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XNKIAC
创刊于 1958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 委 会
    » 数据库收录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编辑办公登录
作物学报1993 Vol.19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I.遗传组成和主基因基因型鉴别
莫惠栋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1-6.  
摘要1996)      PDF(pc) (323KB)(1142)    收藏
质量-数量性状是指具有主基因效应的数量性状,它在作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中均有存在.这种性状可能同时受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但迄今相应的遗传分析方法.本文分析了主基因为一个位点时质量-数量性状的世代遗传组成.结果表明,如果能够区别分离世代中的各种主基因基因型,就能对这种性状是否存在主基因和/或多基因效应作出有效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7)
2. 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对大豆诱变效应的研究
原亚萍;许耀奎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7-16.  
摘要1940)      PDF(pc) (1157KB)(862)    收藏
本试验以平阳霉素为诱变剂处理大豆种子,研究其诱变效应及适宜浓度。平阳霉素是一种有效的诱变剂,诱变效应与EMS相近,而且素性小,作用的有效期长。平阳霉素能引起以染色体断片为主的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对M1植株的生育及形态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M2能够产生各种质量和数量性状变异,特别是产生高蛋白质含量的变异,这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3)
3. 哈克尼西棉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冯义军;张天真;潘家驹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17-22.  
摘要1704)      PDF(pc) (574KB)(790)    收藏
本文报道了哈克尼西株(Gossypium harknessii)雄性不育细胞质在棉花杂种一代内对某些生理生化特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蕾期叶片叶绿素、可深性糖、淀粉分量及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含有哈克尼西棉胞质的(A×R)F1 均略高于其同核异质材料(B×R)F1,但差异不显著;花期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淀粉含量及光合强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4)
4. 水稻不同品种的光抑制敏感性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季本华;焦德茂;严建民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23-28.  
摘要1959)      PDF(pc) (345KB)(855)    收藏
在光抑制条件下水稻不同品种的光合CO2交换能力和量子效率均降低与叶绿体的电子传递活力和光合酶RuBPc受到抑制有关。强光逆境对光系统II的抑制重于对光系统I的抑制。与光抑制敏感的品种相比,耐光抑制品种在强光下光系统II有较高活力。 籼粳杂种稻的光抑制特性更象粳稻,在株型育种的基础上,利用籼粳配组培育具有耐光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5. 黑麦不同叶位叶片、叶鞘叶肉细胞形态及其功能的研究
郑丕尧;潘波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29-35.  
摘要1512)      PDF(pc) (325KB)(860)    收藏
以田间生长的两个黑麦品种为材料,对各叶位叶片、叶鞘的叶肉细胞形态进行了离析观测。黑麦各叶片叶肉细胞形态不一,从1环到10余环。冬前所生叶片叶肉细胞的形态各叶位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春季伸长节间的叶片,随叶位的上升多环细胞所占比例渐增,旗叶尤其明显。越冬前后长出的叶片叶肉细胞的长、宽均较大,以前和此后伸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6. 四个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的抗性遗传分析
陈璋;陈启锋;侯晴牧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36-46.  
摘要1653)      PDF(pc) (432KB)(779)    收藏
研究了4个细胞突变体对稻瘟病菌ZA15、ZB11、ZC1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88-331和88-334对ZA15、ZB11的抗性受2对重复显性基因控制,且与城堡1号至少有1对等位基因存在;对ZC15的抗性则由1对与城堡1号等位的显性基因控制;对ZG1的抗性则分别受2对与城堡1号不等位的重复显性基因控制。88-45对ZA15、ZB11、ZC15和ZG1的抗性分别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7. 温度对水稻光敏、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陈良碧;李训贞;周广洽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47-54.  
摘要1810)      PDF(pc) (1053KB)(835)    收藏
在温度和光照自动控制的生物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了温度对安农S-1等6个温敏(Thermo-sensitive)不育材料和农垦58S等4个光敏(Photo-sensitive)不育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敏不育材料在高温(昼温31℃,夜温28℃)条件下为不育,在低温(昼温24℃,夜温22℃)条件下为可育。它们对温度敏感的时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单核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2)
8. 甜玉米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植株再生的研究
周洪生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55-62.  
