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87年 第13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87-02-12
    • 研究论文
      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几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遗传
      周永明;刘后利
      作物学报. 1987, (01):  1-10. 
      摘要 ( 1674 )   PDF (624KB) ( 7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华油8号×Altex)正反交 F_1、F_2、回交一代以及相应的杂交亲本种子中几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研究了芥酸、廿碳烯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遗传以及这几种脂肪酸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种子中的芥酸、廿碳烯酸和油酸含量都是由胚基因型决定的,这三种脂肪酸含量受到一个共同
      中国南亚热带的多熟耕作制及其新发展
      吴灼年; 薛德榕; 黄湛
      作物学报. 1987, (01):  11-18. 
      摘要 ( 1667 )   PDF (652KB) ( 8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分析中国南亚热带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这一地带的多熟耕作制的若干主要类型是:(1)以水稻为主的多熟制;(2)稻田旱作物多熟制;(3)农牧渔相结合的复合多熟制;(4)旱地耕作制。另外,还探讨了南亚热带多熟制的资源利用及其综合评价。最后,作者强调指出: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布局中,为了兼(?)经济、社会、生态
      硝酸还原酶活力与作物耐肥性的研究 Ⅳ.玉米幼苗硝酸还原酶活力与品种耐肥性的关系
      黄明勤;杨素铀;张仲明;陈敬祥;林振武;汤玉玮
      作物学报. 1987, (01):  19-22. 
      摘要 ( 1600 )   PDF (238KB) ( 7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35个不同耐肥性玉米品种和品系幼苗的 NR 活力的测定,验证了作物品种耐肥性与 NR 活力间负相关关系。活体与离体测定结果的一致性为 NR 活力作为生化育种的指标之一,为作物育种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条件。
      水稻质核互作孢子体雄性不育性的基因分析
      张桂权; 卢永根
      作物学报. 1987, (01):  23-28. 
      摘要 ( 1770 )   PDF (521KB) ( 12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把花粉育性划分为可育、染败、圆败和典败四种类型,对三种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四个水稻雄性不育系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进行基因分析。结果表明,野败珍汕97A、野败二九矮4A、冈比亚卡二九矮7A 和毛早壳八四早8A 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均由两对隐性育性恢复基因 rf_1 rf_1 rf_2 rf_2控制,属孢子体不育类型。IR24具有相应的两对显性
      杂交水稻组合与白叶枯病菌系相互作用的研究
      路文如; 沈锦骅
      作物学报. 1987, (01):  29-36. 
      摘要 ( 1647 )   PDF (470KB) ( 7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推广的8个主要杂交稻组合和强、中、弱三种致病力的白叶枯病菌系,就杂交稻及其三系的抗病性差异、菌系的致病力差异以及品种(系)——菌系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个组合中,以粳稻组合抗白叶枯病性较强;籼稻组合中,以 IR26为恢复系的威优6号、汕优8号抗性最强,而以 IR
      不同土壤对小麦根系生长动态的研究
      马元喜
      作物学报. 1987, (01):  37-44. 
      摘要 ( 1735 )   PDF (759KB) ( 8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盆栽、田间试验和大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冲积土和盐碱土等对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内小麦根系深度变化很大。一般在0.8~2.1米之间,个别的深度达3.4米。黄土区根系最深,有夹沙层的冲积土根扎最浅。不同土壤条件下,小麦各生育时期根系增长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壤土、黄土中,根系生长较快
      18个国外弱冬性小麦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岳大华;曹旸; 包显琛; 孟兰玉; 张卜余;侯耀文
      作物学报. 1987, (01):  45-52. 
      摘要 ( 1707 )   PDF (417KB) ( 7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1~1984年对引自国外的弱冬性小麦品种在北京、南京、济南、武功、郑州及临汾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采用 S.A.Eberhart 和 W.A.Russel(1966)稳定性参数的模式,估算平均产量、有效穗数、小穗数、穗粒数、株粒重和千粒重的回归系数(bi)和线性回归的离差(S~2di)。结果表明,穗粒性状变异的程度与产量的稳定性相一致。凡穗粒性状
      凤眼莲有性繁殖的研究 1.人工制种与种子萌发
      唐佩华; 孙金洲; 刘一鸣; 黄国振
      作物学报. 1987, (01):  53-58. 
