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邹超英,李芦江,杨克诚*,潘光堂,荣廷昭 %T 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不同玉米合成群体的改良效应 %0 Journal Article %D 2010 %J 作物学报 %R 10.3724/SP.J.1006.2010.00076 %P 76-84 %V 36 %N 1 %U {https://zwxb.chinacrops.org/CN/abstract/article_4415.shtml} %8 2010-01-12 %X

基于田间试验的统计分析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参数评估,分析了3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GP3GP4GP54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多数性状在不同群体及不同轮回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粒深遗传增益以GP4GP5GP3,穗行遗传增益以GP3GP5GP4,各个群体C4的粒深、穗行均值都显著或极显著大于C0,直接选择效应显著;株高和穗位高随选择周期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且GP4的增幅显著大于GP3GP5,单株产量及穗粗的遗传增益以GP4大于GP3GP5,各群体多数产量性状的均值以C4显著大于C0,相关选择效应显著;除株高、穗位高外,其他性状GCA变异群体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GP5多数产量性状的GCA优于GP3GP4,各群体多数产量性状的GCA效应值随改良进展呈增加趋势,对照优势大于8%的大部分测交组合均为各群体C4所配组合,间接选择效应显著;随改良世代进行,群体部分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虽有所减小,但变化幅度不大;基于SSR分子标记估算的群体内遗传相似系数,GP3GP4改良后代呈略增趋势,GP5变化不大,对于群体基因型数,GP3GP4随改良代数增加呈略减趋势,GP5呈略增趋势。上述结果说明,适度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在有效改良群体的同时,还能较好地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但不同基础群体及不同性状间,其改良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