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86年 第12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1986-11-12
    • 研究论文
      北京地区冬小麦品种冠层结构的研究
      赵双宁;李培;曾浙荣;台建祥; 庄巧生
      作物学报. 1986, (04):  217-224. 
      摘要 ( 1483 )   PDF (734KB) ( 8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85年对本地区22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上部三个节的茎、叶和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产量水平为5~6吨/公顷时,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是穗粒重,其中千粒重和穗粒数的贡献大体相同。上部三个叶片性状有较大的一致性,旗叶宽、面积、绿色面积持续期对穗粒数、粒重、穗粒重有中度正相关,其中叶宽影响较大;但与穗数/米~2呈中度负相关,因而与产量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茎、鞘直径与产量构成因素关系比长度密切,上部茎节直径影响也比下部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决定产量的还是产量构成因素本身,旗叶性状居从属地位,其中开张角、基角和叶宽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将产量居前五名品种的主要性状平均值与由曲线回归方程计算而得的“最优值”相比较,二者基本一致。据此提出选育产量潜力为6吨/公顷上下品种时可加考虑的冠层性状指标。

      湘、鄂、赣三省稻田三熟制轮作与连作试验研究报告
      湘、鄂、赣三省农科院稻田耕作制度试验协作组
      作物学报. 1986, (04):  225-232. 
      摘要 ( 1470 )   PDF (431KB) ( 8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湘、鄂、赣三省五十年代初的稻田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制为主,一季稻占稻田面积的85%以上,冬季多为冬炕或冬泡,只有部分种冬作物。六十年代中期始,推广一季稻改双季稻,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双季稻面积逐年扩大,与此配套的紫云英绿肥也很快发展起来。七十年代“绿肥—双季稻”已成为稻田复种制度的主体,到1977年,三省双季稻面积达到最高峰,占水田总面积的60%以上,“绿肥—双季稻”又占双季稻面积的70%以上。这种改革措施对三省粮食增产,尤其是水稻增产,起了重要作用。

      田间试验中的趋势变异及其控制
      莫惠栋;思扬
      作物学报. 1986, (04):  233-240. 
      摘要 ( 1501 )   PDF (637KB) ( 9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反应面分析研究分别设置于水田和旱田中的空白试验、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和平方格子设计试验的趋势变异,试验材料为水稻和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在空白试验中,趋势变异平方和约占总平方和的76%;在其余试验中,趋势变异平方和平均为剩余(扣除品种)平方和的67.79%(极差为45.66%~79.14%)。当以反应面方法消去趋势变异后,试验的误差均方都小于常规方差分析的误差均方。因而反应面方法对于趋势变异的控制,要比区组控制更为有效。趋势变异的反应面分析法可以应用于适合和一些不适合常规方差分析的试验,并提高试验的精确度。

      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成株抗性
      章琦;苗东华
      作物学报. 1986, (04):  241-248. 
      摘要 ( 1582 )   PDF (403KB) ( 8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些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的侵染表现出成株期抗性,其植株在苗期感病,随着植株成长由感病转为抗病。13个有成株抗性的品种中,有些能抗供试的4个菲律宾小种,而另一些只对1或2个小种有成株抗性。菌系与品种间互作较强,表明有些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成株抗性似乎属“小种专化”。抗性转变的情况多种多样,有些品种从苗期到孕穗期逐渐由感病转为抗病,另一些品种从感病转向抗病的界限非常明显。不同品种对同一菌系的转抗叶位不同,同一品种对不同菌株的转抗叶位也不一样。具有 Xa-6基因的品种的成株抗性仍表现稳定。高温对感病品种和成株抗性品种在转抗以前的感病阶段的病情发展有促进作用。具有 xa-5基因的 IR1545-339在高温下仍然有其鉴别抗性反应,对其有致病力的小种4的病情类似TNI。

      一粒小麦的染色体和同工酶分析
      李国珍;梁彦生;李国凤;江洪如
      作物学报. 1986, (04):  249-254. 
      摘要 ( 1396 )   PDF (674KB) ( 8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火焰干燥涂片法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观察到野生一粒小麦(T.boeo-ticum)和栽培一粒小麦(T.monococcum)的染色体组型基本相同。它们都具有着丝点带,但其中间带和末端带有些差别。在我们实验中它们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及幼苗早期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也基本相似。因此野生一粒小麦和栽培一粒小麦可以归为一个一粒小麦种(T.monococcum),在小麦进化中,它们提供了 A 组染色体。

