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联系方式: E-mail: jinsong_wang@126.com, Tel: 0351-7126726
基于2011—2012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农业试验基地的大田定位试验, 2013年在高粱/玉米轮作体系下, 以晋杂23高粱[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为试料, 设置NPK、PK、NK、NP和CK (不施肥) 5个施肥处理, 每个处理3次重复,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研究土壤养分耗竭条件下氮磷钾肥对粒用高粱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出苗后76 d, NPK、PK、NK和NP处理最大叶叶面积分别比CK增加18.7%、4.1%、17.9%和16.6%, 单株总功能叶面积分别比CK处理增加54.1%、18.4%、47.4%和48.2%; 整个生育期施肥处理对叶片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自出苗后121 d, 各施肥处理对茎干物质累积具有显著影响。NPK、PK、NK和NP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比CK增加了93.8%、35.5%、91.2%和78.1%。自出苗后100 d, CK和PK处理叶片中的N含量显著低于NPK、NK和NP处理, 此时CK和NK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P含量。在收获期, CK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中N含量。CK、PK和NP处理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 而支链淀粉含量下降, 导致直链/支链比值相应增加。施氮肥处理(NPK、NP、NK)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CK和PK处理; NPK处理分别提高了73.9%和40.3%。NPK处理籽粒单宁含量比CK和PK处理分别提高15.6%和22.7%。研究表明, 不施肥和不施氮肥显著降低了粒用高粱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氮磷养分吸收以及籽粒中支链淀粉、蛋白质和单宁含量, 不施肥和不施氮对高粱的影响明显大于不施磷或不施钾, 平衡施肥有利于粒用高粱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The field experiment conducted with the fixed plots tested in Dongyang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2011 and 2012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on nutrient uptake, yield and quality of grain sorghum [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cv. Jinza 23 under the sorghum-maize rotation cropping system in 2013. The experiment included five treatments with fertilizers NPK, PK, NK, NP, and CK (without fertilization) with three replicates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at 76 days after emergence, the sorghum maximum leaf area of NPK, PK, NP, and NK treatments increased by 18.7%, 4.1%, 17.9%, and 16.6%, respectively; and the total functional leaf area per plant increased by 54.1%, 18.4%, 47.4%, and 48.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K treatm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leaf biomass throughout growth period. Since 121 days after emergenc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the stem biomass. Comparison with CK treatment, the sorghum grain yield of NPK, PK, NK, and NP treatments increased by 93.8%, 35.5%, 91.2%, and 78.1%, respectively. The N contents of leaves in CK and PK treat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NPK, NK, and NP treatments at 100 days after emergence. The P contents in leaves of CK and NK treatm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well. At 149 days after emergence, CK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 content in grains. The treatments of CK, PK, and NP increased the amylose contents in grains, while decreased the amylopectin content,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d amylose/amylopectin ratio accordingly. The protein content in applying N fertilizer treatments of NPK, NP and NK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K and PK. The grain protein content in NPK treatment was 73.9% and 40.3%, more than those in CK and PK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The grain tannin content of NPK treatment was the highest among treatments. The tannin content of NPK treatment increased by 15.6% and 22.7%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K and PK treatment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no N application or no 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growth, dry matte accumulation, grain yield, N and P uptake,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amylase, protein and tannin in grains of grain sorghum. The effect of no N application or no fertilization on sorghum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no P or K application. Balanced fertilization with N, P and K is beneficial to increase grain yield and improve grain quality of grain sorghum.
