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F1经染色体加倍获得的DH群体168个株系为材料,构建了一套含168个杂交组合的永久F2群体。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3个环境中进行了基于QTL定位的株高杂种优势分析,共检测到3个加性效应位点、2个显性效应位点、4对上位效应位点(包括加性×加性、加性×显性、显性×加性显性×显性)20个杂种优势位点。位于2D4D5B2染色体上Qph2DQph4DQPh5B23个环境中同时被检验到,受环境影响小表达稳定。在2D染色体上相近的区域定位出多个杂种优势位点, 其中Qph2D-2Qph2D-7可解释杂种优势表型变异的29.77%55.77%7D染色体的Xwmc273.2–Xcfd175之间定位出同一个杂种优势位点Qph7D-2。结果表明,在2D4D7D染色体上这些区域存在一些对小麦株高的杂种优势起重要作用的位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3)
9. 小麦光敏色素基因 TaPhyB3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李壮,马燕斌,蔡应繁,吴锁伟,肖阳,孟凡华,付风铃,黄玉碧,杨建平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779-787.   DOI: 10.3724/SP.J.1006.2010.00779
摘要2442)      PDF(pc) (944KB)(1785)    收藏

从小麦品种中国春中克隆了编码光敏色素基因B的脱辅基蛋白,将其定位于4D染色体的长臂上,并命名为TaPhyB3TaPhyB3的开放阅读框为3 501 bp,编码一个具有1 165个氨基酸、128 kD的蛋白质。它与水稻、玉米和拟南芥在氨基酸水平上的一致性分别为93%、90%和73%。对不同光线处理7 d小麦植株表达的分析表明,TaPhyB3在黑暗中表达最低、在白光下的表达水平最高,在远红光、红光、蓝光和白光下的表达水平分别是黑暗中的2.2、7.7、7.4和37.3倍。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TaPhyB3在小麦幼苗所有组织中都表达,叶片中的表达水平是根的11.4倍。推测TaPhyB3的表达水平与小麦的光形态建成的程度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1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双价抗虫基因( CryIA+ CpTI)苎麻
马雄风,喻春明,唐守伟,郭三堆,张锐,王延周,朱爱国,朱四元,熊和平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788-793.   DOI: 10.3724/SP.J.1006.2010.00788
摘要1873)      PDF(pc) (311KB)(1095)    收藏

利用苎麻下胚轴高频再生体系,将携带人工合成的CryIA杀虫基因和CpTI基因的高效双价杀虫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GBI4ABC转化到苎麻主栽品种中苎1号中。经根癌农杆菌侵染和共培养后,用50 mg L–1卡那霉素+ 300 mg L–1头孢霉素筛选共获得32株抗性植株; PCR检测显示26株为阳性, 占80%。Southern杂交结果证实, 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苎麻的基因组中。这项研究为最终创造兼抗鳞翅目及鞘翅目等害虫的苎麻种质材料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11.
芥菜型油菜 FAE1基因序列特征及其与芥酸含量关系的初步分析
徐爱遐,黄镇,马朝芝,肖恩时,张修森,涂金星,傅廷栋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794-800.   DOI: 10.3724/SP.J.1006.2010.00794
摘要1937)      PDF(pc) (315KB)(1327)    收藏
采用同源序列法对6个芥菜型油菜( Brassica juncea)品种(高芥酸、中芥酸、低芥酸)、2份白菜型油菜品种(高芥酸和低芥酸)和1份黑芥品种的 FAE1基因进行克隆和测 序表明,9个品种的 FAE1基因编码区全长均为1 522 bp,不含内含子,均编码507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比较表明,芥菜型油菜中有两种 FAE1基因序列( B jFAE1.1B jFAE1.2),其亲缘种白菜型油菜和黑芥中各有一种 FAE1基因序列( B rFAE1B nFAE1), B jFAE1.1对应于白菜型油菜的 B rFAE1, B jFAE1.2对应于黑芥 B nFAE1B jFAE1.1B jFAE1.2之间存在71处核苷酸变异和 Hind III不同的酶切位点(第1415位和第1144位), 蛋白质水平上存在15处氨基酸变异。比较不同芥酸含量品种的 FAE1基因序列表明, B jFAE1.1基因存在2个SNP位点(第968位和第1265位), B jFAE1.2基因也有2个SNP位点(第49位和第237位),这4个SNP位点中有3个位点(第49位、第968位和第1 265位)导致蛋白质水平上氨基酸的差异。其中 BjFAE1.1基因第968位的碱基变化(C→T)引起的第323位氨基酸变化(Thr→Ile),能够解释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高芥酸到低芥酸(中芥酸)的转变;第1265位的碱基变化(T→C)引起的第422位的氨基酸变化(Phe→Ser),能够部分解释芥菜型油菜的高芥酸到低芥酸(中芥酸)的转变,白菜型油菜的高芥酸和低芥酸品种在该位点的碱基没有变化。 BjFAE1.2基因第49位的碱基变化(T→C)引起的第17位氨基酸的变化(Phe→Leu),可以解释芥菜型油菜的中芥酸变成高芥酸(低芥酸)。陕西黄芥低芥酸突变株1278-3的 FAE1基因序列和国外低芥酸品种比较,只在第1 265位出现变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12. 粳稻三系亲本的性状特征与杂种优势分析
张宏根,孔宪旺,朱正斌,汤述翥,裔传灯,顾铭洪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801-809.   DOI: 10.3724/SP.J.1006.2010.00801
摘要1938)      PDF(pc) (330KB)(1371)    收藏

