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lgxrice@126.com
水稻叶色突变体是研究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代谢的重要材料。从水稻转基因育种材料中国91与镇稻88的BC4F3后代中分离到稳定遗传的粳型黄绿叶突变体 ygl209, 与野生型亲本镇稻88相比, 突变体 ygl209在苗期、分蘖期及抽穗期叶片中叶绿素 a、叶绿素 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降低, 其中叶绿素 b降幅最大; 其他农艺性状中抽穗期、株高、有效穗数、主茎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变化。遗传分析表明, ygl209的黄绿叶突变性状由1对核隐性基因控制。应用( ygl209/9311) F2、F3分离群体, 将 ygl209的叶色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染色体着丝粒附近571.6 kb的染色体区段内。对区段内与叶绿体发育有关的基因 LOC_Os01g31110序列测定, ygl209突变体中 LOC_Os01g31110基因的编码区1390位(位于第5外显子)上碱基由C转换成G, 使编码蛋白序列由丙氨酸(Ala)变成了甘氨酸(Gly), 推测 LOC_Os01g31110即为 ygl209的候选基因。
Etiolation mutants of ri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ies on the photosynthesis, chloroplast development, and chlorophyll metabolism in higher plants. A japonica rice mutant ygl209 with yellow-green leaf was identified from the BC4F3 progeny of the cross between the transgenic variety of Zhongguo 91 and Zhendao 88 with the latter as the recurrent parent. Compared with the wild-type parent Zhendao 88,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a, chlorophyll b and carotenoid decreased dramatically in the mutant ygl209at the seedling, tillering and heading stages, respectively. In particular, chlorophyll b decreased most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other agronomic traits, such as heading stage, plant height, number of effective panicles per plant, number of grains in main stem panicle, seed setting rate and 1000-grain weight. 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yellow-green leaf trait of the ygl209 mutant was controlled by one pair of recessive nuclear genes. With F2 and F3segregation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ygl209 and Zhendao 88, the YGL209 gene was mapped to the centromere region of chromosome 1, with a physical distance of 571.6 kb. We further analyzed the putative candidate genes in the target region through sequencing. A single base substitution (G1390C) was detected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the LOC_Os01g31110 gene, which resulted in a missense mutation (A348G) in its encoded protein. Bioinformatic analysis predicted that the LOC_Os01g31110gene is related to the chloroplast development in rice. Therefore, LOC_Os01g31110 is likely to be the candidate gene of YGL209.
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效率与叶片中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含量紧密相关, 叶绿体发育缺陷及叶绿素代谢紊乱, 均可形成典型的叶色突变体。叶色突变体是开展光合作用、叶绿体分化与发育以及光合色素代谢机制等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
