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蕊, 施龙建, 田红丽, 易红梅, 杨扬, 葛建镕, 范亚明, 任洁, 王璐, 陆大雷, 赵久然, 王凤格. 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SNP核心引物的确定及高通量检测方案的建立[J]. 作物学报, 2021, 47(4): 770-779. |
[2] |
周培禄,任红,齐华,赵明,李从锋. 氮肥用量对两种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7, 43(02): 263-276. |
[3] |
杨晓钦,张仁和,薛吉全,邰书静,张兴华,路海东,郭艳萍,郭德林. 非生物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产量性状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3, 39(07): 1325-1329. |
[4] |
李正红, 梁宁, 马宏, Kul Bhushan SAXENA, 刘秀贤, 宗绪晓. 木豆CGMS杂交种生产中的传粉昆虫[J]. 作物学报, 2011, 37(12): 2187-2193. |
[5] |
匡猛, 杨伟华, 张玉翠, 许红霞, 王延琴, 周大云, 冯新爱, 苏畅, 周红. 棉花杂交种纯度的SSR标记检测及其与田间表型鉴定的相关性[J]. 作物学报, 2011, 37(12): 2299-2305. |
[6] |
李浩川,刘义宝,程荣霞,孙希增,王亚,汤继华,刘宗华. 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效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09, 35(4): 755-760. |
[7] |
詹秋文;朱立猛;吴娟娟;张伟;张天真. 苏丹草高粱及其杂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 作物学报, 2008, 34(07): 1206-1212. |
[8] |
陈发波;杨克诚;荣廷昭;潘光堂. 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07, 33(06): 991-998. |
[9] |
徐文华;王空军;王永军;赵久然;董树亭;胡昌浩. 高粱、苏丹草及高粱-苏丹草杂交种产量和饲用品质的比较[J]. 作物学报, 2006, 32(08): 1218-1222. |
[10] |
刘平武;周国岭;杨光圣;傅廷栋. 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亲本指纹图谱构建和杂交种纯度鉴定[J]. 作物学报, 2005, 31(05): 640-646. |
[11] |
李潮海;栾丽敏;王群;李宁;赵亚丽. 苗期遮光及光照转换对不同玉米杂交种光合效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5, 31(03): 381-385. |
[12] |
詹秋文;钱章强. 高粱与苏丹草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4, 30(01): 73-77. |
[13] |
马朝芝;Sakai Takako;傅廷栋;孟金陵;杨光圣;涂金星. RAPDs和RFLPs分析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遗传多样性[J]. 作物学报, 2003, 29(05): 701-707. |
[14] |
李晓辉;李新海;李文华;王振华;马凤鸣;袁力行;张世煌. SSR标记技术在玉米杂交种种子纯度测定中的应用[J]. 作物学报, 2003, 29(01): 63-68. |
[15] |
陈毅伟;赵双宁;刘新芝;任蕤;曹梅林;高世菊;孙俐严;李竞雄. 玉米杂交种选育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作物学报, 1994, 20(06): 658-6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