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用籽粒色泽不同遗传标记材料,将白粒玉米(作母本)花粉与紫粒玉米(作父本)花粉以及黄粒高油玉米(作父本)花粉大致以1∶1∶1混合的授粉方式,研究玉米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结果表明,普通玉米间杂交,籽粒含油量变化不大,因组合而异.用高油玉米作父本给普通玉米授粉,因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可显著提高杂交当代籽粒含油量.据试
中图分类号:
[1] | 郝小琴,姚鹏鹤,高峥荣,吴子恺. 低温胁迫对微胚乳超甜超高油玉米耐寒性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4, 40(08): 1470-1484. |
[2] | 周毅,付志远,李青,徐淑兔,CHANDER Subhash,杨小红,李建生,严建兵. 高油和普通玉米自交系类胡萝卜素和生育酚含量的比较分析[J]. 作物学报, 2009, 35(11): 2073-2084. |
[3] | 姜海鹰;张宝石;邢吉敏;李玉玲;樊敏;宋同明;戴景瑞;陈绍江. 高油玉米杂交种品质及其花粉直感效应的稳定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07, 33(12): 2047-2052. |
[4] | 庄克章;郭新宇;王纪华;王空军;吴正锋;刘鹏;董树亭;张吉旺. 高油115籽粒灌浆期光能利用效率[J]. 作物学报, 2007, 33(02): 230-235. |
[5] | 吴正锋;王空军;董树亭;胡昌浩;刘鹏;张吉旺. 高油玉米源、库生理特性研究 Ⅰ.高油玉米产量受叶源的限制[J]. 作物学报, 2005, 31(03): 283-288. |
[6] | 姜海鹰;陈绍江;高兰锋;邢吉敏;宋同明;戴景瑞. 高油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划分和优势模式分析[J]. 作物学报, 2005, 31(03): 361-367. |
[7] | 刘开昌;胡昌浩;董树亭;王空军;李爱芹. 高油玉米需磷特性及磷素对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1, 27(02): 267-272. |
[8] | 李维明;吴为人;卢浩然. 检测作物数量性状基因与遗传标记连锁关系的方差分析法及其应用[J]. 作物学报, 1993, 19(02): 97-1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