水稻叶色突变比较常见, 类型非常丰富。迄今, 已发现160多个水稻叶色突变体, 这些突变体可分为黄化、黄绿、绿黄、浅绿、绿白、白化、白翠和条纹等多种类型[1]。遗传分析发现, 水稻叶色突变体多为核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2, 3, 4, 5]; 关于细胞质突变及由显性基因或多基因控制的叶色突变体报道相对较少[6]。叶色突变基因在水稻基因组中分布广泛, 目前已鉴定和定位了130多个, 其中部分已被成功克隆[1]。已克隆的水稻叶色突变基因主要参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与降解以及叶绿体的形成与发育等过程。研究发现, GluRs、OsCHLH、OsCHLD/YGL98、OsCHLI/Chl9、OsDVR、OsPORA、OsPORB、YGL1、OsCAO1、OsCAO2、CBL等基因与叶绿素生物合成有关[7, 8, 9, 10, 11, 12, 13], 其突变使叶绿素合成受阻, 突变体叶片呈黄化、白化等变异类型, 植株生长受抑制; SGR、NOL、NYC1、NYC3等基因与叶绿素降解有关, 其突变减慢叶片中叶绿素的降解速度, 使植株成熟后期叶片持绿[14, 15, 16]; OsCHR4、OsNUS1/V1、V2、OsClpP5、OsPPR1、YSA、OsHAP3A、OsHAP3B、OsHAP3C等基因与叶绿体发育有关[17, 18, 19, 20, 21, 22, 23], 其突变导致叶绿体发育缺陷或叶绿体功能异常, 突变体的叶色呈浅绿、白化、条纹等多种变异类型。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是叶色突变体中的常见类型。根据叶色变异发生时期, 可将其分为苗期叶色变异型、生育后期叶色变异型及全生育期叶色变异型3类。目前发现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多属于苗期叶色变异型和全生育期叶色变异型。如: D83和ygl1为苗期叶色变异型, 其叶片仅在苗期呈黄绿色, 从分蘖期开始逐渐变绿或恢复为野生型[3, 12]; ygl98[24]、ygl7[25]、824ys[26]、ygl80[27]、ygl-2[28]、507ys[29]、ygl10[30]、ygl4[30]和ygl(1)[31]均为全生育期叶色变异型, 其叶片在苗期、分蘖期及生育后期都呈黄绿色, 叶色变异表型全生育期稳定表达。上述水稻黄绿叶突变体除叶色变淡外, 多数因叶绿素含量降低, 光合能力下降, 植株生长势减弱(抽穗期延迟、分蘖减少、株高降低等)。基因定位结果表明, 水稻黄绿叶突变基因chl13(t)位于第2染色体短臂[3], ygl98/Chl1/ygl7和chl11(t)分别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和短臂[24, 25, 26], ygl1和ygl80位于第5染色体长臂[12, 27], ygl-2位于第6染色体长臂[28], 507ys、ygl10和ygl4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29, 30], ygl(1)位于第11染色体短臂[31]。
本研究从转基因水稻与常规水稻品种杂交的后代群体中获得1份粳稻黄绿叶突变体ygl209, 与野生型亲本(中国91和镇稻88)相比, 该突变体全生育期叶色变淡,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 抽穗期、株高及产量等性状无显著变化。ygl209的黄绿叶突变性状呈单基因隐性遗传, 突变基因被定位于第1染色体着丝粒附近571.6 kb区域内, 区间内与叶绿体合成有关的基因LOC_Os01g31110可能是ygl209的候选基因。
王爱菊等[32]采用PIG基因枪法, 将Bt基因(cry1Ab)连同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粳稻品种中国91, 自交获得纯合稳定的转基因中国91系(T91)。本实验从T91与镇稻88杂交并回交-自交(轮回亲本为镇稻88)的BC4F3育种群体中获得一份转基因黄绿叶粳稻突变体, 经多代自交, 突变体表型稳定遗传, 田间编号为07-209, 下文简称ygl209。将ygl209分别与其野生型轮回亲本镇稻88及正常绿叶籼稻品种9311杂交, 在山东济宁播种亲本、F1和F2, 从苗期开始观察叶色表现, 并调查突变体ygl209及其轮回亲本镇稻88的抽穗期、株高、有效穗数、主茎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 每个样本3次重复(小区), 调查样本数10株。
在苗期、分蘖期及抽穗期分别选取突变体ygl209和野生型亲本镇稻88以及杂交组合ygl209/镇稻88的F2分离群体中黄化苗单株和正常绿色单株各10株, 测定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从植株主茎的最上部叶、倒二叶和倒三叶上混合取0.2 g叶片, 剪碎浸泡在15 mL的80%丙酮溶液中, 于4℃避光浸提48 h, 中间振荡数次, 最后定容至25 mL。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1700)测定提取液在663、643和470 nm波长下的吸光值。按照Arnon[33]的方法计算叶片中总叶绿素(Chl, chlorophyll)、叶绿素a (Chl a)、叶绿素b (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o)的含量。
Chl a含量(mg g-1) = (12.72 OD663 - 2.59 OD645)V/ 1000W
Chl b含量(mg g-1) = (22.88 OD645- 4.67 OD663)V/ 1000W
Caro含量(mg g-1) = (1000 OD470- 3.27 Chl a - 104 Chl b)V/(1000W* 229)
Chl含量(mg g-1) = Chl a + Chl b = (20.29 OD645+8.05 OD663)V/l000W
式中OD指测定波长下的吸光值; V指叶绿素提取液总体积(mL); W指材料鲜重(g)。
应用杂交组合ygl209/镇稻88和ygl209/9311的F2分离群体对ygl209的黄绿叶突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为了验证该突变是否由T-DNA插入引起, 应用浓度为1 g L-1的除草剂Basta溶液涂抹上述F2群体各单株叶片, 通过叶色变化对选择标记Bar基因进行检测。除此之外, 以Bt-F (5'-GGACAACAACCCAAACATCAAC-3')和Bt-R (5'-GA ATCCAGGAGAACATAGGAG-3')为引物对群体单株中的Bt基因(cry1Ab)进行特异性PCR扩增, 预期产物大小为1368 bp, 25 µ L反应体系, 94℃预变性5 min, 35个循环(94℃ 1 min、57℃ 1 min、72℃ 1 min), 最后72℃延伸10 min, 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 溴化乙锭染色后紫外灯下观察。