摘要1787)      PDF(pc) (243KB)(860)    收藏
本研究以不同类型的甜玉米为实验材料,用D和AG培养基进行培养,以诱导幼胚和成熟胚的愈伤组织。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甜玉米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以齐31/张1、(CA11/抗病774)F2诱导率较高,诱导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遗传基础、培养基种类。细胞质因子在某些组合中也会影响诱导率。不同甜玉米的诱导率高低顺序依次是su(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8)
9.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胡昌浩;董树亭;岳寿松;王群瑛;高荣岐;潘子龙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63-69.  
摘要2031)      PDF(pc) (415KB)(990)    收藏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开花期达最大值.紧凑型品种在适宜高密度下具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易获高产,平展型品种在适宜低密度下,大喇叭口期上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平展型品种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高产群体光合最适叶面积指数紧凑型品种6-7,平展型品种4-5.玉米开花后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生物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37)
10. 甘蓝型油菜轮回选择研究
周永明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70-76.  
摘要1854)      PDF(pc) (446KB)(804)    收藏
以同时携带显性核不育基因Ms和显性不育抑制基因Rf的甘蓝型油菜为父本,含有相应隐性等位基因的同类型油菜为母本,经一代杂交成功地把显性核不育基因导入具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基因型中.90%以上的杂种一代\回交和复交组合均表现为1可育:1不育的分离.在第一批转育所用的15个亲本中,有3个对由Ms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有抑制作用,它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11. 大豆亲本杂交方式对后代的遗传变异及品系产量表现的影响
田佩占;孙志强;王继安;阎日红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76-82.  
摘要1812)      PDF(pc) (355KB)(799)    收藏
1985-1990年用两套亲本的单、双交是否较单交更优越。结果表明:单、双交组合F2代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的平均表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无大差异。双交组合多数性状的变异幅度处在两个单交组合之间。除第二套组合双交的主茎节数同时显著少于两个单交外,其余性状均未能同时达到显著水平。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12.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研究
孙宗修;程式华;闵绍楷;熊振民;应存山;斯华敏;杨仁崔;梁康迳;王乃元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83-87.  
摘要1882)      PDF(pc) (344KB)(808)    收藏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在15小时长光照下减数分裂期的不同温度(23.3-30.3℃)对籼稻光敏不育系W6154S和5460S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育性的影响因温度的高低及处理持续时间长短而异,不同的材料对温度的反应不同。5460S从不育的临界温度在26.4℃左右,而W6154S在处理温度范围内均出现自交结实现象,表明供试的W6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4)
13. 冬小麦丰抗13单体的育成及其易位染色体的鉴定
孙荣锦;张玉兰;杨晓东;杨之刚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88-90.  
摘要1571)      PDF(pc) (885KB)(804)    收藏
目前国内已培育出小麦单体五套,如京红1号、扬麦1号和中7902等,多为春性。为了在冬小麦的遗传育种研究中更好地应用小麦非整倍体材料,从1982年起我们就着手分另用京红1呈单体和中国春单体培育冬小麦丰抗13的单体系统。经过连续7次回交,结合细胞学鉴定选株的方法,培育出一整套丰抗13单体系统,并进行了端体测交验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14. 高粱培养细胞的激光诱变育种
高朝龙;徐琼芳;王高碧;曾荣华;段贵祥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91-93.  
摘要1530)      PDF(pc) (173KB)(856)    收藏
激光作为一种亲的诱变因素应用于作物育种,已有大量报道,不少人用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种子经激光诱变处理,培育出了新品种。我们把生物技术与激光辐照相结合,用高粱培育细胞为材料,以期培育出抗病、高产的高粱新品种。经过五年四代(M0-M3)选择,效果甚为理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15. 杂种小麦产量优势与产量因素优势的关系
张爱民;孙其信
作物学报    1993, 19 (01): 94-96.  
摘要1387)      PDF(pc) (133KB)(951)    收藏
小麦的产量是其产量因素即穗数、穗粒数与粒重的乘积。那么,产量的杂种优势与产量因素的杂种优势关系如何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
16. 检测作物数量性状基因与遗传标记连锁关系的方差分析法及其应用
李维明;吴为人;卢浩然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97-102.  
摘要1893)      PDF(pc) (316KB)(946)    收藏
本文提出利用自交作物单染色体纯合重组系检测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与遗传标记连锁关系的方差分析模型。增加重复可有效地减少样本容量、降底试验误差和提高检测QTL的灵敏度。应用方差分析将控制小麦每穗小穗数的两个QTL-Sn I和Sn II定位在7D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和长臂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1)
17. 小麦穗、小穗及籽粒差异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原因的研究
张晓融;王世之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03-110.  
