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26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0-07-12
    • 研究论文
      QTL混合遗传模型扩展至2对主基因+多基因时的多世代联合分析
      盖钧镒;章元明;王建康
      作物学报. 2000, (04):  385-391. 
      摘要 ( 1601 )   PDF (49KB) ( 13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将Gai and Wang(1998)的P1、 F1、 P2、 B1、 B2和F2 6个世代 联合分离分析方 法从A、 B、 C、 D 4类共17种遗传模型扩展至E(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5类24种遗传模型 。 成分分布参数估计的方法由EM算法改进为迭代条件EM算法(IECM), 其收敛性和所获结果 优于EM算法。 水稻株高例中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型(E-2)优于原所
      西藏昌果古青稞、古小麦、古粟的研究
      傅大雄;阮仁武;戴秀梅;刘咏梅
      作物学报. 2000, (04):  392-398. 
      摘要 ( 2187 )   PDF (129KB) ( 22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作者在西藏贡嘎县昌果乡昌果沟遗址发现的古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古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古粟(Setaria italica L. Beauv)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农作物遗存, 以此对西藏高原的栽培植物起源演化进行了相应 的研究与讨论。 提出西藏高原是栽培植物的次生起源中心。
      小麦花后高温对籽粒胚乳细胞发育及粒重的影响
      封超年;郭文善;施劲松;彭永欣;朱新开
      作物学报. 2000, (04):  399-405. 
      摘要 ( 1932 )   PDF (53KB) ( 14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探讨了花后高温对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发育及粒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 花后高温时间对 籽粒 发育及粒重影响表现为: 20~22天>12~14天>5~7天>1~3天>28~30天>对照。 高温短时 间内提高籽粒胚乳细胞分裂速率, 但由于胚乳细胞分裂时间明显缩短, 而减少最终胚乳细 胞数, 显著降低粒重。 局部高温处理对籽粒重有显著影响
      拟南芥菜花药绒毡层启动子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刘大文;谢友菊;王守才;戴景瑞
      作物学报. 2000, (04):  406-410. 
      摘要 ( 1776 )   PDF (49KB) ( 13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拟南芥菜(Arabid op sis thaliana)基因组DNA为模板 , 通过PCR扩增得到绒毡层特异 表达基因A9的启动子片段, 克隆到pUC18载体上。 序列分析表明, 该启动子大小为36 0 bp , RNA聚合酶识别序列TATA box, 花药特异表达和增强序列TGTGG、 TGTGA两个Motifs皆完整 , 与已报道的序列比较仅有3个核苷酸发生改变, 同源性为99.
      粳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遗传控制
      李欣;汤述翥;印志同;朱毅华;王安民;莫惠栋
      作物学报. 2000, (04):  411-419. 
      摘要 ( 1812 )   PDF (118KB) ( 13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由4个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7个恢复系配组的24个粳型杂种的9个品质性状的遗传表现 , 结果表明: (1)杂种粳米的品质性状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 但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有 较多的超高亲组合, 糙米率和精米率有较多的超低亲组合。 (2)杂种的整精米率、 粒长、 粒宽、 垩白率、 糊化温度5个性状与不育系呈显著正相关; 糙米
      小麦株高近等基因系的RAPD标记研究
      郭北海;张艳敏;李洪杰;王子宁;张忠廷;李松涛;王斌;杜立群;李银心;朱至清
      作物学报. 2000, (04):  420-423. 
      摘要 ( 1707 )   PDF (50KB) ( 13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RAPD技术, 以4个小麦株高近等基因系(分别含有rht、 Rht1、 Rht2、 Rht3基因)为材料, 筛选了296个单一随机引物(10个核苷酸)。 发现25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在近等基因 系间表现出特异性。 在6次重复试验中, 有18个引物的特异扩增片段不能重复, 6个引物 可以重复2~3次, 唯有OPAM01在全部试验中均能稳定重复, 其特异扩增
      水稻孕穗期茎注射野生稻DNA变异株系的RAPD分析
      赵炳然;贾建航;阳和华;李传友;詹庆才;王斌;周坤炉;袁隆平
      作物学报. 2000, (04):  424-430. 
