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27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1-05-12
    • 研究论文
      重要抗源京核8811品系抗小麦条锈病主效基因的单体分析
      张敬原;徐世昌;张书绅;赵文生;张继新
      作物学报. 2001, (03):  273-277. 
      摘要 ( 1631 )   PDF (232KB) ( 11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单体分析技术,用中国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CY31和埃塞俄比亚菌系35E134的单孢菌系对重要抗源京核8811品系进行抗条锈基因分析及定位。结果表明:京核8811含有抗35E134菌系、位于2A染色体上和抗CY31菌系、位于4D染色体上的两对显性抗条锈基因,二者均控制0-0;的侵染型。异同比较显示,定位基因不同于国际上已定名的抗条锈基
      抛秧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
      戴其根;张洪程;苏宝林; 邱枫;霍中洋;许轲
      作物学报. 2001, (03):  278-285. 
      摘要 ( 1450 )   PDF (284KB) ( 12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抛秧稻特有的秧苗直立过程,以洗根手插为对照,研究了抛秧稻活棵立苗及其生理生态特点。结果表明,抛秧稻带土秧苗抛后,平躺小苗、中苗、大苗一般分别在2~5、5~6、7~10天内直立。在活棵立苗期间,抛秧稻苗体内水分、养分及光合等状况明显优于同质洗根手插苗。根、叶、蘖等生长在数量、质量上也优于同质洗根手插苗。
      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的研究
      盖钧镒;汪越胜;张孟臣;王继安;常汝镇
      作物学报. 2001, (03):  286-292. 
      摘要 ( 2027 )   PDF (243KB) ( 24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北美13个熟期组大豆代表品种48份及我国各地地方品种256份在南京春播自然条件结合18小时长光照条件的试验,部分品种在石家庄、哈尔滨的春播试验,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将我国大豆品种归属为相应的000~Ⅸ共12个熟期组,未发现熟期组Ⅹ品种;(2)按同一熟期组品种生育前期变异的地理分布,0~Ⅲ熟期组内各划分为秦岭淮河
      获得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转多基因水稻
      冯道荣;许新萍;范钦;李宝健;雷财林;凌忠专
      作物学报. 2001, (03):  293-300. 
      摘要 ( 1757 )   PDF (335KB) ( 12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多个抗真菌病基因连同筛选基因hpt一起导入一水稻品种中,共获得49个独立的整合有1~4个抗真菌病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系。转基因植株中几丁质酶的酶活均高于非转化对照植株,且转多个几丁质酶基因或与β-1,3-葡聚糖酶基因一起的转基因植株较转单个几丁质酶基因的植株有更高的酶活性。抗病试验表明,这些不同组合的R2代转基因
      水稻光合关键酶类在光合日变化中的作用
      蒋德安;陆庆;翁晓燕;郑炳松;奚海福
      作物学报. 2001, (03):  301-307. 
      摘要 ( 1829 )   PDF (262KB) ( 12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2个水稻品种的剑叶净光合速率(Pn)、Rubisco初始活力和Rubisco活化酶活力、Rubisco活化酶含量和ATP含量的日变化,以明确在体内Rubisco活化酶是否对光合作用和Rubisco活力的日变化起调节作用。结果表明,2个品种剑叶的Pn、Rubisco初始活力和Rubisco活化酶活力在一天内变化较大,三者的日变化模式基本一致,即具有两个峰
      3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分组鉴定
      李晚忱;荣廷昭;雷本鸣;曹墨菊;胡长远
      作物学报. 2001, (03):  308-312. 
      摘要 ( 1629 )   PDF (196KB) ( 12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地理远缘杂交和亲缘远缘杂交群体中,分离选育川G、类2、类3三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保关系鉴定和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表明,三个不育系均属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但是,从线粒体DNA的RFLP带型可以推断,川G与类2、类3以及参试C组不育系属于不同亚组,对克服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单一性具重要意义。这三个不育系的不
      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检测研究
      孙传清;李自超;王象坤
      作物学报. 2001, (03):  313-318. 
      摘要 ( 1689 )   PDF (238KB) ( 11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22份野生稻和75份栽培稻在44个RFLP位点的多态性为资料,采用逐步聚类法和分组随机法,按原始样本的50%、20%和10%,分别构建初级核心样本、次级核心样本和核心样本,用多态位点数(Np)、等位基因数(Na)、基因型数(Ng)及平均基因多样性(Hs)等参数,检测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初级核心样本的Np、Na和Ng分别达到原始样本的
      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长、发育、色素和产量的影响
      冯虎元;安黎哲;徐世健;强维亚;陈拓;王勋陵
      作物学报. 2001, (03):  319-323. 
      摘要 ( 2025 )   PDF (233KB) ( 15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田间条件下,模拟20%平流层臭氧层的减薄,研究了增强紫外线-B辐射(280~320nm)(UV-B)对10个大豆品种生长、发育、色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强的UV-B辐射使一些大豆品种的物候期发生改变。(2)明显降低多数品种光合作用色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所有品种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3)大豆品种的株高、根茎叶生物量
      浙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法
      魏兴华;汤圣祥; 余汉勇; 江云珠
      作物学报. 2001, (03):  324-328. 