摘要2183)      PDF(pc) (2065KB)(928)    收藏
小麦主茎、一蘖和二蘖的穗下节间及其下第二节间的直径、基本组织面积、维管束数目、维管束面积及韧皮部面积等均有差异;穗中不同部位小穗的小穗轴中的维管束分布也有差异;不同一小穗中,通向各小花的维管束数目和面积也有不同。在穗的发育过程中,植株及穗部器官中的可溶性糖及氨基酸的含量在不断变化而且其分配也不平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6)
18. 克服甘薯组(Section Batatas)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初报
王家旭;陆漱韵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11-118.  
摘要1557)      PDF(pc) (1151KB)(828)    收藏
本试验以蒜苗组A群二倍体野生种和B群四倍本野生种及六倍体栽培种为材料,通过植物激素处理,克服A群与B群种间的杂交不亲和性,经激素处理的种间杂种进行胚胎培养,克服杂种胚胎发育的不协调,以探索利用A群基因资源的有效途径。主要结果为:1)甘薯组A群野生种I.triloba、I.lacunosa和B群之间杂交不亲和性是完全存在的。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
19. 籼稻胶稠度的遗传
汤圣祥;G.S.Khush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19-124.  
摘要1576)      PDF(pc) (302KB)(761)    收藏
采用胶稠度单籽粒分析法,对5个籼稻纯系及其杂交和回交世代(P1,P2,F1,F2,B1F1和B2F1)的胶稠度进行了遗传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籼稻胶稠度受到包括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的控制,硬对中等或软胶稠度,中等对软胶稠度表现显性。讨论了在稻米胶稠度的改良中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的原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3)
20. 冬小麦抗旱生理特性的研究
李德全;郭清福;张以勤;邹琦;程炳嵩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25-132.  
摘要1800)      PDF(pc) (420KB)(1093)    收藏
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的抗旱系数为:昌乐5号>秦麦3号>山农587>济南13>鲁麦5号>烟农15。五个生育期的叶片渗透调节能力为抗旱性强的品种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抗旱系数和渗透调节能力是反映冬小麦抗旱特性的两个最好指标。拔节、孕穗和开花期抗旱性强的品种气孔阻力比抗旱性弱的品种大,灌浆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6)
21. 喷放稀土对甘蔗植株ATP酶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潘廷国;王元贞;柯玉琴;江鹤基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33-138.  
摘要1688)      PDF(pc) (322KB)(839)    收藏
本文研究了在甘蔗分蘖末期喷施稀土对甘蔗植株ATP酶和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根际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末期喷施稀土提高了甘蔗叶片的Mg2+-ATP酶、Ca2+-ATP酶和根细胞的Na+-K+ATP酶的活性。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光合还礼经和根系活力,使土壤中有益的根际细菌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提高,促进了甘蔗生长,提高了甘蔗产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22. 1B/1R易位在小麦花药培养中作用的研究
胡琳;许为钢;赵向科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39-144.  
摘要1749)      PDF(pc) (331KB)(774)    收藏
对1B×1B、1B×1B/1R和1B/1R×1B/1R三类杂交组合共23个F1及其15个亲本的花药培养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对1B×1B/1R类型9个杂交组合的593个F1花粉植株进行了根尖细胞染色体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在1B背景下,1B/1R易位能显著提高小麦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诱导率,并发现由1B×1B/1R类型杂交组合F1获得的花粉植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23. 蔗糖与麦芽糖的配比对小麦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的分化频率的影响
陈耀锋;朱庆麟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45-148.  
摘要1862)      PDF(pc) (262KB)(777)    收藏
通过小麦花药培养基中蔗糖(Su)与麦芽糖(Ma)的配合使用研究,发现蔗糖与麦芽糖在最适配比时,能显著提高小麦花药培养效率.含9%蔗糖和2%麦芽糖的诱导培养基,花粉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绿苗产量比仅含11%蔗糖的对照有显著的提高.诱导、分化培养基中同时使用适当配比的芳糖和麦芽糖,小麦花药培养效率提高更显著,在最佳组合时,绿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
24. 不同时期追施肥水对冬小麦根系、根系活性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刘殿英;石立岩;董庆裕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49-155.  
