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AFLP标记技术, 对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菲律宾、巴西和法国的118份甘蔗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310条谱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95条, 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2%。118份种质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583~0.929之间, 平均为0.750, 多态信息量为0.2332, 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789。结果显示在相似性系数0.69处切割时, 可划分为2个类群, 第I类群包括粤糖00-236、云蔗04-622和SP80-1816; 第II类群有115份种质, 在相似性系数0.74处切割时, 可将第II类群划分为5个亚群。各国甘蔗种质亲缘关系较近, 其中美国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AFLP marker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118 sugarcane germplasm from China, Australia, USA, Philippines, Brazil, and France. A total of 1310 bands were amplified with ten pairs of primers, 1195 of which were polymorphic bands,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was 91.22%.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mong 118 sugarcane germplasm ranged from 0.583 to 0.929 with an average of 0.750,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was 0.2332, and the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i was 1.3789. The results showed 118 germplasm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0.69 of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The group I consisted of YT00-236, YZ04-622, and SP80-1816, which shared lower genetic similarity with the rest of 115 germplasm in another group. The 115 germplasm were divided into five sub-groups at 0.74 of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The sugarcane germplasm shared high genetic similarity among countries, and there existed much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 within germplasm introduced from USA.
甘蔗蔗糖产量约占我国食糖总量的92%, 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甘蔗种质资源是甘蔗杂交育种的基础。目前, 甘蔗种质直接用于杂交利用较为普遍, 且作用巨大, 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杂交育种中也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我国利用引进种质Co419、CP49-50、NCo310[ 1]和CP72-1210[ 2], 分别育成了24、26、27和12个优良品种。甘蔗优良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是杂交育种, 组合选配则是选育优良品种成败的关键, 组合选配得好, 其后代就会出现较多的优良变异, 就有可能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因此研究不同种质的遗传关系对组合选配具有重大意义。表型性状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变化, 仅依靠表型性状难以准确反映不同材料间的遗传差别和亲缘关系[ 3, 4]。品种系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但由于自交、串粉等因素,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5, 6, 7], 基于分子水平的亲缘关系较基于系谱的亲缘关系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8, 9]。