收集具有代表性的BT型粳稻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复系各16个,共配制229个杂交粳稻组合,就三系亲本的性状特征、粳稻的杂种优势、不同性状亲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恢复系和保持系的潜在库容相近,但恢复系分蘖性较弱、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单株产量显著低于保持系。恢复系的垩白度显著高于保持系,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保持系。改良外观品质和提高结实率是今后恢复系选育的主要目标。(2) 杂交粳稻普遍存在较强的中亲优势,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但在生长势上则表现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杂交粳稻大穗优势突出,但结实率多表现负向优势,是目前制约杂交粳稻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3) 杂种的多数性状由不育系和恢复系共同决定,杂种与中亲值的相关性最好。比较而言,抽穗期、穗总粒数等性状与不育系关系较为密切,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品质性状与恢复系关系较为密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
13. 基于图像分析方法的水稻根系形态特征指标的定量分析
顾东祥,汤亮,曹卫星,朱艳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810-817.   DOI: 10.3724/SP.J.1006.2010.00810
摘要2411)      PDF(pc) (649KB)(2145)    收藏

利用图像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水稻根系形态特征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实施不同水氮处理和不同品种的水稻桶栽试验,选用WinRhizo (WR)软件的不同模式(LM和T200)分析根系图像,分别提取根直径范围0~0.30 mm和0.25~1.80 mm的根系形态数据,并与基于Image-Pro Plus 6.0软件(IP)的根直径和不定根长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3种水稻品种不同类型根直径的范围;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系干重和不定根数量等水稻根系形态特征指标变化差异,以及分枝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WR软件LM和T200模式下的根直径测量结果与基于IP软件的测量结果之间NRMSE分别为5.44%和10.95%。(2)界定细分枝根直径范围为0.03~0.10 mm,扬稻6号(V3)粗分枝根和不定根分别为0.10~0.30 mm和0.30~1.65 mm,而日本晴(V1)和武香粳14(V2)分别为0.10~0.25 mm和0.25~1.40 mm,不定根长与IP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其NRMSE为10.78%~12.01%。(3)各指标抽穗前增长迅速,之后增长减缓或衰老下降;不同氮肥处理间各指标分蘖至成熟均差异显著,增施氮肥可促进根系生长,明显提高不定根比例;适当控水可促进根系生长,明显提高分枝根比例;品种V3自分蘖期到成熟期各指标均显著高于V1和V2,V1与V2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行性,为推进水稻或其他作物根系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1)
14. 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类胡萝卜素与花色苷色素积累规律
崔丽娜,高荣岐,孙爱清,董树亭,张华永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818-825.   DOI: 10.3724/SP.J.1006.2010.00818
摘要2912)      PDF(pc) (2472KB)(2464)    收藏

以黄色(特爆2)、红色(西星赤糯1)、紫色(紫糯香)和黑色(西星黑糯1) 4种颜色的玉米为材料,通过徒手切片以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玉米籽粒色素的组成、分布和积累规律。结果显示,西星赤糯1号玉米籽粒色素主要由花色苷和类胡萝卜素构成,花色苷主要存在于果种皮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胚与胚乳中;特爆2号玉米籽粒色素主要由类胡萝卜素构成,分布于胚与胚乳中;紫糯香及西星黑糯1号玉米籽粒色素主要由花色苷构成,主要存在于糊粉层中。除西星赤糯1号的花色苷积累首先出现于胚上方的花柱遗迹附近外,其余品种色素均首先在籽粒顶端出现,随后向四周延伸。玉米籽粒色素(除紫糯香)吸收峰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灌浆前期玉米果穗色素含量上部>中部 >下部,到灌浆后期,中部色素含量大于其他两部分色素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15. 双季稻区稻田不同土壤类型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卜洪震,王丽宏,肖小平,杨光立,胡跃高,曾昭海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826-832.   DOI: 10.3724/SP.J.1006.2010.00826
摘要2268)      PDF(pc) (397KB)(1641)    收藏

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土壤有机质周转以及土壤肥力与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选取双季稻区6种主要的水稻土类型,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方法,研究土壤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的土壤类型中共检测出了21种不同的磷脂脂肪酸类型,其中紫色土磷脂脂肪酸总量最高,达到107.05 ng g-1干土,河沙泥磷脂脂肪酸含量最低,为59.75 ng g-1干土。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及相互间的比值变化看,6种土壤类型间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6.7%C16:0外,大部分的非饱和脂肪酸和环式脂肪酸的变异可以在第一主成分中反映出来,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含羟基的脂肪酸变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3)
16. 胞内钙库对小麦叶锈菌侵染之过敏反应的影响
张蓓,阎爱华,刘刚,刘猛,侯春燕,王冬梅*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833-839.   DOI: 10.3724/SP.J.1006.2010.00833
摘要2040)      PDF(pc) (1185KB)(1456)    收藏

