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26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0-05-12
    • 研究论文
      小麦(T. aestivum)Waxy-D1 基因缺失材料的发现及分析
      王子宁;郭北海;李洪杰;张艳敏;温之雨;李辉
      作物学报. 2000, (03):  257-260. 
      摘要 ( 1768 )   PDF (41KB) ( 13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SDS-PAGE技术, 从河北省及其它省引进小麦地方品种900份中, 鉴定出了普通小麦Waxy-D1基因缺失材料一份, Waxy-B1基因缺失材料6份。 这些材料的发现, 为我国开展品质育种研究打下了基础, 尤其是Waxy-D1隐性材料尤为稀少, 是至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第二份含有该隐性基因的地方品种。 在小麦淀粉遗传控制研究和品质育种
      水稻剑叶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李仕贵;何平;王玉平;黎汉云;陈英;周开达;朱立煌
      作物学报. 2000, (03):  261-265. 
      摘要 ( 1819 )   PDF (59KB) ( 15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以水稻籼粳杂交(窄叶青8号×京系17)F1经花药培养, 产生的双单倍体(DH)群体和应用该群体已构建的分子图谱为基础。 采用QTL区间作图法对5个剑叶性状进行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在DH群体中, 剑叶长、 宽、 长宽比和叶面积呈连续分布, 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并且各性状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遗传类型。 4个性状共检测出13
      玉米雄性不育基因(ms30)的RFLP作图
      梁业红;周洪生;蒋琬茹
      作物学报. 2000, (03):  266-270. 
      摘要 ( 1970 )   PDF (67KB) ( 11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姊妹交第5代群体(SIB5)和回交一代群体(BC1)为作图群体, 对经细胞学初步定位于玉米第4染色体上的雄性不育基因(ms30)进行了RFLP作图。 选用玉米第4染色体上的探针18个, 用集团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tant analysis, BSA)进行标记筛选, 用JoinMap作图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SIB5 群体的RFLP分析表明, ms30基因与玉米第4染
      小麦与无融合生殖披碱草(Elymus rectisetus)属间杂种F1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高建伟;孙其信;孙振山
      作物学报. 2000, (03):  271-277. 
      摘要 ( 1798 )   PDF (105KB) ( 11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lymus rectisetus(Nees in Lehm) A.Lüve et Connor 是目前小麦族(Triticeae)中发现的唯一的无融合生殖种。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2n=6x=42, AABBDD)为母本, 以E.rectisetus(2n=6x=42, SSYYWW)为父本进行杂交, 经过幼胚拯救获得了属间杂种F1。 杂种F1分蘖力强, 具有多年生习性, 其形态特征偏
      带状种植小麦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的研究
      赵秉强;余松烈;李凤超;于振文
      作物学报. 2000, (03):  278-284. 
      摘要 ( 1768 )   PDF (87KB) ( 1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 选用中穗型冬小麦品种泰876161, 在留有70 cm间套行条件下, 研究了带状种植小麦的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 主要结果是: (1) 带状小麦同常规方式, 在精量播种下获得高产。 大播量、 大群体栽培减产。 (2) 带状小麦实播面积下降, 最优群体产量较常规方式最优产量减产。 带型愈窄, 实播面积愈
      以成熟胚盾片作为受体的籼稻基因枪法遗传转化
      陶利珍;凌定厚
      作物学报. 2000, (03):  285-291. 
      摘要 ( 1667 )   PDF (159KB) ( 12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水稻成熟种子的盾片用作基因枪(PDS-1000/He)轰击的外植体, 将包含hph和gus基因的质粒pILTAB227导入籼稻Basmati-1, 在靶组织轰击后8周, 获得抗性再生植株, 经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水稻基因组, 在后代中观察到外源基因呈单一位点的孟德尔式分离。 本文还探讨了有关因子对基因瞬时表达的影响, 寻求
      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主栽的汕优杂交稻和其亲本进行区别和鉴定
      向太和;汪秀峰;李莉;吴家道;杨剑波
      作物学报. 2000, (03):  292-296. 
      摘要 ( 1681 )   PDF (59KB) ( 10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APD技术, 从50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10聚体)中筛选出8个引物能在3个主栽的汕优系统杂交稻组合汕优63、 汕优64 和汕优晚3 及其亲本之间稳定地扩增出12个强的多态性标记。 利用这些多态性标记能够有效地区别汕优63、 汕优64 和汕优晚3 及其亲本。
      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
      熊洪;冉茂林;徐富贤;洪松
      作物学报. 2000, (03):  297-304. 
