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27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1-03-12
    • 研究论文
      转育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李霞;焦德茂;戴传超;王守海;吴爽;李成荃
      作物学报. 2001, (02):  137-143. 
      摘要 ( 1588 )   PDF (254KB) ( 12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高表达的转PEPC基因水稻HPTER-01作父本,与水稻不育系培矮64S、29130S、7001S以及恢复系5129、437进行杂交,获得505株后代材料,鉴定出42株高PEPC活性和高光合效率的植株。与其母本相比,这些材料的PEPC活性和净光合速率(Pn)提高,CO2补偿点降低,且Pn和PEPC活性呈正相关,r=0.6660**。从光合日变化上看,转育水稻一天
      小麦T、 K、 V型胞质不育系和杂种mtDNA的RAPD分析及育性相关片段的克隆
      孙兰珍;姚方印; 李传友;李利斌;刘保申;高庆荣
      作物学报. 2001, (02):  144-148. 
      摘要 ( 2013 )   PDF (251KB) ( 11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RAPD技术对细胞质分别来源于粘果山羊草(Ae.kotschyi)、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提莫菲维小麦(T.timopheevii)的三种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K型、V型、T型及相应的保持系、恢复系以及杂种F1代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发现在mtDNA组织结构上K型、V型、T型不育系之间以及与保持系之间均
      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袁力行;傅骏骅;张世煌;刘新芝;彭泽斌;李新海;Warburton;M.;Khairallah;M.
      作物学报. 2001, (02):  149-156. 
      摘要 ( 1918 )   PDF (288KB) ( 21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FLP和SSR标记对29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筛选出56个多态性RFLP探针酶组合,66对多态性SSR引物,分别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187个和232个等位基因变异。两种方法比较表明,SSR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54)高于RFLP(0.42);但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基本一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GS)分别为0.64和0.62。综
      水稻灌浆期籽粒中3个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
      杨建昌;彭少兵;顾世梁;R.M.Visperas; 朱庆森
      作物学报. 2001, (02):  157-164. 
      摘要 ( 1666 )   PDF (262KB) ( 16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6个水稻品种(含籼/粳杂交组合、新株型品系)灌浆期强、弱势粒中ADPG焦磷酸酶(EC2.7.7.21)、淀粉合成酶(EC2.4.1.21)和淀粉分枝酶或Q-酶(EC2.4.1.18)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充实的关系。3个酶的活性变化与籽粒灌浆动态相关联:淀粉酶最高活性出现的时间稍前或同步于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ADPG焦磷酸酶
      RVA分析辅助选择食用优质早籼稻的研究
      吴殿星;舒庆尧;夏英武
      作物学报. 2001, (02):  165-172. 
      摘要 ( 1859 )   PDF (205KB) ( 12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粘度速测仪(RVA,Rapidviscoanalyzer)分析不同早籼品种,发现消减值和崩解值等RVA谱特征值,不仅能特异性区分不同品种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的高低,也能鉴定中等AAC品种食用品质的优劣。对RVA测定的主要干扰因子分析,发现高温烘干前处理和糙米粉显著干扰,而水质轻微干扰分析,总体上它们并不影响对品种的评价,但样品
      干旱、盐胁迫下LaCl3和CPZ对稻苗脯氨酸积累的影响
      宗会;刘娥娥;郭振飞;李明启
      作物学报. 2001, (02):  173-177. 
      摘要 ( 1794 )   PDF (242KB) ( 15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旱、盐胁迫下水稻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同时脯氨酸(Pro)积累;以质膜Ca2+通道阻断剂LaCl3和钙调素(CaM)拮抗剂氯丙嗪(CPZ)对水稻幼苗预处理以阻碍Ca2+/CaM信使传导后,加剧逆境下,水稻幼苗MDA含量的增加、质膜透性的增大和Pro积累,且Pro含量与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干旱、盐胁迫下阻
      CM268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
      陶龙兴;王熹;俞美玉;黄效林
      作物学报. 2001, (02):  178-184. 
