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5, Vol. 31 ›› Issue (04): 493-497.
徐富贤;熊洪;朱永川;郑家奎;曾循明;万绪奎;唐荣华;杨大金;周远清
XU Fu-Xian; XIONG Hong; ZHU Yong-Chuan; ZHENG Jia-Kui; ZENG Xun-Ming; WAN Xu-Kui; TANG Rong-Hua; YANG Da-Jin; ZHOU Yuan-Qing
摘要: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试验,研究了组合类型与强化栽培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的稻谷产量差数与组合的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小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虽然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着粒数大幅度提高,总颖花量增加,最终比传统栽培增产;与此相反,大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
中图分类号:
[1] | 柯健, 陈婷婷, 吴周, 朱铁忠, 孙杰, 何海兵, 尤翠翠, 朱德泉, 武立权. 沿江双季稻北缘区晚稻适宜品种类型及高产群体特征[J]. 作物学报, 2022, 48(4): 1005-1016. |
[2] | 董明辉, 陈培峰, 江贻, 曹鹏辉, 宋云生, 顾俊荣, 谢裕林, 乔中英, 张文地, 黄丽芬. 江苏太湖地区不同生育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对不同播期气候因子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21, 47(5): 952-963. |
[3] | 徐富贤, 周兴兵, 张林, 蒋鹏, 刘茂, 朱永川, 郭晓艺, 熊洪. 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8, 44(04): 601-613. |
[4] | 徐富贤,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蒋鹏,郭晓艺. 杂交中稻开花期高温对结实率影响及其与组合间库源结构和开花习性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15, 41(06): 946-955. |
[5] | 杨志远,胡蓉,孙永健,徐徽,许远明,马均. 三角形强化栽培模式下氮肥运筹对II优498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2, 38(06): 1097-1106. |
[6] |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西南稻区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吸收累积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1, 37(05): 882-894. |
[7] | 田晓莉;王刚卫;杨富强;杨培珠;段留生;李召虎. 棉花不同类型品种耐低钾能力的差异[J]. 作物学报, 2008, 34(10): 1770-1780. |
[8] | 王才斌;吴正锋;成波;郑亚萍;万书波;郭峰;陈殿绪. 连作对花生光合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7, 33(08): 1304-1309. |
[9] | 徐富贤;熊洪;朱永川;杨大金;王贵雄. 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进一步高产的栽培策略[J]. 作物学报, 2007, 33(06): 1004-1009. |
[10] | 徐富贤;熊洪;朱永川;张林;万先齐;刘茂;王贵雄. 杂交中稻粒肥高效施用量与齐穗期SPAD值关系研究[J]. 作物学报, 2007, 33(03): 449-454. |
[11] | 任天举;蒋志成;王培华;李经勇;张晓春;鲁远源. 杂交中稻再生力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04): 613-617. |
[12] | 许凤英;马均;王贺正;刘惠远;黄清龙;马文波;明东风. 水稻强化栽培下的稻米品质[J]. 作物学报, 2005, 31(05): 577-582. |
[13] | 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熊洪;王贵雄.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J]. 作物学报, 2005, 31(04): 506-510. |
[14] | 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 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品种库源结构对稻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4, 30(05): 432-437. |
[15] | 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丁国祥;王贵雄. 杂交中稻发根力与抽穗开花期抗旱性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3, 29(02): 188-1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