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结合中国部分冬小麦品种的性状资料,提出定向育种中亲本选配的一种方法。从考察的品种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第一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决定性状是与产量有关的单株粒重、千粒重、每穗粒数等性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用以着重探讨以产量为主要目标的育种优势分析;第二、三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决定性状与株高和穗
[1] | 王兰珍;米国华;陈范骏;张福锁. 不同产量结构小麦品种对缺磷反应的分析[J]. 作物学报, 2003, 29(06): 867-870. |
[2] | 梁太波;尹燕枰;蔡瑞国;闫素辉;李文阳;耿庆辉;王平;王振林. 大穗型小麦品种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和相关酶活性的比较[J]. 作物学报, 2008, 34(01): 150-156. |
[3] | 王春梅;冯祎高;庄丽芳;曹亚萍;亓增军;别同德;曹爱忠;陈佩度. 普通小麦近缘物种黑麦1R、簇毛麦1V及鹅观草1Rk#1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的筛选[J]. 作物学报, 2007, 33(11): 1741-1747. |
[4] | 邵瑞鑫;上官周平. 外源一氧化氮供体SNP对受旱小麦光合色素含量和PS II光能利用能力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8, 34(05): 818-822. |
[5] | 杨文雄;杨芳萍;梁丹;何中虎;尚勋武;夏先春. 中国小麦育成品种和农家种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分子检测[J]. 作物学报, 2008, 34(07): 1109-1113. |
[6] | 王立新;李云伏;常利芳;黄 岚;李宏博;葛玲玲;刘丽华;姚 骥;赵昌平;姚 骥;赵昌平. 建立小麦品种DNA指纹的方法研究[J]. 作物学报, 2007, 33(10): 1738-1740. |
[7] | 尹静;王广金;张宏纪;孙岩;刁艳玲;黄景华;郭强;肖佳雷;马凤鸣;孙光祖. 小麦突变体D51抗秆锈性遗传分析及其抗性基因SSR标记[J]. 作物学报, 2007, 33(08): 1262-1266. |
[8] | 李浩;张平平;查向东;夏先春;何中虎. 优质面包小麦品种济南17和豫麦34灌浆期高温胁迫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J]. 作物学报, 2007, 33(10): 1644-1653. |
[9] | 杨燕;赵献林;张勇;陈新民;何中虎;于卓;夏兰琴. 四个小麦抗穗发芽分子抗性标记有效性的验证与评价[J]. 作物学报, 2008, 34(01): 17-24. |
[10] | 赵辉;荆奇;戴廷波;姜东;曹卫星. 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7, 33(12): 2021-2027. |
[11] | 何名召;王丽敏;张增艳;徐世昌;王丽丽;辛志勇. 硬粒小麦-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CI108抗条锈病新基因的鉴定、基因推导与分子标记定位[J]. 作物学报, 2007, 33(07): 1045-1050. |
[12] | 王东;于振文;王旭东. 硫素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3, 29(06): 878-883. |
[13] | 钟秀丽;王道龙;吉田久;胡新;赵鹏;韩立帅;王晓光;黄绍华;黄建英;孙忠富. 冬小麦品种抗霜冻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 作物学报, 2007, 33(11): 1810-1814. |
[14] | 唐建卫;刘建军;张平平;张艳;李豪圣;赵振东;曲延英;何中虎. 济麦20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稳定性及与蛋白质组分的关系分析[J]. 作物学报, 2007, 33(11): 1788-1793. |
[15] | 侯文胜;郭三堆;路明.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cry Ia基因导入小麦[J]. 作物学报, 2003, 29(06): 806-8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