使用影响胞内Ca2+库和钙通道的药物预注射小麦叶片,观察其对小麦受叶锈菌侵染诱发的过敏反应(HR)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小麦叶片预注射不同浓度的胞内Ca2+螯合剂(BAPTA-AM)后接种叶锈菌小种260,随着注射药物浓度的增高,寄主细胞发生HR的面积逐渐减小。而注射胞内Ca2+激活剂(caffiene)后接种,HR的面积有所增加。进一步用胞内Ca2+通道抑制剂(herapinRR8-Br-cADPR)预处理,结果herapinHR的影响呈浓度依赖型,而RR8-Br-cADPRHR没有明显作用。据此提出,胞内Ca2+可能参与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过程中钙信号的形成,且这一过程主要通过IP3途径完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17. 利用SPAD和Dualex快速、无损诊断玉米氮素营养状况
鱼欢,邬华松,王之杰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840-847.   DOI: 10.3724/SP.J.1006.2010.00840
摘要2402)      PDF(pc) (390KB)(1505)    收藏

为了探讨玉米生长过程中适宜的施氮量,以加拿大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试验材料,在底施氮为45 kg hm-2和基本苗7.9万株 hm-2条件下,研究追氮量0、34、68、101、135、169和203 kg hm-2以及氮饱和参考小区等8个处理对吐丝后玉米穗位叶SPAD值、Dualex值、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PAD值、地上部生物量以及产量均随追氮量增加而增加,Dualex值随追氮量增加而降低。追氮101、135、169和203 kg hm-2处理的SPAD-氮饱和指数(SPAD-NSI)在各测定日期均大于0.95。追氮101 kg hm-2处理的Dualex-NSI在吐丝后18~46 d大于0.95;追氮135、169和203 kg hm-2各处理的Dualex-NSI在各测定日期均大于0.95。SPAD 值、Dualex 值、SPAD-NSI和Dulaex-NSI均与追氮量显著相关。在拔节期追氮101 kg hm-2 或135 kg hm-2即可满足玉米生长对氮素的需求,获得最大的经济产量。当超过最大产量施肥量时,氮肥用量的增加对SPAD值、Dualex值、地上部生物量以及产量均无显著影响。追肥不仅可达到与氮饱和参考小区同样的产量效果,而且还可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减少种植者的经济投入。在本试验条件下,基施氮45 kg hm-2,在拔节期适宜的追氮量为101 kg hm-2或135 kg hm-2。SPAD叶绿素仪与Dualex仪均可用来诊断玉米的氮素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8)
18. 不同品质类型玉米籽粒充实期的胚乳细胞增殖与生理活性比较
左振朋, 王婧, 董鲁浩, 马登超, 孙庆泉, 董树亭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848-855.   DOI: 10.3724/SP.J.1006.2010.00848
摘要2392)      PDF(pc) (428KB)(1268)    收藏

以普通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为试材,比较研究了籽粒胚乳细胞数目、物质积累特点、激素含量变化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等方面的类型间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增殖进程早于干物质的增加进程,普、糯、爆籽粒胚乳细胞数目分别在授粉后24、18和13 d达到最大值,粒重分别在授粉后45、40和30 d达最大值;在籽粒淀粉积累全程,糯玉米总淀粉含量高于同时期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尤其是在授粉后30 d内差异最明显,普通玉米与爆裂玉米间差异不大;籽粒淀粉积累速率的类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积累速率极值大小及其出现时间的早晚两个方面,糯玉米淀粉积累速率最大值分别是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的1.61倍和1.34倍,糯玉米淀粉积累速率最大值出现在授粉后10 d,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则在授粉后20 d。普通玉米的胚乳细胞数目与籽粒灌浆速率极显著正相关,糯玉米显著正相关,爆裂玉米相关不显著。在整个籽粒充实期,普通玉米籽粒的玉米素(ZR)含量都高于同时期的糯玉米和爆裂玉米,而糯玉米又高于爆裂玉米;籽粒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含量在3个类型间的差异规律则与ZR刚好相反。3个品质类型的籽粒蔗糖合成酶(SS)活性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但在籽粒充实后期普通玉米SS活性下降最慢,而爆裂玉米下降最快;糯玉米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的籽粒充实期平均活性明显高于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爆裂玉米的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的籽粒充实期平均活性高于普通玉米和糯玉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19. 增加施钾量对红花大金元烤烟部分生理生化参数及“两黑病”发生的影响
左丽娟,赵正雄,杨焕文,段凤云,王德勋,徐发华,吕芬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856-862.   DOI: 10.3724/SP.J.1006.2010.00856
摘要1986)      PDF(pc) (560KB)(1322)    收藏
针对生产中红花大金元烤烟品种对黑胫病和根黑腐病(俗称“两黑病”)抗性较低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打杀菌剂条件下增加施钾量(与目前生产推荐187.5 kg K2O hm–2相比,分别增加75和150 kg K2O hm–2)对红花大金元烟株移栽后不同时间段健康烟株烟叶中的总氮、蛋白质、 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及烤烟“两黑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钾量增加,烟叶内总氮、蛋白质和 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而可溶性糖、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则相反;同时“两黑病”发病情况也呈明显下降趋势。上述指标在对照与高钾处理间差异显著,且上述结果在烟株移栽后不同时间段规律一致。烤后烟叶产量、产值以中钾处理最大,高钾处理次之,对照最小。中、高钾两处理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49%和1.55%,产值分别增加18.27 %和12.34%,中钾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明显。说明目前红花大金元烤烟生产中的推荐施钾量偏低,应适当增加施钾量以增强烟株抗性,减少“两黑病”病害的发生。就本试验而言,当地施钾量以增加75 kg K2O hm–2(即总量达262.5 kg K2O hm–2)为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20. 水分胁迫下外源ABA提高甘蔗抗旱性的作用机制
李长宁,Manoj Kumar SRIVASTAVA,农倩,李杨瑞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863-870.   DOI: 10.3724/SP.J.1006.2010.00863
摘要2139)      PDF(pc) (816KB)(2505)    收藏

