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1991, Vol. 17 ›› Issue (06): 436-443.
庞汉华;舒理慧;吴妙燊;孙恢鸿
Pang Hanhua;Shu Lihui;Wu Miaoxin;un Huihong
摘要: 对79份采自广西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类型的普通野生稻进行了花药培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材料的花培力有较大的差异,有41个编号的材料得到花粉绿苗。试验结果表明:孕穗期施复合肥料不仅提高了供体植株的营养水平,而且也明显地提高了花粉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接种前稻穗用6—8℃低温预处理8—12天,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可提高
[1] | 马海珍,朱伟伟,王启柏,王国良,李新征,亓宝秀. 玉米幼苗不同部位的再生能力和某些影响因子[J]. 作物学报, 2014, 40(02): 313-319. |
[2] | 陈新民,王凤菊,李思敏,张文祥.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与双单倍体的稳定性[J]. 作物学报, 2013, 39(12): 2247-2252. |
[3] | 李钊,张登峰,孙永华,吴迅,李永祥,石云素,宋燕春,杨德光,王天宇,黎裕. 玉米再生相关基因ZmLEC1的序列变异及其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的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13, 39(10): 1727-1738. |
[4] | 毕惠惠, 杨华瑞, 马俊会, 刘录祥, 王成社, 许喜堂, 邹淑芳, 谢彦周. 陕农138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差异的比较分析[J]. 作物学报, 2012, 38(03): 462-470. |
[5] | 黄天带,李哲,孙爱花,周权男,华玉伟,黄华孙.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橡胶树花药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 作物学报, 2010, 36(10): 1691-1697. |
[6] | 王爱云, 庄洪涛, 张增艳, 张学文, 杜丽璞, 叶兴国. 玉米ZmPR4启子的克隆及其在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中的活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10, 36(09): 1605-1609. |
[7] | 韩晓峰,陶丽莉,殷桂香,刘晓蕾,杜丽璞,魏亦勤,晏月明,叶兴国. 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对小麦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0, 36(07): 1209-1215. |
[8] | 王世玉; 郑用琏; 刘亚; 赵久然; 张方东. 玉米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高频再生及转化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8, 34(03): 423-428. |
[9] | 梁业红;叶兴国;张世煌. 适用于4种玉米基因型的农杆菌转化方法的探讨[J]. 作物学报, 2007, 33(05): 771-775. |
[10] | 何玉池;葛杰;陶采成;王鹤卿;蔡得田. 大麦花药培养力的遗传模式分析[J]. 作物学报, 2007, 33(04): 686-688. |
[11] | 陈红;秦瑞珍. 提高水稻同源四倍体花药培养愈伤诱导率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7, 33(01): 120-125. |
[12] | Amarasinghe A A Y;杨跃生. 无细胞分裂素培养基上高效的大豆下胚轴外植体器官再生[J]. 作物学报, 2006, 32(08): 1204-1208. |
[13] | 王海波; 范云六. 用“对话”试验探索植物组织培养机制并建立适用性广的小麦组织培养方法[J]. 作物学报, 2006, 32(07): 964-971. |
[14] | 付凤玲;李晚忱;荣廷昭. N6培养基添加钙和烯效唑对玉米幼胚培养的作用[J]. 作物学报, 2005, 31(05): 634-639. |
[15] | 秦瑞珍;程治军;郭秀平. 利用同源四倍体花培途径创建水稻突变体群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5, 31(03): 392-3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