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90年 第16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1990-10-12
    • 研究论文
      小麦抗病性遗传——Ⅳ.抗条锈小麦品系绿7蚰和抗叶锈小麦品种Yantar的抗病基因定位研究
      舒文华;沈克全; 杨作民; 郑祥和
      作物学报. 1990, (04):  289-297. 
      摘要 ( 1676 )   PDF (480KB) ( 8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引自南斯拉夫的一套诺维萨特早熟1号(Novosadska Rana 1,简称 NSR-1)单体系为工具,对北京农业大学选育的抗条锈品系绿7蚰和保加利亚抗叶锈品种 Yantar 进行抗病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绿7蚰对条中25号小种的抗性是由位于2B 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抗病基因控制的。Yantar 对叶中3号小种的抗性是由位于5A 和1D 染色体上的两个不
      小麦×天兰冰草杂种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王关林; 邹明谦;何孟元;郝水
      作物学报. 1990, (04):  298-304. 
      摘要 ( 1799 )   PDF (3179KB) ( 7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当年抽穗的62株小冰麦杂种 F_1再生植株的形态特征及染色体变异观察表明,杂种无性系变异十分明显:有倾向冰草、倾向小麦及产生特殊形态三种变异类型,其中倾向冰草的变异植株较多。杂种无性系的染色体变异率也较高: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变异率为56.2%;41株再生植株中有19株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杂种无性系还出现较多的表型嵌合
      稀土元素对玉米幼苗生长及部分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祁葆滋;高万久;杨秀兰;田晓娅;田学文
      作物学报. 1990, (04):  305-310. 
      摘要 ( 1672 )   PDF (342KB) ( 8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早49×多黄8的种子分别以0、2、5、10、40和100ppm 含80%La 和 Ce 的混合稀土溶液浸泡24小时。幼苗生长于 Hoagland 培养液,辅以人工光照和溶液通气。移栽两周后收获。测定株高、根长、植株叶面积、地上与地下部鲜重和干重以及植株各部分 La、Ce、Ca、Zn、Cu、Mn、Mo 的含量。结果表明,植株中稀土元素含量随处理的稀土浓
      “谷上谷”生育性状的观察——Ⅱ.不同叶位叶片解剖组织结构的观察
      郑丕尧; 傅天明;赵明
      作物学报. 1990, (04):  311-316. 
      摘要 ( 1720 )   PDF (1308KB) ( 9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谷上谷”和“尺八量”两个谷子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叶位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谷子叶片随叶位上升运输系统趋于优化,如叶片维管束数目、韧皮部和木质部面积随叶位上升而逐渐增多和增大。上述各种性状,“谷上谷”的叶片均优于普通谷“尺八量”的相应叶片。叶肉细胞形态的观察,谷子叶片叶肉细胞大多数为不分枝
      棉花光合作用的气象环境与遗传型控制
      潘学标;刘明孝;蒋国柱
      作物学报. 1990, (04):  317-323. 
      摘要 ( 1890 )   PDF (429KB) ( 8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6—1987年于河南安阳在田间气象条件下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遗传型不同的4个品种(中棉12、鲁棉1号、PD4548、PD0109)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等进行了研究,认识到棉田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温度、空气水汽压亏缺、CO_2浓度等是控制棉花净光合速率的重要农业气象生态因子。研究发现,抗病高产品种中棉12
      普通小麦与野生大麦的属间杂交
      蒋继明; 刘大钧
      作物学报. 1990, (04):  324-328. 
      摘要 ( 1937 )   PDF (995KB) ( 9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活体/离体幼胚培养获得了智利大麦(Hordeum chilense,2n=2x=14)、海大麦(H.marinum,2n=2x=14)及平展大麦(H.depressum,2n=4x=28)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6x=42)之间的属间杂种。智利大麦×小麦及海大麦×小麦杂种在形态上偏向父本小麦,而平展大麦×小麦杂种除穗部性状外,其形态明显偏向母本。所有杂种均自交不孕
      南、北方冬小麦品种光合速率对环境条件的反应
      傅春霞;聂毓琦
      作物学报. 1990, (04):  329-334. 