      摘要 ( 1627 )   PDF (42KB) ( 16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已报道的资料, 综述了近30年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 这些结果包括: 水稻地上部分有5~6个节, 每个节上均有1个休眠芽, 条件适宜均可萌发成穗。 其萌发的适宜日均温度为26.5 ℃, 相对湿度为83%, 抽穗开花日均温度≥22 ℃。 生育期上位芽穗较下位芽穗短, 头季稻根系和低位芽发生的新根吸收的养份, 以及头季
      一个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T01的选育与鉴定
      刘文轩;陈佩度;刘大钧
      作物学报. 2000, (03):  305-309. 
      摘要 ( 1799 )   PDF (50KB) ( 13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抗赤霉病的普通小麦-大赖草Lr.2染色体单体异附加系花粉经过60Co-γ射线处理, 然后给感赤霉病的普通小麦品种“扬麦5号”授粉, 杂交后代连续2年进行赤霉病抗性单株接种鉴定, 从中选育出一个普通小麦-大赖草异易位系。 经过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和Giemsa C-分带鉴定, 易位发生在普通小麦4B染色体长臂和大赖草第2条染色体(L
      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杂交后代二化螟抗性研究初报
      王忠华;舒庆尧;崔海瑞;叶恭银;吴殿星;高明尉;夏英武;成雄鹰;Illimar Altosaar
      作物学报. 2000, (03):  310-314. 
      摘要 ( 1667 )   PDF (37KB) ( 9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室内叶片快速鉴定法结合田间抗性调查, 研究了粳型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与籼、 粳稻杂交后代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抗性。 结果显示, 在与籼稻和粳稻的杂交后代(F1、 F2和BC1)中, 都出现了对二化螟表现高抗的植株。 用离体叶片法测定, 4个组合120株杂种F1和88株GUS阳性(GUS+)BC1株与30株克螟稻亲本相似,
      不同来源海岛棉品种黄萎病抗性遗传研究
      马峙英;王省芬;张桂寅;刘叔倩;孙济中;刘金兰
      作物学报. 2000, (03):  315-321. 
      摘要 ( 1727 )   PDF (43KB) ( 10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国内外4个来源不同的海岛棉品种与我国育成的8个陆地棉品种组配的32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为材料, 在人工生长室条件下, 用4个不同致病力类型黄萎病菌系于棉花苗期接种, 进行了海岛棉黄萎病抗性的鉴定和遗传研究。 结果表明, 海岛棉品种Pima90-53(美洲型)、 Giza70(埃及型)、 5010F和吐海2号(中亚埃及型)具有对强致病力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小麦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李保云;王岳光;刘凤鸣;孙辉;刘广田
      作物学报. 2000, (03):  322-326. 
      摘要 ( 1853 )   PDF (31KB) ( 14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SDS-PAGE方法, 通过对4个优质亲本与3个农艺亲本间杂交获得的F2群体的每一单株及其亲本进行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 并对每一F2单株上F3籽粒群体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与其籽粒蛋白质含量、 SDS-沉降值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不同的群体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
      农艺性状优良冬小麦ph1b系的创造及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
      王新望;赖菁茹;刘广田
      作物学报. 2000, (03):  327-332. 
      摘要 ( 1792 )   PDF (106KB) ( 13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改进的桥梁亲本法, 即以阿勃5B缺体为桥梁亲本, 分别与受体冬小麦推广品种(农大95、 京411和京冬8号)和中国春ph1b突变体杂交, 两个组合F1(即5BPh1和5Bph1b单体)再杂交, 后代选择5Bph1b单体与受体亲本5BPh1单体杂交, 仅3个世代就获得了3个冬小麦ph1b中间育种系, 在杂交转育过程中, 我们用先前获得的3个SCAR标记对5
      棉花群体结构与棉田光量子传递特性关系的研究
      潘学标;王延琴;崔秀稳;邓绍华
      作物学报. 2000, (03):  333-340. 
      摘要 ( 1605 )   PDF (81KB) ( 11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棉花群体结构与棉田光量子的透射、 反射和吸收等传递特性有密切关系, 其中透射率与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叶片重关系最密切, 可用于估测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叶重的大小。 光的透射率与群体地上部分生物量和茎枝生物量也有很好的关系, 可用于活体农作物生物量间接测定。 反射率与叶面积和生物量也有一定关系, 采用反射遥感方法也可在
      大豆抗斜纹夜蛾幼虫的遗传研究
      孙祖东;盖钧镒
      作物学报. 2000, (03):  341-346. 
