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XNKIAC
创刊于 1958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 委 会
    » 数据库收录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编辑办公登录
作物学报2001 Vol.27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冬小麦生长后期地上部分氮素的氨挥发损失
王朝辉;田霄鸿;李生秀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1-6.  
摘要1682)      PDF(pc) (392KB)(882)    收藏
在拔节到成熟期,采用密闭生长室法直接收集和测定了种植在高、低两种肥力土壤上的冬小麦挥发的氨气。结果表明,进入成熟期后施肥处理的冬小麦地上部分的氨挥发速率和数量成倍升高,而不施肥的处理和生育前期相比无明显变化。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挥发量相差很大,下部衰老茎叶的氨挥发量明显高于生长正常的上部穗和旗叶。灌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1)
2. 不同水稻材料籽粒灌浆特性的分析
顾世梁;朱庆森;杨建昌;彭少兵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7-14.  
摘要1996)      PDF(pc) (418KB)(1177)    收藏
新株型等8个不同水稻材料的籽粒灌浆过程以Richards方程进行了拟合。对各材料的灌浆特征参数及速率曲线的分析表明,新株型材料和IR72是典型的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一些籼稻和籼杂材料为典型的异步灌浆型,另有一些材料为中间型。灌浆过程的早、中、晚三期对总灌浆物质的贡献分别约占13%、60%、27%,但所需的时间在强、弱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30)
3. 云南地方稻种籼粳亚种的生态群分类及其地理生态分布
曾亚文;李自超;杨忠义;申时全;张洪亮;王象坤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15-20.  
摘要1919)      PDF(pc) (449KB)(843)    收藏
用程-王分类体系对云南收集保存的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和遗传变异研究表明:(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化中心和优异种质的富集地区及其天然宝库,受中国与南亚两个稻种独立起源中心的强烈影响,因而形成了云南尤其是滇西南稻种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举世瞩目。(2)云南地方稻种分为籼粳2个亚种及其6大生态群,其中热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7)
4. GGE叠图法—分析品种×环境互作模式的理想方法
严威凯;盛庆来;胡跃高;L A Hunt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21-28.  
摘要2122)      PDF(pc) (451KB)(916)    收藏
本文介绍一种分析作物区域试验结果的方法—GGE叠图法。首先,将原始产量数据减去各地点的平均产量,由此形成的数据集只含品种主效应G和品种-环境互作效应GE,合称为GGE。对GGE作单值分解,并以第一和第二主成分近似之。按照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值将各品种和各地点放到一个平面图上即形成GGE叠图。借助于辅助线,可以直观回答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0)
5.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转基因水稻及其杂交稻研究
吴家道;杨剑波;许传万;李莉;向太和;倪大虎;汪秀峰;贾士荣;唐益雄;张世平;Claude M Fauquet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29-34.  
摘要1923)      PDF(pc) (479KB)(909)    收藏
用基因枪转基因技术将高抗白叶枯病的Xa21基因导入中国三系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和保持系(皖B)中,获得转基因水稻系,其中4个株系只含有Xa21基因,不含选择标记潮霉素抗性基因hph。筛选抗白叶枯病转基因纯合系,在田间种植6代,用PCR检测证明,Xa21基因能稳定遗传表达。用转基因水稻配制两系杂交稻,杂交组合F1含有Xa21基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9)
6. 水稻结实期籽粒和根系中玉米素与玉米素核苷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
杨建昌;彭少兵;顾世梁;R.M.Visperas;朱庆森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35-42.  
摘要2020)      PDF(pc) (535KB)(928)    收藏
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6个水稻品种(含籼/粳杂交组合、新株型品系)结实期强、弱势粒和根系中玉米素(Z)与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籽粒中Z+ZR含量在开始灌浆时很低,随灌浆进程Z+ZR含量增加,达到峰值(强势粒在花后9~15d,弱势粒在花后12~21d)后迅速下降。根系中Z+ZR含量在抽穗时就很高,在花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7)
7. 小麦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ATP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化学定位
姚雅琴;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43-49.  