采用BAS (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法, 从ygl209/ 9311的F2群体中分别选择黄绿叶突变单株和正常绿叶单株各10株, 提取各单株的DNA并等量混合, 构建黄绿叶突变池和正常表型池; 利用SSR标记对分离群体的亲本进行多态性分析, 然后利用筛选出的多态性标记检测2个基因池, 找出与目标基因连锁的标记。
从ygl209/9311的F2群体中选择突变性状的植株(112株), 应用目标基因的连锁标记对突变基因进行初定位。根据基因初定位结果, 从ygl209/9311的F2群体中选择目标基因染色体区段为杂合的单株, 自交后发展F3的分离群体(10 100株), 从中选择突变性状单株, 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细定位。依据Zhang等[34]方法计算标记与目的基因的重组率, 确定目标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间。
利用水稻基因注释网站(http://rice.plantbiology.msu.edu/), 对目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段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引物, 分段扩增候选基因的基因组序列, 将扩增产物送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测序中心测序, 测序结果经DNAstar (V5.0)软件分析和拼接, 同时通过DNAMAN 6.0.3.99软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
突变体ygl209与野生型亲本中国91、转基因株系T91及轮回亲本镇稻88相比, 其典型特征是突变体的所有叶片颜色变淡, 全生育期表现为黄绿色(图1)。突变体植株的抽穗期、株高、每株有效穗数、主茎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轮回亲本镇稻88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表1), 推测此突变体的叶色变异可能对株高及产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 突变体ygl209的光合色素含量与对照镇稻88相比显著下降, 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15.38%~39.47%, 叶绿素含量减少29.81%~40.10% (表2), 其中叶绿素b含量降低的幅度较大, 叶绿素a含量比野生型亲本减少12.71%~25.11%, 而叶绿素b含量减少大于50% (53.44%~58.86%), 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则由野生型亲本的 1.25~1.54增加到2.28~2.66。由此推测, 上述黄化突变性状可能是由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引起, 其中叶绿素b含量的大幅度降低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
以突变体ygl209为母本, 轮回亲本镇稻88和籼稻品种9311为父本, 分别配制了杂交组合。表型分析表明两杂交组合的F1均表现正常绿色, 无黄绿叶突变现象; 在F2群体中均出现了正常绿色与黄绿叶突变单株的分离, 且正常绿色单株数与黄绿叶突变单株数都呈孟德尔的3:1理论分离比(χ 2< χ 20.05, 1=3.84, 表3), 说明ygl209的黄绿叶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应用除草剂Basta溶液涂抹ygl209/镇稻88和ygl209/9311的F2群体各单株叶片, 对选择标记基因Bar检测。发现, Basta抗性和黄叶突变性状各自独立分离, 不存在共分离关系。提取分离群体中黄绿叶突变单株的基因组DNA, 以此为模板对Bt基因(cry1Ab)进行PCR扩增, 结果显示该突变性状与Bt基因也不存在共分离关系(图2)。上述分析表明该叶色突变不是由T-DNA插入引起的。
2.4.1 突变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根据McCouch等[35]构建的水稻SSR标记遗传图谱, 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均匀选取337个SSR标记, 对ygl209/9311的杂交组合亲本进行PCR多态性检测, 结果有71个标记在两亲本间呈现明显的多态性, 应用这些多态性标记分析黄绿叶突变表型和正常绿色表型植株DNA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 位于第1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的标记RM446在两池间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 其中黄绿叶池的带型与突变体ygl209的带型相同。应用RM446分析了ygl209/9311的F2群体中的112个突变型单株的基因型, 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单株的带型都与ygl209相同, 说明黄叶突变基因与RM446紧密连锁。根据前人构建的水稻遗传和物理图谱[35, 36], 在RM446两侧又选取了75个SSR标记, 其中28个在ygl209和9311之间有多态性, 应用这28对多态性标记, 分析了上述112个突变单株的基因型。经重组分析, 目标基因ygl209被定位于RM10926和RM11012之间(图3-A)。
次年, 从ygl209/9311的F2群体中选择突变基因ygl209所在的染色体区段呈杂合的野生型绿叶单株, 自交发展F3群体。共种植F3群体10 100株, 其中野生绿叶单株7605株, 黄绿叶突变单株2495株, 也呈孟德尔的3:1理论分离比例(χ 2=0.475< χ 20.05, 1=3.84), 进一步证实此黄叶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应用介于RM10926与RM11012之间的多态性标记对2495株黄绿叶突变单株进连锁分析, 最终将突变基因YGL209定位于着丝粒附近RM10973和RM466之间约571.6 kb的染色体区段内(图3-B)。
