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5, Vol. 31 ›› Issue (12): 1567-1571.
薛昌颖;杨晓光;B A M Bouman;冯利平;Gon van Laar;王化琪
XUE Chang-Ying1;YANG Xiao-Guang1; B A M Bouman2;FENG Li-Ping1;Gon van Laar3;WANG Hua-Qi4;WANG Pu4; WANG Zhi-Min4
摘要: 利用北京昌平2年旱稻田间试验结果,对ORYZA2000模型模拟旱稻生长发育的适应性做了初步研究。根据2003年旱稻田间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调试,获得了旱稻的基本作物参数,包括旱稻不同生育阶段的发育速率、干物质分配系数、比叶面积、最大根深等。利用2002年的数据对模型模拟的生物量、叶面积和产量等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ORYZA200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旱稻的生物量、叶面积动态变化过程及最终产量,尤其是在模拟穗生物量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地上部总生物量、绿叶生物量、茎生物量、穗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NRMSE值分别为45%、35%、57%、37%、35%和23%。
中图分类号:
[1] | 张安宁,刘毅,王飞名,谢岳文,孔德艳,聂元元,张分云,毕俊国,余新桥,刘国兰,罗利军. 节水抗旱稻恢复系的抗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评价[J]. 作物学报, 2019, 45(11): 1764-1769. |
[2] | 张文宇, 张伟欣, 葛道阔, 曹宏鑫, 刘岩, 宣守丽, 傅坤亚, 冯春焕, 陈魏涛. 基于生物量的油菜主茎叶片形态参数模拟研究[J]. 作物学报, 2015, 41(09): 1435-1444. |
[3] | 张亚杰,李京,彭红坤,陈秀斌,郑红裕,陈升孛,刘安国,胡立勇. 油菜生育期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J]. 作物学报, 2015, 41(05): 766-777. |
[4] | 丁在松, 王春艳, 关东明, 赵凤悟, 赵明. 旱稻×稗草杂交后代YF2-1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和抗氧化酶系统对渗透胁迫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11, 37(05): 876-881. |
[5] | 冯利平, 莫志鸿, 黄晚华, 杨晓光, 潘学标.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J]. 作物学报, 2011, 37(05): 895-902. |
[6] | 魏凤桐, 陶洪斌, 王璞. 旱稻297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生产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10, 36(12): 2135-2142. |
[7] | 李文峰,周治国,许乃银,陈兵林,孟亚利*. 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形成的模拟模型[J]. 作物学报, 2009, 35(7): 1290-1298. |
[8] | 瞿瑛;刘素红;谢云. 植被覆盖度计算机模拟模型与参数敏感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08, 34(11): 1964-1969. |
[9] | 朱大威;金之庆.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8, 34(09): 1588-1597. |
[10] | 常丽英;顾东祥;张文宇;杨杰;曹卫星;朱艳. 水稻叶片伸长过程的模拟模型[J]. 作物学报, 2008, 34(02): 311-317. |
[11] | 王一平;魏兴华;华蕾;袁筱萍;余汉勇;徐群;汤圣祥. 不同地理来源旱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07, 33(12): 2034-2040. |
[12] | 朱玉洁;冯利平;易 鹏;杨晓光;胡跃高. 紫花苜蓿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研究[J]. 作物学报, 2007, 33(10): 1682-1687. |
[13] | 石云鹭;丁在松;黄荣峰;王春艳;赵明. 转TERF1和LeERF2双价基因旱稻及其逆境光合特性研究[J]. 作物学报, 2007, 33(09): 1488-1494. |
[14] | 石云鹭;丁在松;张彬;张桂芳;赵明. 影响农杆菌介导旱稻转化效率主要因素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7, 33(07): 1135-1140. |
[15] | 常丽英;张文宇;张玉屏;顾东祥;姚鑫锋;朱艳;曹卫星. 水稻叶色变化动态的模拟模型研究[J]. 作物学报, 2007, 33(07): 1108-1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