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4, Vol. 30 ›› Issue (06): 563-567.
黄廷友;李仕贵;王玉平;马玉清;王玲霞
HUANG Ting-You; LI Shi-Gui; WANG Yu-Ping; MA Yu-Qing; WANG Ling-Xia
摘要: 利用336个SSR标记和100个RAPD引物,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的10个蜀恢527抗水稻白叶枯病改良系的遗传背景、白叶枯病的抗性和抗谱及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个改良株系在Xa21和Xa4位点纯合,抗我国7个病原型代表菌系CⅠ~CⅦ和菲律宾小种1和6(P1和P6)。在遗传背景分析检测的位点中,改良系与蜀恢527表现差异的SSR
中图分类号:
[1] | 董桂春;王余龙;张传胜;张岳芳;陈培峰;杨连新;黄建晔;龙银成.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不同的籼稻品种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基本特点[J]. 作物学报, 2007, 33(01): 137-142. |
[2] | 王贺正;马均;李旭毅;李艳;张荣萍;汪仁全. 水分胁迫对水稻结实期一些生理性状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6, 32(12): 1892-1897. |
[3] | 徐正进;邵国军;韩勇;张学军;全成哲;潘国君;陈温福. 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12): 1878-1883. |
[4] | 王乃元.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12): 1884-1891. |
[5] | 石春林;朱艳;曹卫星;金之庆. 水稻冠层结构的动态模拟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12): 1831-1835. |
[6] | 李季航;向珣朝;何立斌;张楷正;李平. 含玉米pepc基因恢复系的MAS转育及其杂交稻的光合特性和杂种优势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12): 1779-1787. |
[7] | 沈新平;沈明星;龚丽萍;季红娟;姚月明;王建平;高飞;顾芹芹. 太湖地区晚粳地方种稻米RVA谱特征多样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06, 32(12): 1902-1908. |
[8] | 曾建敏;彭少兵;崔克辉;黄见良. 热带水稻光合特性及氮素光合效率的差异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12): 1817-1822. |
[9] | 李涛;丁在松;关东明;陈传永;孙锐;赵明. 水稻远缘杂交后代的耐强光和抗光氧化特性[J]. 作物学报, 2006, 32(12): 1913-1916. |
[10] | 胡茂龙;张迎信;孔令娜;杨权海;王春明;翟虎渠;万建民.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3个水稻光合功能相关性状QTL[J]. 作物学报, 2006, 32(11): 1630-1635. |
[11] | 张文绪;邱立诚;杨式挺;肖东方. 广东曲江马坝石峡遗址古稻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11): 1695-1698. |
[12] | 钱晓晴;王娟娟;周明耀;瞿益民;柏彦超;李荣;倪梅娟;陈友明. 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水稻锰素营养状况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11): 1689-1694. |
[13] | 吴洪恺;梁国华;顾燕娟;单丽丽;王芳;韩月澎;顾铭洪. 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稻米RVA谱特征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6, 32(11): 1597-1603. |
[14] | 于晶;周永力;苍晶;徐建龙. 水稻白叶枯病数量抗性座位定位及其小种专化性[J]. 作物学报, 2006, 32(11): 1611-1617. |
[15] | 张泽民;朱海涛;王江;陈兆贵;刘芳;宛新杉;张景六;张桂权. T-DNA插入产生的水稻多分蘖突变的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 2006, 32(11): 1737-17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