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4, Vol. 30 ›› Issue (10): 1056-1059.
薛建平;葛德燕;张爱民;柳俊;朱艳芳
XUE Jian-Ping;GE De-Yan;ZHANG Ai-Min;LIU Jun;ZHU Yan-Fang
摘要: 通过分析4种内源激素IAA、GA3、ABA和JA在试管地黄形态建成中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了试管地黄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在MS+6-BA 0.5 mg·L-1+NAA 0.1mg·L-1+5%蔗糖培养基中诱导地黄无菌苗茎段形成不定根,再转入MS+6-BA 1.0 mg·L-1+IBA 0.1 mg·L-1+5%蔗糖继代培养,取不同生长时期的根,对其内源激素进行分离和纯化,经HPLC
中图分类号:
[1] | 于宁宁,张吉旺,任佰朝,赵斌,刘鹏. 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6): 960-967. |
[2] | 姜仲禹, 唐丽雪, 柳洪鹃, 史春余. 不同施钾量条件下甘薯块根形成的内源激素变化及其与块根数量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20, 46(11): 1750-1759. |
[3] | 万泽花,任佰朝,赵斌,刘鹏,张吉旺. 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和激素含量变化[J]. 作物学报, 2019, 45(9): 1446-1453. |
[4] | 李艳霞,杨卫兵,尹燕枰,郑孟静,陈金,杨东清,骆永丽,庞党伟,李勇,王振林. 小麦小穗不同粒位粒重形成的生理特性差异[J]. 作物学报, 2019, 45(11): 1715-1724. |
[5] | 张海燕,段文学,解备涛,董顺旭,汪宝卿,史春余,张立明. 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甘薯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与块根产量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18, 44(01): 126-136. |
[6] | 卢媛,崔超凡,胡平,陈佩度,沈雪芳,韩晴,王义发,邢莉萍,曹爱忠. 矮秆基因Rht_NM9在小麦株高建成中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7, 43(09): 1272-1279. |
[7] | 李馨园,杨晔,张丽芳,左师宇,李丽杰,焦健,李晶. 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内源激素含量及Asr1基因表达的调节[J]. 作物学报, 2017, 43(01): 141-148. |
[8] | 吴林坤,陈军,吴红淼,王娟英,秦贤金,张重义,林文雄. 地黄连作胁迫响应机制的块根蛋白质组学分析[J]. 作物学报, 2016, 42(02): 243-254. |
[9] | 吴林坤,黄伟民,王娟英,吴红淼,陈军,秦贤金,张重义,林文雄. 不同连作年限野生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15, 41(02): 308-317. |
[10] | 骆兵,刘风珍,万勇善,张昆,赵文祥. 不同花生品种(系)荚果和子仁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干物质积累特征分析[J]. 作物学报, 2013, 39(11): 2083-2093. |
[11] | 李先恩,孙鹏,祁建军,周丽莉,王绍华. 地黄栽培种与野生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J]. 作物学报, 2013, 39(07): 1276-1283. |
[12] | 张新友,徐静,汤丰收,董文召,臧秀旺,张忠信. 花生种间杂种胚胎发育及内源激素变化[J]. 作物学报, 2013, 39(06): 1127-1133. |
[13] | 徐丽娜,冯伟,盛坤,朱云集,马冬云,郭天财. 不同种植密度下兰考矮早八茎蘖叶片内源激素差异及其与分蘖成穗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10, 36(09): 1596-1604. |
[14] | 左振朋, 王婧, 董鲁浩, 马登超, 孙庆泉, 董树亭. 不同品质类型玉米籽粒充实期的胚乳细胞增殖与生理活性比较[J]. 作物学报, 2010, 36(05): 848-855. |
[15] | 刘杨;王强盛;丁艳锋;刘正辉;李刚华;王绍华. 水稻休眼分蘖芽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J]. 作物学报, 2009, 35(2): 356-3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