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4, Vol. 30 ›› Issue (03): 189-195.
• 研究论文 • 下一篇
张增艳;许景升;刘耀光;王晓萍;林志珊;辛志勇
ZHANG Zeng-Yan;XU Jing-Sheng;LIU Yao-Guang;WANG Xiao-Ping;LIN Zhi-Shan;XIN Zhi-Yong
摘要: 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R)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保守结构设计简并引物,利用同源序列法PCR扩增、克隆到9个具有开放阅读框的中间偃麦草R基因同源片段(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利用抗黄矮病材料(含Bdv2)、感黄矮病材料(无Bdv2)进行RFLP分析,筛选到1个NBS类RGA序列TirgaZ1与Bdv2连锁。根据TirgaZ1的序列重新设计1对引
中图分类号:
[1] | 亓晓蕾,鲍印广,李兴锋,钱兆国,王瑞霞,吴科,王洪刚. 十个八倍体小偃麦的细胞学鉴定和染色体构成分析[J]. 作物学报, 2017, 43(07): 967-973. |
[2] | 李建波,乔麟轶,李欣,张晓军,詹海仙,郭慧娟,任永康,畅志坚. 小麦–中间偃麦草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7124的分子定位[J]. 作物学报, 2015, 41(01): 49-56. |
[3] | 唐志明,陈建酉,陆永法,周华成,莫雪娇,毛兴学,李晓方. 广东不同时期水稻主栽品种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13, 39(07): 1206-1213. |
[4] | 李洪杰,王晓鸣,陈怀谷,李伟,刘东涛,张会云. 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及小麦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J]. 作物学报, 2013, 39(06): 999-1012. |
[5] | 赵海滨,张延明,史春龙,闫小丹,田超,厉永鹏,李集临. 寒地多年生小麦的选育与细胞遗传学分析[J]. 作物学报, 2012, 38(08): 1378-1386. |
[6] | 赵丹, 赵继荣, 黄茜, 李宁, 黄占景, 张增艳. 利用BSMV-VIGS技术快速分析小麦TNBL1基因的抗黄矮病功能[J]. 作物学报, 2011, 37(11): 2106-2110. |
[7] | 李钊, 庄洪涛, 杜丽璞, 周淼平, 蔡士宾, 徐惠君, 李斯深, 张增艳. 组织特异表达启动子RSS1P在转TiERF1基因小麦中的应用[J]. 作物学报, 2011, 37(10): 1897-1903. |
[8] | 李宁, 黄茜, 刘燕, 赵丹, 刘艳, 黄占景, 张增艳. 小麦抗病基因类似序列BRG1的分离与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11, 37(06): 998-1004. |
[9] | 阙友雄,许莉萍,林剑伟,陈如凯. 甘蔗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鉴定[J]. 作物学报, 2009, 35(4): 631-639. |
[10] | 阙友雄,许莉萍,林剑伟,徐景升,张木清,陈如凯. 斑茅cDNA中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和表达特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09, 35(11): 2022-2028. |
[11] | 孙石;赵晋铭;武晓玲;郭娜;王源超;唐卿华;盖钧镒;邢邯. 大豆品种RGA分析与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J]. 作物学报, 2008, 34(10): 1704-1711. |
[12] | 王凯;杜丽璞;张增艳;廖勇;徐惠君;姚乌兰;黄璜;杨昆;辛志勇. 中间偃麦草SGT1基因的克隆及其抗病功能的分析[J]. 作物学报, 2008, 34(03): 520-525. |
[13] | 姚乌兰;张增艳;陈亮. 病原诱导的中间偃麦草ERF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J]. 作物学报, 2007, 33(09): 1405-1410. |
[14] | 蒋雅娟;贺岩;张登峰;徐丽;苏胜宝;戴景瑞;王守才. 玉米抗南方型锈病基因共分离分子标记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7, 33(05): 849-852. |
[15] | 崔志富;林志珊;辛志勇;唐益苗;张增艳;卢勤. 应用GISH与STS标记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抗黄矮病端体系[J]. 作物学报, 2006, 32(12): 1855-18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