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棉花枯、黄萎病均是世界性棉花病害, 在我国各大棉区也均有发生. 我国每年因棉花枯、黄萎病造成的皮棉损失约占棉花总产量的10%~20%, 严重时可达60%以上[1]. 虽然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有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 但这些方法不但成本高, 而且防治效果差.……
中图分类号:
[1] | 窦道龙;王冰山;唐益雄;王志兴;孙敬三. 棉花高质量总RNA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J]. 作物学报, 2003, 29(03): 478-445. |
[2] | 李晓;王学德;朱玉贤;卢迎春;赵向前. 农杆菌真空渗透法转化花粉获得棉花转acsB基因植株[J]. 作物学报, 2002, 28(05): 709-712. |
[3] | 周治国. 苗期遮荫对棉花功能叶光合特性和光合产物代谢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1, 27(06): 967-973. |
[4] | 易成新;张天真;郭旺珍. 陆地棉衣分QTL的形态和RAPD分子标记筛选[J]. 作物学报, 2001, 27(06): 781-786. |
[5] | 杨佑明; 徐楚年;贾君镇. 棉胚珠继代培养纤维体系的建立[J]. 作物学报, 2001, 27(06): 694-703. |
[6] | 任立华;张天真. 陆地棉7个置换系的遗传评价[J]. 作物学报, 2001, 27(06): 993-999. |
[7] | 祝水金;季道藩. 色素腺体和棉酚对陆地棉茎尖培养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1, 27(06): 737-742. |
[8] | 孙小芳; 刘友良. 棉花品种耐盐性鉴定指标可靠性的检验[J]. 作物学报, 2001, 27(06): 794-801. |
[9] | 韩祥铭;刘英欣;宋宪亮. 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 2001, 27(04): 465-468. |
[10] | 叶子弘;朱军. 陆地棉开花成铃性状的遗传研究Ⅱ. 不同果枝节位的遗传规律[J]. 作物学报, 2001, 27(02): 243-2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