摘要1847)      PDF(pc) (397KB)(1047)    收藏
冬前至孕穗期不同生育期追施肥水,对根系的影响不同。追施肥水可提高根系活性,早施,根系活性最大值出现得早,后期根系活性降低得也快。开花、灌浆期的根系活性均以拔节、孕穗肥水为高。根系活性对叶片衰老速度有明显的影响,与上部干重、产量及产量性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4)
25. 对两个玉米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分类研究
李建生;徐尚忠;赖菁茹;郑用琏;熊秀株;刘纪麟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56-164.  
摘要1721)      PDF(pc) (537KB)(840)    收藏
本文从普通遗传学、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水平对玉米雄花不育系—元徐cms—小黄和恩二激cms—大黄进行了综合性的分类研究。大田的育性反应表明,这两个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花粉染色的观察发现F1可育花粉与败育花粉基本上呈1:1分离。用小斑病T小种接种,这两个不育系不表现专化感染。通过mtDNA的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26. 高产小麦品种模式化选育的初步研究
陈化榜;曾北燕;李晴祺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65-172.  
摘要1923)      PDF(pc) (414KB)(815)    收藏
本文探讨了高产小麦品种理想模式的概念、特点和品种模式化选育的理论依据及优点。对37个亩产400公斤以上的高产品种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形态性状、生理性状以及这些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和简单相关分析。针对山东的生态条件和品种的现状,优化了亩产600-650公斤的品种模式。探讨了各类性状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产量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27. 大麦半矮秆品种资源“米麦114”和“尺八大麦”的遗传评价
张京;孙立军;陆炜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73-178.  
摘要1873)      PDF(pc) (338KB)(839)    收藏
用大麦半矮秆品种资源米麦114和尺八大麦与高秆测验种Bowman杂交的P1、P2、F1、F2及B1和B2六个世代群体为试村,研究了这两份半矮秆资源株高等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之间的遗传关系。发现它们的半矮生性状均主要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千粒重由微效多基因决定,符合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式。米麦114的穗长和穗密度各受一对隐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28. 茶树解除休眠前后体内激素等物质变化及锌的积极影响
吴彩;方兴汉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79-184.  
摘要1685)      PDF(pc) (386KB)(784)    收藏
为了探讨茶树解除休眠前后内源激素的变化及锌对此过程的作用,测定了成龄茶树休眠芽和顶端新梢核酸、可溶性蛋白、二种形态的脱落酸(ABA)含量及不同浓度锌处理苗体内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s)和ABA含量。结果表明,茶树解除休眠前后ABA的形态明显不同,游离太代谢趋于活跃,蛋白质合成加速。锌处理促进GAs和IAA含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
29. 小麦醇溶蛋白电泳分析的新方法
傅宾孝;于光华;王乐凯;兰静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85-187.  
摘要1474)      PDF(pc) (441KB)(105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3)
30. 平贝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唐巍;吴绛云
作物学报    1993, 19 (02): 188-189.  
摘要1269)      PDF(pc) (926KB)(75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31. 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莫惠栋
作物学报    1993, 19 (03): 193-200.  
摘要1725)      PDF(pc) (318KB)(942)    收藏
本文阐述由自花授粉作物的两个纯系杂交而衍生的各种世代群体的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表达,根据遗传组成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下的基因效应,给出了各有关群体质量-数量性状的平均数和遗传方差的分量.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主、微基因遗传变异的统计测验和主、微基因加性、显性变异分量的样本估计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2)
32. 亚洲棉地理族系类型及其亲缘关系
沈端庄;王庆华;刘东卫
作物学报    1993, 19 (03): 201-207.  
摘要1451)      PDF(pc) (3709KB)(755)    收藏
本文研究的48个亚洲棉(G.arboreum L.)品种,分别属于六个地理族系(Geographical Races),用8个质量性状进行形态分类,获得32个类型。其中苏丹棉4类,印度棉7类,缅甸棉2类,垂铃株2类,孟加拉棉9类,中国棉8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33. “Ch型”谷子显性核不育的遗传及其应用研究(Setaria italica)
胡洪凯;石艳华;王朝斌;赵虎臣
作物学报    1993, 19 (03): 208-217.  
摘要1627)      PDF(pc) (527KB)(771)    收藏
通过对“Ch型”谷子显性核不育的遗传研究,证实“Ch型”的不育性与“澳大利亚谷”的细胞质无关,其育性是受两对显性连锁基因Ms-和Rf-上位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当二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表现可育。这种由杂交而来,并能找到“恢复系”的显性核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
34. 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分的影响
李学渊;刘纪麟
作物学报    1993, 19 (03): 218-226.  