      摘要 ( 1623 )   PDF (347KB) ( 8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陕鲁和四川两地区5个小麦地方品种的光合速率对光强、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反应。结果看出,北方陕鲁地区的小麦比南方四川的小麦光合的光饱和点高,适宜温度范围广。所有品种在水分亏缺下,光合速率都下降。当供水恢复时,北方小麦放出的 CO2比南方小麦多。这是由于北方小麦气孔关闭得早,CO2在体内积累得多。说明了北方小麦对干
      杂交粳稻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
      王才林; 汤玉庚
      作物学报. 1990, (04):  335-341. 
      摘要 ( 1747 )   PDF (480KB) ( 8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 BT、D、L、UP、H、P 和 IW7种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表现,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不育细胞质对 F_1代的多数性状有表现负效应的趋势;不同的细胞质,或虽然细胞质相同,但细胞核的遗传背景不同,其细胞质效应的表现有很大差别。文中对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表现特点和原因以及如何对其控制和
      玉米、旱稻、豇豆、棉花叶片气体交换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荆家海;马书尚
      作物学报. 1990, (04):  342-348. 
      摘要 ( 1858 )   PDF (393KB) ( 9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种作物叶片气体交换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反应不同。高叶水势下,气孔阻力低,净光合速率是玉米>旱稻>豇豆>棉花,而蒸腾速率是棉花>豇豆>旱稻>玉米。气孔阻力对轻度水分亏缺无反应。随着水分胁迫加剧,叶水势达到某一阈值,气孔阻力突然增加。气孔开始关闭水势阈值分别为:-0.8(玉米)、-0.4(豇豆)、-1.2MPa(旱稻、棉花)。净光合速率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吕景良;邵荣春;吴百灵; 梁岐;吴桂荣
      作物学报. 1990, (04):  349-356. 
      摘要 ( 2022 )   PDF (488KB) ( 9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定2341份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5种脂肪酸含量。以亚油酸含量最高,45—62%。平均含量依次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硬脂酸。分析比较结果,各脂肪酸含量,不同种皮色、脐色、结荚习性、叶形和花色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不同栽培类型、不同粒形品种间有显著差异。硬脂酸、油酸和亚麻酸
      小麦定向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法
      胡秉民; 张全德; 张明华; 耿旭
      作物学报. 1990, (04):  357-363. 
      摘要 ( 1824 )   PDF (331KB) ( 10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结合中国部分冬小麦品种的性状资料,提出定向育种中亲本选配的一种方法。从考察的品种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第一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决定性状是与产量有关的单株粒重、千粒重、每穗粒数等性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用以着重探讨以产量为主要目标的育种优势分析;第二、三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决定性状与株高和穗
      不同叶夹角玉米杂交种产量潜势的研究
      苏书文; 高合明; 郭新林
      作物学报. 1990, (04):  364-372. 
      摘要 ( 1903 )   PDF (472KB) ( 9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1986年在中等肥力下对3种不同叶夹角玉米杂交种的研究表明,在本试验的密度范围中,平展叶中单2号产量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779~* n=9),直立叶(无叶舌)中单2号产量与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0~(**) n=9),上挺叶 Mo17/Lg×黄早四产量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797~(**) n=9)。在光合性状与产量关系研究中发现,平展叶中
      研究简报
      人工诱发四倍体大麦研究初报
      张绍南;余建华; 张秋英; 李赞舜
      作物学报. 1990, (04):  373-376. 
      摘要 ( 1495 )   PDF (230KB) ( 8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发生的同源四倍体大麦,比目前生产上利用的二倍体大麦,其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显著提高。培育四倍体大麦将对于改善人们的蛋白质营养状况、提高饲料质量、促进畜牧业发展,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但一般自然诱发率低,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我们采用人工化学诱发的方法,期望达到同样效果。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早世代选择效果及其对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孟祥勋;胡明祥;李爱萍;王曙明;衣翠文
      作物学报. 1990, (04):  377-380. 
      摘要 ( 1588 )   PDF (195KB) ( 7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选育优质农作物品种已成为我国农作物育种的重要任务。提高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则是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探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选择方法及其对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利用3个杂交组合早世代以蛋白质含量高、中、低3组进行选择,分析蛋白质含量选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