      摘要 ( 1676 )   PDF (1433KB) ( 7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武汉和北京地区栽培的凤眼莲的结实器官发育良好,经人工授粉可获得种子。将种子经破皮处理,在适当的光照下,萌发率高达95%左右,实验证明凤眼莲种子是需光种子。本工作提出了人工制种和提高种子萌发率的简易方法,对推广凤眼莲的种子繁殖具有实用价值。
      高粱茎秆汁液中乌头酸含量遗传的初步研究
      程保成; 刘巧英; 江宏;刘乐融
      作物学报. 1987, (01):  59-62. 
      摘要 ( 1613 )   PDF (197KB) ( 7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粱茎秆汁液中乌头酸的含量受两组基因控制。基因的分布频率不均衡。一般配合力方差是特殊配合力方差的11.62~12.23倍。狭义遗传力为44.18~48.68%。T×622、T×624和 T×390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T×378、4692A、榆5A、1729A、7501A、7502A、7504A 和7718A 的效应值较低。由于该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应该在较晚世代进行选择
      水稻种子蛋白质组分的双向电泳分析
      孙崇荣; 李育庆; 汪景长; 朱俭
      作物学报. 1987, (01):  63-68. 
      摘要 ( 1795 )   PDF (866KB) ( 9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双向电泳技术作了一些改进,应用于水稻种子胚乳及胚蛋白的组分分析,获得了较清晰而稳定的结果。水稻(Oryza sativa.L)品种珍汕97的胚乳蛋白可分析出约100种成分,而胚蛋白可分析出约550种成分,检测灵敏度为0.2μg 蛋白质/mm~2。通过对这些实验条件的比较,表明该技术对水稻等作物种子蛋白的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的研究
      沈高中; 赖仲铭
      作物学报. 1987, (01):  69-76. 
      摘要 ( 1634 )   PDF (481KB) ( 8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1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式组配成55个单交组合在三个地点试验,考察了产量等17个主要性状。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与环境都有显著的互作,但各考察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仍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惟在不同性状上并不表现出一致的稳定性。一般配合力的稳定性在各考察性状上大于或相当于特殊配合力的稳定性
      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 Ⅱ.不同类型甘蓝型油菜(B.napus L.)异地异季种植的生态特性研究
      王国槐; 官春云
      作物学报. 1987, (01):  77-84. 
      摘要 ( 1771 )   PDF (546KB) ( 7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和杂种 F_1异地异季种植的性状表现。春油菜、春性和半冬性类型品种夏播生育期缩短,性状变差;冬性和部分半冬性类型品种不能现蕾开花。春油菜对长日照敏感;冬油菜对长日照不敏感。我国三种类型冬油菜品种夏播与秋播的现蕾日数与全生育日数呈高度正相关。不同类型品种夏播与秋播经济性状呈显著
      研究简报
      小麦异形二价体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刘秉华
      作物学报. 1987, (01):  85-86. 
      摘要 ( 1722 )   PDF (183KB) ( 7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本文观察并分析了34个小麦端着丝点染色体的异形二价体在非完全中国春背景下的配对情况,并根据配对的紧密程度进行了排队。作者提出在异形二价体中端体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公式
      棉花花药培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李秀兰
      作物学报. 1987, (01):  87-88. 
      摘要 ( 1522 )   PDF (540KB) ( 9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多年来,国内外棉花花药培养研究的成效基本上停留在形成大量愈伤组织及少量类根状体阶段。而镜检表明,愈伤组织多来自花药的体细胞,染色体为双倍性(2n=4x=52)。1977年我们发现在棉花花药培养体中有少数花粉细胞染色体是单倍的。如果对这些单倍体细胞的形成与发育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棉花花培单倍体获得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