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作物学报 ›› 2002, Vol. 28 ›› Issue (01): 69-71.

• 研究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孟凡华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 收稿日期:2000-12-06 修回日期:2001-03-19 出版日期:2002-01-12 网络出版日期:2002-01-12
  • 通讯作者: 刘秉华

The Method and Technique of Population Improvement Using Dwarf Male-sterile Wheat

Lui Binghua;Yang Li ;Wang Shanhong;Meng Fanghua   

  • Received:2000-12-06 Revised:2001-03-19 Published:2002-01-12 Published online:2002-01-12
  • Contact: Liu Binghua

摘要: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 根据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 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简单易行的群体改良方法. 其主体技术包括组建一个好的基础群体, 利用控制授粉向群体引进优良基因, 通过开花前不良可育株的淘汰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 借助于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异交使基因重组, 以及正确地选

关键词: 矮败小麦, 群体改良, 方法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 

  • S512
[1] 李秀诗,吴迅,吴文强,刘鹏飞,郭向阳,王安贵,祝云芳,陈泽辉. 玉米Suwan种质改良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组区段发掘[J]. 作物学报, 2019, 45(4): 568-577.
[2] 邹超英,李芦江,杨克诚*,潘光堂,荣廷昭. 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不同玉米合成群体的改良效应[J]. 作物学报, 2010, 36(1): 76-84.
[3] 高庆荣;化斌;张爱民;刘秉华;刘冬成. 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在小麦品质性状群体改良中的应用[J]. 作物学报, 2005, 31(09): 1110-1114.
[4] 彭泽斌;田志国;刘新芝. MS1与MS1-HS两种选择方法的比较研究.[J]. 作物学报, 2005, 31(01): 29-35.
[5] 彭泽斌;田志国;刘新芝. 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法对两个玉米群体的改良[J]. 作物学报, 2004, 30(12): 1204-1209.
[6] 彭泽斌;田志国;刘新芝. MS1与MS1-HS两种选择方法在玉米群体ZZ4中的改良效果比较Ⅰ.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J]. 作物学报, 2004, 30(11): 1102-1107.
[7] 刘秉华;王山荭;杨丽;鲍海滢;孟凡华;夏兰芹;薛国典. 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表现[J]. 作物学报, 2001, 27(02): 207-211.
[8] 刘新芝;彭泽斌. 半姊妹轮回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研究[J]. 作物学报, 1994, 20(06): 670-676.
[9]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 矮败小麦的遗传研究[J]. 作物学报, 1994, 20(03): 306-309.
[10] 孙芳华;陈新民;曾启明. 利用小麦Tal基因进行株粒重、株穗数和株高群体改良的研究[J]. 作物学报, 1994, 20(03): 282-28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