      摘要 ( 1908 )   PDF (64KB) ( 11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野生稻有利基因是培育超高产栽培稻(Oryza sativa L, 2n=24AA染色体组型)的主 要技术路线之一。 本研究通过穗茎注射法将小粒野生稻O. minuta(2n=4x=48, BBCC染 色体组型)总DNA导入杂交稻当家亲本V20B, 获得了变异株的3个高世代株系; 用RAPD方 法 对上述3个株系、 供、 受体及对照品种明恢63共6个材料进行了多态性研究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棉花黄萎病抗性的相关研究
      马峙英;刘叔倩;王省芬;张桂寅;孙济中;刘金兰
      作物学报. 2000, (04):  431-437. 
      摘要 ( 2034 )   PDF (72KB) ( 15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20个来源及抗性不同的海岛棉和陆地棉品种和2个陆地棉(S)/海岛棉(R)杂交组合 的亲本、 F1、 F2世代的POX同工酶研究表明, 接种黄萎病菌前后, 棉花叶片中的 POX同工酶酶谱发生明显变化, 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的阴性POX同工酶谱带均由原来的3 条 增 至6条, 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阳性POX同工酶谱带接种前后均只有1条(
      云南稻种资源胚乳蛋白质的变异
      孙有泉;中山博贵;奥野员敏;伊势一男
      作物学报. 2000, (04):  438-443. 
      摘要 ( 1864 )   PDF (49KB) ( 1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对云南省100个水稻样品, 其中包括81个地方种、 10个改良种和9个低 直 链淀粉含量突变体进行十二烷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的结果。 从电泳 带谱上可以看出: 高分子蛋白质(第10条和第11条带), 谷朊α-3亚基及低分子蛋白质( 第 56条和第57条带)均有变异。 根据电泳带谱变异, 可将水稻样品分成7
      同源四倍体高粱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生物学及生理特性研究
      蒋观敏;罗耀武;李喆浩
      作物学报. 2000, (04):  444-448. 
      摘要 ( 1780 )   PDF (32KB) ( 14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二倍体高粱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由它们诱变成的同源四倍体选系为材料, 研究 了同源四倍体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特性, 结果发现, 四倍体的株高一般为 二倍体的80.6%~90.1%, 单株总叶片数减少1~2片; 保持系加倍后, 顶部三叶面 积增 加4.6%~9.4%; 不育系的花药由二倍体时的白色变为四倍体的淡黄色,
      我国中籼杂交稻亲本的DNA变异性研究
      何光华;裴炎;杨光伟;谢戎
      作物学报. 2000, (04):  449-454. 
      摘要 ( 1845 )   PDF (54KB) ( 14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9个随机引物对42个中籼“三系”杂交稻骨干亲本(保持系和恢复系)进行了DNA遗传差异 分析。 结果表明: 恢复系、 保持系遗传多样性小。 恢保间遗传一致性高达0.87, 遗传 距离则为0.1377。 保持系已选育出较多的材料遗传差异超过了珍汕97B, 而恢复系选 育仍 未突破明恢63, 杂交稻遗传差异未明显大于汕优63。 双亲遗传差
      稀土对茶园增产及品质影响的分析
      汪东风;邵学广;王常红;方能虎;赵贵文
      作物学报. 2000, (04):  455-461. 
      摘要 ( 1591 )   PDF (46KB) ( 10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常规分析方法、 生物痕量分析技术及酶活性检测等手段对茶园喷施稀土后的一些 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喷施稀土可明显提高叶绿素的含量, 有利于光合 作用; 增强了谷氨酸脱氢酶(GDH)、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及肽酶(PTD)等 酶活性; 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 品质得分高于对照; 有利于
      小麦大豆间作对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累积与利用的影响
      宋亚娜;王贺;李春俭;张福锁
      作物学报. 2000, (04):  462-466. 
      摘要 ( 2037 )   PDF (42KB) ( 14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根箱隔网套根的盆栽方法模拟研究了小麦/大豆间作对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累积与利用 的影响及其在改善大豆铁营养中的作用。 分别用30 μm和0.45 μm的尼龙网将聚氯乙 烯 制作的根箱分为根室和外室(外室装土, 根室不装土), 模拟了大豆单作、 小麦/大豆间作 两种情况。 结果表明: 间作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含量高于单作大豆,
      种植方式和播(移栽)期对麦(夏)棉两熟棉铃发育的影响
      周治国;孟亚利;施培;沈煜清;贾志宽
      作物学报. 2000, (04):  467-472. 
