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海, 程光远, 杨宗桃, 刘淑娴, 商贺阳, 黄国强, 徐景升. 甘蔗PsbR亚基应答SCMV侵染及其与SCMV-6K2的互作[J]. 作物学报, 2021, 47(8): 1522-1530. |
[2] |
王一帆, 殷文, 胡发龙, 范虹, 樊志龙, 赵财, 于爱忠, 柴强. 间作小麦光合性能对地上地下互作强度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21, 47(5): 929-941. |
[3] |
李兰兰, 母丹, 严雪, 杨陆可, 林文雄, 方长旬. OsPAL2;3对水稻化感抑制稗草能力的调控作用[J]. 作物学报, 2021, 47(2): 197-209. |
[4] |
孟钰玉, 魏春茹, 范润侨, 于秀梅, 王逍冬, 赵伟全, 魏新燕, 康振生, 刘大群. 小麦TaPP2-A13基因的表达响应逆境胁迫并与SCF复合体接头蛋白TaSKP1相互作用[J]. 作物学报, 2021, 47(2): 224-236. |
[5] |
陈玉婷, 刘露, 楚盼盼, 魏嘉贤, 钱慧娜, 陈华, 蔡铁城, 庄伟建, 张冲. 受青枯菌诱导的花生根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和AhRRS5互作蛋白的筛选[J]. 作物学报, 2021, 47(11): 2134-2146. |
[6] |
李京琳, 李佳林, 李新鹏, 安保光, 曾翔, 吴永忠, 黄培劲, 龙湍. 水稻ptc1隐性核不育系的创制及其配合力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11): 2173-2183. |
[7] |
贾小平,袁玺垒,李剑峰,王永芳,张小梅,张博,全建章,董志平. 不同光温条件谷子光温互作模式研究及SiCCT基因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20, 46(7): 1052-1062. |
[8] |
郑清雷,余陈静,姚坤存,黄宁,阙友雄,凌辉,许莉萍. 甘蔗Rieske Fe/S蛋白前体基因ScPetC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20, 46(6): 844-857. |
[9] |
郑飞娜,初金鹏,张秀,费立伟,代兴龙,贺明荣. 播种方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调控效应[J]. 作物学报, 2020, 46(3): 423-431. |
[10] |
姚姝, 张亚东, 刘燕清, 赵春芳, 周丽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Balakrishna Pillay, 王才林. 水稻Wxmp背景下SSIIa和SSIIIa等位变异及其互作对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11): 1690-1702. |
[11] |
向丽媛,徐凯,苏静,吴超,袁雄,郑兴飞,刁英,胡中立,李兰芝. 基于通路分析剖析水稻农艺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J]. 作物学报, 2019, 45(9): 1319-1326. |
[12] |
杜进勇,柴强,王一帆,范虹,胡发龙,殷文,李登业. 地上地下互作强度对小麦间作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9, 45(9): 1398-1406. |
[13] |
贾小平,全建章,王永芳,董志平,袁玺垒,张博,李剑峰. 不同光周期环境对谷子农艺性状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9, 45(7): 1119-1127. |
[14] |
赵小强,任斌,彭云玲,徐明霞,方鹏,庄泽龙,张金文,曾文静,高巧红,丁永福,陈奋奇. 8种水旱环境下2个玉米群体穗部性状QTL间的上位性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 45(6): 856-871. |
[15] |
冯韬,官春云. 甘蓝型油菜光敏色素互作因子4 (BnaPIF4)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 45(2): 204-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