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88年 第14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88-08-12
    • 研究论文
      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陈伟程;段韶芬
      作物学报. 1988, (03):  177-181. 
      摘要 ( 16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3个 C 型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和4个恢复系与这3个不育系组配的12个 F_1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以了解 C 型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核背景的不育系,其雄性败育的细胞学特点各异。Cms-C Mo17的花药绒毡层细胞为双核型。该层细胞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开始液泡化,并呈辐射状膨大,至小孢子的单核前
      水稻籽粒灌浆的生长分析
      朱庆森;曹显祖; 骆亦其
      作物学报. 1988, (03):  182-193. 
      摘要 ( 3032 )   PDF (617KB) ( 18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 Richards 方程 W=A/(1+Be~(-kt))1/N 配合农垦57号、汕优63号等6个品种(含杂种)强、弱势粒的籽粒增重资料。依弱势粒配得方程的 N 值,将此6个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状况分为两个类型,即:01的异步灌浆型。并据籽粒生长速率曲线的两个拐点,将籽粒灌浆过程划分为:前,中(盛)、后(至90%A 止)3个期。同时导出:起始生长势 Ro=K/N,生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类型抗性组分的探索分析
      余毓君;廖玉才
      作物学报. 1988, (03):  194-201. 
      摘要 ( 1902 )   PDF (505KB) ( 8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探索了一种较客观地反映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性的方法——抗性组分分析法。对13个品种双列杂交的后代,按 Griffing 方法Ⅱ模式Ⅰ研究了6个抗性组分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各抗性组分真实存在,不同抗病品种阻止病菌扩展的方式不同;主穗轴发病和田间接种后15及25天的病级这三个组分可作为衡量品种抗扩展性的主要指
      水稻品种种性研究 Ⅵ.晚籼稻优质品种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在选择亲本上的应用
      伍时照;黄超武
      作物学报. 1988, (03):  202-207. 
      摘要 ( 1870 )   PDF (352KB) ( 8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5个华南地区水稻晚籼具有细长粒形的优质品种根据数量性状遗传差异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分为6个类群。类群间差异比类群内大。表明水稻外观性状品质育种杂交亲本选配应在类群间进行。
      红、黄麻分期收剥对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翁才浩; 赖银暄; 邵宝富
      作物学报. 1988, (03):  208-213. 
      摘要 ( 1927 )   PDF (351KB) ( 8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在杭州进行,按不同收期对红、黄麻纤维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目前普遍种植的迟熟品种,直至10月上旬其纤维产量仍未显著地超过所有供试的中熟品种。由于迟熟品种每年需要向华南购籽,花费较大,以及不能充分地利用有利的生长季节,迟熟品种的经济效益可能不及某些高产的中熟品种。因此,选用高产的中熟红、黄麻品种
      棉花冠层结构及光合作用研究
      裴炎;邱晓;刘明钊
      作物学报. 1988, (03):  214-220. 
      摘要 ( 2119 )   PDF (417KB) ( 10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9个陆地棉品种(品系)的冠层结构和不同层次叶片的光合速率。试验结果表明:适度地增大上层主茎节距、降低角度指数和上层叶片所占比例,有助于冠层消光系数的减小和透光条件的改善,上层叶和中下层叶的光合特性有所不同,在弱光下后者的光合速率比前者高,在强光下比前者低。作者对适合于四川棉区生态条件的合理株型结构提出
      对两个玉米群体进行特殊配合力轮回选择的研究
      陈彦惠;汪茂华
      作物学报. 1988, (03):  221-226. 
      摘要 ( 1898 )   PDF (393KB) ( 9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两个玉米群体完成了两轮特殊配合力的轮回选择。结果表明:两个群体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群体本身均获得了明显的遗传进展,根据原始测验种测交选择所获得的遗传增益并不因用其它测验种测配而丧失。因此,在轮选过程中,中途更换测验种仍可将群体已获得的大部分配合力遗传下去;遗传基础较丰富的群体一般配合力进展大于遗传
      [云南狗尾草×谷子(四倍体)]F_1组织培养中的植株再生
      周俊彦;罗新谈;郭扶兴;马惠;朱光琴
      作物学报. 1988, (03):  227-231. 