      摘要 ( 1789 )   PDF (252KB) ( 10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M26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植物激素研究室新研制的水稻化学杀雄剂,经1994~1997年试验表明CM268具有较高的选择杀雄活性,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使用,诱导水稻雄性不育效果明显,自交败育率可达95%~100%,化杀制种产量在1.0~1.5t/hm2。进一步研究表明,CM268通过干扰花药中淀粉及蛋白质的积累,抑制植物营养体向花药运
      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Ⅷ. 对玉米YⅡ-1不育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析
      秦泰辰;徐明良;邓德祥;陈若雷;卞云龙
      作物学报. 2001, (02):  185-189. 
      摘要 ( 1666 )   PDF (198KB) ( 9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玉米T、S、C群及新选育的YⅡ-1不育系为材料,用这4类群不育胞质线粒体DNA,经4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长距凝胶分离酶切片段获得高分辨率的清晰谱带。再以5种线粒体特异的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与酶切条带杂交,结果表明:T、S、C群表现较多差异的杂交带型,持有明显的多态性,YⅡ-1型杂交带与T、S群区别明显,与C群有少量差异。
      近等基因背景下对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的遗传效应研究
      滕文涛;宋同明; 陈庆亮; 段民孝; 范弘伟
      作物学报. 2001, (02):  190-195. 
      摘要 ( 1662 )   PDF (181KB) ( 10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8个生产上常用的常规玉米自交系以及它们的ae近等基因系各组配16个组合进行裂区试验。测定等基因背景各对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千粒重、小区产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纯合aeae的组合与同型马齿型组合相比千粒重、小区产量普遍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遗传背景对ae基因的表达有重要影响,自交系和杂交种中可能
      利用清蛋白多态性鉴定玉米种子纯度研究
      陈景堂; 池书敏;刘志增;孟义江;宋占权
      作物学报. 2001, (02):  196-200. 
      摘要 ( 1784 )   PDF (285KB) ( 12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生产上应用的53个玉米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干种子清蛋白(白蛋白Albumin)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辨率高、鉴别能力强、准确;不仅能鉴别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对血缘关系较近的材料,如同母异父单交种、含有同一血缘的不同衍生系也能区分开。利用该技术
      早籼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酶的变化及温度效应特征
      程方民;蒋德安;吴平;石春海
      作物学报. 2001, (02):  201-206. 
      摘要 ( 1892 )   PDF (246KB) ( 18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选2个不同淀粉类型的早籼品种,对水稻开花后籽粒中直、支链淀粉的积累动态及淀粉合成代谢的3个关键酶—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淀粉分支酶活性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人工控温试验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温度下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淀粉分支酶的活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支链淀
      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表现
      刘秉华;王山荭;杨丽;鲍海滢;孟凡华;夏兰芹;薛国典
      作物学报. 2001, (02):  207-211. 
      摘要 ( 1707 )   PDF (183KB) ( 11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9种遗传背景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矮秆不育株的株高、抽穗期、开花期、每株穗数、穗长、每穗小穗数和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不仅矮秆不育株与高秆可育株的株高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也程度不同的存在差异;矮秆不育株比高秆可育株的抽穗期平均晚2天,而开花期平均晚1天左右;在
      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线粒体蛋白质的研究
      杨毅;滕晓月;阎隆飞
      作物学报. 2001, (02):  212-215. 
      摘要 ( 1580 )   PDF (179KB) ( 11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以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幼穗为材料,用蔗糖衬垫法和两相法成功地分离纯化了小麦幼穗线粒体,并用SDS-PAGE电泳方法结合高灵敏度的银染技术对其线粒体蛋白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之间有明显差异,不育系(V1A和V2A)均缺少一个分子量为14kD的蛋白质。线粒体与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产生可能存在着某
      广州的短日照对短光低温不育水稻宜D1S育性转换的影响
      陆燕鹏;万邦惠;陈雄辉;彭海峰;梁克勤
      作物学报. 2001, (02):  216-221. 
      摘要 ( 1886 )   PDF (184KB) ( 9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通过在广州对宜D1S的周年育性观察及人工短日处理对其育性转换的影响分析得到:(1)宜D1S是一个光敏性较强的材料,在广州一年中具有明显的从不育→可育→不育的育性转换特点。(2)宜D1S的光敏期为幼穗分化Ⅰ期~Ⅲ期。在常温下光敏期适当的短日处理可使育性趋于完全不育,但在高温下光敏期短日不育效应被削弱。作者认为
      小麦地上部器官建成模拟模型的研究
      严美春;曹卫星;罗卫红;王绍华
      作物学报. 2001, (02):  222-229. 