2.4.2 候选基因预测 利用水稻基因组注释网站(http://rice.plantbiology.msu.edu/), 对ygl209基因所在区域的571.6 kb序列进行候选基因分析。共预测了此染色体区间内76个编码基因, 其中47个基因与转座子有关(46个编码逆转录转座子蛋白, 1个编码转座子蛋白), 在其余29个非转座子基因中, LOC_Os01g31110基因预测编码CRS2-associated factors 1, 该蛋白因子可能参与叶绿体发育(表4)。LOC_Os01g31110基因全长3804 bp, 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 编码蛋白含有701个氨基酸(图3-C)。根据LOC_Os01g31110的基因组序列, 我们设计了测序引物(表5), 对野生型亲本(中国91和镇稻88)和突变体ygl209中的LOC_Os01g31110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在突变体中LOC_Os01g31110基因的编码区有1处SNP变异, 即编码区1390位(位于第5外显子)上碱基C转换成碱基G, 此处变异导致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第463位的丙氨酸(Ala)变成了甘氨酸(Gly)(图4)。LOC_Os01g31110可能是造成ygl209黄绿叶突变性状的候选基因。
目前报道的黄绿叶突变基因多数与叶绿素合成有关, 因突变体叶片中叶绿素合成受阻, 叶绿素含量下降, 光合能力降低, 最终导致突变体生长势减弱。例如, 黄绿叶突变体cde1(t)中因谷酰基tRNA合成酶基因GluRs突变, 导致叶绿素生物合成受阻, 植株在高温时叶绿素缺乏, 株高变矮, 抽穗延迟[7]; 黄绿叶突变体oschlh、chl1和chl9因编码Mg-螯合酶亚基的基因OsCHLH、OsCHLD和OsCHLI突变, 造成Mg螯合酶的活性降低, 类囊体叶绿素合成减少, 类囊体膜发育不完全, 植株生长缓慢[8, 9]; 自然黄化突变体OsDVR因编码联乙烯还原酶基因OsDVR突变, 影响了叶绿素合成过程中联乙烯叶绿素a转化为单乙烯叶绿素a, 植株叶片呈黄绿色, 叶绿素含量降低, 植株生长受抑制[10]; 因编码叶绿素a加氧酶基因OsCAO1、OsCAO2和CBL突变而产生的突变体也表现叶色淡黄绿色、株高变矮[13]。本研究中突变体ygl209全生育期叶色呈黄绿色,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 但突变体的抽穗期、株高、有效穗数、主茎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与野生型亲本相比无显著变化(表1)。由此推测ygl209黄绿叶突变体具有相对稳定的光合机构和较强的光合效率, 其黄绿叶性状对水稻其他农艺性状不产生负面影响。若将突变体ygl209中的黄绿叶突变基因引入不育系, 其叶色标记可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定杂交稻种子中的不育系, 提高杂交稻种子纯度。YGL209基因优于其他叶色突变基因, 即该基因不抑制植株生长, 在杂交稻繁、制种过程中不会对产量产生较大的负效应, 因此ygl209突变基因在杂交稻育种中将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植物叶绿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影响叶绿体发育的蛋白由叶绿体基因和核基因共同编码, 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通过转录、翻译、蛋白加工和运输, 参与叶绿体结构的形成、光合色素代谢以及叶绿体基因的表达调控等过程, 该过程中任何基因发生突变, 都可能产生叶色变异。应用水稻叶色突变体, 研究者发现基因OsNUS1/V1编码叶绿体蛋白质NUS1, 参与叶绿体RNA的代谢调控[18]; V2编码一个新型鸟苷酸激酶GK (pt/mtGK), 控制水稻叶绿体分化早期质体遗传系统中质体转录本的翻译[19]; OsClpP5编码叶绿体蛋白酶, 控制水稻特定发育时期正常生长[20]; YSA基因编码PPR蛋白, 调控叶绿体基因的表达[22]; OsCHR4基因编码一个染色质重构因子(类Mi-2蛋白), 影响水稻近轴端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发育[17]; NTRC编码水稻叶绿体NADPH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参与硫氧化蛋白转录后蛋白质活化[37]; OsHAP3B和OsHAP3C分别编码CAAAT-box结合复合体HAP3亚基, 控制叶绿体核编码基因的表达[23]。本研究中, 黄绿叶突变基因ygl209 位于水稻第1染色体着丝粒区域, 未见该染色体区域有其他叶色突变基因被克隆的报道, 推测ygl209可能是一个新的叶色突变位点。在ygl209突变体中, 与叶绿体合成与发育有关的基因LOC_Os01g31110的编码区1390位(位于第5外显子)上碱基C转换为碱基G, 导致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第463位的丙氨酸(Ala)变成了甘氨酸(Gly)(图4)。在玉米和拟南芥中, LOC_Os01g31110的同源基因编码CAF1 (CRS2-associated factors 1)蛋白, CAF1与叶绿体RNA剪接蛋白2 (chloroplast RNA splicing 2, CRS2)形成复合体促进叶绿体中II类内含子剪接[38, 39]。由此推测, 基因LOC_Os01g31110是造成ygl209黄绿叶突变性状的候选基因, 该基因也可能通过叶绿体中II类内含子剪接调控水稻叶绿体的发育。后续研究将通过基因功能互补试验, 进一步验证候选基因LOC_Os01g31110在水稻突变株中的作用机制。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作者已声明无竞争性利益关系。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