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88年 第14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1988-05-12
    • 研究论文
      连作晚稻秧苗徒长的化学调控 Ⅰ.多效唑的控长促蘖效应及其增产效果
      王熹;陶龙兴;高成伟;姚福德;吴光南
      作物学报. 1988, (02):  89-95. 
      摘要 ( 1580 )   PDF (739KB) ( 8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作晚稻夏季育秧期气温高,秧龄又长,因秧苗徒长,移栽时苗体过大,栽后败苗严重,不利于争季节创高产。自推广连晚杂交稻以来,上述问题更显突出。多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物质,有控制稻苗生长,促进秧田秧苗分蘖,防止移栽后败苗等效应,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多效唑对连晚秧苗的控长促蘖效应与栽培、气温条件等有关,在一般连
      棉属种间杂交的研究
      钱思颖;黄骏麒;刘桂玲;彭跃进;应苗成;徐英俊
      作物学报. 1988, (02):  96-102. 
      摘要 ( 1775 )   PDF (505KB) ( 8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适宜的温度(25~30℃)、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盆栽)、柱头上涂蔗糖溶液(35%)、苞叶内外点滴赤霉素(50ppm)四者配套,是克服棉花种间杂交不可交配性的关键,其中温度是关键的关健。采用3个栽培种、1个海陆杂种、20个野生种,进行野生种与栽培种或野生种与野生种杂交,得到28个组合。四倍体陆地棉(2n=4x=52)与二倍体野生棉(2n=2x
      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若干问题的探讨
      李集临;贲一新;王同昌;徐香玲;薛玺
      作物学报. 1988, (02):  103-109. 
      摘要 ( 2061 )   PDF (2515KB) ( 7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工作以改进八倍体小黑麦与六倍体小黑麦的经济性状为目的,对60个杂交组合 F_1的田间出苗率、结实率、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新类型的形成以及细胞遗传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观察到 F_1田间出苗率、结实率以八倍体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显著好于以六倍体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由于杂种是普通小麦、硬粒小麦、黑麦三个物种种质的再度组
      玉米 Y 型雄性不育系的分组问题研究初报
      戴景瑞;谢友菊
      作物学报. 1988, (02):  110-116. 
      摘要 ( 1831 )   PDF (565KB) ( 8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专门能恢复 T 组,S 组或 C 组的专效性恢复系分别对 Y 型不育系测交,仅有 T 组的恢复系对 Y 型表现恢复。用玉米小斑病 T 小种的病菌毒素对各组不育系接种,仅 Y 型和 T 型不育系表现感病。一系列自交系对 T型与 Y 型不育系有完全相同的恢保关系。初步确定 Y 型不育系应归类于 T 组,并对 Y 型不育系的来源、不育系的分组问题
      食用豆类种子蛋白研究初报
      梁鸿秋;安静;吴显荣
      作物学报. 1988, (02):  117-123. 
      摘要 ( 1806 )   PDF (382KB) ( 10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比较食用豆类种子蛋白的品质,我们对红小豆(Phaseolus angularis)、绿豆(Phaseolus aureus)、豌豆(Pissum sativum)、蚕豆(Vicia faba)的种子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生化分析,并分别提取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谷蛋白和谷蛋白,测定其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食用豆类种子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禾谷类的高一倍左右
      甘薯配合力分析的若干问题
      冯启涣;李惟基;陆漱韵;武崇光
      作物学报. 1988, (02):  124-130. 
      摘要 ( 1686 )   PDF (442KB) ( 8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次将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模式,结合甘薯遗传特点应用于甘薯育种。根据4年试验结果,提出了可行的试验方法、群体规模和评定指标;并就高淀粉、高产育种亲本选配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看法。
      栽培粟起源的同工酶研究
      高明君;陈家驹
      作物学报. 1988, (02):  131-136. 
      摘要 ( 1819 )   PDF (480KB) ( 11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国内外不同地区来源的831个栽培粟地方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所得酶谱可划分为13个表型。由品种来源地区和地区内各种表型的频率分布来研究各酶谱表型的地理分布。通过酯酶同工酶酶谱表型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各地区品种的亲缘远近,比较栽培种与近缘野生种青狗尾草的酶谱表型来论证栽培粟的起源
      供育种用的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梁竹青;高明尉;成雄鹰
      作物学报. 1988, (02):  137-142. 
