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多年来对小麦冠层温度和生物学性状的观测,结果发现:自然界存在小麦温度分异现象,即不同基因型小麦具有各不相同的体温并被划分为若干类群,这些类群的生物学性状有明显差异,尤其在叶片输出功能期、根系、叶绿素含量、蛋白质氮含量、丙二醛含量、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等方面。冷型小麦在上述诸方面表现较优。因而,冠
[1] | 王东*,徐学欣,张洪波,林祥,赵阳. 微喷带灌溉对小麦灌浆期冠层温湿度变化和粒重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5, 41(10): 1564-1574. |
[2] | 张冬玲,张洪娜,郝晨阳,王兰芬,李甜,张学勇*. 花后冠层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几个关联SSR位点的效应分析[J]. 作物学报, 2015, 41(04): 548-556. |
[3] | 张秀,郭再华*,杜爽爽,王阳,石乐毅,张丽梅,贺立源. 砷胁迫下水磷耦合对不同磷效率水稻农艺性状及精米砷含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3, 39(10): 1909-1915. |
[4] | 冯佰利;张宾;高小丽;高金峰;王长发;张嵩午. 抗旱小麦的冷温特征及其生理特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04, 30(12): 1215-12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