      大豆主要性状演化的初步研究
      舒世珍;李福山;常汝镇
      作物学报. 1986, (04):  255-260. 
      摘要 ( 1533 )   PDF (452KB) ( 12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概述了从野生大豆进化到栽培大豆各个性状演化趋势。进化程度以产量性状最大;三种类型中以半野生型变异最大;各性状变异情况以荚大小、每荚粒数、全生育期变化最小,而单株荚数、粒数及粒重变异最大;从各性状相关分析看出:三种类型相关性均相似,其相关值大小可顺序排列为叶面积—叶宽>产量性状>全生育期—出苗到开花日数>植株性状。
      广东自然生态因子组合对小麦生育期效应研究
      蔡奇生;师长俭;陈家旺;滕成业;林康有
      作物学报. 1986, (04):  261-268. 
      摘要 ( 1648 )   PDF (510KB) ( 8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广东省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自然生态因子组合对36个小麦品种生育期的效应。两向方差分析证实遗传方差、生态变异均达极显著。28个逐步回归方程中提供的信息揭示出与生育期关系最密切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日均温、日均辐射量和总降雨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作用,依因子组合形式和品种类群不同而有差别。为各气候带小麦遗传和栽培控制指标提供了依据。本区小麦属秋播早熟春性生态类型。

      云南省稻种资源的综合研究与利用——Ⅵ、云南的早粳
      程侃声;卢义宣;罗军;黄迺威;刘光荣;王象坤
      作物学报. 1986, (04):  269-272. 
      摘要 ( 1644 )   PDF (266KB) ( 9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有无早粳,在稻种的分化上是值得重视的。本文指出在云南陆稻的地方种中有中熟早粳以及在云南西北部高海拔地区还存在一种“假早粳型”,后者的特点是在15~18小时的日长下,生育期逐渐显著延长,不同于典型的早粳。此外一些感光性弱的中粳和芒稻则以具有较长的短日高温生育期与早粳相区别。文中还讨论了早粳在云南形成的原因,并设想了云南粳稻向外传播的途径。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的初步研究
      王群瑛;胡昌浩
      作物学报. 1986, (04):  273-278. 
      摘要 ( 1802 )   PDF (1875KB) ( 14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两个玉米品种,于春、夏两季播种,对玉米植株基部(第3叶)、下部(第7、9叶)、中部(果穗叶)和上部(倒二叶)四个叶位叶片,进行叶肉细胞的形态、气孔器的分布、维管束的数目、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强度的综合研究。趋势如下:叶肉细胞的形态具有多样性,果穗叶最复杂,四环以上细胞的比例最高,自果穗叶向上向下各叶渐趋简单。不同叶位叶片气孔器的密度,有随叶位上升而增加的趋势。在维管束的数目、导管粗度、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强度诸方面,果穗叶均高于其它叶位。综上所述,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中部果穗叶片优于其它叶位。

      糜子幼穗分化的形态、进程及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关系
      刘福在
      作物学报. 1986, (04):  279-284. 
      摘要 ( 1491 )   PDF (1957KB) ( 9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糜子幼穗分化经历六个时期:0、茎叶原基分化期,Ⅰ、第一苞原期,Ⅱ、枝梗系统分化期,Ⅲ、小穗、小花原基分化期,Ⅳ、雌雄蕊原基分化期,Ⅴ、花粉粒分化形成期。其中,我们重点对Ⅴ期作了观察。糜子幼穗分化的进程因品种熟性与播期差别很大。多元相关分析表明:分化进程在0~Ⅳ各期受日平均温度与品种熟性影响,在Ⅴ期受日平均温度与出现≥30℃高温日数影响。花序顶部小穗比基部小穗提早分化一个时期,分化速度也要快一些。内部穗分化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关系表现为:Ⅰ~Ⅴ期的叶龄、出现叶及Ⅰ~Ⅳ期的叶龄余数与植株主茎总叶数成线性关系。伸长节在各期也因主茎总叶数而异。不论植株总叶数多少,Ⅴ期,最后一叶出现,叶龄余数相近(1.5);开花期叶片全部展开,穗颈节伸长。叶龄指数贯彻穗分化始终,不受植株总叶数影响,是推断穗分化进程较准确的指标。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