摘要1605)      PDF(pc) (555KB)(849)    收藏
本文运用电子显微镜细胞化学标记技术,对K型雄性不育系和其保持系小麦花药各个组织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ATP酶活性进行了定位,相对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药壁四层组织和药隔细胞中两种酶的活性分布在花粉粒败育前,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之间几乎没有差别,均在细胞核、核仁、质膜与胞间连丝中有ATP酶的活性,线粒体内嵴上有细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3)
8. 棉花耐盐性的双列杂交分析
沈法富;于元杰;毕建杰;刘凤珍;尹承佾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50-54.  
摘要1717)      PDF(pc) (308KB)(818)    收藏
根据Hayman的方法,对6个耐盐性不同的棉花品种(系)及其15个半双列杂交组合的F1、F2代的平均盐害级别进行了双列杂交分析,结果表明,耐盐和盐敏感品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耐盐×盐敏感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普遍低于盐敏感×盐敏感、耐盐×耐盐组合。因此,棉花耐盐育种以配制耐盐×盐敏感组合为最佳。棉花耐盐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1)
9. 外源Ca2+及其相关物质对抛秧稻立苗的影响
吕冰;朱华伟;梁建生;曹显祖;宋平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55-58.  
摘要1636)      PDF(pc) (201KB)(682)    收藏
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外源Ca2+及其相关物质处理水稻秧苗,然后将秧苗水平放置,观察它们对立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Ca2+处理促进了立苗速度和立苗幅度的提高,而不利于Ca2+浓度增加的因素,如Ca2+螯合剂EDTA、Ca2+通道抑制剂TFP处理,都抑制了水平放置苗的立苗。这从实践上证明了Ca2+在调节植物正、负向重性反应中具有重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10. Ca2+对低温下水稻幼苗膜的保护作用
梁颖;王三根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59-64.  
摘要1813)      PDF(pc) (398KB)(882)    收藏
缺Ca2+的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4℃36h),细胞膜功能及超微结构破坏严重。在培养液中加入适当浓度的Ca2+(0.5~1.0mmol/L)可降低冷胁迫下稻苗的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提高SOD、CAT、POD活性,保护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免遭破坏。CaM特异性抑制剂CPZ能部分抑制Ca2+降低冷害稻苗的电解质渗漏率及MDA含量和提高SOD、POD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6)
11.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无融合生殖系SMA-1的发现
张福耀;B.L.Burson;J.Actkinson;韩雪梅;崔贵梅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65-70.  
摘要1896)      PDF(pc) (417KB)(833)    收藏
谷子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谷子SMA-1的无融合生殖为无孢子生殖和二倍体孢子生殖两种类型。无孢子生殖类型与专性无融合生殖狼尾草相同,单核胚囊经二次有丝分裂形成四核胚囊,无反足细胞。二倍体孢子生殖类型与磨擦禾相似。胚珠发育不同时期的观察统计表明,该系前期的无融合生殖频率较高,达13.3%,在有性、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12. 夏谷群体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管延安;王忠孝;李群;李晓云;任莲菊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71-74.  
摘要1837)      PDF(pc) (232KB)(832)    收藏
在试验大田,利用Li-Cor6200光合测定系统,以中秆大穗型品种鲁谷10号和矮秆紧凑型品种矮88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夏谷群体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谷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上午11时前后群体光合达最大值,其趋势与光照强度的变化基本吻合。两品种的群体光补偿点为180~190μE.m-2.s-1,鲁谷10号对高光强的利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
13. 一个新的棉花腺体形成基因的遗传鉴定
张天真;张雪林; 金林;陈兆夏;郭旺珍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75-79.  
摘要1837)      PDF(pc) (343KB)(841)    收藏
湘X9628陆地棉突变体具有植株有腺体、种子低棉酚的特性。种子棉仁中的棉酚含量为0.0354%,低于国家标准。它的种子无腺体,当种子萌发后,长出的真叶有腺体,但比常规陆地棉品种少。遗传分析表明,控制湘X9628植株有腺体、种子低棉酚特性由二对重叠隐性基因所控制。等位性测验表明,其中一对基因是gl2的等位基因,另一对是g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14. 关键因子对棉花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外源基因的影响
李宝平;赵俊侠;石跃进;郭三堆;桑瑜;齐宏立;焦改丽;陈志贤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80-84.  
