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1989, Vol. 15 ›› Issue (04): 362-368.
孙兰珍; 郑是琳; 高庆荣; 张延传
Sun Lanzhen; Zheng Shilin; Gao Qingrong; Zhang Yanchuan
摘要: 对6个小麦品种种子的黑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种子黑胚率不同,同一品种成熟期间因大气湿度提高黑胚率显著增加;2.黑胚严重的品种一般易穗发芽,同品种黑胚种子穗发芽率高于白胚种子,已经穗发芽的种子仍具有再发芽能力,但其发芽率明显低于正常的未穗发芽种子;3.同品种黑胚种子的千粒重明显高于白胚种子,这与两类种
[1] | 黄义文, 代旭冉, 刘宏伟, 杨丽, 买春艳, 于立强, 于广军, 张宏军, 李洪杰, 周阳. 小麦多酚氧化酶基因Ppo-A1和Ppo-D1位点等位变异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21, 47(11): 2080-2090. |
[2] | 谢磊, 任毅, 张新忠, 王继庆, 张志辉, 石书兵, 耿洪伟. 小麦穗发芽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10): 1891-1902. |
[3] | 王瑞,陈阳松,孙明昊,张秀艳,杜依聪,郑军. 玉米穗发芽突变体vp-like8的遗传分析及突变基因鉴定[J]. 作物学报, 2019, 45(5): 656-661. |
[4] | 王瑞, 张秀艳, 陈阳松, 杜依聪, 汤继华, 王国英, 郑军. 一个新的玉米Vp15基因等位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定[J]. 作物学报, 2018, 44(03): 369-375. |
[5] | 朱玉磊,王升星,赵良侠,张德新,胡建帮,曹雪连,杨亚杰,常成,马传喜,张海萍. 以关联分析发掘小麦整穗发芽抗性基因分子标记[J]. 作物学报, 2014, 40(10): 1725-1732. |
[6] | 王根平,毕惠惠,孙永伟,王成社,夏兰琴. 红粒小麦Tamyb10单倍型检测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14, 40(06): 984-993. |
[7] | 孙永伟, 聂丽娜, 马有志, 徐兆师, 夏兰琴. 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Vp1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及功能验证[J]. 作物学报, 2011, 37(10): 1743-1751. |
[8] | 杨燕;赵献林;张勇;陈新民;何中虎;于卓;夏兰琴. 四个小麦抗穗发芽分子抗性标记有效性的验证与评价[J]. 作物学报, 2008, 34(01): 17-24. |
[9] | 高德荣;郭文善;程顺和;封超年;朱新开;彭永欣. 不同Wx蛋白缺失类型小麦穗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12): 1917-1919. |
[10] | 闫长生;张海萍;海林;张秀英;胡琳;胡汉桥;蒲宗君;肖世和. 中国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04): 580-587. |
[11] | 胡伟民;马华升;樊龙江;阮松林. 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穗上发芽特性[J]. 作物学报, 2003, 29(03): 441-446. |
[12] | 张海峰 ;卢荣禾. 小麦穗发芽抗性机理与遗传研究[J]. 作物学报, 1993, 19(06): 523-530. |
[13] | 张海峰;R.S.Zemetra; C.T.Liu. 冬小麦穗发芽抗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J]. 作物学报, 1989, 15(02): 116-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