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的世界第五大作物[1], 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广泛应用于酿造业[2]、饲料加工业和生物质能源[3]等领域。与其他作物比较高粱具有较强的耐热性、耐旱性[4, 5]、耐涝性、耐瘠薄和耐盐碱等特点[6], 在不良生态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量[7]。在全世界范围内高粱通常种植在土壤侵蚀严重、肥力较低和干旱缺水条件下[8, 9], 在我国高粱已被作为先锋作物在土壤瘠薄、年降雨小于450 mm的干旱缺水的边际土壤上种植[2, 5]。我国是世界上高粱生产大国之一, 近年来高粱种植面积稳定在73.3万公顷左右, 年生产高粱270万吨左右。随着我国酿造业和饲料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对高粱需求急剧增加, 为了满足国内高粱需求2013年进口高粱250万吨。已有研究表明, 粒用高粱氮、磷养分吸收高峰在抽穗至灌浆期, 而钾的吸收一直延续到成熟期[10], 因此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对玉米当季贡献率较高[11], 缺氮高粱叶片呈淡黄色, 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光合速率下降, 缺磷会影响高粱生长、根系形态和体内酶含量[12], 这足以说明土壤养分状况对作物生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迄今为止, 有关土壤氮、磷、钾养分耗竭对高粱生长、不同部位养分浓度及品质的影响还未见报道。为了明确土壤氮、磷、钾养分消耗对高粱综合农艺性状、各器官养分含量的影响, 本试验利用连续3年养分消耗后形成的土壤研究了施用氮、磷、钾对粒用高粱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旨在理论上明确养分限制条件下高粱养分吸收状况和土壤减氮、减磷、减钾对高粱生长的影响程度, 为瘠薄地高粱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土壤类型为潮土, 土壤质地为黏壤质, 2011年土壤耕层基础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0.64 g kg-1, 全氮0.69 g kg-1, 有效磷(Olsen-P) 9.48 mg kg-1, 速效K 140.0 mg kg-1。2011— 2013年进行定位试验, 共设5个处理, 即NPK (N 225 kg hm-2、P2O5 60 kg hm-2、K2O 60 kg hm-2)、PK (P2O5 60 kg hm-2、K2O 60 kg hm-2)、NK (N 225 kg hm-2、P2O5 60 kg hm-2)、NP (N 225 kg hm-2、P2O5 60 kg hm-2)和CK (不施肥)。试验小区面积67.5 m2,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每个处理重复3次。2011、2012和2013年度分别种植高粱、玉米和高粱。2011年和2012年的不同施肥措施使各处理土壤养分状况形成一定的差异(表1), 为此2013年研究了连续减氮、减磷和减钾对高粱生长、养分状况和品质的影响。2013年供试高粱品种为晋杂23, 5月2日播种, 5月10日出苗, 9月27日成熟, 10月7日收获, 留苗密度9.7× 104株hm-2。播种前50%氮肥及磷、钾肥作为底肥一次施入, 其余50%的氮肥在高粱拔节期追施。
在出苗后38 d (拔节期)、54 d (大喇叭口期)、76 d (抽穗期)、100 d (灌浆始期)和117 d (灌浆中期)调查了功能叶片数(n=750)、最大叶叶面积(n=750)和功能叶叶面积(n=750)。从每个小区选10株, 每个处理3个小区, 5个处理150株, 共进行5次定位测量。在出苗后38 d (拔节期)、54 d (大喇叭口期)、76 d (抽穗期)、100 d (灌浆始期)、109 d (灌浆前期)、121 d (灌浆中期)、129 d (灌浆后期)、139 d (成熟期)、149 d (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每个小区取3株合成1个样品, 每个处理3个小区, 5个处理取15个合成样品, 共进行9次取样。将植株分为茎(n=135)、叶(n=135)和籽粒(n=75)在75℃烘48 h至恒重称得各部位生物量。烘干样品粉碎后用于氮(n=345)、磷(n=345)、钾(n=345)养分测定, 用浓H2SO4消煮, 全自动凯氏蒸氮仪测定植株N含量; 用1∶ 3浓HClO4和浓HNO3消煮, 钒钼黄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全P, 火焰光度计测定全K[1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686-2008 (高粱单宁含量测定)[14]、GB 5006-1985 (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15]和GB 7684-87 (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测定法)[16]测定收获期籽粒中单宁(n=45)、总淀粉(n=45)和直链淀粉(n=45)含量, 支链淀粉为总粗淀粉与直链淀粉的差值。从每个小区取10个穗样合成1个籽粒样品, 每个处理3个小区, 5个处理共取45个籽粒样品。