以抗旱甘蔗品种ROC22为材料,调查水分胁迫及胁迫加喷施脱落酸(ABA)对甘蔗内源ABA合成及相关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及干旱加外施ABA的条件下,甘蔗内源ABA合成水平上升,但干旱加ABA处理增幅更显著,甘蔗叶内的脯氨酸(Pro)、H2O2、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而ABA处理能缓解MDA的积累,使其含量处于低水平,ABA处理能防止叶绿素降解并对干旱引起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II实际量子效率(ΦPSII)下降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干旱条件下,H2O2的积累伴随着抗氧化作用的酶CAT、GPX、GR和APX的活性提高,而ABA处理能进一步提高这些相关酶的活性而逐渐降低H2O2的含量,表明干旱条件下,外施ABA能增强甘蔗的抗氧化防护系统,提高抗旱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1)
21.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合特性与碳、氮变化的影响
陈传永, 侯海鹏, 李强, 朱平, 张振勇, 董志强, 赵明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871-878.  
摘要3043)      PDF(pc) (713KB)(3943)    收藏

选用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吉单209,设计了6.0、7.5、9.0和10.5万株 hm-2 4个种植密度。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吐丝期为重点)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与碳氮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在吐丝期最高,碳氮比在吐丝期与成熟期出现2个高峰;叶绿素含量、灌浆期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全氮、碳氮比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吐丝后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吐丝后生育天数与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C/N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全氮含量呈线性关系;高种植密度主要影响叶片碳代谢;叶绿素含量不是影响吐丝后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基因型耐密性不同,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吉单209最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5)
22. 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植株氨挥发速率及其与氮效率的关系
陈明霞, 黄见良, 崔克辉, 聂立孝, 彭少兵
作物学报    2010, 36 (05): 879-884.   DOI: 10.3724/SP.J.1006.2010.00879
摘要2188)      PDF(pc) (317KB)(1568)    收藏

植物组织中氮素气态挥发损失可能与其氮效率密切相关。探讨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地上部NH3挥发特征及其与氮效率的关系,可为氮高效基因型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标。本试验采用4个氮浓度进行盆栽液培,以扬稻6号、BG34-8、武育粳3号和珍汕97B等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NH3挥发速率(ammonia volatilization rate, AVR)与氮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基因型的AVR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在幼穗分化期最高,分别为11.0和10.4 mg N h-1 pot-1,而BG34-8和珍汕97B的AVR在孕穗期最高,分别为22.5和23.4 mg N h-1 pot-1;对相同的基因型,随培养液中氮浓度的增加,植株的AVR增大,氮低效基因型珍汕97B和武育粳3号的增幅大于氮高效基因型扬稻6号和BG34-8;在培养液中氮浓度较高时(80 mg N L-1)植株地上部AVR与氮素积累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r= -0.6768**、-0.6158*、-0.6667**、-0.8353**)。综上所述,水稻植株的AVR存在基因型差异,氮高效基因型的AVR较低;在高氮浓度液培条件下,较低的AVR可作为氮高效材料筛选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23. 水稻密穗突变体A989突变基因克隆和转基因植株分析
黎凌,时振英,沈革志,王新其,安林升,张景六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887-894.   DOI: 10.3724/SP.J.1006.2010.00887
摘要2353)      PDF(pc) (760KB)(1921)    收藏
从水稻T-DNA插入突变群体中分离得到一个密穗突变体A989,表现晚开花、穗二级枝梗和小花数增加以及包颈。分子检测证明A989中T-DNA是单拷贝插入,通过inverse PCR的方法分离得到A989中T-DNA的旁邻序列,表明T-DNA插入在 RCN2基因polyA加A位点后330 bp处;RT-PCR检测发现在A989中, RCN2基因的表达被显著上调。利用2×35S启动子在野生型水稻Zhonghua11中超表达 RCN2基因,转基因植株表现为不抽穗,通过细胞学观察发现转基因植株能完成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但是生殖生长期的分生组织在分化出二级枝梗原基后停止分化和生长。此外,通过比较部分开花相关基因在野生型Zhonghua11、突变体A989中的表达,推测了 RCN2基因可能的作用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24. 小麦抗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株高优异等位变异挖掘
魏添梅, 昌小平, 闵东红, 景蕊莲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895-904.   DOI: 10.3724/SP.J.1006.2010.00895
摘要2715)      PDF(pc) (337KB)(2298)    收藏

