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6, Vol. 32 ›› Issue (12): 1924-1926.
• 研究简报 • 上一篇
董志强1;赵明1;舒文华2;张保明1;郝红晶3
DONG Zhi-Qiang1,ZHAO Ming1,SHU Wen-Hua2,ZHANG Bao-Ming1,HAO Hong-Jing3
摘要:
为了探明Bt棉晶体蛋白在细胞中定位的特异性,揭示Bt棉抗虫稳定性,以转Bt基因棉GK-12为试材,采用免疫细胞定位的方法,在亚细胞结构水平上研究Bt蛋白的定位取向。结果表明,Bt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壁间隙中,并且,在细胞质中的分布密度高于细胞壁间隙;在细胞质中,晶体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内质网、叶绿体和前质体上,并且在叶绿体和前质体上面高密度集中分布。说明转Bt基因棉GK-12叶肉细胞中,外源晶体毒蛋白的定位取向于惰性细胞器—叶绿体及其前体。
中图分类号:
[1] | 詹少华;林毅;蔡永萍;吴甘霖;李正鹏. 棕色棉纤维中酚类物质动态变化与色素合成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06, 32(11): 1684-1688. |
[2] | 王友华;陈兵林;卞海云;蒋光华;张文静;胡宏标;束红梅;周治国. 温度与棉株生理年龄的协同效应对棉纤维发育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6, 32(11): 1671-1677. |
[3] | 薛晓萍;王以琳;郭文琦;陈兵林;周治国.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棉花开花后氮动态需求定量诊断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10): 1579-1585. |
[4] | 何心尧;张春华;杨佑明;徐楚年;刘国琴. 棉花微管结合蛋白基因GhMAP1-LC3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06, 32(09): 1402-1405. |
[5] | 解海岩;蒋培东;王晓玲;张昭伟;朱伟;王学德.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败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J]. 作物学报, 2006, 32(07): 1094-1096. |
[6] | 张培通;朱协飞;郭旺珍;俞敬忠;张天真. 高产棉花品种泗棉3号的遗传机制研究Ⅰ.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 2006, 32(07): 1011-1017. |
[7] | 刘铁梅;邹薇;刘铁芳;谢国生;吴江生;曹卫星;李卫平;曹凑贵;傅廷栋. 不同冬油菜品种比叶面积的多因子分析[J]. 作物学报, 2006, 32(07): 1083-1089. |
[8] | 战勇;喻德跃; 陈受宜; 盖钧镒. 大豆对SMV SC-7株系群的抗性遗传与基因定位[J]. 作物学报, 2006, 32(06): 936-938. |
[9] | 柏军华;李少昆;王克如; 王方永; 陈兵;初振东. 棉花产量遥感预测的L-Y模型构建[J]. 作物学报, 2006, 32(06): 840-844. |
[10] | 王庆材;孙学振;宋宪亮;郭英;李玉静;陈淑义;王振林. 不同棉铃发育时期遮荫对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6, 32(05): 671-675. |
[11] | 马富裕;朱艳;曹卫星;杨建荣;郑重;程海涛;慕彩芸. 棉纤维品质指标形成的动态模拟[J]. 作物学报, 2006, 32(03): 442-448. |
[12] | 朱泽生;孙玲. 基于卫星遥感的区域棉稻与稻棉轮作周期估算模型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01): 57-63. |
[13] | 王克如;李少昆;王崇桃;杨蕾;谢瑞芝;高世菊;柏军华. 用机器视觉技术获取棉花叶片叶绿素浓度[J]. 作物学报, 2006, 32(01): 34-40. |
[14] | 刘建平;梅拥军;张利莉;胡守林;郭伟锋;熊仁次. 零式果枝海岛棉铃部性状和纤维品质的遗传及相关分析[J]. 作物学报, 2005, 31(08): 1069-1073. |
[15] | 郭旺珍;张天真;朱协飞;潘家驹.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修饰回交聚合育种方法及其在棉花上的应用[J]. 作物学报, 2005, 31(08): 963-9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