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94年 第20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1994-11-12
    • 研究论文
      37个小麦品种面包烘烤品质的评价和聚类分析
      曾浙荣;李英婵;孙芳华;王光瑞;周桂英;宠家智;林晓曼;黎建华;石秀玉;鲍思敬;武芝霞
      作物学报. 1994, (06):  641-652. 
      摘要 ( 1736 )   PDF (587KB) ( 9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0和1991年,15个国内和22个国外品种,同时在北京、石家庄(河北)、安阳(河南)南北相距500余公里的3个地点种植,对其粒重、硬度和面包烘烤品质进行了评价,并研究了性状间和品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内品种的千粒重比国外品种高,硬度则不相上下,但面包烘烤品质除了8131外,国内品种比美国中西部品种显著地差;蛋白
      感染斑病菌后玉米抗感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变化的比较研究
      朱友林;何嵘;刘纪麟
      作物学报. 1994, (06):  653-657. 
      摘要 ( 1688 )   PDF (274KB) ( 8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比较了玉米抗、感大斑病菌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及其在感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未受病菌侵染的情况下,Ht1Ht1、Ht2Ht2和HtNHtN3种抗病系以及htht感病系间丁布含量没有明显差异。接种大斑病菌后,各种抗病系在病菌侵染初期丁布含量迅速大幅度上升,在整个病程中始终明显高于感病系。感染大斑病菌最终导致罹病植
      玉米杂交种选育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陈毅伟;赵双宁;刘新芝;任蕤;曹梅林;高世菊;孙俐严;李竞雄
      作物学报. 1994, (06):  658-664. 
      摘要 ( 1635 )   PDF (335KB) ( 8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杂交种选育专家系统”是根据我国著名玉米遗传育种学家经验建立的,以Turbo-Prolog、C语言实现。可在长城、Super、AST、Compaq等微机上运行,能协助育种工作者进行自交系亲本选择、组合配置,事实库管理和杂交种综合评价。 本文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功能、实现系统的主要技术和应用情况
      大豆幼荚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肖文言;王连铮
      作物学报. 1994, (06):  665-669. 
      摘要 ( 1852 )   PDF (1465KB) ( 8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13个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原生质体培养的再生能力。从大豆幼荚子叶酶解游离原生质体,用Gellan Gum进行株状包埋,悬浮在含2,4-D 0.1-0.2mg/L,BA0.5-1.0mg/L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原生质体培养3天后开始第一次分裂,以后持续分裂。供试基因型间的10天植板率差异显著,变幅为33-67%。30天内形成大量的
      半姊妹轮回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研究
      刘新芝;彭泽斌
      作物学报. 1994, (06):  670-676. 
      摘要 ( 1933 )   PDF (355KB) ( 9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半姊妹轮回选择法完成了对中综2号三轮改良,结果表明:该法对群体产量和配合力均有显著的改良效果。经三轮选择后平均每周期获得量为7.4;一般配合力从C0的-10 081增长到C3的15.924。二者每周期的获得量与选择轮数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第一轮的选择用遗传基础广泛的非亲缘综合种做测验种,二、三轮的选择用自交系
      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 Ⅷ.玉米YⅡ-1型不育胞质归群初报
      秦泰辰;陈建国;徐明良;邓德祥;卞云龙
      作物学报. 1994, (06):  677-684. 
      摘要 ( 1515 )   PDF (1638KB) ( 8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若干方面初步研究了玉米YII-1型不育细胞质与3个主要类群的不育胞质(T、C和S)间的差异。育性恢复测验表明,YII-I胞质有其独特的恢复基因,在各类自交系核背景下,其育性表现与众不同。恢复基因至少有二对,其中一对与C群不育系有别。小斑病菌测试效应,说明YII-1型不属于T群,而线粒体DNA(mt DNA)的电泳图谱说明YII-I胞
      水稻籽粒库强与其淀粉积累之间关系的研究
      梁建生;曹显祖;徐生;朱庆森;宋平
      作物学报. 1994, (06):  685-691. 
      摘要 ( 2023 )   PDF (323KB) ( 14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以源限制型水稻品种亚优2号、献改优63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籽粒库强与其淀粉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强、弱势粒淀粉积累与其胚乳细胞的数目密切相关,两者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2)强势粒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合成酶最大活性高峰出现时间显著早于弱势粒的出现时间,
      水稻发育温度效应的非线性模型及其应用
      殷新佑
      作物学报. 1994, (06):  692-700. 
      摘要 ( 1823 )   PDF (442KB) ( 8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完成某一生育期所需的有效积温常因环境而异,表明广泛应用的线性积温法需要修正。分析表明,日最低温度比日最高温度效应更显著,说明发育速率与温度间呈非线性关系。于是,本文提出了一个具有较好预测性的非线性温度效应模型。它较其他非线模型的优点在于其参数的生物学意义清晰。对积温的不稳定性,它解释为:有效积温
      满江红有性杂交研究及其鉴定
      郑德英;唐龙飞;章宁;陈坚
      作物学报. 1994, (06):  701-709. 
      摘要 ( 1591 )   PDF (1954KB) ( 7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行了69个不同组合的满江红有性杂交,有18个组合萌发出苗,其中三膘亚属内种间杂交占13个,三膘亚属与九膘亚属间杂交占5个,而九膘亚属与三膘亚属间杂交和九膘亚属内种间杂交,均未取得成功。对杂交幼苗作脂酶同功酶分析,证实确系杂种后代。 杂种满江红(重组细绿满江红)自交,绿苗率高。应用杂种满江红(重组细绿满江
      不同夜间温度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单株产量的影响
      张荣铣;方志伟
      作物学报. 1994, (06):  710-715. 