摘要1874)      PDF(pc) (454KB)(766)    收藏
用5~6d的棉花无菌苗下胚轴切段与农杆菌共培,将Bt基因和tfdA基因导入棉花。菌株质粒中GUS基因为标记基因,NPTⅡ基因为选择基因。在含有0.1mg/L2,4-D和0.1mg/LKT的MS培养基上共培48h,转移到添加头孢霉素500mg/L、卡那霉素50mg/L培养基中诱导和筛选抗性愈伤组织。70~80d时,进行GUS检测,选择GUS阳性愈伤组织,经体细胞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8)
15. 杂交油葵A15种子纯度的RAPD鉴定
莫结胜;刘杰;刘公社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85-90.  
摘要1624)      PDF(pc) (519KB)(840)    收藏
从杂交油葵A15及其亲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用180个RAPD随机引物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出3个可将亲本和子代区分开的引物OPD09、OPD12和OPK12。OPD09产生亲本互补的特征带OPD09-1470bp、OPD09-870bp;OPD12产生母本特征带OPD12-1230bp,OPK12产生父本特征带OPK12-1540bp、OPK12-940bp,上述谱带均在子代中出现。以单引物(OPD09)和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5)
16. 小麦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研究
杨景成;于元杰;齐延芳;沈法富;刘凤珍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91-96.  
摘要1890)      PDF(pc) (407KB)(784)    收藏
对小麦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D型不育系小孢子在“小液泡期”即表现出败育迹象.花粉败育过程中,小孢子液泡膜和细胞质膜断裂破碎,细胞质解体,线粒体、质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解体或退化,绒毡层持续不解体,并缺少乌氏体的分泌。小孢子细胞解体顺序为:细胞膜首先断裂,细胞质分解变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5)
17. 魔芋茎尖玻璃化冻存研究
张玉进;张兴国;庞杰;刘佩瑛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97-102.  
摘要1421)      PDF(pc) (431KB)(773)    收藏
研究了魔芋茎尖玻璃化冻存的主要技术环节,建立了较适宜的魔芋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体系:在实体显微镜下,从继代培养2周的不定芽上切取1~1.33mm大小的茎尖,经0.7mol/L蔗糖的MS-NH+4培养液室内预培养2d,玻璃化溶液PVS2室温下处理10~20min,直接投入液氮中保存。保存后,茎尖经40~77℃水浴快速化冻,1.2mol/L蔗糖的培养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6)
18. 水稻穗颈节与基部节间伤流的比较及其氮素调控研究
赵全志;高尔明;黄丕生;凌启鸿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103-109.  
摘要1749)      PDF(pc) (463KB)(910)    收藏
采用不同氮素配比及人为改变源库比例,对生育后期水稻穗颈节与基部节间的伤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颈节与基部节间的伤流强度随生育期变化及伤流液中的氨基酸含量和种类等存在明显差异;库叶源调节对两者的影响差异甚大。说明穗颈节伤流不仅与根系活性有关,可能与叶片、茎鞘及库容活性也有密切联系。合理的氮素配比有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4)
19. 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新战略
蔡得田;袁隆平;卢兴桂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110-116.  
摘要1633)      PDF(pc) (537KB)(1131)    收藏
本文论述了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结合利用基因组间和多倍体杂种优势,开创水稻育种新途径的策略。纵观水稻育种的历史,无论是常规杂交育种,还是杂交稻育种,其研究战略都是建立在有性生殖和二倍体基础上的,归根结底,都是利用栽培稻同一基因组(A基因组)内优良基因的重组以及从野生稻向栽培稻引入少数优良基因。从作物进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5)
20. 小麦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不同器官的蛋白质比较研究
门淑珍;刘博林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117-122.  