      摘要 ( 1641 )   PDF (195KB) ( 13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小麦植株地上部器官形成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模拟研究,建立了包括叶片、节间和分蘖的解释性动态模型。模型引入3个品种参数,即最大叶热间距、伸长节间数和株高,分别反映了不同小麦品种在叶片和节间等方面的遗传差异性。利用国内、外三组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表明模型对主茎叶龄、单株叶面积、单株
      水稻红莲-粤泰不育系花粉与药隔组织Ca2+的分布
      利容千;朱英国;孟祥红;王建波
      作物学报. 2001, (02):  230-235. 
      摘要 ( 1718 )   PDF (325KB) ( 13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水稻红莲-粤泰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中Ca2+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二核期前后,可育花粉和败育花粉表面均积累较多Ca2+的沉淀颗粒;可育花粉内充满浓密细胞质和淀粉粒,无Ca2+沉淀颗粒分布;败育花粉在其细胞质的液泡中积累大量Ca2+沉淀颗粒,胞质中出现液泡化网状结构,并逐步解体成空泡。保
      小麦穗粒数形成的基因型差异及增粒途径分析
      王兆龙;曹卫星;戴廷波
      作物学报. 2001, (02):  236-242. 
      摘要 ( 1901 )   PDF (195KB) ( 14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7个穗粒性状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小麦穗粒数形成过程中的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穗粒性状基因型在分化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分化小花数和可孕小花数上均有明显差异。特大穗型小麦的小花分化速率最快,分化持续时间最短。穗粒数对小麦产量提高的贡献最大,穗粒数与千粒重之间不存在负相
      陆地棉开花成铃性状的遗传研究Ⅱ. 不同果枝节位的遗传规律
      叶子弘;朱军
      作物学报. 2001, (02):  243-252. 
      摘要 ( 1459 )   PDF (339KB) ( 10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对四个陆地棉品种(系)双列杂交试验的两年观察资料按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进行棉株开花成铃规律的遗传分析。非条件及条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棉株中下部内围果枝节位以显性方差为主,同时具有较大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中上部及外围果枝节位的加性方差在总变异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越到外围基因型
      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氮的吸收、转化利用及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杜金哲;李文雄;胡尚连;刘锦红
      作物学报. 2001, (02):  253-260. 
      摘要 ( 1892 )   PDF (205KB) ( 14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产量和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营养体各器官氮的水平动态以及氮的转化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植株营养体各器官干物质总的积累趋势为开花期开始增加,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成熟;氮的含量变化为开花期最高,随籽粒灌浆逐渐下降,成熟时降至最低。籽粒氮含量变化呈“V”型曲线,籽粒氮素积累呈“S”型
      重穗型杂种稻光合和光合产物运转特性研究
      严进明;翟虎渠;张荣铣;焦德茂;陈炳松;张红生
      作物学报. 2001, (02):  261-266. 
      摘要 ( 1649 )   PDF (243KB) ( 12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重穗型杂种稻的光合能力和光合产物运转分配特性。结果表明,两优培九、Ⅱ优162、特优124等新近育成的3个重穗型杂种稻品种光合能力强且光合功能的高值持续期长,具备有超高产的潜力。同时,两优培九和Ⅱ优162有较强的耐光抑制能力,特优124有一定的耐低光强的能力。但与对照品种汕优63相比较,
      高油玉米需磷特性及磷素对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刘开昌;胡昌浩;董树亭;王空军;李爱芹
      作物学报. 2001, (02):  267-272. 
      摘要 ( 1791 )   PDF (236KB) ( 10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产条件下探讨了高油玉米的需磷特性,结果表明,单株磷吸收量1.427g,每公顷需纯磷85.65kg,其中开花前吸收量约占总吸收量的47%,花后吸收量占53%,灌浆期为吸收高峰;形成100kg籽粒需磷0.74kg,显著高于普通玉米。植株磷总吸收量与籽粒含油率、蛋白质含量、油分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正相关。盆栽试验表明,施磷能促进高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