从每个小区取耕层3个土壤样品, 每个处理3个小区, 5个处理共取45个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在室内自然风干, 过1 mm筛装瓶备用。用重铬酸钾-硫酸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 用浓硫酸消煮, 全自动凯氏蒸氮仪测定全氮; 用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磷; 用氢氧化钠熔融-火焰光度法测定全钾; 用氯化钾浸提氨基苯磺酸比色法测定硝态氮; 用0.5 mol L-1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有效磷; 用1 mol L-1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速效钾[13]。
采用Minitab 15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采用Tukey’ s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P< 0.05); 用Microsoft Excel作图。单叶叶面积 = 叶片最大长度× 最大宽度× 0.65, 功能叶片数是指调查时总持绿叶片, 功能叶面积是指单株持绿叶叶面积总和。氮(磷、钾)养分分配率(%) = 氮(磷、钾)养分籽粒吸收量/氮(磷、钾)养分植株总吸收量× 100。
施肥处理对高粱的功能叶片数和最大叶叶面积影响见表2, 二者最大值均出现在76 d; 施肥处理对功能叶片数和最大叶叶面积有显著影响(P< 0.05), CK处理叶片数最少, 平均为11.1片, NP处理叶片数最高, 平均为13.3片; 就最大叶叶面积而言, NPK处理最大, 平均770.7 cm2, 比CK和PK处理分别增加了18.7%和9.9%; 与最大叶叶面积出现的时期一致, 单株总功能叶面积亦出现在76 d; 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了单株总功能叶面积(P< 0.05), NPK、NK和NP处理显著高于CK和PK处理, NPK处理的总功能叶面积分别比CK和PK处理增加54.1%和30.2%。说明不施氮肥和不施肥处理会显著减少高粱功能叶片数、最大叶叶面积和单株总光合叶面积, 而不施磷肥或钾肥处理几乎没有显著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施肥处理对高粱各部位干物质累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整个生育期连续3年不施肥处理(CK)高粱叶片的生物量最低, 其次为PK处理; 与NPK和NP处理比较, NK处理在灌浆初期降低了叶片的生物量, 而之前没有显著影响; 出苗后121 d施肥处理对茎干物质累积具有显著影响(P< 0.05), CK最低, 其次为PK, NK、NP和NPK处理; 施肥处理对灌浆期高粱籽粒的生物量亦有显著影响, 从出苗后的109 d至收获, 与NPK、NK和NP处理比较, PK和CK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的生物量(P< 0.05)。
从图2可以看出, CK处理的高粱产量最低, 分别比NPK、PK、NK、NP处理减产48.4%、26.2%、47.7%和43.9%; PK处理的产量分别比NPK、NK和NP处理下降30.1%、29.1%和23.9%。不同施肥处理对高粱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 但CK处理的千粒重最低, 比NPK处理减少16.8%; CK和PK处理比NPK处理显著降低了高粱的单穗籽粒重(P< 0.05)。说明连续3年不施氮肥会明显降低高粱产量, 不施钾肥影响次之, 不施磷肥对产量影响最小。
随出苗后时间的延长, 叶片中N、P、K含量相应下降(表3)。在整个生育期施肥对叶片中N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 0.05), 从出苗到出苗后139 d, CK处理叶片中的N含量显著低于NPK、NK和NP处理(P< 0.05), 分别下降41.8%、37.4%和40.6%, PK处理叶片中的N含量显著低于NPK、NK和NP处理(P< 0.05), 分别下降33.2%、28.0%和31.8%, 而NPK、NK和NP施肥处理叶片中N含量没有显著差别(P>0.05); 在生育期进程中, PK施肥处理叶片中N含量较CK处理下降缓慢, 在收获期与NPK比较, 仅CK显著降低了叶片N含量, 而其他处理叶片N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表3)。出苗后38 d NK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P含量(P< 0.05), 此后各处理对叶片中P含量没有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 除在76、100和121 d NP处理叶片K含量显著低于PK处理外, 在76、121和139 d中, CK处理叶片K含量显著低于PK处理, 各处理对叶片中K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说明随着出苗后时间的延长, 不同处理高粱叶片氮、磷和钾含量相应下降。不同处理对叶片氮、磷和钾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对氮含量影响较为明显。