AFLP标记技术综合了RFLP和RAPD的优点, 既具有RFLP的稳定性和PCR反应快速、灵敏的特点, 又具有RAPD的方便性, 同时还克服了RFLP和RAPD的缺点[ 10]。由于AFLP标记多态性强, 结果稳定, 重复性好, 是一种理想、有效的遗传标记, 近年被广泛用于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基因定位、指纹图谱等研究[ 3, 4, 11, 12]。李鸣等[ 13]采用AFLP技术, 用5对引物扩增在生产上广泛推广的2个甘蔗品种, AFLP指纹图谱分析区分率达100%。庄南生等[ 8]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54份甘蔗种质(14份祖亲种、40份栽培品种或品系)的遗传基础, 利用筛选出的4对多态性较强的引物组合, 构建了甘蔗54份种质的AFLP指纹图谱。刘新龙等[ 14]采用SSR和AFLP标记技术, 对构建的2个群体进行PCR扩增和分子遗传连锁分析,构建了甘蔗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本文基于AFLP分子标记, 分析国内外118份甘蔗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旨在明确种质间的亲缘关系, 为甘蔗种质的杂交利用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从每个材料取5个单株幼嫩叶片混合, 参照吴转娣等[ 15]方法并略加改进提取基因组总DNA, 采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提取DNA的质量和浓度, 将样品稀释到20 ng μL-1, -20℃保存备用。
根据Vos等[ 10]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采用本试验室开发的1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构建118份甘蔗种质的AFLP指纹图谱(表2)。基因组DNA经 EcoR I和 Mse I在37℃酶切14 h; 将酶切产物与 EcoR I和 Mse I特定接头在37℃连接2 h, 连接产物稀释10倍作为预扩增模板; EcoR I和 Mse I引物(含1个选择性核苷酸)预扩增的反应条件为94℃ 30 s, 56℃ 60 s, 72℃ 60 s, 20个循环。将预扩增产物稀释10倍作为选择性扩增模板, 以含3个选择性核苷酸的 EcoR I和 Mse I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 PCR程序为94℃ 30 s, 65℃ 30 s, 72℃ 60 s, 1个循环, 然后以每循环复性温度逐级降低0.7℃的梯度继续12个循环, 变性和延伸条件同上, 最后以94℃ 30 s, 56℃ 30 s, 72℃ 60 s, 23个循环结束。所用PCR仪为德国Eppendorf Master Cycle Gradient。选择性扩增产物经95℃变性10 min后在5%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并参照刘新龙等[ 16]的快速银染法染色。
AFLP扩增条带在相同迁移位置, 有带记为1, 无带记为0。标记位点的多态性条带比率(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 PPB), PPB= a/( a+ b), 标记位点的多态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按公式PIC=1-∑ pi 2计算; 标记系统的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 Ne)按公式 Ne=1/∑ pi 2计算, pi表示 i位点的基因频率, 使用POPGEN32软件分析以上数据。同时使用NTSYS pc-V. 2.1计算相似系数, 即 Gsij= a/( a+ b+ c), Gsij是用来衡量2个体 i和 j的遗传相似性系数的, a为2个体的共享片段数, b和 c为 i个体和 j个体各自拥有的多态片段数。根据相似性系数进行UPGMA聚类分析(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nalysis)和PCA主效应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并构建聚类图和主效应图。
采用10对本试验室开发的引物扩增118份参试材料, 扩增片段的大小主要在30~600 bp范围内, 且分布均匀, 共扩增出1310条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1195条, 多态性比率为91.2%; 每个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2332, 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789。从AFLP扩增条带的数量看, 中国材料(1189条) >菲律宾材料(1077条) >美国材料(1076条) >巴西材料(1003条) >法国材料(927条) >澳大利亚材料(888条); 从多态性比率看, 中国材料(86.8%) >美国材料(81%) >巴西材料(79.1%) >菲律宾材料(73.6%) >法国材料(69.9%) >澳大利亚材料(67.9%)。说明本研究筛选的10对引物多态性较高(表2)。
参试的118份种质中, 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83~ 0.929之间, 平均为0.750。遗传相似性系数最高的是RB85-5113和SP80-0185, 达到0.929; 遗传相似性系数最低的是云蔗04-622和CP89-2376, 为0.583。从各国遗传相似性系数看, 澳大利亚材料(0.801)>菲律宾材料(0.775) >法国材料(0.768)>中国材料(0.753)>巴西材料(0.745)>美国材料(0.725)。说明各国种质之间的遗传基础差异较小, 亲缘关系较近, 其中美国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 用UPGMA法对118份甘蔗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图1)。从图1可知, 在相似性系数0.69处切割时, 可划分为2个类群, 第I类群有3份种质材料, 包括粤糖00-236、云蔗04-622和SP80-1816, 这3份种质较早地与其他种质分开, 杂交组合选配中重点考虑; 第II类群有115份种质。在相似性系数0.74处切割时, 可将第II类群划分为5个亚群(A、B、C、D和E)。A亚群包含5份中国种质, 分别是ROC16、ROC22、云蔗94-375、云蔗89-7和云蔗94-343; B亚群包含12份美国和22份菲律宾种质; C亚群包含4份美国和19份澳大利亚种质; D亚群包含15份法国种质; E亚群包含26份中国和12份巴西种质。聚类结果表明, 大部分种质亲缘关系较近, 遗传组成相似; 美国种质在聚类中相对较分散, 说明在这118份种质中美国种质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第I类群和第II类群A亚群共计8份种质较早地和其他110份种质分开, 其中6份种质在中国已作为主要亲本在应用, 并得到了部分优良后代材料, 这6份种质分别是粤糖00-236、ROC16、ROC22、云蔗94-375、云蔗89-7和云蔗94-343; 其他2份种质云蔗04-622和SP80-1816在中国杂交育种中未见应用, 云蔗04-622突出特点为产量高和宿根性强, SP80- 1816为蔗糖分高和抗逆性强, 在杂交中应给予重点关注。