      摘要 ( 1743 )   PDF (36KB) ( 9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室人工接虫条件下, 大豆对斜纹夜蛾幼虫抗性的遗传, 在高感×高抗组合中, 表现出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 都存在一对主基因, 抗性为部分显性; 而在高感×抗组合中, 则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 有主基因的组合中, 主基因遗传率较高, 一般在50%~70%, 多基因遗传率相对较低, 只有10%~30%, 抗虫性的遗
      不同倍性苎麻的细胞学观察
      郑思乡;张福泉;李宗道;晏春耕;崔国贤;鄢明芳
      作物学报. 2000, (03):  347-351. 
      摘要 ( 1896 )   PDF (82KB) ( 10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学药剂诱导的苎麻孤雌生殖后代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很大, 有单倍体、 混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 在28株孤雌生殖后代植株中, 有6株单倍体细胞超过50%。 秋水仙素诱变株及多倍体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也呈现多样性, 不同植株甚至同一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均不一致, 变化在12~84之间。 对不同倍性苎麻植株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行
      关中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产量结构遗传改良的研究
      许为钢;胡琳;吴兆苏;盖钧镒
      作物学报. 2000, (03):  352-358. 
      摘要 ( 1629 )   PDF (43KB) ( 14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陕西关中地区60多年来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的遗传改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现代栽培技术条件下, 目前的推广品种比地方品种增产近1倍(95%), 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增加23.1%和58.4%, 90年代以前产量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千粒重增加, 在90年代则千粒重和穗粒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 单位面积穗数相对稳定。 现代矮
      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程兆榜;侯庆树;周益军;范永坚;陈忠明
      作物学报. 2000, (03):  359-364. 
      摘要 ( 1609 )   PDF (40KB) ( 9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选用17个高抗品种、 9个高感品种随机组合进行杂交, 通过对F1、 F2和部分BC1、 BC2的抗感鉴定结果以及F3代的追踪分析, 研究了小麦品种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小麦品种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 这一性状受多对显性基因的控制, 不同品种含有其中的一对或两对或三对, 大多数品种
      谷胱甘肽对盐胁迫大麦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的保护作用
      陈沁;刘友良
      作物学报. 2000, (03):  365-371. 
      摘要 ( 1810 )   PDF (90KB) ( 20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胁迫下大麦叶片K+含量下降, Na+含量上升, K+/Na+比下降, 叶绿素(chl)含量下降, 叶片内源谷胱甘肽(GSH)含量与K+/Na+比、 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外源GSH处理可明显提高活性氧清除系统中超氧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谷胱甘肽还原酶(GR)、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抗氧化剂GSH、 类胡萝卜素(Car)、 维
      研究简报
      抗锈育种中慢条锈性品种鉴定方法和判别函数
      高翔;王保通;王芳;金欣藻;袁文焕
      作物学报. 2000, (03):  372-376. 
      摘要 ( 1355 )   PDF (43KB) ( 10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育和种植抗锈性品种是世界各国防治小麦锈病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近百年抗锈育种研究中, 垂直抗病性品种(即完全抗锈性品种)对控制锈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而格外受到重视。 然而, 垂直抗病性品种其抗病性会因锈菌新毒性小种的出现很快丧失, 许多品种推广使用3~5年后便丧失其抗病性, 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
      具一对B染色体的黑麦品系的细胞遗传及性状研究
      于玲;陈军;王莱
      作物学报. 2000, (03):  377-380. 
      摘要 ( 1522 )   PDF (84KB) ( 9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28年Randolph在玉米中发现并命名了B染色体, 目前植物界被证实有B染色体的植物已超过1000个种[1]。 深入研究B染色体的遗传机制、 生物学效应及其在进化中的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在获得了具2B染色体的较为稳定的黑麦品系(2n=16)[2]基础上, 对该品系进行了系统的细胞遗传研究, 并将该品系与普通洛南黑麦进行了性状
      温敏感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核糖核酸酶的变化
      舒孝顺;陈良碧;吕金海
      作物学报. 2000, (03):  381-384. 
      摘要 ( 1471 )   PDF (25KB) ( 9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3年石明松发现了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 “两用”不育系种质的发现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随着不育材料的增多, 人们研究发现: 籼型与粳型不育系基因表达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别。 杨振玉等人的研究认为: 籼型受光、 温配合作用且温度尤为主导因素[1]。 孙宗修等对籼型5460不育系的研究结果认为: 该不育系属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