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韩俊,张连松,李静婷,石丽娟,解超杰,尤明山,杨作民,刘广田,孙其信,刘志勇 %T 小麦骨干亲本“胜利麦/燕大1817”杂交组合后代衍生品种遗传构成解析 %0 Journal Article %D 2009 %J 作物学报 %R 10.3724/SP.J.1006.2009.01395 %P 1395-1404 %V 35 %N 8 %U {https://zwxb.chinacrops.org/CN/abstract/article_4265.shtml} %8 2009-08-12 %X

小麦地方品种燕大1817是我国小麦育种骨干亲本之一,胜利麦/燕大1817杂交组合是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遗传改良的基础组合。利用随机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21条染色体上的175对在胜利麦和燕大1817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每条染色体平均8.3)分析了燕大1817和胜利麦对其38份后代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燕大1817对其后代衍生品种贡献率为26.8%,胜利麦对其后代衍生品种贡献率为43.6%;在部分同源群水平上,燕大1817对其后代衍生品种ABD基因组的贡献率分别为25.9%25.726.4%,胜利麦对其后代衍生品种ABD基因组的贡献率分别为46.1%39.1%44.0%。说明引进种质对我国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遗传改良起了重要作用。在染色体水平上,胜利麦对其后代衍生品种的21条染色体贡献率在20.0%~63.3%间,其中对1A染色体贡献率仅有20.0%,对7A染色体贡献率高达63.3%。骨干亲本燕大1817对其后代衍生品种的21条染色体贡献率在7.5%~44.2%间,其中对2A染色体贡献率仅有7.5%,对7D染色体贡献率可达44.2%。骨干亲本燕大1817对后代衍生品种贡献率较高的基因组(单元型)区段有7个,分别是3A上的Xwmc11Xcfa22627B上的Xbarc1073Xwmc4751AL上的Xgwm357Xwmc3127DS上的Xbarc305Xwmc5064AS上的 Xgwm165Xgwm6101B上的Xwmc419Xwmc1342D上的Xcfd56Xbarc228,其中,3A染色体上的Xwmc11Xcfa2262区段对衍生品种贡献率高达77.5%。而胜利麦对后代衍生品种贡献率较高的基因组(单元型)区段有8个,分别是6BS上的Xwmc105Xwmc3973D上的Xgdm72Xgdm82DS上的Xgdm5Xgwm4557AL上的Xbarc121Xgwm3325DL上的Xgwm174Xwmc1615BL上的 Xgwm499Xbarc3085A上的Xbarc141Xgwm2914BL上的Xgwm66Xgwm251,其中6BS上的Xwmc105Xwmc397区段对衍生品种的贡献率最高,达71.3%。这些基因组(单元型)区段上存在许多与产量、抗病、抗逆和适应性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和QTL,对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可能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