从表4看出, 在整个生育期CK处理茎中N含量显著低于NPK、NP和NK (P< 0.05)。在出苗129 d之前, PK处理茎中N含量也明显低于NPK、NP和NK处理(P<0.05)。但出苗149 d后, NPK、PK、NK和NP 处理对茎中N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除收获期(149 d)外, 不施N肥的CK和PK处理茎中N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除在54、100、109和149 d外, 各施肥处理对茎中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从整个生育期来看, NK处理茎中P含量较低, 而CK和PK处理茎中P含量较高; 除在54、109和121 d外, 各施肥处理茎中K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 NP处理茎中K含量最低。以上结果说明, 不施氮处理(CK和PK)茎中的氮含量明显下降; 不施磷处理(NK)茎中P含量较低, 而不施磷处理(CK)茎中P含量较高; 不施钾处理(CK和NP)茎中的K含量没有明显下降。
从表5看出, CK和PK处理显著地降低了籽粒中N含量(P< 0.05), 其余处理对灌浆过程中籽粒N含量没有影响(P>0.05)。籽粒中P含量随灌浆进程而增加, 除在129 d外, 各处理对籽粒中P含量没有显
著影响(P>0.05)。籽粒中K含量随灌浆进程而降低, NP处理略降低了籽粒中K含量, 除在121 d外, 各处理对籽粒中K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总体来看, 在高粱灌浆期, 不施氮磷钾明显降低了籽粒中N含量, 而对籽粒中P和K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高粱收获时的养分累积具有显著影响(表6), NPK处理总N素累积量、营养体内N素累积量及籽粒N素累积量均最高, 分别比CK处理增加198.1%、139.5%和237.6%, 比PK处理增加42.3%、42.7%和51.4%, 不同处理对N素在籽粒和秸秆中的分配没有影响(表6)。对整株P的累积量表现为NPK处理最高, 其次为NK、NP、PK和CK处理, CK和PK处理的P总累积量显著低于NPK处理, 分别减少44.6%和31.8%; 各处理对营养体内P累积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但对籽粒中P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 0.05), NPK处理最高, CK和PK处理分别比NPK处理减少52.7%和40.1%。NPK、PK、NK和NP处理对整株和营养体内K累积量没有显著差异, 但CK处理显著降低了整株和营养体内K累积量(P< 0.05), 比NPK处理下降40.6%; CK和PK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中K的含量(P< 0.05), 分别比NPK处理下降48.5%和32.1%; 不同处理对K在营养体和籽粒中的分配没有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 施肥对高粱籽粒总淀粉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但影响了淀粉的组成比例和组成, 对直连淀粉比例有显著影响(P< 0.05), 表现为CK> NP > PK > NPK> NK。施肥显著影响了高粱籽粒蛋白质含量(P< 0.05), NPK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 比CK和PK处理分别提高了42.4%和28.9%, 说明不施氮肥明显减少高粱籽粒蛋白质含量。施肥对高粱籽粒丹宁含量有明显的影响(P< 0.05), NPK处理籽粒丹宁含量最高, 比CK和PK处理分别提高13.5%和18.5%。
土壤瘠薄和养分失衡是限制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连续3年不施肥造成土壤养分部分枯竭并对高粱生长和产量产生不良影响, 不施肥和不施氮对高粱的影响最为明显, 并在拔节期就非常显现, 表现在功能叶片数、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均较低(表2和图1); 不施磷对功能叶片数和叶面积没有影响, 但在灌浆期后稍降低叶片生物量, 不施钾肥几乎对高粱各部位干物质累积没有影响。作物的最大叶叶面积在达到最大时一般会保持稳定, 但本试验结果(表2)的CK处理在达到最大叶面积后表现出下降趋势, 但最后3次测定值没有显著差异, 这可能与测定时产生的误差有关, 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通常用缺某元素时产量与全肥时的产量百分数表示土壤养分自然供给能力[17], 本试验土壤养分耗竭3年后土壤氮、磷和钾的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分别为69.9%, 98.7%和91.9%, 说明土壤氮、磷和钾供给能力分别下降了30.1%、1.3%和8.1%, 其中氮素的亏缺表现突出, 为此氮素补充对高粱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不施氮磷钾处理比较, 施用磷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各部位生物量, 这表明在缺氮土壤上保证磷钾供给在一定程度能够促进土壤氮素供给或提高高粱对氮的获取能力; 不施氮肥和不施氮磷钾明显降低了高粱产量和穗粒重, 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千粒重, 表明缺氮通过影响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高粱产量, 这与氮素营养影响小麦、玉米等作物穗粒数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8, 19]。