为了解北方冬麦区小麦抗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筛选株高相关标记的等位变异,选用117个均匀分布于小麦各条染色体的SSR标记,对136份小麦抗旱品种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 48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12.6个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2~42,供试材料的遗传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016~0.941,平均为0.640。聚类分析把同一地区或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具有共同亲本的姊妹品种聚为一类,部分相近年代选育的品种也分别聚在一类,国外材料的基因导入对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产生了影响。关联分析表明,在旱地条件下与株高显著相关的标记有19(P<0.01),其中6个极显著相关(P<0.001);在水地条件下与株高显著相关的标记也有19个,其中7个极显著相关。水、旱两种条件下共检测出与株高极显著相关的标记9个,分别是Xbarc125(7D)Xbarc168(2D)Xgwm126(5A)Xgwm130(2B)Xgwm212(5D)Xgwm285(3B)Xgwm495(4B)Xgwm95(2A)Xwmc396(7B)其中Xgwm285220 bpXgwm495181 bpXgwm21299 bpXbarc125167 bp等位变异是与矮秆关联的优异等位基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6)
25.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ADS-box基因的分离分析
韩利涛,姜伟,杨守萍,喻德跃,盖钧镒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905-910.   DOI: 10.3724/SP.J.1006.2010.00905
摘要2412)      PDF(pc) (378KB)(1635)    收藏

采用cDNA-AFLP差异显示技术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JCMS2A与其保持系NJCMS2B间基因差异表达进行研究,结果从NJCMS2A花蕾中分离到一个差异表达片段,对该差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Blast检索结果显示它与大豆基因组中Gm13g29510.1cDNA片段的同源性达98.7%,与大豆中一个MADS-box基因的同源性达98%,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它与大豆中一个MADS-box蛋白有96%的同源性,与豌豆中MADS-box M7蛋白有83%的同源性,与苦瓜中MADS-box2蛋白有88%的同源性,与海岛棉典型的MADS-box基因编码的AGAMOUS蛋白保守区有83%的同源性,进一步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显示该差异片段具有MADS-box转录因子的典型结构域K-box,证明其编码蛋白为一MADS-box转录因子,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其在NJCMS2A花蕾中表达量很高,而在NJCMS2B花蕾中表达量很低,推测该差异片段可能与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26. 小麦 TaPIM1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烟草的抗病性分析
周贤尧,董娜,刘红霞,张怀渝,张增艳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911-917.   DOI: 10.3724/SP.J.1006.2010.00911
摘要2663)      PDF(pc) (562KB)(1590)    收藏
TaPIM1 从小麦中克隆获得的 1 个病原诱导的小麦 MYB 基因,编码由 323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 TaPIM1 TaPIM1 具有 R2R3 MYB 转录因子的典型结构,即 2 个保守的 MYB DNA 结合域 (R2 R3) 、核定位位点和酸性激活区。 TaPIM1 的全长氨基酸序列与已克隆 MYB 蛋白的一致性仅为 43.69% 以下 ,为植物 MYB 转录因子家族 R2R3 亚群的一个新成员。 小麦纹枯病菌 ( Rhizoctonia cerealis ) 、根腐病菌 ( Bipolaris sorokiniana ) 侵染 可快速诱导抗病小麦中 TaPIM1 基因的上调表达, 说明 TaPIM1 可能参与小麦对纹枯病菌、根腐病菌的防御反应 。将 TaPIM1 基因构建到由组成型强启动子 CaMV35S 控制的双子叶转化载体 pBI121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烟草 W38 品系 。通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 PCR 检测,鉴定出转 TaPIM1 基因烟草 T0 代株系 M66 M102 M110 12 个株系。对转基因烟草 T1 代株系进行 PCR RT-PCR 分析和青枯病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 TaPIM1 超量表达的转基因烟草株系 M66 M102 M110 对青枯病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 的抗性显著高于未转基因烟草 对照 TaPIM1 正向调控烟草对某些病原菌的防御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27.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中若干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答
李慧慧,张鲁燕,王建康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918-931.   DOI: 10.3724/SP.J.1006.2010.00918
摘要4233)      PDF(pc) (668KB)(3488)    收藏
QTL 作图是基因精细定位、克隆以及有效开展分子育种的基础,在利用 QTL 作图开展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与统计方法有关的一些问题包括 LOD 的统计学意义是什么?检测 QTL 的可信度和 LOD 临界值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评价不同的 QTL 作图方法?提高 QTL 检测效率的途径有哪些?与遗传参数估计有关的一些问题包括 QTL 的贡献率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如何确定 QTL 有利等位基因的来源?选择基因型分析的有效性如何?复合性状是否适宜于 QTL 作图?与作图群体及遗传图谱有关的一些问题包括 QTL 作图群体中表型数据是否要求服从正态分布?加密标记是否可以显著提高 QTL 检测功效?缺失分子标记对 QTL 作图有什么影响?奇异分离标记对 QTL 作图有什么影响?文章试图结合笔者多年研究工作对这 12 个有共性的常见问题做出分析和解答,以供科研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2)
28. 绿豆遗传连锁图谱的整合
赵丹,程须珍,王丽侠,王素华,马燕玲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932-939.   DOI: 10.3724/SP.J.1006.2010.00932
摘要2237)      PDF(pc) (457KB)(2038)    收藏