      摘要 ( 1930 )   PDF (268KB) ( 8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不同夜间温度连续处理抽穗开花后的小麦植株,对旗叶的光合作用和单株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夜间低温能明显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从而增加叶片的叶源量,提高产量。经计算缓降期延长一天,可使单株产量和千粒重分别提高2.0-2.5%和1.5-2.0%。夜间高温处理植株效果相反。试验进一步研究
      水稻再生苗对多效唑(MET)的吸收动态及其作用
      赵成章;梁天锡;杨长登;戚秀芳;楼小华;吴园生
      作物学报. 1994, (06):  716-720. 
      摘要 ( 1568 )   PDF (239KB) ( 8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以继代培养多年的水稻再生绿芽为起始材料,通过MET单独使用和配合使用对再生绿芽生长及其体内MET吸收动态进行研究,结果指出:(1)MET与其他激素配合使用,不但能降低植株高度,促进根系发育,而且可以防止MET对绿芽的毒害作用;(2)单独使用MET,再生芽对MET的吸收高峰期与绿芽变褐受害期基本一致;(3)MET与AB、
      大豆耐盐性遗传的研究
      邵桂花;常汝镇;陈一舞;闫淑荣
      作物学报. 1994, (06):  721-726. 
      摘要 ( 1803 )   PDF (282KB) ( 11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耐盐品种与盐敏感品种配制杂交组合,根据后代耐盐性的分离表现,研究大豆耐盐性的遗传方式。耐盐×耐盐组合F1、F2及F3代仍表现耐盐;敏感×敏感组合F1、F2及F3代均表现对盐敏感;耐盐×敏感及其反交组合,F1代表现耐盐,F2代耐盐和敏感植株分离比率为3∶1。F2代耐盐株衍生的F3代品系中,纯合耐盐株系和耐盐性分离株系的
      黄麻工艺纤维细度的研究
      郭安平;龚有才;程新奇
      作物学报. 1994, (06):  727-732. 
      摘要 ( 1737 )   PDF (350KB) ( 7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表明:圆果种比长果种工艺纤维支数高65公支左右;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工艺纤维细度与单株原麻重等5个经济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出麻率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麻株各部位中以中部工艺纤维支数最高,梢部次之,基部最低;适时播种、适当密植、适量适时施肥,适时早收等栽培技术措施能提高工艺纤维支数。通过对构成产量和工
      渗透胁迫诱导水稻幼苗的氧化伤害
      蒋明义;杨文英;徐江;陈巧云
      作物学报. 1994, (06):  733-738. 
      摘要 ( 2005 )   PDF (315KB) ( 8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幼苗在渗透胁迫下,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O2和H2O2大量产生,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离子大量外泄;严重渗透胁迫亦使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结合松弛,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活性氧清除剂α-生育酚、抗坏血酸及甘露醇可阴抑渗透胁迫所诱导的丙二醛增生,减少叶绿素的氧化破坏。这些结果表
      水稻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腾晓月;崔顺丹
      作物学报. 1994, (06):  739-745. 
      摘要 ( 1973 )   PDF (3307KB) ( 7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水稻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种子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单向和双向电泳分析,获得了较清晰而稳定的结果。发现籼稻和粳稻亚种间电泳图谱有明显差异,而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间蛋白组分未发现规律性的差异。又用SDS-PAGE方法比较了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水稻叶片、花药的蛋白组分,未现4个广亲和品种水稻花药蛋白质中均有一条共
      研究简报
      甘薯人工种子研究
      汤绍虎;孙敏;李坤培;张启堂;唐佩华
      作物学报. 1994, (06):  746-750. 
      摘要 ( 1652 )   PDF (1510KB) ( 8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甘薯(Ipomoea batatas L.Lam)腋芽节段为繁殖体,用3-5%海藻酸钠(加入MS基本培养基和3%蔗糖)和1.14-5%CaCl2包裹,制备人工种子。最佳繁殖体为腋芽长度为2-3mm左右的节段;最佳凝胶系统为4%海藻酸钠(加入MS培养基及3%蔗糖)和2% CaCl2;人工种子在MS琼脂培养基上萌发率达61.50%;营养土中成苗率为24.07%;大田移栽
      (普通小麦×沙生冰草)×黑麦三属间的杂种
      李立会;董玉琛;付晓;刘小强
      作物学报. 1994, (06):  751-754. 
      摘要 ( 1382 )   PDF (1722KB) ( 7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茎秆无韧性高粱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冯家瑞;陈超;王桂兰
      作物学报. 1994, (06):  755-757. 
      摘要 ( 1476 )   PDF (1413KB) ( 7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是对一个茎秆无韧性高粱突变体的研究。该突变体与普通高粱杂交,F1茎秆有韧性,F2有韧性与无韧性,分离比例为3∶1,BC1分离比例为1∶1。表明无韧性属一对隐性基因遗传。突变体茎秆和叶片组织结构松散,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低,糖和淀粉含量高。
      花药培养在水稻籼稻交恢复系选育上的应用
      张安中;向跃武;张志雄;王家银;周贤明
      作物学报. 1994, (06):  758-761. 
      摘要 ( 1793 )   PDF (192KB) ( 7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6个籼粳单(复)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所获花培后代株系用“三系”不育系与之测交,以鉴定各株系的恢复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20个单交花培株系中有27.50%的株系,35个复交花培株系中有44.00%的株系能使野败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正常;在149个株系配制的“三系”组合的优势鉴定中,有12.08%的组合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38%;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