      摘要 ( 2051 )   PDF (405KB) ( 10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3年试验已建立起一套可供育种利用的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技术,包括选取最适未成熟胚(直径为1.0~1.5mm)作外植体,在培养中期对愈伤组织进行选择、合理确定培养历期、妥善安排再生幼苗的出苗期、再生苗的保湿栽培以及无性株当代变异的鉴别与选择。采用本技术,3年内117个小麦品种的平均出愈率达77.0%,平均分化率为16.1%,S_
      水稻与高粱杂种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质分析
      段晓岚;陈善葆;李继耕;李玉湘;耿玉轩
      作物学报. 1988, (02):  143-148. 
      摘要 ( 1944 )   PDF (893KB) ( 8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 SDS—PAGE 方法,对水稻与高粱杂交后代进行了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组成成分的比较分析。所得结果表明,杂种中多数株系比母本对照水稻银坊多显示3条分子量分别为13.5kd、18kd 及64kd 的多肽带~*。其中18kd 为父本高粱所具有,另外两条带为母本水稻及父本高粱所不具有,而为杂种水稻所具有的。这就表明,父本高粱花粉在杂交
      玉米根系的生长规律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Ⅰ.玉米根系生长和吸收能力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鄂玉江; 戴俊英; 顾慰连
      作物学报. 1988, (02):  149-154. 
      摘要 ( 2369 )   PDF (402KB) ( 14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初生根和1~4层次生根发生于苗期,5~6层次生根发生于拔节至孕穗期,第7层以上气生根发生于孕穗至抽雄期。在玉米生长的每一时期中,均以当时较新发生的,较上层的根发挥较大的吸收作用。根系总的吸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都随着整个植株生长而增长,而前者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早于后者。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在拔节后至乳熟前急剧
      新型化学杀雄剂—WL_(84811)诱导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雄性不育的研究
      黄铁城;王明理; 张爱民;张仲琦
      作物学报. 1988, (02):  155-162. 
      摘要 ( 2086 )   PDF (503KB) ( 8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两年在大田和温室对 WL84811的杀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WL84811是一种良好的小麦杀雄剂。从花粉母细胞形成到花粉双核期间喷施,均可诱导雄性不育,不育率可达100%;(2)喷施后抽穗延迟1~4天,平均延迟2天;(3)株高平均降低5厘米左右,主要是缩短倒数第一、二节间的长度,尤以缩短倒数第一节间长度为显著;(4)杀雄后的植
      硝酸还原酶活力与作物耐肥性的研究 Ⅲ.北方粳稻品种演变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力与品种性状之间的关系
      李豪喆;崔雄范;崔明子;林振武;汤玉玮
      作物学报. 1988, (02):  163-166. 
      摘要 ( 2130 )   PDF (213KB) ( 8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北方粳稻栽培品种演变过程中品种性状和硝酸还原酶活力变化的研究表明:1)品种性状在演变过程中有了明显的变化,即从大穗高秆向多穗矮秆的方向变化;2)品种抗倒耐肥性变化的总趋势是由弱到强,其硝酸还原酶活力从高到低的变化。这就是说过去老品种大穗高秆,不抗倒不耐肥,硝酸还原酶活力高,而目前推广品种多穗矮秆,抗倒耐肥,硝
      甜菊数量性状变异及与产量关系
      舒世珍;王万忠
      作物学报. 1988, (02):  167-173. 
      摘要 ( 1730 )   PDF (361KB) ( 9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甜菊14个重要数量性状变异及不同密度对变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性状变异趋势类同。稳定性状有移栽前叶对数、节数及收获时株高、节数和叶长;不稳定性状有分枝数、干、鲜茎及干、鲜叶产量。性状相关测定结果,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有单株干叶重、鲜叶重、鲜茎重和干茎重,其次是茎粗和分枝数,再次是移栽前株高
      春小麦中7902单体系统的育成和鉴定
      辛志勇
      作物学报. 1988, (02):  174-176. 
      摘要 ( 2079 )   PDF (1000KB) ( 9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790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近年育成的春小麦新品系,综合性状好,目前正在河南、河北、山东等省推广种植。本研究选用中国春单体系统为母本,于1982年开始中7902单体系统的转育,设重复系。经8个世代的选育,于1985年夏已转育成功。在 BC_2和 BC_4代,用中国春重双端体系统作父本与转育的中7902单体系统测交,测交 F_1经根尖染色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