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用粒形指标、双峰乳突判别函数和后验概率分析法,对长江流域10个水稻遗址、时间跨度2000-1500。年前的68粒古栽培稻谷作了研究。发现古栽培稻具有性状变异的广域性,性状变域二维分布的独立性,性状组合的多型性,演化特征的原始性和过渡性。故将古栽培稻认定为1个与现代的籼稻、粳稻和普通野稻有别的类型,即古栽培稻类型。
[1] | 向安强,张文绪,曹毅,刘桂富. 湖南澧县大坪双堰东周水井出土古稻研究[J]. 作物学报, 2012, 38(10): 1943-1947. |
[2] | 张文绪;邱立诚;杨式挺;肖东方. 广东曲江马坝石峡遗址古稻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11): 1695-1698. |
[3] | 裴安平;张文绪. 湖南澧阳平原四处遗址陶片中水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演变特征[J]. 作物学报, 2005, 31(06): 805-807. |
[4] | 张文绪;裴安平;毛同林. 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陶片中水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3, 29(02): 263-267. |
[5] | 张文绪, 裴安平. 澧县八十遗址古栽培稻的粒形多样性研究[J]. 作物学报, 2002, 28(01): 90-93. |
[6] | 张文绪;裴安平. 炭化米复原及其古稻特征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0, 26(05): 579-586. |
[7] | 张文绪. 水稻稃壳结构和化学成分研究[J]. 作物学报, 1999, 25(05): 591-595. |
[8] | 汤圣祥;张文绪;刘军. 河姆渡·罗家角出土稻谷外稃双峰乳突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J]. 作物学报, 1999, 25(03): 320-3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