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82年 第8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82-03-12
    • 研究论文
      夏玉米需肥规律的研究
      傅应春; 陈国平
      作物学报. 1982, (01):  1-8. 
      摘要 ( 1453 )   PDF (532KB) ( 8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8~1980年在三种地力水平下对两个早熟单交种玉米的研究结果表明,麦茬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对氮、磷、钾吸收的进程,同春播玉米及套种玉米大体上相似。最大的差别是,夏玉米出苗后就进入高温多雨的季节,前期生育快,干物质积累及养分的吸收量都大大超过春玉米和套种玉米,故氮化肥应该早施、重施。
      甘薯近缘植物三浅裂野牵牛(I.trifida)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沈稼青
      作物学报. 1982, (01):  9-14. 
      摘要 ( 1991 )   PDF (362KB) ( 7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薯近缘野生植物三浅裂野牵牛(I.trifida)与甘薯一样存在着杂交不亲和群。通过1979、1980两年的分群鉴定,初步在32个株系中找出 T3、T4、T5、T8、T(22)及 T(23)等六个杂交不亲和群,并且首次发现其中的 T23株系属“多群性”材料;另外,测出三浅
      玉米抗大斑病遗传及其育种的研究
      苏书文; 梅振邦; 高合明; 郭新林
      作物学报. 1982, (01):  15-22. 
      摘要 ( 1573 )   PDF (551KB) ( 8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多基因抗大斑病自交系进行抗性遗传研究指出,双亲病级平均值,和 F1病级呈高度显著正相关(r=0.925),与 F2出现高抗株率(%)为极显著负相关(r=-0.914);F1病级和 F2高抗株率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766)。单显性基因(Ht1)自交系,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中,对 F1
      杂交早稻需肥特性和施肥技术研究
      肖恕贤; 覃步生; 陈盛球; 李成国; 韦锦秀
      作物学报. 1982, (01):  23-32. 
      摘要 ( 1553 )   PDF (678KB) ( 7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指出:(1)杂交稻亩产千斤,需要的氮磷钾营养均比常规稻多。由幼穗分化到孕穗期,是杂交水稻一生中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占总量的50%以上,抽穗后吸收养分已达90%,此后只有谷穗尚需吸收氮和磷,茎秆吸收钾,其它部位均达顶点。生育后期物质转移明显。(2)肥田亩施纯氮15斤,亩产可接近千斤,随着用量增加,增产效益明显下降。相关分
      高纯度卅烷醇减少棉铃脱落的效应及其生理基础
      陈敬祥; 叶叙丰; 王维光; 郑泽荣
      作物学报. 1982, (01):  33-40. 
      摘要 ( 1660 )   PDF (506KB) ( 7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0.1ppm 浓度的高纯度三十烷醇溶液,以喷雾处理棉株的生殖器官—蕾、幼铃观察到下列效应:加速棉花大蕾的开花速度; 减少蕾的脱落及幼铃的脱落率,棉铃的脱落率一般可降低20%左右;延缓不受精幼铃的脱落。分析测定的结果表明:卅烷醇处理导致脱落率降低的物质基础是光合—磷酸化促进;三磷酸腺苷(能量)的贮存;干物质积累的加强
      大豆高产规律及栽培技术研究
      常耀中; 董丽华
      作物学报. 1982, (01):  41-48. 
      摘要 ( 1436 )   PDF (534KB) ( 8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1976~1980年试验资料,论述了大豆亩产400斤左右的产量结构与产量关系。当大豆亩产超过400斤时,产量因子间是个互相制约的关系,虽平方米结荚数愈多对提高单产有良好作用,但粒荚比低、百粒重小,也会直接影响产量。百粒重为24克,亩产却达454斤。大豆亩产400斤的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出现的高峰是在鼓粒初期,而且以5~6较
      小麦分蘖规律的统计分析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单玉珊
      作物学报. 1982, (01):  49-56. 
      摘要 ( 1609 )   PDF (529KB) ( 8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是作者对冬小麦分蘖规律进行五年研究所作总结。文中就试验所获大量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重点分析了单株基数(y)与积温(∑T)、肥水条件(d)、种植密度(C)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品种间分蘖力(p)差异等。最终求得一个反映小麦分蘖规律的经验公式:lg(?)=0.00166∑T+0.189d-0.44lgc+Lgp+0.105。经反复验证后初步认为:该公
      杂交水稻剥蘖栽培的研究
      丁昌令; 刘国英; 顾裕康; 潘德良
      作物学报. 1982, (01):  57-64. 
      摘要 ( 1568 )   PDF (542KB) ( 7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杂交水稻优势明显,增产显著,但制种烦杂,成本高。采用剥蘖栽培的方法,能有效地节省用种量,剥蘖栽培比生产上的种子栽培早播一个月,通过繁殖田优越的肥水条件,使之充分分蘖,再剥蘖栽插,以蘖代苗,可节省用种。剥蘖栽培栽插时叶龄13.0,种子栽培为7.0,剥蘖栽培的群体叶层由较高叶位的叶片所组成,它具有“高叶位效应”,生育过程中,
      研究简报
      小麦“矮变一号”矮秆遗传的初步分析
      陆维忠; 赵寅槐; 冯晓棠; 邹明烈
      作物学报. 1982, (01):  65-66. 
      摘要 ( 1594 )   PDF (207KB) ( 8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降低小麦茎秆高度,是在高肥水栽培条件下获得小麦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矮变一号”是陕西省西安市农科所于1972年从“矮秆早”小麦中选得的天然变异株。该品种具有冬性较强、矮秆性稳定、株高为26~29厘米、穗大、叶片挺等特点。1976年引入我所,除广泛用作矮秆亲本外,并进行矮秆遗传特性研究。
      保温育苗促进棉花早发
      郑学年; 徐克芳; 吴云康; 陈金湘
      作物学报. 1982, (01):  67-72. 
      摘要 ( 1373 )   PDF (367KB) ( 8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我国南方棉区很多属麦、棉两熟。以往虽采用育苗移栽方法,但移栽棉的成熟期比一熟棉迟,后期棉铃的纤维成熟度、强度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采用聚氯乙烯薄膜覆盖,提早播种、提早移栽的办法。但存在棉苗在麦株间荫蔽,妨碍棉苗早发和麦行行距不能缩小等缺点。即使在麦后移栽,果枝始节(第一果枝在主茎上着生节位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