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84年 第10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1984-06-12
    • 研究论文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的建拓
      吴兆苏
      作物学报. 1984, (02):  73-80. 
      摘要 ( 1526 )   PDF (581KB) ( 8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赤霉病在我国小麦病害中的危害性仅次于条锈病,居第二位。它是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东部最严重的病害。抗赤霉病育种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抗性尚未得到显著提高,更没有和高产基因型相结合。对于这样数量遗传的、遗传力低的、涉及多种性状的问题,沿袭传统的育种途径是难以解决的。建拓抗赤霉病的基因库应该是最
      水稻恢复系IR_(24)恢复基因的初步分析
      杨仁崔
      作物学报. 1984, (02):  81-86. 
      摘要 ( 1641 )   PDF (331KB) ( 7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粉育性是衡量稻株育性的根本指标。以穗颈抽出程度、花药的形态和颜色来判断稻株育性,简便可靠。IR_(24)具有二对独立主效显性恢复基因 R_(f_1)R_(f_1)R_(f_2)-R_(f_2),其中R_(f_1)的作用大于 R_(f_2)。
      千斤高粱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
      李淮滨
      作物学报. 1984, (02):  87-94. 
      摘要 ( 1668 )   PDF (467KB) ( 8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9~1982年对两个杂交种亩产千斤水平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梁总干物质生产中开花前约占43%,开花后约占57%。籽粒产量主要依赖开花后光合作用的净同化率所同化,开花前提供约12~33%。同时观察到高梁生长后期茎叶干重多有回升。群体生长率的动态变化呈双峰曲线,其消长过程与产量形成关系
      继代培养中异源三倍体水稻愈伤组织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和再分化的研究初报
      邹高治
      作物学报. 1984, (02):  95-100. 
      摘要 ( 1730 )   PDF (364KB) ( 8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四种类型的杂种三倍体水稻愈伤组织块(对照组、糊状组、颗粒组和粉状组)的再分化能力和氨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具有完全分化能力的对照组包含有21种氨基酸。颗粒组的再分化率为60%,包含有22种氨基酸,即缺失对照组氨基酸组分中的乌氦酸、天冬氨酸,增加了α-氨基丁酸、甲硫氨酸和β-丙氨酸。糊状组缺失天冬氨酸、鸟氨酸、增加
      大麦叶绿体突变体的类囊体膜蛋白质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研究
      李继耕
      作物学报. 1984, (02):  101-104. 
      摘要 ( 1715 )   PDF (396KB) ( 9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研究了大麦黄绿突变体与其原始品种“矮秆齐”的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质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突变体比对照少了一条23kd 多肽。已经证明该突变体缺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Ⅱ(即 CPⅡ),故推论23kd 为 CPⅡ特异多肽。此外,17.5及18.3kd 两个峰,突变体也较对照明显下降。叶绿体超微结构方面的观察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基粒片层
      小麦干热风伤害机理的研究
      作物学报. 1984, (02):  105-112. 
      摘要 ( 1482 )   PDF (474KB) ( 14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热风是小麦籽粒灌浆期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干热风造成了一些不可逆的伤害,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迅速减少,细胞膜系统丧失了正常功能,由于叶片里氮的净损失,引起氮代谢平衡的破坏,诱发了代谢紊乱和造成饥饿,小麦灌浆源严重减少。干热风伤害的机理,实质上是间接伤害。
      春小麦南北异地种植光温反应类型及其主要性状相关
      林成锵
      作物学报. 1984, (02):  113-122. 
      摘要 ( 1483 )   PDF (557KB) ( 7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春小麦南方异地种植,表现有光敏、温敏和迟钝三种类型。除晚熟的光敏型品种外主要性状都能够充分表现出来,并扩大变异范围,为选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生育期、株高、穗长和穗粒数等性状南北两地存在中度相关,可参照北方表现进行选择。光敏型材料因南方的高温短日条件不利其性状的发育,在选择度上应适当放宽。千粒重南北两地的
      六棱大麦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研究
      黄志仁
      作物学报. 1984, (02):  123-132. 
      摘要 ( 1560 )   PDF (546KB) ( 8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六棱大麦杂种 F_120个组合及其9个亲本12个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表明:株粒重、单株草重、株粒数和每穗粒重的杂种优势达20~35%;主穗长、株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主穗粒数的杂种优势约为10~20%;主穗小穗数为5.49%,经济系数为负向优势-1.62%。由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各性状的遗传力较高,故预
      高粱杂种一代性状间及优势强度间的相关分析
      高士杰
      作物学报. 1984, (02):  133-136. 
      摘要 ( 1565 )   PDF (236KB) ( 7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30个基因型的6个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间及6个性状优势强度与单株产量优势强度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了通径分析。6个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两组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千粒重。穗长优势对单株产量优势的影响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效应均较小。生育期和株高优势对单株产量优势
      小麦午睡原因的研究Ⅰ.大田生态因子与午睡的关系
      韩凤山
      作物学报. 1984, (02):  137-143. 
      摘要 ( 1572 )   PDF (361KB) ( 8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光照、气温和大气 CO_2浓度等3个因子的日变化动态分析研究了大田群体条件下小麦表观光合作用午睡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正午大田气温超过小麦光合适温(24℃)、大气 CO_2浓度下降是形成小麦午睡的重要因素;光照超过光饱和点不会引起午睡。讨论了挖掘午睡产量潜力的前景。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