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图/表 详细信息
苗期喷施外源物质对迟播油菜越冬期抗寒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杨书婷, 何盛浩, 赵碧云, 贺嘉, 刘晶, 杨梦瑶, 陈爱武, 王晶, 赵杰, 蒯婕, 汪波, 徐正华, 周广生
作物学报    2025, 51 (10): 2788-2804.   DOI: 10.3724/SP.J.1006.2025.55002
摘要   (132 HTML11 PDF(pc) (1252KB)(63)  

稻-稻-油是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模式之一, 但晚稻、再生稻与油菜茬口矛盾突出, 导致油菜播种期推迟。迟播条件下, 油菜常因冬前有效积温下降、叶片数少、干物质积累量不足、抗倒伏能力下降, 导致籽粒产量低而不稳。喷施外源物质是一种快速高效、省工节本的调控技术, 可以提高油菜的抗倒伏性及产量。本研究以华油杂137为试验材料, 于苗期分别喷施5种不同浓度的外源物质: 0.5、1.0、1.5 mg L-1的三十烷醇(A1、A2、A3), 10、20、40 mg L-1的赤霉素(B1、B2、B3), 10、20、30 mg L-1的复硝酚钠(C1、C2、C3), 10、20、30 mg L-1的6-苄基腺嘌呤(D1、D2、D3)及12.5、25、50 mg L-1的烯效唑(E1、E2、E3), 以清水处理(CK)作为对照, 研究苗期喷施外源物质对迟播油菜抗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 综合2年的产量、农艺性状及抗寒相关指标等得出, 对迟播油菜抗寒性、抗倒伏能力及产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外源物质及浓度为: 30 mg L-1的复硝酚钠、30 mg L-1的6-苄基腺嘌呤、40 mg L-1的赤霉素和1.0 mg L-1的三十烷醇。与对照相比, 30 mg L-1的复硝酚钠处理的2年产量均最高, 分别比CK增产14.4%、12.9%。30 mg L-1的复硝酚钠、30 mg L-1的6-苄基腺嘌呤和40 mg L-1的赤霉素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迟播油菜苗期、蕾薹期、花期的单株叶面积, 增加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2) 1.0 mg L-1的三十烷醇和30 mg L-1的6-苄基腺嘌呤处理显著增加了茎秆抗折力, 降低了倒伏角度, 提高了迟播油菜的抗倒伏能力。(3) 1.0 mg L-1的三十烷醇、40 mg L-1的赤霉素、30 mg L-1的复硝酚钠处理可显著增加越冬期油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 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减少活性氧积累和丙二醛含量, 提高越冬期的抗寒性。本研究可为长江流域迟播油菜抗逆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编号
Number
主成分得分Main component score
F1 F2 F3 F4 F5 F6
CK -0.60 0.58 -0.06 0.22 0.21 -0.04
A1 -0.02 -1.61 -0.21 -0.75 0.79 1.13
A2 1.04 -2.04 -0.58 0.64 0.74 0.42
A3 -1.20 -0.31 -1.75 -0.05 -0.23 -1.08
B1 -1.02 -0.50 -0.39 -1.22 0.57 -0.58
B2 0.28 1.38 -0.30 0.09 -0.74 -0.72
B3 1.48 0.67 -0.80 -0.73 -0.26 -1.09
C1 -0.91 0.11 -0.10 -1.57 -0.57 -0.03
C2 0.11 0.70 -0.03 -0.86 -1.22 2.28
C3 2.00 0.28 -0.73 0.18 -0.70 0.83
D1 -1.13 -0.01 -0.92 1.52 0.48 0.03
D2 -0.46 1.54 -0.05 1.81 0.75 0.69
D3 1.34 0.28 0.96 0.12 1.91 -0.99
E1 -0.81 0.24 1.89 -0.12 0.79 1.04
E2 0.01 0.13 1.73 -0.83 -0.22 -1.16
E3 -0.11 -1.44 1.33 1.55 -2.32 -0.74
编号
Number
隶属函数值
Membership function value
综合评价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1 R2 R3 R4 R5 R6 C value Ranking
CK 0.19 0.73 0.46 0.53 0.60 0.33 0.3401 12
A1 0.37 0.12 0.42 0.24 0.74 0.66 0.3566 11
A2 0.70 0 0.32 0.65 0.72 0.46 0.5498 4
A3 0 0.48 0 0.45 0.49 0.02 0.1209 16
B1 0.06 0.43 0.37 0.10 0.68 0.17 0.1773 15
B2 0.46 0.96 0.40 0.49 0.37 0.13 0.5105 5
B3 0.84 0.76 0.26 0.25 0.49 0.02 0.6757 3
C1 0.09 0.60 0.45 0 0.41 0.33 0.2168 14
C2 0.41 0.77 0.47 0.21 0.26 1.00 0.4688 6
C3 1.00 0.65 0.28 0.52 0.38 0.58 0.7972 1
D1 0.02 0.57 0.23 0.92 0.66 0.35 0.2227 13
D2 0.23 1.00 0.47 1.00 0.73 0.54 0.4505 8
D3 0.79 0.65 0.75 0.50 1.00 0.05 0.7281 2
E1 0.12 0.64 1.00 0.43 0.74 0.64 0.3570 10
E2 0.38 0.61 0.96 0.22 0.50 0 0.4521 7
E3 0.34 0.17 0.85 0.92 0 0.12 0.3903 9
View table in article
表6 外源物质处理后的主成分得分值(F)、隶属函数值(R)、综合评价C值及排名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根据各外源物质的综合评价C值进行排序, C值越大, 该外源物质的调控效果越好(表6)。综合2年的产量、倒伏相关指标及农艺性状等指标得出, 对迟播油菜抗寒性、抗倒伏能力及产量具有促进作用的4种外源物质依次为30 mg L-1的复硝酚钠(C=0.7972)、30 mg L-1的6-苄基腺嘌呤(C=0.7281)、40 mg L-1的赤霉素(C=0.6757)和1.0 mg L-1的三十烷醇(C=0.5498)。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