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7, Vol. 33 ›› Issue (08): 1279-1285.
汪静儿;孙玉强;张方镳;沈晓佳;祝水金*
WANG Jing-Er,SUN Yu-Qiang,ZHANG Fang-Biao,SHEN Xiao-Jia,ZHU Shui-Jin*
摘要:
通过培养基激素配比、碳源种类等培养条件的筛选,对2个G染色体组棉种(纳尔逊氏棉,Gossypium nelsonii Fryx.;澳洲棉,Gossypium australe F. Muell.)进行体细胞培养并获得了体细胞胚,其中纳尔逊氏棉获得了再生植株,澳洲棉获得了大量的胚状体。与D染色体组棉种克劳茨基棉(Gossypium klotzschianum Anderss)相比,G染色体组棉种再生时间长,且体细胞胚畸形严重、萌发困难,但通过培养条件的调控可以得到大量胚状体和少量再生植株。激素组合0.1 mg L-1 KT+0.1 mg L-1 2, 4-D诱导的愈伤组织较松软,分化潜力高;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使用0.2 mg L-1 KT+0.5 mg L-1 IBA的激素组合;组合0.25 mg L-1 IBA+0.3 mg L-1 KT有利于体细胞胚胎发生,而含激素组合MSB5+0.15 mg L-1 KT+0.5 mg L-1 NAA的培养基适合体细胞胚胎的萌发和植株再生。此外,愈伤组织诱导宜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而在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及保存和胚状体的萌发过程中用麦芽糖作碳源的效果更佳。
[1] | 高义平,吕孟雨,赵和,杨学举,王海波. 水稻细胞悬浮系的中短期保存方法[J]. 作物学报, 2013, 39(11): 2039-2045. |
[2] | 叶兴国, 佘茂云, 王轲, 杜丽璞, 徐惠君. 植物组织培养再生相关基因鉴定、克隆和应用研究进展 [J]. 作物学报, 2012, 38(02): 191-201. |
[3] | 陈天子;吴慎杰;李飞飞;郭旺珍;张天真. 新疆棉花4个主栽品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J]. 作物学报, 2008, 34(08): 1374-1380. |
[4] | 曹景林;张献龙;金双侠;杨细燕;朱华国;付莉莉. 棉花高效体细胞胚发生及同步控制培养体系研究[J]. 作物学报, 2008, 34(02): 224-231. |
[5] | 谢德意;金双侠;郭小平;张献龙. 棉花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化及转基因胚状体的有效萌发与成苗技术研究[J]. 作物学报, 2007, 33(05): 751-756. |
[6] | 谢德意; 金双侠; 郭小平; 张献龙. 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比较研究[J]. 作物学报, 2007, 33(03): 394-400. |
[7] | 张红伟;刘亚娟;郭晓琳;张峰;李建生;谭振波;陈刚. 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的QTL分析[J]. 作物学报, 2006, 32(03): 385-389. |
[8] | 高三基; 陈如凯;马宏敏. 影响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植株再生频率的几个因素[J]. 作物学报, 2004, 30(12): 1254-1258. |
[9] | 王景雪;孙毅;胡晶晶;崔贵梅;雷海英;徐培林. 玉米自交系高频率再生因素研究[J]. 作物学报, 2004, 30(04): 398-402. |
[10] | 王关林;方宏筠;李洪艳. 甘薯体细胞胚状体及其在脱毒、扩繁中的应用[J]. 作物学报, 2003, 29(03): 345-348. |
[11] | 周伟军; 毛碧增; 顾宏辉;唐桂香. 秋水仙碱及热击与低温诱导对油菜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2, 28(03): 369-373. |
[12] | 罗建平;贾敬芬;顾月华. 豆科牧草沙打旺抗乙硫氨酸变异系筛选[J]. 作物学报, 2000, 26(06): 789-794. |
[13] | 杨跃生;简玉瑜;陈远玲. 水稻原生质体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培养程序的比较[J]. 作物学报, 2000, 26(04): 490-495. |
[14] | 张宝红;刘方;刘志红;巩万奎;姚长兵. 棉花优良品种中棉所19高频体细胞胚胎发生细胞系筛选与植株再生[J]. 作物学报, 2000, 26(02): 239-242. |
[15] | 肖文言;王连铮. 大豆幼荚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J]. 作物学报, 1994, 20(06): 665-6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