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杜红阳,刘骨挺,杨青华,刘怀攀 %T 小麦胚中不同形态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耐旱性的关系 %0 Journal Article %D 2016 %J 作物学报 %R 10.3724/SP.J.1006.2016.01224 %P 1224-1232 %V 42 %N 08 %U {https://zwxb.chinacrops.org/CN/abstract/article_6148.shtml} %8 2016-08-12 %X

为解析发育籽粒胚中不同种类和不同形态多胺在小麦耐旱机制中的作用,以强抗旱性的洛麦22和弱抗旱性的豫麦48为材料,于小麦花后第10天施以根际自然干旱、喷施外源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处理,研究不同类型多胺含量变化及其与品种耐旱相关生理指标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干旱胁迫处理10天内,2个品种籽粒胚中游离态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以及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多胺(ASCC-PA)含量均上升,尤其是豫麦48的游离态Put一直表现为急剧升高趋势。干旱处理前期两品种籽粒中游离态SpdSpm的上升幅度没有明显差异,处理后期洛麦22SpdSpm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豫麦48;两品种胚中的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腐胺(AISCC-Put)含量前期均较低,到后期洛麦22AISCC-Put含量上升明显。外源SpdSpm处理后,不仅显著提升了干旱胁迫后期豫麦48胚的游离态SpdSpm的含量,并且提高了旗叶相对含水量和籽粒相对干物质增长速率,降低了旗叶相对质膜透性,抗旱性得到改善。MGBG处理强烈抑制了洛麦22胚中游离态PutSpdSpm转化,也明显降低小麦的抗旱性。外施菲咯啉显著抑制了干旱胁迫所诱导的AISCC-Put增加,同时也降低了小麦对干旱胁迫的抗性。上述结果暗示花后胚中游离态Put向游离态SpdSpmAISCC-Put的顺利转化可以提高小麦抗干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