利用绿豆及其近缘种的701对SSR引物对现有绿豆遗传连锁图谱进行补充,结果在高感豆象绿豆栽培种Berken和高抗豆象绿豆野生种ACC41两亲本间筛选到多态性SSR引物103对。群体分析后,结合其他分子数据,使用作图软件Mapmaker/Exp 3.0b,获得一张含有178个遗传标记和12个连锁群,总长1 822.9 cM、平均图距10.30 cM的新遗传连锁图谱,其中96个SSR标记,90个来自绿豆近缘种,RFLP标记76个、RAPD标记4个、STS标记2个;对32个绿豆、小豆共用SSR标记在遗传连锁图谱的分布分析发现,二个基因组间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共用标记在连锁群上的排列顺序基本上一致,只有部分标记显示绿豆和小豆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重排;利用新图谱对ACC41的抗绿豆象主效基因重新定位,仍定位于I(9)连锁群,与其相邻分子标记的距离均小于8 cM,其中与左翼SSR标记C220的距离约2.7 cM,该标记来自菜豆的第9连锁群。与原图谱比较,新定位的抗性基因与其相邻标记的连锁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
29. 棉花IF 2群体构建及其在纤维品质遗传和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孔广超,秦利,徐海明,祝水金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940-944.   DOI: 10.3724/SP.J.1006.2010.00940
摘要2301)      PDF(pc) (128KB)(1448)    收藏

以陆地棉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采用RIL系间随机交配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含有188个组合的IF2群体。对该群体的棉花纤维品质性状表现进行了评价,并采用A、D遗传模型对其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IF2群体中5个纤维品质性状均呈现良好的正态分布,且各性状的表型平均值大多与F1杂交种相近,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显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控制棉花纤维品质遗传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基因的加性效应,环境因素对于棉花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表现巨大的影响,两个环境中预测到的杂种优势值具有明显的差异。IF2群体是棉花数量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预测的优良研究群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30. 玉米干旱诱导表达基因 ZmCKS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张中保 卢敏 李会勇 张登峰 刘颖慧 石云素 宋燕春 王天宇 黎裕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945-952.   DOI: 10.3724/SP.J.1006.2010.00945
摘要2325)      PDF(pc) (638KB)(2001)    收藏

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干旱胁迫相关的抑制差减文库(SSH)中,发现一个玉米干旱胁迫诱导表达的EST序列,与拟南芥AtCKS2AtCKS1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和同源克隆的方法,分离得到该基因,命名为ZmCKS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区267 bp,编码88个氨基酸。ZmCKS2蛋白含有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CKS (cyclin-dependent 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结构域。应用在线分析软件预测该基因上游2 kb序列表明,该序列具有启动子的核心序列和增强子序列,同时还具有与干旱等多种逆境胁迫相关的调控序列。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幼穗中表达量最高,且受干旱和MeJA诱导上调表达,受冷和外源ABA诱导下调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1. 小麦钙调素新亚型 TaCaM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刘新颖,王晓杰,薛杰,夏宁,邓麟,蔡高磊,汤春蕾,魏国荣,黄丽丽,康振生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953-960.   DOI: 10.3724/SP.J.1006.2010.00953
摘要2235)      PDF(pc) (643KB)(1457)    收藏

利用RT-PCR技术,从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中分离出一个编码CaM基因的cDNA序列, 经氨基酸序列分析确定其为一个新的小麦CaM亚型,暂被命名为TaCaM5TaCaM5包含一个完整45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9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不含跨膜区、无信号肽、定位在胞内,具有4EF-hand保守结构域。在目前已知的CaM基因中,TaCaM5与玉米CaM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高达97%。该基因在根、茎、叶等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受条锈菌诱导表达,在非亲和组合与亲和组合中,分别在接种后6 h24 h表达量最高。外源植物激素脱落酸、茉莉酸甲酯和乙烯诱导TaCaM5上调表达,水杨酸诱导其下调表达。TaCaM5在机械伤害、干旱和低温条件下表达量上升,在高盐环境下表达量降低。表明TaCaM5可能通过茉莉酸和乙烯等信号途径参与小麦对条锈菌的防御反应,同时参与机械伤害、低温和干旱环境下的Ca2+-CaM信号转导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32. 陆地棉棕色纤维色泽的遗传效应
冯鸿杰,王杰,孙君灵,张新宇,贾银华,孙杰,杜雄明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961-967.  
摘要1910)      PDF(pc) (249KB)(1400)    收藏

