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0, Vol. 26 ›› Issue (04): 496-500.
汤清秀;赵旌旌;王隆华
TANG Qing-Xiu;ZHAO Jing-Jing;WANG Long-Hua
摘要: 用棉花胚珠切块诱导愈伤组织, 经悬浮振荡培养、 漂浮培养、 滤纸桥法等方法诱导成纤 维细胞。 发现漂浮培养和改进的滤纸桥法对纤维的诱导效果比悬浮振荡培养的效果好。 微 管解聚剂APM和核酸抑制剂抑制纤维的生长, 纤维二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极性对纤维的 生长有影响。
[1] | 马海珍,朱伟伟,王启柏,王国良,李新征,亓宝秀. 玉米幼苗不同部位的再生能力和某些影响因子[J]. 作物学报, 2014, 40(02): 313-319. |
[2] | 李钊,张登峰,孙永华,吴迅,李永祥,石云素,宋燕春,杨德光,王天宇,黎裕. 玉米再生相关基因ZmLEC1的序列变异及其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的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13, 39(10): 1727-1738. |
[3] | 赵翔宇,谢洪涛,陈祥彬,王帅帅,张宪省. 小麦TaYAB2基因的过量表达造成转基因拟南芥叶片近轴面特征趋向远轴面[J]. 作物学报, 2012, 38(11): 2042-2051. |
[4] | 黄天带,李哲,孙爱花,周权男,华玉伟,黄华孙.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橡胶树花药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 作物学报, 2010, 36(10): 1691-1697. |
[5] | 王爱云, 庄洪涛, 张增艳, 张学文, 杜丽璞, 叶兴国. 玉米ZmPR4启子的克隆及其在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中的活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10, 36(09): 1605-1609. |
[6] | 韩晓峰,陶丽莉,殷桂香,刘晓蕾,杜丽璞,魏亦勤,晏月明,叶兴国. 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对小麦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0, 36(07): 1209-1215. |
[7] | 王世玉; 郑用琏; 刘亚; 赵久然; 张方东. 玉米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高频再生及转化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8, 34(03): 423-428. |
[8] | 梁业红;叶兴国;张世煌. 适用于4种玉米基因型的农杆菌转化方法的探讨[J]. 作物学报, 2007, 33(05): 771-775. |
[9] | Amarasinghe A A Y;杨跃生. 无细胞分裂素培养基上高效的大豆下胚轴外植体器官再生[J]. 作物学报, 2006, 32(08): 1204-1208. |
[10] | 王海波; 范云六. 用“对话”试验探索植物组织培养机制并建立适用性广的小麦组织培养方法[J]. 作物学报, 2006, 32(07): 964-971. |
[11] | 付凤玲;李晚忱;荣廷昭. N6培养基添加钙和烯效唑对玉米幼胚培养的作用[J]. 作物学报, 2005, 31(05): 634-639. |
[12] | 潘光堂;夏燕莉;刘玉贞;荣廷昭. 玉米幼胚培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力的遗传变异分析[J]. 作物学报, 2003, 29(03): 386-390. |
[13] | 赵成章. 锌元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1, 27(03): 404-408. |
[14] | 杨跃生;简玉瑜;陈远玲. 水稻原生质体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培养程序的比较[J]. 作物学报, 2000, 26(04): 490-495. |
[15] | 张东向;张崇浩;李杰芬. 玉米叶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其与内源IAA和ABA关系的初步研究[J]. 作物学报, 2000, 26(02): 195-1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