高粱不同器官各养分浓度对氮磷钾营养的反应表现不一。不施氮磷钾和不施氮处理叶片和茎中氮浓度一直较低, 在灌浆过程中氮浓度下降缓慢, 这可能妨碍了缺氮条件下营养体中氮素向籽粒的转移, 导致灌浆过程中没有增加籽粒氮含量; 而施氮处理叶片和茎中氮浓度一直较高, 但在灌浆过程中叶片和茎中氮含量下降较快, 这可能是由于营养体内大量氮素转移到籽粒的缘故。表3和表4说明了高粱叶片和茎中氮含量分别低于10.0 g kg-1和2.0’ 3.0 g kg-1时氮素难以向籽粒转移, 这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在高粱生长前期不施磷肥降低了叶片中磷含量, 但不施氮磷钾对磷含量却没有影响, 这可能是后者比前者生物量大, 磷被稀释的缘故; 同理尽管各施肥处理对籽粒中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不施氮磷钾和不施磷处理籽粒中磷含量稍高于施氮磷和施磷钾处理。高粱对磷素的累积表现出NPK处理最高, NK、NP、PK和CK处理其次, 不施氮素仍然限制着高粱对磷素的累积。与对各部位中P含量影响相似, 尽管各施肥处理对各部位钾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但NP处理和不施任何肥的处理叶、茎和籽粒中钾含量偏低, 高粱对钾素的吸收同理表现出NPK处理最高, NK、NP、PK和CK处理其次, 仍然表明氮肥决定高粱对磷和钾的累积量。
高粱进入灌浆期, 叶片、茎秆及叶鞘积累和制造的营养物质大量且源源不断地运往籽粒, 籽粒内含物不断增加。本试验结果(表5)发现在高粱收获期(149 d)不施肥处理籽粒氮含量明显下降, 比成熟期(139 d)籽粒氮含量下降22.5%, 表明籽粒中的部分氮素转移到了叶片和茎杆中, 从表3可以看出, 同期叶片氮含量增加了6.5%, 而茎杆氮含量比成熟期下降了19.7% (表4), 说明籽粒中的少部分氮素转移到叶片中, 这在以往研究中还未见报道,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淀粉是高粱籽粒的主要组成成分, 其含量在65.3%’ 81.0%之间, 根据其分子结构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高粱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在11.98%’ 23.47%之间, 支链淀粉含量在70%’ 80%[20]。高粱籽粒总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值决定着高粱籽粒的品质, 并对籽粒的出米率、适口性及酿造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21]。已有研究表明,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温度、光照强度)以及栽培措施(施肥、种植密度、播种和收获期)对高粱籽粒淀粉含量产生明显的影响[22, 23, 24, 25, 26]。本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施肥处理对高粱籽粒总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表7), 说明不施肥和缺氮处理的淀粉含量没有明显下降, 这与施肥处理籽粒产量高和千粒重大(图2)有密切关系。不施肥、缺氮和缺钾处理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 而支链淀粉含量下降, 导致直链/支链比率相应增加, 表明不施氮磷钾不利于支链淀粉的合成, 这可能与养分缺乏抑制了淀粉合成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因为淀粉合成过程中ATP含量及关键酶(ADPGPPase、UDPGPPase、GBSS、SSS)的活性等均受氮素水平的调控[27]。高粱籽粒含蛋白质在6%’ 18%之间。已有研究表明, 施肥特别是氮肥对高粱籽粒蛋白质含量有很大的影响[28]。本试验结果(表7)表明, 施氮肥处理(NPK、NP、NK)的高粱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CK)和缺氮处理(PK), 这与施氮肥提高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有重要关系[29]。高粱籽粒中的单宁是一种多酚化合物, 主要存在于种皮层, 其含量在0.01%’ 4.30%之间, 多数在0.027%’ 1.960%之间[28]。单宁在高粱体内的存在不仅能够减少鸟害、预防收获前籽粒发芽、增强高粱对真菌、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病害的抗病能力[30], 而且单宁含量的高低对酿造产品品质, 特别是白酒的风味具有较大的影响[31]。本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施肥处理高粱籽粒单宁含量在1.11%’ 1.36%范围内, 其中NPK处理单宁含量最高, 显著高于缺氮(PK)处理, 说明平衡施肥有利于高粱籽粒单宁含量的提高。
在高粱/玉米轮作体系下, 连续3年土壤养分耗竭使土壤氮磷钾的供给能力分别下降30.1%、1.3%和8.1%, 不施肥和不施氮肥显著降低了粒用高粱的最大叶叶面积和单株总功能叶面积, 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 氮磷养分吸收以及籽粒中支链淀粉、蛋白质和丹宁含量。不施氮肥对高粱的影响明显大于不施钾肥和不施磷肥的影响。合理的氮磷钾肥配施有利于促进粒用高粱的生长发育, 增加干物质的积累, 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作者已声明无竞争性利益关系。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