摘要1692)      PDF(pc) (430KB)(742)    收藏
近年来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杂交玉米、 杂交水稻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多数植物雄性不育形成的分子机理尚未搞清, 不育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不育基因在表达过程中一系列的基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有待揭晓。 通过对光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农垦58S(NK58S)的研究发现了胚乳中和叶片中的特异蛋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
21. 茉莉酸甲酯对小麦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及其受水杨酸的抑制
刘世家;夏凯;曾晓春; 周燮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123-126.  
摘要1623)      PDF(pc) (221KB)(834)    收藏
De Vries(1971)从杂交种子生产的角度, 综述了小麦开颖性能与授粉、 受精的关系。 Heslop-Harrison和Heslop-Harrison(1996)则从浆片膨大与花丝伸长的同步性论证了小麦开颖受精和闭颖受精的差异。 王忠等(1989)发现了CO2能促进水稻和小麦开颖的效应。 但他们都没有提及植物激素对小麦开颖的影响。 曾晓春和周燮(1999)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7)
22. 缺失蜡质蛋白类型小麦在我国北方冬麦区的分布
王小兰;沈银柱;黄占景;王子宁;李杏普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127-129.  
摘要1575)      PDF(pc) (267KB)(740)    收藏
小麦淀粉主要由直链淀粉(22%~37%)和支链淀粉(63%~78%)组成。 Oda et al.[1](1980)发现直链淀粉含量与面条品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Yamamori[2]分析日本的面包小麦, 发现蜡质蛋白与直链淀粉之间显著相关。 研究表明, 六倍体普通小麦有3个蜡质基因, 分别位于7AS、 4AL(4AL与7BS发生易位)和7DS上[3~4], 由位于这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23. 高粱杂交种叶向值的初步研究
张金财;郭志明;张德玉;包红霞;冯文君;周福荣; 陈皆辉;于静辉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130-132.  
摘要1521)      PDF(pc) (208KB)(779)    收藏
目前, 高粱杂交种株型按叶角大小, 可分为平展型和紧凑型杂交种两类, 平展型杂交种靠挖掘高配合力的亲本, 而达到丰产性, 适合于较瘠薄的土地种植; 紧凑型杂交种靠提高群体生产力而提高产量, 适合于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1]。 1988年王桂梅[2]和1993年赵延明[3]对高粱株型的叶角进行了初步研究, 认为紧凑型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24. 同源四倍体水稻与假稻杂交获得实粒种子
黄群策
作物学报    2001, 27 (01): 133-136.  
摘要1532)      PDF(pc) (194KB)(753)    收藏
近年来水稻常规育种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状态,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可供育种家利用的有益种质资源不足所致。 通过远缘杂交将异源物种所携带的有益基因引入栽培稻中, 进而创造和筛选出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水稻新种质, 这对于水稻超高产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禾本科(Poaceae)中, 李氏禾属(Leersia)与稻属(Oryza)的亲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3)
25. 转育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李霞;焦德茂;戴传超;王守海;吴爽;李成荃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137-143.  
摘要1588)      PDF(pc) (254KB)(1265)    收藏
用高表达的转PEPC基因水稻HPTER-01作父本,与水稻不育系培矮64S、29130S、7001S以及恢复系5129、437进行杂交,获得505株后代材料,鉴定出42株高PEPC活性和高光合效率的植株。与其母本相比,这些材料的PEPC活性和净光合速率(Pn)提高,CO2补偿点降低,且Pn和PEPC活性呈正相关,r=0.6660**。从光合日变化上看,转育水稻一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2)
26. 小麦T、 K、 V型胞质不育系和杂种mtDNA的RAPD分析及育性相关片段的克隆
孙兰珍;姚方印; 李传友;李利斌;刘保申;高庆荣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144-148.  
摘要2013)      PDF(pc) (251KB)(1200)    收藏
用RAPD技术对细胞质分别来源于粘果山羊草(Ae.kotschyi)、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提莫菲维小麦(T.timopheevii)的三种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K型、V型、T型及相应的保持系、恢复系以及杂种F1代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发现在mtDNA组织结构上K型、V型、T型不育系之间以及与保持系之间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1)
27. 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袁力行;傅骏骅;张世煌;刘新芝;彭泽斌;李新海;Warburton;M.;Khairallah;M.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149-156.  