      摘要 ( 1658 )   PDF (39KB) ( 11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麦(夏)棉两熟棉铃发育受以温度为主的气候条件和种植方式两个因素影响, 铃期平均日均 温低于20℃的麦套、 麦后直播夏棉棉铃发育明显劣于正常播种的单作夏棉(铃期平均日均温 大于20℃), 相同播期、 铃期平均日均温均在18℃左右的套夏棉和麦后直播夏棉的棉铃发 育差异较小。 铃期平均日均温在20℃以上的套夏棉、 麦后移栽夏
      玉米、 花生根间菌丝桥对氮传递的研究
      艾为党;李晓林;左元梅;李隆
      作物学报. 2000, (04):  473-481. 
      摘要 ( 1918 )   PDF (61KB) ( 12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五室分隔法研究了玉米和花生根间菌丝桥对氮的传递作用。 研究表明: 供体接种菌根 , 对花生、 玉米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且对玉米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花生的促 进 作用。 此外, 无论是以玉米为供体, 还是以花生为供体, 接种后, 均能在玉米和花 生根间形成菌丝桥, 形成的菌丝桥能传递氮, 且传递方向是双向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雄性不育突变
      范树国;梁承邺;刘鸿先
      作物学报. 2000, (04):  482-189. 
      摘要 ( 1686 )   PDF (51KB) ( 14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5个类型的水稻不育系进行了幼穗培养, 在红源A、 包源A和W6154s中, 共获得了10例雄 性不育变异株, 水稻花粉败育可分为无花粉、 典败、 圆败和染败四种类型。 发现了不育 花粉败育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现象。 对雄性不育变异株用一批现有CMS不育系的保持系和恢复系进行测交和回交, 有的变异株其 恢保关系发生了变化,
      水稻原生质体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培养程序的比较
      杨跃生;简玉瑜;陈远玲
      作物学报. 2000, (04):  490-495. 
      摘要 ( 2021 )   PDF (42KB) ( 9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4种不同的培养程序中应用了几种处理方法, 并对其在诱导水稻原生质体起源的愈伤组织 再生植株中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直接将愈伤组织从含有2,4-D的增殖培养基转移到含有BA 和NAA的植株再生培养基上培养, 只能得到少量的弱苗(第1种程序)。 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 ABA诱导了结节状的愈伤组织形成, 使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能力明
      棉胚珠愈伤组织诱导成纤维实验系统的研究
      汤清秀;赵旌旌;王隆华
      作物学报. 2000, (04):  496-500. 
      摘要 ( 1472 )   PDF (74KB) ( 11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棉花胚珠切块诱导愈伤组织, 经悬浮振荡培养、 漂浮培养、 滤纸桥法等方法诱导成纤 维细胞。 发现漂浮培养和改进的滤纸桥法对纤维的诱导效果比悬浮振荡培养的效果好。 微 管解聚剂APM和核酸抑制剂抑制纤维的生长, 纤维二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极性对纤维的 生长有影响。
      数量性状的遗传剖析和分子剖析
      吴为人;唐定中;李维明
      作物学报. 2000, (04):  501-407. 
      摘要 ( 1624 )   PDF (57KB) ( 16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的大多数重要性状都是数量性状, 遗传基础复杂, 遗传研究非常困难。 近20年来, 由于分子生物技术飞速发展, 特别是分子标记技术和大片段DNA克隆和分析技术的出现, 使遗传学开始向阐明人类和一些模式动植物整个基因组的宏伟目标进军, 也使得数量性状 的遗 传剖析(即系统地对各个数量性状基因或QTL的遗传定位和效应分
      研究简报
      北疆超高产棉花(皮棉2000 kg/hm2)生理特性研究
      李少昆;张旺锋;马富裕;王克如;慕自新
      作物学报. 2000, (04):  508-512. 
      摘要 ( 1438 )   PDF (41KB) ( 10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光照充足, 雨量稀少, 灌溉植棉, 为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 地。 近年, 生产中出现了皮棉产量2250 kg/hm2(北疆棉区)和3000 kg/hm2(南疆棉区) 的全国高产纪录, 但高产的理论研究很少。 本文报道北疆棉区2000 kg/hm2皮棉产量的 一些生理特征。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1996~1997年在北疆宜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