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5, Vol. 31 ›› Issue (10): 1370-1372.
王成章;韩锦峰;胡喜峰;张春梅;潘晓建
WANG Cheng-Zhang;HAN Jin-Feng;HU Xi-Feng;ZHANG Chun-Mei;PAN Xiao-Jian
摘要: 苜蓿(Medicago sative)秋眠性(Fall dormancy)是苜蓿在秋季因日照长度变短和气温下降时的一种适应性生长特性,这种生长特性与苜蓿的抗寒性和生产性能相关[1]。自20世纪20年代Oakley发现苜蓿秋眠性以来,国外许多学者相继对不同秋眠性苜蓿品种的生长习性、根系形态、生产能力、抗寒性等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秋眠性苜蓿秋季刈割后顶端生长长度很短,产量低,但越冬性增强,非秋眠型苜蓿则相反[2,3]。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将苜蓿的秋眠性分类标准定为9级3大类,即秋眠(1、2、3级)、弱秋眠(4、5、6级)和非秋眠(7、8、9级),现已成为全美苜蓿评价和商业化生产的第一评定指标[4]。随着对苜蓿生产区域化的要求,国外对苜蓿秋眠性的研究日益加深,在苜蓿秋眠性的遗传、生理生化以及秋眠性测定和不同秋眠性苜蓿的生产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5],但对苜蓿秋眠性的激素调控研究报道很少[6]。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