      摘要 ( 1648 )   PDF (229KB) ( 10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入编《中国稻种资源目录》的1567份浙江粳稻地方品种为材料,采用变种类型分层(丁颖分类法),聚类分组和直接随机取样3种方法,构建了浙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样品,并探讨了适宜的样品规模和利用编目性状进行核心样品构建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变种类型下聚类分组取样优于直接随机取样,编目性状可作为构建核心样品的重要性
      不同叶片卷曲度杂交水稻的光合特性比较
      朱德峰;林贤青;曹卫星
      作物学报. 2001, (03):  329-333. 
      摘要 ( 1857 )   PDF (226KB) ( 13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叶片卷曲度不同的6个代表性杂交水稻组合在开花期和花后20天上部3张叶片的卷曲度和剑叶叶片近轴面(上表面)、远轴面(下表面)光合强度、叶片角度、挺直度、群体消光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剑叶卷曲度高的组合叶片卷曲度达44%~47%,中等的组合为15%~16%,低的组合为10%~11%。高叶片卷曲度组合的剑叶上表面
      鲜湿面条专用小麦品种品质的评价
      李硕碧;单明珠;王怡;李必运;张蜀光
      作物学报. 2001, (03):  334-338. 
      摘要 ( 1863 )   PDF (181KB) ( 14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2个小麦品种(农家种2个,育成种23个,国外品种7个)的面粉品质与鲜湿面条的煮熟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煮面感官评分≥80分的12个优质面条小麦以强筋品种为主,兼有个别中筋品种。沉淀值、稳定时间和最大抗延阻力是决定鲜湿面条品质的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和面团延伸性应有一个适宜的范围,超过范围面条感官评
      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玉米基因的差异表达
      吴敏生;高志环;戴景瑞
      作物学报. 2001, (03):  339-342. 
      摘要 ( 1875 )   PDF (181KB) ( 14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cDNA-AFLP技术,对玉米强优势组合和弱优势组合及其双亲自交系在苗期和雄穗生长锥伸长期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强优势组合和弱优势组合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基因表达有多种类型,表现出质和量的差异,不仅有增强,也有双亲沉默,弱优势组合双亲沉默的数量在苗期和雄穗生长锥伸长期均高于强优势组合,杂
      “旺壮重”栽培对双季杂交稻产量形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邹应斌;黄见良;屠乃美;李合松;黄升平;张杨珠
      作物学报. 2001, (03):  343-350. 
      摘要 ( 1646 )   PDF (254KB) ( 14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6~1999年在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N27°29′)进行了双季稻“旺壮重”栽培的定位试验(6.67hm2)和与传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早稻V402单产7981.5~8494.5kg/hm2,晚稻V198为8481.5~8980.5kg/hm2,分别比传统栽培增产11.7%和13.3%;(2)高产水稻群体成穗率高(71.3%~76.8%),群体内透光好,净同化率高,
      不育临界温度值不同的培矮64S近等基因系选育
      曾汉来;张端品
      作物学报. 2001, (03):  351-355. 
      摘要 ( 1809 )   PDF (174KB) ( 11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人工控制的系列温度条件,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5株系的高世代自交(近交)群体进行单株雄性育性鉴定与系统选择,再经10代自交纯化,获得一套不育临界温度分别为23℃、24℃、26℃和28℃的培矮64S近等基因系。这套材料对研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高低的遗传规律和花粉的育性温度控制机理有重要意义,其中不育
      小麦茎顶端原基发育模拟模型的研究
      严美春;曹卫星;罗卫红;李存东
      作物学报. 2001, (03):  356-362. 
      摘要 ( 1774 )   PDF (184KB) ( 1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系统地模拟了小麦植株茎顶端不同类型原基的发育过程,建立了叶原基分化、小穗原基分化和小花原基分化、退化、败育、受精结实及籽粒生长的子模型。模型引入每小穗分化的最大小花原基数、退化的最大小花原基数和籽粒潜在重量3个遗传参数,分别反映了不同小麦品种小花分化、退化和籽粒生长等方面的遗传差异。利用南京地区
      干旱胁迫下小麦脯氨酸积累相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杨凯;昌小平;胡荣海;贾继增
      作物学报. 2001, (03):  363-366. 
      摘要 ( 1661 )   PDF (224KB) ( 14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旱胁迫和对照条件下中国春-Hope代换系和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代换系的叶片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方差分析表明:普通小麦可能在4B、5A和5D染色体上有控制干旱胁迫下脯氨酸积累的基因存在,6B和6D染色体上可能有抑制脯氨酸积累的基因存在。在测定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代换系的叶片脯氨酸含量后,确定小麦5A和5D染色体上有
      水稻Xa-5基因在水稻和玉米中的比较物理定位
      覃瑞 ;魏文辉 ;金危危 ;宋运淳
      作物学报. 2001, (03):  367-370. 