2个棕色和3个白色纤维陆地棉做完全双列杂交,分析陆地棉棕色纤维的遗传效应、长绒与短绒的遗传相关及F1的色泽差异。用扫描仪获取长绒和短绒图像,利用Photoshop 9.0获取图像RGB信息、量化纤维色泽。按照QGAStation软件中的ADMAD模型,采用MINQUE法分析, 调整无偏预测法(AUP)预测各遗传效应值。结果表明, 棕色棉的长绒和短绒的遗传规律一致,其加性和显性遗传方差均极显著,其中, 长绒的加性遗传方差比率为0.8501,约为显性遗传方差比率的6倍,短绒的加性遗传方差比率为0.8726,约为显性遗传方差比率的8倍;相关分析显示长绒和短绒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均达显著相关,基因型相关系数达0.99355个亲本加性效应均不相同,但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棕色棉为正效应,白色棉为负效应。说明棕色纤维陆地棉的长绒和短绒色泽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加性和显性效应,其中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长绒和短绒的色泽遗传存在连锁和互作;因不同品种()的加性效应大小不同,造成不同F1纤维色泽的表现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33.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甘蓝型油菜油酸合成中差异表达基因
官梅,李栒,官春云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968-978.   DOI: 10.3724/SP.J.1006.2010.00968
摘要2415)      PDF(pc) (675KB)(1770)    收藏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甘蓝型油菜高油酸 (71.71%) 和低油酸 (55.6%) 材料进行分析 , 探索油酸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 562 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 194 个,下调表达基因 368 个。以基因芯片中油菜上调基因 (NM_100489) 和下调基因 (NM_130183) 为材料,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二者完全相符。根据基因芯片的实验结果,采用 Go 注释系统和数据库查询对 562 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表明 , 主要为各种酶类、结合功能、转录调控、代谢等,还有的功能未知或与糖代谢及脂肪酸合成相关,其中丙酮酸激酶、果糖二磷酸、酰基传递 / 酰基 ACP 硫脂酶、作用于酯键的水解酶、 D 9 硬脂酰 - 乙酰载体蛋白去饱和酶 (ADS1) D 9 酰基 - 油脂减饱和酶 2(ADS2) ω-3 脂肪酸减饱和酶 (fad3) 等被鉴定为差异表达基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34. 水稻铁生物强化育种中稻米加工与铁浓度的快速测定方法
贾倩,徐琴,胡霞,孙勇,程立锐,周政,朱苓华,赵琦,徐建龙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979-987.   DOI: 10.3724/SP.J.1006.2010.00979
摘要1869)      PDF(pc) (249KB)(1320)    收藏

铁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缺铁已对人类健康和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针对我国水稻生物强化育种工作中存在的样品加工过程铁污染严重,以及缺少适合育种群体大规模简便、快速的铁浓度检测手段,本研究发展了一种振荡研磨加工方法和基于邻二氮菲染色的比色测定方法。在研磨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经铁制精米机械加工的18个样品中有一半样品的铁浓度显著高于振荡研磨加工的,表明铁制精米加工机械对水稻精米加工存在明显的铁污染。本研究发明的精米振荡研磨加工方法,可以消除加工机械对样品加工过程中的铁污染。尽管对59个铁生物强化后代的测定平均铁浓度邻二氮菲比色法要比ICP-MS高出2.98 mg kg-1但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87,表明该测定方法适用于大批量育种群体精米铁浓度的初步筛选。ICP-MS相比,邻二氮菲比色法具有简便、快速和低成本的特点。以铁浓度高的水稻种质为供体,导入广西本地高产品种背景,对分离后代采用上述加工和检测方法进行筛选,育成新品系精米的铁浓度比原品种提高了3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35. 裸燕麦核心种质的抗氧化特性
任祎,平华,任贵兴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988-994.   DOI: 10.3724/SP.J.1006.2010.00988
摘要2176)      PDF(pc) (388KB)(1427)    收藏