摘要1918)      PDF(pc) (288KB)(2126)    收藏
利用RFLP和SSR标记对29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筛选出56个多态性RFLP探针酶组合,66对多态性SSR引物,分别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187个和232个等位基因变异。两种方法比较表明,SSR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54)高于RFLP(0.42);但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基本一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GS)分别为0.64和0.62。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05)
28. 水稻灌浆期籽粒中3个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
杨建昌;彭少兵;顾世梁;R.M.Visperas; 朱庆森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157-164.  
摘要1666)      PDF(pc) (262KB)(1680)    收藏
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6个水稻品种(含籼/粳杂交组合、新株型品系)灌浆期强、弱势粒中ADPG焦磷酸酶(EC2.7.7.21)、淀粉合成酶(EC2.4.1.21)和淀粉分枝酶或Q-酶(EC2.4.1.18)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充实的关系。3个酶的活性变化与籽粒灌浆动态相关联:淀粉酶最高活性出现的时间稍前或同步于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ADPG焦磷酸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3)
29. RVA分析辅助选择食用优质早籼稻的研究
吴殿星;舒庆尧;夏英武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165-172.  
摘要1859)      PDF(pc) (205KB)(1207)    收藏
采用粘度速测仪(RVA,Rapidviscoanalyzer)分析不同早籼品种,发现消减值和崩解值等RVA谱特征值,不仅能特异性区分不同品种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的高低,也能鉴定中等AAC品种食用品质的优劣。对RVA测定的主要干扰因子分析,发现高温烘干前处理和糙米粉显著干扰,而水质轻微干扰分析,总体上它们并不影响对品种的评价,但样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6)
30. 干旱、盐胁迫下LaCl3和CPZ对稻苗脯氨酸积累的影响
宗会;刘娥娥;郭振飞;李明启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173-177.  
摘要1794)      PDF(pc) (242KB)(1563)    收藏
干旱、盐胁迫下水稻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同时脯氨酸(Pro)积累;以质膜Ca2+通道阻断剂LaCl3和钙调素(CaM)拮抗剂氯丙嗪(CPZ)对水稻幼苗预处理以阻碍Ca2+/CaM信使传导后,加剧逆境下,水稻幼苗MDA含量的增加、质膜透性的增大和Pro积累,且Pro含量与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干旱、盐胁迫下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1)
31. CM268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
陶龙兴;王熹;俞美玉;黄效林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178-184.  
摘要1789)      PDF(pc) (252KB)(1018)    收藏
CM26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植物激素研究室新研制的水稻化学杀雄剂,经1994~1997年试验表明CM268具有较高的选择杀雄活性,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使用,诱导水稻雄性不育效果明显,自交败育率可达95%~100%,化杀制种产量在1.0~1.5t/hm2。进一步研究表明,CM268通过干扰花药中淀粉及蛋白质的积累,抑制植物营养体向花药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32. 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Ⅷ. 对玉米YⅡ-1不育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析
秦泰辰;徐明良;邓德祥;陈若雷;卞云龙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185-189.  
摘要1667)      PDF(pc) (198KB)(975)    收藏
以玉米T、S、C群及新选育的YⅡ-1不育系为材料,用这4类群不育胞质线粒体DNA,经4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长距凝胶分离酶切片段获得高分辨率的清晰谱带。再以5种线粒体特异的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与酶切条带杂交,结果表明:T、S、C群表现较多差异的杂交带型,持有明显的多态性,YⅡ-1型杂交带与T、S群区别明显,与C群有少量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33. 近等基因背景下对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的遗传效应研究
滕文涛;宋同明; 陈庆亮; 段民孝; 范弘伟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190-195.  