      摘要 ( 1564 )   PDF (258KB) ( 12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基因组分析证明,玉米和水稻基因组间存在广泛的同线性和共线性。对水稻和玉米基因的原位杂交定位可以揭示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结构的共同特点和进化规律。用与Xa-5连锁的RG556及RG556筛选出的BAC克隆44B4作探针对水稻广陆矮四号和玉米自交系黄早四进行了原位杂交,在水稻第5号染色体短臂和玉米第8号染色体长臂检出了杂交信
      超甜玉米种子低温吸胀的生理生化变化
      胡晋;蔡素琴
      作物学报. 2001, (03):  371-376. 
      摘要 ( 1913 )   PDF (254KB) ( 15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以sh2胚乳突变体(超甜玉米)为材料,以普通杂交玉米(掖单12)为对照,比较了两者于6℃,10℃和25℃条件下吸胀的生理生化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6℃和10℃吸胀处理的超甜玉米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降低,而6℃低温吸胀对掖单12玉米种子影响甚微。低温吸胀均引起两种玉米种子吸胀速率、电解质渗出速率和核苷酸
      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口感粘度硬度关系的研究
      朱庆森;杜永;王志琴;郎有忠;汤述翥;杨建昌;张祖建
      作物学报. 2001, (03):  377-382. 
      摘要 ( 1865 )   PDF (182KB) ( 22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若干组直链淀粉含量相近或有明显差异的杂交稻和常规稻米饭品尝口感粘、硬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米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仍是制约米饭口感粘、硬度的重要因子,但其制约力明显低于对常规稻的制约力;在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的情况下,杂交稻较同亚种的常规稻米饭口感偏粘、偏软,亚种间杂交稻与籼型常规稻相比情况亦如此
      小麦品种“高优503”抗条锈基因染色体定位
      王彦梅;钟冠昌;穆素梅;安调过;王志国;李俊明;纪军
      作物学报. 2001, (03):  383-386. 
      摘要 ( 1785 )   PDF (220KB) ( 15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利用感染条锈病的“中国春”单体系列与抗条中29号生理小种的“高优503”小麦进行杂交,通过细胞学观察和田间锈病鉴定,对其抗病基因进行单体分析。结果表明:“高优503”小麦抗条中29号生理小种的基因位于4B和5B染色体上,是两对显性基因。
      重碳酸氢根对水稻根区重要有机酸分布的影响与水稻品种耐缺Zn关系的研究
      徐晓燕; 杨肖娥; 杨玉爱
      作物学报. 2001, (03):  387-391. 
      摘要 ( 1800 )   PDF (248KB) ( 14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缺Zn敏感水稻品种IR26和耐缺Zn水稻品种IR8192-31-2,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缺Zn敏感和耐性水稻品种根生长和根区主要有机酸分布受HCO-3影响的差异。在低锌浓度下,HCO-3严重抑制敏感品种根系生长,而对耐性品种影响很小;苹果酸在敏感品种根区的分布情况是伸长区>分生区>根毛区,而在耐性品种根区的分布情况是伸长区
      亚种间杂交稻穗颈节间组织与物质运转关系的研究
      肖应辉;陈立云;余铁桥;唐湘如;罗利华
      作物学报. 2001, (03):  392-396. 
      摘要 ( 1781 )   PDF (228KB) ( 13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品种间杂交稻为对照,对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运转与穗颈节间某些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结实期间茎鞘干物质输出率与穗净增重、最终穗重及灌浆速率呈负相关;穗颈节间单位维管或单位韧皮面积上通过的干物质量与灌浆速率显著正相关;齐穗后10d灌浆速率与穗颈节间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正相关。
      叶片淋洗对玉米耐盐性影响机理的研究
      夏阳;林杉; 张福锁;李杰;胡恒觉
      作物学报. 2001, (03):  397-403. 
      摘要 ( 1625 )   PDF (276KB) ( 9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叶片淋洗和NaCl胁迫对液培条件下不同抗盐性玉米品种生长和体内矿质营养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提高,玉米生物量下降;叶片淋洗可提高低盐(100mmol/LNaCl)浓度下盐敏感玉米品种的生物量。随NaCl浓度的提高,两品种玉米的电导率均明显升高;高盐(200mmol/LNaCl)浓度下,耐盐品种的电导率低于盐敏感品种,同时淋
      锌元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
      赵成章
      作物学报. 2001, (03):  404-408. 
      摘要 ( 1645 )   PDF (221KB) ( 11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就锌元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1)锌元素能明显提高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绿苗分化频率,且使用浓度范围较广(0.5~10μmol/L),其中以锌浓度1μmol/L效果较好;(2)在本实验范围内各籼稻品种对锌元素的反应是一致的,但品种间差异很大,其中中早14绿苗分化率较高;(3)锌脉冲试验指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