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8, Vol. 34 ›› Issue (04): 724-728.doi: 10.3724/SP.J.1006.2008.00724
• 研究简报 • 上一篇
吕文彦1;武翠2;程海涛1;邵国军1,3,*;曹萍1;马莲菊4;崔鑫福1;尹长斌1;徐兴伟1
LÜ Wen-Yan1,WU Cui2,CHENG Hai-Tao1,SHAO Guo-Jun13*,CAO Ping1,MA Lian-Ju4,CUI Xin-Fu1,YIN Chang-Bin1,XU Xing-Wei1
摘要: 以粳稻三系材料组配的5×5不完全双列杂交亲本及F2、F3种子为试材, 应用包括胚乳效应、细胞质效应、母体效应的三倍体种子性状遗传模型, 对不同年份、不同穗位两种环境设计下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环境下, 直链淀粉含量的方差组成均以基因型方差为主。遗传主效应方差以胚乳加性方差为主。以穗位作为环境因子时, 能检测到显著的细胞质方差, 互作方差以直接显性×环境互作方差为主, 其次是细胞质×环境互作方差, 但对互作效应值的遗传预测表明, 绝大部分品种所有粒位均以细胞质×环境的互作效应值最大, 且细胞质×环境互作使不育系强、中势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弱势粒直链淀粉含量提高, 恢复系则相反, 强、中势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提高, 弱势粒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以年份作为环境因子时, 细胞质方差不显著, 互作方差以母体显性×环境互作方差为主。
[1] | 郑小龙, 周菁清, 白杨, 邵雅芳, 章林平, 胡培松, 魏祥进. 粳稻不同穗部籽粒的淀粉与垩白品质差异及分子机制[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425-1436. |
[2] | 王好让, 张勇, 于春淼, 董全中, 李微微, 胡凯凤, 张明明, 薛红, 杨梦平, 宋继玲, 王磊, 杨兴勇, 邱丽娟. 大豆突变体ygl2黄绿叶基因的精细定位[J]. 作物学报, 2022, 48(4): 791-800. |
[3] | 刘磊, 詹为民, 丁武思, 刘通, 崔连花, 姜良良, 张艳培, 杨建平. 玉米矮化突变体gad39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定[J]. 作物学报, 2022, 48(4): 886-895. |
[4] | 张骁, 闫岩, 王文辉, 郑恒彪, 姚霞, 朱艳, 程涛. 基于小波分析的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高光谱预测[J]. 作物学报, 2021, 47(8): 1563-1580. |
[5] | 江建华, 张武汉, 党小景, 荣慧, 叶琴, 胡长敏, 张瑛, 何强, 王德正. 水稻核不育系柱头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7): 1215-1227. |
[6] | 吴然然, 林云, 陈景斌, 薛晨晨, 袁星星, 闫强, 高营, 李灵慧, 张勤雪, 陈新. 绿豆雄性不育突变体msm2015-1的遗传学与细胞学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5): 860-868. |
[7] | 蒋成功, 石慧敏, 王红武, 李坤, 黄长玲, 刘志芳, 吴宇锦, 李树强, 胡小娇, 马庆. 玉米籽粒突变体smk7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J]. 作物学报, 2021, 47(2): 285-293. |
[8] | 张雪翠,钟超,段灿星,孙素丽,朱振东. 大豆品种郑97196抗疫霉病基因RpsZheng精细定位[J]. 作物学报, 2020, 46(7): 997-1005. |
[9] | 赵春芳,岳红亮,田铮,顾明超,赵凌,赵庆勇,朱镇,陈涛,周丽慧,姚姝,梁文化,路凯,张亚东,王才林. 江苏和东北粳稻稻米理化特性及Wx和OsSSIIa基因序列分析[J]. 作物学报, 2020, 46(6): 878-888. |
[10] | 马娟, 曹言勇, 王利锋, 李晶晶, 王浩, 范艳萍, 李会勇. 利用WGCNA鉴定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基因共表达模块[J]. 作物学报, 2020, 46(3): 385-394. |
[11] | 田士可, 秦心儿, 张文亮, 董雪, 代明球, 岳兵. 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i-ms-3的遗传分析及分子鉴定[J]. 作物学报, 2020, 46(12): 1991-1996. |
[12] | 莫祎,孙志忠,丁佳,余东,孙学武,盛夏冰,谭炎宁,袁贵龙,袁定阳,段美娟. 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wsl1的遗传分析及基因精细定位[J]. 作物学报, 2019, 45(7): 1050-1058. |
[13] | 崔月,陆建农,施玉珍,殷学贵,张启好. 蓖麻株高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 45(7): 1111-1118. |
[14] | 赵小强,任斌,彭云玲,徐明霞,方鹏,庄泽龙,张金文,曾文静,高巧红,丁永福,陈奋奇. 8种水旱环境下2个玉米群体穗部性状QTL间的上位性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 45(6): 856-871. |
[15] | 金欣欣,姚艳荣,贾秀领,姚海坡,申海平,崔永增,李谦.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效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9, 45(4): 635-6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