为了解裸燕麦种质资源的抗氧化特性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选用和检测了120份国内外裸燕麦种质。其DPPH清除能力及总酚、生物碱和β-葡聚糖含量的变幅分别为4.34~179.98 mg L-1250.99~807.88 mg kg-125.21~347.55 mg kg-10.59%~9.69%,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不同来源地和不同种质类型裸燕麦的抗氧化能力和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采用K-mean cluster快速聚类法将其聚为6大类群,分别由20392221225份种质组成。燕麦籽粒抗氧化能力与其总酚、生物碱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但与β-葡聚糖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表明裸燕麦抗氧化能力与其籽粒中所含的总酚和生物碱类物质密切相关。本研究还筛选出一批高抗氧化的燕麦种质资源,有望用于高抗氧化性燕麦品种的培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36.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对小麦K、V、T型不育系育性及籽粒形成的影响
吴世文,高庆荣,孙哲,王茂婷,孙正娟,袁凯,于松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995-1002.   DOI: 10.3724/SP.J.1006.2010.00995
摘要2148)      PDF(pc) (422KB)(1153)    收藏
为进一步探寻小麦不育系的不育机制和籽粒不饱满的生理机制,以冀5418核基因为遗传背景,对同核异质K、V、T型不育系叶片、幼穗和籽粒中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AGPase)活性和淀粉积累量进行了动态观测,并与各自的保持系进行了比较。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不育系幼穗中AGPase活性较保持系高9.33~27.94 μmol g - 1 FW h −1,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F=133.81, P<0.0001); 而在四分体期, 不育系幼穗中该酶活性极显著低于保持系( F=13.97~75.20, P<0.0001),差异为4.27~7.44 μmol g - 1 FW h −1。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四分体时期,不育系叶片中AGPase活性较保持系高7.39~80.77 μmol g - 1 FW h −1,差异极显著( F=135.76~5454.28,  P<0.0001)。不育系强、弱势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量、AGPase平均活性、淀粉含量及直/支比均极显著低于保持系,且这些指标均表现为强势粒显著高于弱势粒。Logistic方程显示,不育系籽粒淀粉积累量的减少主要由淀粉积累速率降低引起;籽粒AGPase活性与淀粉积累速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r=0.4460~0.7150, P=0.0004~0.0487);灌浆期, 叶片中AGPase活性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 r=−0.28634, P=0.2823)。因此,雄性不育的可能原因是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幼穗和叶片中AGPase活性高,幼穗发育所需能量供应不足;而四分体期幼穗AGPase活性低,影响花粉中淀粉积累。不育系对籽粒AGPase活性具有明显的不良胞质效应,降低ADPG供应水平,影响淀粉的积累,以及旗叶AGPase活性对净光合速率的不良影响,是籽粒不饱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37. 普通小麦光合碳同化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
王秀莉,胡兆荣,彭惠茹,杜金昆,孙其信,王敏,倪中福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1003-1010.   DOI: 10.3724/SP.J.1006.2010.01003
摘要2408)      PDF(pc) (358KB)(1160)    收藏
以按照 NCII 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的 20 个普通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为材料,系统测定灌浆初期、中期和后期旗叶的 6 个光合碳同化相关性状,包括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2 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并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杂种优势值因组合、性状和发育时期不同而差异很大。偏相关分析表明,光合碳同化性状与穗长和有效穗数杂种优势之间没有相关性,但与其他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作物籽粒产量形成最为关键的灌浆中期,光合速率、胞间 CO2 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与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主茎穗产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较高的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可能是小麦产量杂种优势形成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38. 水稻氮高产高效与低产低效两类品种株型特征差异研究
张庆,殷春渊,张洪程,魏海燕,马群,杭杰,李敏,李国业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1011-1021.   DOI: 10.3724/SP.J.1006.2010.01011
摘要2322)      PDF(pc) (218KB)(1779)    收藏

以氮利用高产高效型和低产低效型的12个粳稻品种的大田试验研究了225 kg hm-2纯氮水平下株型特征的类型间差异,以及株型特征、倒伏性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上三叶的叶长、叶披垂度,氮高产高效型品种显著低于氮低产低效型,平均分别低9.29%、65.3%;上三叶的叶宽、群体LAI、有效LAI、高效LAI和比叶重,氮高产高效型平均分别比氮低产低效型高29.25%、8.27%、13.32%、6.66%和5.82%。相对于氮低产低效型品种,氮高产高效型品种植株茎秆节间配置合理,抗倒能力增强。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与植株上三叶的叶长、叶披垂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上三叶的叶宽、群体LAI、有效LAI、高效LAI和比叶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抗折力、弯曲力矩和秆型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尤其是剑叶、倒三叶的叶长和叶宽对氮素利用效率的作用较大。说明良好的株型结构是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的前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1)
39. 种植密度、氮肥和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薛吉全,张仁和,马国胜,路海东,张兴华,李凤艳,郝引川,邰书静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1022-1029.   DOI: 10.3724/SP.J.1006.2010.01022
摘要2309)      PDF(pc) (399KB)(2074)    收藏

为阐明种植密度、氮肥和水分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6个玉米品种,在两种密度(45 000株 hm-2和75 000株 hm-2)、两种施氮水平(纯氮112.5 kg hm-2和337.5 kg hm-2)和两种水分(前期干旱控水和正常灌水)处理下进行大田试验,调查玉米源库性状的主要生理参数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在环境压力较小时(低密度、高氮和正常灌水),玉米品种间籽粒产量、源性状(叶面积指数、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和群体源供应能力)、库性状(群体库容量)、源库协调性状(群体库源比值、籽粒灌浆速率和收获指数)以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吐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小,而逆境胁迫下(高密度、低氮和干旱),差异较大。环境压力较大时(高密度、低氮和干旱),叶面积指数、群体源供应能力、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吐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群体库容量和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在玉米品种产量改良中要强化逆境人工选择,以适应自然选择,改善玉米品种逆境下的群体源库性状,增强吐丝期至成熟期叶片的光合生产效率,强源促库,提高逆境下的生产能力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0)
40. 北方超级粳稻根系生理、叶片光合性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许明,贾德涛,马殿荣,王嘉宇,苗微,陈温福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1030-1036.   DOI: 10.3724/SP.J.1006.2010.01030
摘要2087)      PDF(pc) (458KB)(1310)    收藏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代表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秋光和辽粳294为对照,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根系伤流速度、根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表明,沈农265和沈农606在整个生育期内根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和伤流速度都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特别是在生育后期,根系衰老缓慢,生理活性强。在灌浆结实期,两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对照品种差异显著,光合特性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品种。说明超级粳稻沈农265和沈农606具有明显的根系生理优势和叶片光合优势,灌浆结实期根系生理活性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