基于Jaccard系数用PCA法对118份甘蔗种质AFLP标记结果进行主效应分析, 显示了不同种质的分类位置(图2)。22份菲律宾种质和12份美国种质位置集中在一起; 15份法国种质位置集中在一起, 这个区域还零星分布1份巴西和6份中国种质; 27份中国和12份巴西种质位置集中在一起; 19份澳大利亚种质和4份美国种质位置集中在一起。分子主效应分析结果与分子聚类结果一致, 集中在一个区域的种质亲缘关系较为紧密。
AFLP标记多态性强, 结果稳定, 重复性好, 是一种理想、有效的遗传标记。本研究采用AFLP标记技术对118份国内外甘蔗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用10对自己筛选的引物扩增共得到1310条谱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数目为1195条, 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2%, 这低于庄南生等[ 8]用4对AFLP引物对54份甘蔗种质扩增所得98.5%的多态性比率, 但远高于劳方业等[ 17]用15对AFLP引物对78份中国自育甘蔗种质亲本扩增所得79.3%的多态性比率。多态性存在一定差异, 可能与引物数量、不同品种材料有一定关系, 但都显现出较高的多态性检出率。聚类结果则表明大部分种质亲缘关系较近, 遗传组成相似。通过对AFLP分子标记数据的相似性分析、主效应分析, 有效准确地反映出各国不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 与目前种质材料之间普遍共祖现象相吻合。因此AFLP分子标记适合于各国甘蔗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甘蔗种质的引进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育种方法。一方面用于生产应用, 另一方面可用作亲本或中间材料。近年来, 引进的种质F134、ROC1、ROC10、ROC 16、ROC 22和ROC 25在我国甘蔗生产上取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ROC22取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蔗种质的引进和利用, 在中国甘蔗种质创新、甘蔗杂交育种和蔗糖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许多种质都曾经是我国的主栽品种, 目前ROC 22仍然占我国甘蔗栽培面积的6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利用引进种质Co419、CP49-50、NCo310[ 1]、CP72-1210[ 2], 分别育成了24、26、27和12个优良品种。桂糖11、ROC 10、ROC 16和ROC 22以及新良种福农94-0403、福农95-1702、桂糖25、桂糖26、粤糖93-159、粤糖00-236、云蔗94-375和云蔗99-596等均含有国外引进种质血缘。本研究从各国的遗传相似性系数看, 美国种质最小, 平均为0.725, 且美国种质在聚类中相对较分散, 表明美国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在杂交利用中应给予关注。在聚类结果中, 我国主栽品种ROC 22分在II类群中的A亚群, 较早地和第II类群中的110份种质分开, 说明在遗传组成上和这110份种质有较大差异; 目前我国甘蔗杂交育种中每年用ROC 22为亲本配制的杂交组合多达200个以上, 且有优良后代材料如柳城03-182和柳城05-136等, 但ROC 22黑穗病较重, 目前的重点是如何利用、改良ROC 22, 为甘蔗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国外引进甘蔗种质在我国甘蔗产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 应高效率应用好国外引进甘蔗种质, 尤其应加强将这些种质作为杂交亲本。
甘蔗系谱是杂交组合选配的重要依据。由于甘蔗杂交存在自交串粉等现象, 导致部分系谱不能真实反映其亲缘关系, 且甘蔗遗传背景复杂, 相同组合后代也可能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8, 9]。刘家勇等[ 9]采用AFLP标记技术对68份甘蔗种质的亲缘关系研究显示, 来自同一杂交组合NCO310×QN54-7096的Q121、Q124、Q135和Q141, 只有Q121和Q124分在同一组, Q135和Q141被分在不同组中; 庄南生等[ 8]采用AFLP标记技术对54份甘蔗种质研究表明, 来自同一杂交组合CP49-50×F134的广西1号和闽糖70-611, 并未分在一组。本研究中云蔗04-621、云蔗04-622和云蔗04-649都来自同一杂交组合云蔗89-7×崖城84-125, 其中只有云蔗04-621和云蔗04-649分在第II类群中的E亚群, 云蔗04-622分在第I类群, 这3个种质的母本云蔗89-7则分在第II类群中的A亚群。因此, 从分子水平揭示种质的遗传差异, 可为杂交组合选配中亲本的选择提供系谱数据之外的佐证依据。
118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差异较小, 亲缘关系较近。各国遗传相似性系数中, 澳大利亚材料(0.801) >菲律宾材料(0.775) >法国材料(0.768) >中国材料(0.753) >巴西材料(0.745) >美国材料(0.725), 表明美国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聚类结果显示, 粤糖00-236、ROC16、ROC22、云蔗94-375、云蔗89-7、云蔗94-343、04-622和SP80-1816等8份种质较早地和其他110份种质分开, 其中粤糖00-236、ROC16、ROC22、云蔗94-375、云蔗89-7和云蔗94-343等6份种质已在中国作为主要亲本应用, 并得到了部分优良后代材料, 云蔗04-622和SP80- 1816在中国杂交育种中未见应用, 在杂交组合选配中应给予重点关注。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