摘要1662)      PDF(pc) (181KB)(1044)    收藏
采用8个生产上常用的常规玉米自交系以及它们的ae近等基因系各组配16个组合进行裂区试验。测定等基因背景各对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千粒重、小区产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纯合aeae的组合与同型马齿型组合相比千粒重、小区产量普遍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遗传背景对ae基因的表达有重要影响,自交系和杂交种中可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0)
34. 利用清蛋白多态性鉴定玉米种子纯度研究
陈景堂; 池书敏;刘志增;孟义江;宋占权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196-200.  
摘要1784)      PDF(pc) (285KB)(1245)    收藏
利用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生产上应用的53个玉米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干种子清蛋白(白蛋白Albumin)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辨率高、鉴别能力强、准确;不仅能鉴别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对血缘关系较近的材料,如同母异父单交种、含有同一血缘的不同衍生系也能区分开。利用该技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35. 早籼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酶的变化及温度效应特征
程方民;蒋德安;吴平;石春海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201-206.  
摘要1895)      PDF(pc) (246KB)(1832)    收藏
要选2个不同淀粉类型的早籼品种,对水稻开花后籽粒中直、支链淀粉的积累动态及淀粉合成代谢的3个关键酶—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淀粉分支酶活性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人工控温试验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温度下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淀粉分支酶的活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支链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85)
36. 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表现
刘秉华;王山荭;杨丽;鲍海滢;孟凡华;夏兰芹;薛国典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207-211.  
摘要1707)      PDF(pc) (183KB)(1176)    收藏
以9种遗传背景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矮秆不育株的株高、抽穗期、开花期、每株穗数、穗长、每穗小穗数和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不仅矮秆不育株与高秆可育株的株高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也程度不同的存在差异;矮秆不育株比高秆可育株的抽穗期平均晚2天,而开花期平均晚1天左右;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37. 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线粒体蛋白质的研究
杨毅;滕晓月;阎隆飞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212-215.  
摘要1580)      PDF(pc) (179KB)(1180)    收藏
本实验以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幼穗为材料,用蔗糖衬垫法和两相法成功地分离纯化了小麦幼穗线粒体,并用SDS-PAGE电泳方法结合高灵敏度的银染技术对其线粒体蛋白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之间有明显差异,不育系(V1A和V2A)均缺少一个分子量为14kD的蛋白质。线粒体与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产生可能存在着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6)
38. 广州的短日照对短光低温不育水稻宜D1S育性转换的影响
陆燕鹏;万邦惠;陈雄辉;彭海峰;梁克勤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216-221.  
摘要1886)      PDF(pc) (184KB)(989)    收藏
本试验通过在广州对宜D1S的周年育性观察及人工短日处理对其育性转换的影响分析得到:(1)宜D1S是一个光敏性较强的材料,在广州一年中具有明显的从不育→可育→不育的育性转换特点。(2)宜D1S的光敏期为幼穗分化Ⅰ期~Ⅲ期。在常温下光敏期适当的短日处理可使育性趋于完全不育,但在高温下光敏期短日不育效应被削弱。作者认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39. 小麦地上部器官建成模拟模型的研究
严美春;曹卫星;罗卫红;王绍华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222-229.  
摘要1641)      PDF(pc) (195KB)(1347)    收藏
对小麦植株地上部器官形成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模拟研究,建立了包括叶片、节间和分蘖的解释性动态模型。模型引入3个品种参数,即最大叶热间距、伸长节间数和株高,分别反映了不同小麦品种在叶片和节间等方面的遗传差异性。利用国内、外三组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表明模型对主茎叶龄、单株叶面积、单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9)
40. 水稻红莲-粤泰不育系花粉与药隔组织Ca2+的分布
利容千;朱英国;孟祥红;王建波
作物学报    2001, 27 (02): 230-235.  
摘要1718)      PDF(pc) (325KB)(1336)    收藏
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水稻红莲-粤泰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中Ca2+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二核期前后,可育花粉和败育花粉表面均积累较多Ca2+的沉淀颗粒;可育花粉内充满浓密细胞质和淀粉粒,无Ca2+沉淀颗粒分布;败育花粉在其细胞质的液泡中积累大量Ca2+沉淀颗粒,胞质中出现液泡化网状结构,并逐步解体成空泡。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