摘要1844)      收藏
研究了5种玉米胚乳突变基因(o2.su1,sh2,bt2,wx)及其互作对籽粒百粒重、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组分(精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的影响,并观察了蛋白质组分在突变体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型相比,o2,su1,sh2,bt2单突变体和各种双突变体均不同程度降低百粒生和增加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中,醇溶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
35. 外源细胞质诱导小麦单倍体的机理与应用研究
刘庆法
作物学报    1993, 19 (03): 227-232.  
摘要1680)      PDF(pc) (388KB)(767)    收藏
本文通过对具粘果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黑麦(AABBDDR和AABBDDRR)和1R小麦-黑麦附加系的研究,证明1BS对Ptg基因表达无抑制作用,并据此提出了一种利用染色体工程手段创造既自花结实又能诱导单倍体的异质品系的方案,为利用外源细胞质获得的大量单倍体进行小麦的单倍体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几个具普通小麦细胞质的1B/1R易位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36. 小麦-冰草异附加系种子醇溶蛋白基因表达的分析
鲍晓明;黄百渠
作物学报    1993, 19 (03): 233-238.  
摘要1848)      PDF(pc) (823KB)(787)    收藏
本文通过对两个系列14个小麦-冰草(Triticum aestivum-Agropyron intermedium)异附加系种子醇溶蛋白的SDS电泳分析,探讨了异源的天蓝冰草染色体在小麦基因组背景下的表达及其对小麦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附加不同的冰草染色体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小麦种子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在个别异附加系中,冰草染色体上的醇溶蛋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37. 红麻稀有材料分类地位研究
李爱青;邓丽卿;粟建光
作物学报    1993, 19 (03): 239-245.  
摘要1920)      PDF(pc) (364KB)(798)    收藏
17份红麻稀有材料的研究发现叶、苞片、萼片、花冠、蒴果和种子等形态特征变异丰富。细胞学研究表明,染色体数均为2n=36;栽培材料随休有普通型、较大型和特大型,野生材料均为普通型;野生材料染色体结构较栽培材料对称。野生材料与常规品种杂交,座果率变幅35-50%,结实率3.2-17%,均明显低于对照(分别为69%和30%),表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
38. 玉米群体冠层特征与光截获及产量关系的研究
沈秀瑛;戴俊英;胡安畅;顾慰连;郑波
作物学报    1993, 19 (03): 246-252.  
摘要1752)      PDF(pc) (393KB)(1139)    收藏
研究通过3年试验,证明了玉米群体冠层特征及群体内光分布和光合效率随种植密度和施N量而有明显变化。叶面积大小是导致冠层特征变化的主导因子。平展型单交种丹玉13的籽粒产量高限出现在最大LAI变化于4.10-4.7之间,其冠层垂直方向上最大叶面积密度趋于由中部向中上部推移。叶片倾角和消光系数调节幅-于明显增加,光合速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0)
39. 不同肥料类型及成熟度对烤烟香气物质成分及香型的影响
韩锦峰;马常力;王瑞新;朱在恒;洪涛;侯文华;韩薇;黄元炯
作物学报    1993, 19 (03): 253-261.  
摘要1895)      PDF(pc) (436KB)(897)    收藏
烟草香气是评价烟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项研究对烤烟复气物质主要成分进行了定性鉴定,共得出九类36种成分。含量较大的是新植二烯、烟碱、茄酮等。香型评定认为,苯乙醛、苯乙醇等对烟香贡献较大。 对香气物质主要成分的定量研究表明: (1)在不同肥料处理下,苯乙醛、2-呋喃甲醛等十种成分的含量均呈纯有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3)
40. 玉米基因雄性不育双杂合保持系的选育研究
季良越;罗福和;陈伟程;胡彦民;季洪强
作物学报    1993, 19 (03): 262-267.  
摘要1819)      PDF(pc) (460KB)(791)    收藏
本研究从1982年开始,选用玉米ms1、ms2和ms10三个雄性核不育基因以及易位断点与相应ms基因紧密连锁的T4-6b、T9-10a、T4-10f和T6-10(5519)四个易位系作为基础材料,采用细胞遗传技术育成若干个骨干自交系的基因雄性不育双杂合保持系。至今,已选育出黄早四和Mo17背景的ms2基因杂合保持系。保持系与ms2基因不育系杂交,子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