      摘要 ( 1730 )   PDF (916KB) ( 9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谷子三系选育研究的需要,我们进行了〔Setaria yunnanensis×S.italica(4n)〕F_1(不育材料)的幼穗培养研究。在 N_6+2,4-D 0.5~2.0毫克/升+KT 2.0毫克/升的培养基上由小穗轴切口处诱导出淡黄色质地紧密的愈伤组织,此愈伤组织在 N_6+2,4-D 1.0+KT 1.0的培养基上长大,并在表面产生了一些颗粒状结构,后者在转移到 N_6+KT 1.
      萌发过程中大豆(G.max)种子蛋白组分变化的研究
      庄炳昌; 徐豹
      作物学报. 1988, (03):  232-235. 
      摘要 ( 2088 )   PDF (198KB) ( 9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各种组分的降解时间不同,其中7S 的付大豆球蛋白的降解早于11S 的大豆球蛋白;(2)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萌发初期以大分子蛋白为主,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以小分子蛋白为主;(3)7S 付大
      小麦品种衰老类型的比较研究
      曾浙荣;台建祥;赵双宁
      作物学报. 1988, (03):  236-241. 
      摘要 ( 1705 )   PDF (434KB) ( 8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1981~1985年期间对4个不同衰老类型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各类型的主要表现为:正常衰老的北京17号,旗叶、2叶的蛋白质含量、叶绿素总量及 a/b 比率保持稳定的时间长,非蛋白质氮含量低,蛋白质氮/非蛋白质氮比率高,衰老时从叶片转运出的氮也最多。这是一种合理的冠层结构的表现。青枯型早衰的京矮20,叶绿素和非蛋白氮的
      紫金糯的温光特性研究
      李林; 沙国栋
      作物学报. 1988, (03):  242-246. 
      摘要 ( 1942 )   PDF (320KB) ( 8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引用1980~1984年的大田生产与田间试验资料,阐述了紫金糯品种生育期的温光反应与光合生产特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紫金糯高产栽培中,按照当地光温资源的特点,掌握适宜的栽培季节与合理的栽插密度,是取得紫金糯高产的重要措施。
      高粱 A_2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Ⅰ.育性反应
      王富德;张世蘋;杨立国;程开泽;何绍元
      作物学报. 1988, (03):  247-254. 
      摘要 ( 1716 )   PDF (453KB) ( 8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1985年间观察了3份 A_2不育系(A_2TAM428,A_2Tx624,A_2Tx3197)与140份品种测交 F_1的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A_1不育系的恢复系或保持系,基本上也恢复或保持 A_2不育系的不育性;但也发现某些恢复 A_1不育系结实性的中国高梁地方品种和国外高梁品系却保持 A_2不育系的不育性。这证实 A_2不育系的育性反应确实与 A_1不育系
      小麦花药培养在春小麦群体改良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张文祥;徐惠君;辛志勇;韩彬
      作物学报. 1988, (03):  255-259. 
      摘要 ( 1615 )   PDF (1009KB) ( 7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太谷核不育基因为桥梁选用有关亲本组配了6个春小麦轮回选择集团,经轮选过一轮后,从中选择150个优良可育株,进行花药培养,其平均花药出愈率为22.09%,绿苗诱导率9.22%,均高于同年及上年度品种间杂交 F_1的花药培养结果。白苗分化率21.93%,与上述两年的 F_1培养结果相近。说明不育基因对花药培养无不良影响。加倍花粉植株二代
      研究简报
      植物离体培养中功能外源基因的转移研究
      蒋琬如; 李永强; 曾令成
      作物学报. 1988, (03):  260-262. 
      摘要 ( 1384 )   PDF (859KB) ( 8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自1977年 Chilton 利用分子杂交技术证明冠瘿组织中存在 Ti 质粒的片段—T-DNA以来,目前,Ti 质粒己成为人们进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广泛采用的优良运载体系,同时,植物细胞转化的有效方法也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植物外源基因转移方法的研究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